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07|回复: 0

[原创]当下中国的文学实为中国的迷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当下中国的文学实为中国的迷药 </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0"></td>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green"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田大安" target="_blank">田大安</a> 提交日期:2008-11-8 13:32:00 </font></td>
<td align="right" width="100">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hot.tianyaclub.com/hot.js"></script>
</td></tr></tbody></table>
<div>??
<p>我握着锄头蹲在老家的田埂上,作家李洱走过来跟我扯国际形势,我夸夸其谈,我的言论让他惊讶,他瞪大着眼说到:“中国的农民对西方的了解,大于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了解”。然后,这个小子就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博士招去报告情况,他就把这个观念带给了默博士,默博士竟然认同了。于是,中国农民很牛的神话开始上演。</p><br/>??
<p>就在李作家从我身边离开之后,一群地道的农民走过来跟我这个“把打工当成旅游,脱离土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font>余年”的伪农民套近乎、拉家常,我借助被李作家撩起的谈性,依然大谈国际生态,我发觉他们这些腰别手机的农民,一如既往地一脸木然。我说你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吗?他们说:“德国是哪个省的啊?百家姓中有姓穆的,没听说过有姓默的”。我有跟他们扯奥巴马,他们问:“奥巴马一年下几窝崽,能骑么?跑得快么?”然后,我们在“李家的大嫂怀上了张大哥的孩子”这类话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我才感觉到自己像个真正的农民。</p><br/>??
<p>之后,我甚为感叹:“中国农民对国际生态了解得真多啊!而我们的李作家可能对国外知识分子的了解,远远多于对中国农民的了解。”虽然,这个李作家可能生活在靠近省城的某个乡下,甚至也有几门乡下的外戚,或者直接来自乡下,但在过上“出门靠打的”的“作家生活”以后,也就开始了依赖“想象和意淫的才能”,为我们展现一个“文学中国”了。</p><br/>??
<p>说心里话,在全中国范围内,我没有发现几个值得尊崇的能够奉持“自由与独立,理性与客观”洞察“现实中国”与“历史中国”的作家,他们要么活在个人的世界里,旧式文人情结太浓;要么就是对现实进行逢迎,鲜见切骨入肌里的批判,最多是隔靴搔痒。看看,茅盾文学奖的奖单和那些获奖者的感言,我真想说“我恶心的想吐”,但是,我得忍着,免得别人说我犯酸水。那是“上帝的微笑吗?”还是“政府的微笑”?看看那些句式,是从哪个墓穴里飘出来的?“过河遇到桥,口渴遇到了泉”,多么“文人啊!”多么“文学啊!”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指望当今的中国文学引领我们走出“情感的迷沌”和“生活的旋流”吗?能够带给我虔诚的信念吗?它只能带领读者脱离现实,退入到对“历史中国”母亲情爱里,开始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想象,而忘记当下。</p><br/>??
<p>所以,我需要问“这些到底是中国的文学,还是中国的迷药?”</p><br/>??
<p>我们判断一个作家的好坏,首先需要看他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声调说话,然后才是他说了什么。否则,我们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花言巧语地迷惑人正是他们的专业职长。为此,在中国的作家群落里,我只推崇王朔和曾经的余华,而如今王朔猛将射光了他“最后一颗炮弹”,而性情率真的余华则因为《兄弟》让我看到他才华已尽,自己也跟随他作品的主人公一起掉进了粪坑。</p><br/>??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nbsp;</font></p><br/>??
<p>再有一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知识精英”一说到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中,总是高调说自己对国外了解多,而国外对中国了解甚少。表面上看这个错误肯定是国外的,你们为什么不能对中国社会多一些了解呢?以致李作家这样隐匿指责性的“中国农民对国外了解多过国外知识分子对中国了解”的牛论,也让像默克尔博士总理哑然,觉得自己确实有愧中国。然而,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社会的新闻封锁如此严密,我们要到什么地方了解真正的中国啊?别说,我们这些整天呆在中国的中国佬都不了解中国的真相,那么那些外国佬又能如何了解中国呢?似乎华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去读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吧”,那里面不是有中国的现实与梦想吗?其实,像李洱作家《石榴树上结樱桃》只是一个“村落的梦想”,远远脱离了“伟大中国的现实”,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梦想”。</p><br/>??
<p>而冷眼横扫整个中国作家群落,说是中国作家是一个国家的理性与良心所在,不如说就是“一个大村落中几个大龄男女青年的一场场零散的情感想象和意淫”。似乎从手机短信的那几个调侃或者色情的段子里,却隐藏着“大村落中国的现实”。</p></div>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13 , Processed in 0.0296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