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46|回复: 0

[原创]人应该怎么过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2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26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人应该怎么过生活</span></b></p>
<p>&nbsp; </p>
<p>——读张炜新作《芳心似火》</p>
<p><br/><br/><br/>&nbsp;</p>
<p>在当代以思想而著称的优秀作家群体中,比较而言,张承志更关注世界问题,韩少功更关注中国问题,而张炜和史铁生更关注心灵问题。心灵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因而决非小问题,因为比海洋、大地和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芳心似火》是张炜长期研究齐文化的结果,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它还是一部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论心灵问题的专著。这便是作家写作这样一部书的重要立足点;但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从谈论心灵问题的角度切入,探讨中国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的一部书。</p>
<p>全书分为八章,由六十一篇短文组成,可以看作是以扑克牌的方式结构的书。单看书名,或者随便翻翻,读者可能会认为书的主旨是讨论情感问题。事实上不仅仅如此,书在开篇的一两节写到了爱心,但读下去会发现,作家真正要探讨的远远不止于此。书以一种散点透视的方式谈论问题,而且较多地涉及到齐国的历史和文化,可谓思维独特,视域广阔。文字信息量大,思想深邃,一本十几万的书,让人读出了厚重之感。</p>
<p>作家的谈古论今是从容的,笔致是舒缓的。论述上采用了一种诗意的笔调,以诠释“芳心”开篇,又以再度诠释和向往“芳心”收束。在书的一前一后,作家曾如此解释什么是芳心:</p>
<p>“所谓芳心,就是从爱意刚刚萌发的一刻,直到两相吸引剧烈燃烧之前,这中间的一个时段。”</p>
<p>“就是把炽热加以收敛克制、保持了一种适度和温文、还没有开始放肆燃烧的心。”</p>
<p>不仅如此,还把“芳心”的外延作了扩展:</p>
<p>“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万事万物都有一颗芳心。人需要赢得大自然的芳心,地球的芳心,上帝的芳心。”</p>
<p>张炜认为“人生如长恋”,芳心似火,燃烧才能迸发出灿烂的光芒。然而燃烧要有度,如果一味放纵,任其燃烧,则很快就会消耗殆尽以致毁灭,所以“智者使用减法生活”。在这方面,个人和国家是一样的,一个智慧的民族,同样应当中庸平和,善加调理。作家首先回顾了古代智者从容有度的生存方式,阐述了人和动植物乃至整个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和深厚情感。那些和谐、质朴和美好的一再逝去,令作家追思,同时启动了追问:古代的好东西是怎样灭绝和消失的?所谓进步又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人类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p>
<p>作为大地的守夜人,张炜关怀的从来不仅仅是人类。人类为了掠夺财富而无所顾忌地灭绝其它族类、毁坏大地的疯狂行为,在他是痛恨已久。书中有一节叫做“对不起它们”,列举了人类肆意侵犯动植物和大自然的许多罪行,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只有人对不起狗,没有狗对不起人。”对动物的疼怜与悲悯,表现出一种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理念与情怀,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大问题:什么是人类社会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如果伴随胜利的总是“棋形不好”,如果前进的代价是灭绝其它生灵,是摧毁伦理道德,是破坏后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那么这样的快速发展何如安步当车?书中还谈到了“羞涩”的缺失。这一话题,作家二十多年前就在文章中谈论过,此次谈得更为深入。羞涩,作为一种特别能体现人性的表情,如今几乎完全消失了;而且,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羞涩是一种需要克服的缺点。作家认为,“异性之间的矜持与恪守”影响的是社会政治以及精神生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伦理标准的急速变化是可怕的征兆,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遏制,将意味着道德的整体滑坡和生存规则的全部沦丧。这是一个常怀“保守”之心的思想者的发现,是一颗敏感的诗心对人心变化的测度和担忧。很多人其实也都感受到了,只不过在麻木中丧失了警惕。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羞涩少了,无耻也就多了;羞涩不再,这世界也就没有了伦理,没有了安宁。相比“古墨”、“古宣”和“千年膏”的消失,羞涩的消亡将更值得人类遗憾,或许还意味着人性的变质,和某种危机甚至灾难的降临。</p>
<p>作家不无叹惋地谈论了一些行将失传的东西,比如中医,认为“中医是根植大地的心学”,同时又分析了如今中医难觅的原因,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与大自然的那种最直接最朴素的关系变化了,逻辑思维已经伤害到了中医的思维。这是人类的宿命,令人遗憾。还探讨了“书生”的概念,陈述了孔子孟子这样的书生对历史的贡献,并坚信真正的忠信勇敢恰恰来自所谓“书生”,而不是那些破坏文明百无禁忌的野蛮人。“人类创造了文明,从而生活在这种亲手创造的成果里,这就是一种规范和安全的生存。理想的生存其实应该首先让每个人都成为书生,而后再说其他吧。”这些独属于作者自己的思想,是总结历史时的深层发现,同时又凝结着太多的现实忧虑和关怀,一声叹息,意味深长。</p>
<p>诞生于齐国故地的作家,怀着深沉的情感看待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他打捞历史记忆,审视历史陈迹,目光深远,思绪沉重。对于齐国历史的研究和思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根,而是一种现实思绪的历史观照。“恣”与“累”,是作家对已经灭亡了两千多年的古国的独到认知和表述。作家发现,商鞅也罢,被荀子称之为“小人之杰”的管仲也罢,其改革都是失败的,可见发展之事急不得,“恣”的后面紧跟的就是“累”。由此,作家批评了这些改革者的“力功不立义”,并且指出,“以卑劣的手段获取的胜利往往是难以持久的”。“我们现代人努力追求的许多个目标,都可以惊讶地从齐国发现,我们所极力寻找的市场的方向,也早在齐国的第一个繁荣期就达到了。不仅是经济,更有文化、体育,这一系列与国势匹配的所谓软实力,都走在了当时各国的前头。而后来最终统一中国的却不是齐国……”这是为什么?“齐国的恣与累”引发作家思考了它曾经的残忍与气派,探究了“最早的凯恩斯”管仲的改革之道;与此同时,又回顾了孔子的道路,反思了批孔及其一系列问题,从政治、经济说到文化,从历史说到今天。其中对稷下学宫之兴亡的反思,对“五四”的反思,对“解构”和“解放”问题的反思,道出了前人所未道出的一些道理,可谓凝重而深刻。</p>
<p>二十多年前,作者在其长篇力作《古船》中,借主人公之口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和质询:“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苦难,也许就是因为没有一块过生活——可这样的生活还是没有过好。这才是我最难过的地方……我寻思的就是这些。这里面牵涉到了做人的根本——怎么过生活?”“我常常想,人哪,你到底能走多么远?……”今天我们读《芳心似火》,会发现,作家为之不懈思索的,仍然是人类应该怎样“过生活”这一并不轻松的话题。总结历史,作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积累的是财富,最不容易中断积累的是科技,最难以积累的是美好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管理这个世界的方法。所以,人类没有理由为了快速积累财富,而毁坏更重要的东西,而肆无忌惮不守伦理。想想看,现代人盲目追逐物质,难保不会重蹈齐国的覆辙。重要的也许不是迅速变大变强,而是找到恰当合理的管理方法,是调整国家和个人的心态,让人类和世界拥有一颗芳心。</p>
<p>宏阔的历史视野和丰富的文史知识,使本书的写作颇具学者风范,但书是由美文组成的,活泼好读,富于弹性,没有经院学术的呆板枯燥。作品的语言平和而儒雅,从容而冷静,似乎大异于《柏慧》等早期作品。我们可以设想,多年的淬火之后,作家变得通达和宽容了。愤怒、焦灼和绝望,似乎业已消失,一本谈论“芳心”的书中,有的只是安静和干净、从容和笃定。但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不在前十几页,而在后十几页。越往后读越能发现,那一切其实仍在,只不过变得更为内敛了;不扬波澜的平和叙说之下,涌动着深沉的思想潜流。“都知道这样做将没有明天,却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做,说白了就等于和对手一起跳崖,厮打着扭扯着,一起往崖畔上走去。”匆忙度日而懒于思考的我们,也许一时难以理解作家的忧虑,但这些振聋发聩之语,还是让我们不由得为之悚然,停下来思索一番。</p>
<p>往返古今,心潮难平;参悟大道,感慨良多。几千年风云激荡的历史,以及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令作家耿耿难眠,所以文章写成了系列,一写就是一本。张炜的理想主义的追求,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切忧患之上的,他关怀的永远是大事物。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作家一以贯之的求索。这仅仅是一本散文么?不,它是一个不倦的思想者回望几千年历史后的自语,是一个当代作家思考当下所有现实问题后的苦辩。可是在一次访谈中,作家如是说:这是一本关于养生的书。这显然是谦逊、幽默和隐喻。那么,我们也只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吧。一本讲道理的朴素的小书,一本人人都应阅读的“养生”之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读《芳心似火》,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读,都会获得思想的启迪,接受心灵泉水的洗礼,而这,也许就足够了。在当下浊气逼人的书海中,这以悠远深邃的悟想、精当优美的语言写成的书,必然是卓尔不群的一本。我们可以感悟到:贯穿全书的大主题,是对美好世界和美好心灵的追求,而充溢全书的气韵是心灵的芬芳。这是一个哲人加诗人的悟想,严肃的历史理性之上,始终可见一颗勃勃跳动的诗心。这些出自智者之芳心的文字,这些“温文”的文字,字字都如阳光下的珍珠,洁净而优雅,值得珍视和珍藏。</p>
<p>选择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坚持走下去,是智慧的表现;坚持日常劳作,知足而且长乐,避免剧烈燃烧,保持一颗芳心,是现代人过生活必须的准则。“这里面牵涉到了做人的根本”。作家的谆谆告诫有可能是匆忙的人们听不进去的,但却是真正有道理的;许多观点似乎是不那么合时宜的,但恰恰又是非常适时的。相信将这样一册有禅意和诗心的书置于案头枕畔,时时翻阅品咂,对于润泽和滋养心灵会是有益的。这毫无疑问。</p>
<p><br/>&nbsp;</p>
<p>(《芳心似火:兼论齐国的恣与累》,张炜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3元)</p>
<p><br/>&nbsp;</p>
<p align="right">2009年5月19日一稿,29日改定</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13 , Processed in 0.0270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