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87|回复: 6

《面向诗的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4 2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left><br></P>
<DIV align=left><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 </DIV>
<DIV align=left>
<TABLE width="95%" border=0>

<TR>
<TD><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size=7>
<HR width="100%" SIZE=1>
<!-- begin -->《面向诗的事情》</FONT> <br>
<>————谨以此文献给睡在三月深处的天才诗人海子!<br><br>(416200,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03初教文 郭伟)<br>一<br>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面向诗的事情了。围绕着诗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事情是让人高兴愉快的还是让人后悔沮丧的呢?这事情是在人类开端处就存在的,还是在当下才成其问题的呢?诗歌是一道长青藤,引诱着人类去攀爬,但总是爬不上光芒的顶部。爬上去一点,是一点,这也是大多人为之一生的事业了。而事业的痛楚感是 的精神性事件的深渊。我时常羡慕那些爬在一定的高处就欣欣然起来的人们,为此他们清高也好,自以为是也好,我总是佩服这类人心安理得的状态。而我的理想是不断地朝向顶峰的事情,所以,我一面欣赏那些在中途停下来的人们,一面又十分憎恨起他们的自得其乐了。<br>二 <br>
<>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是怎样发生关联的呢?<br>这一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我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诗学理论。稍有轻信,我便失去思考、评判的能力了。比如接受美学用“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内在统一的流程来解答上述问题。<br>“作者的地位---作品的价值---读者的地位的整体性”,在接受美学家看来是不可分裂的,作者的地位很重要,没有作者的先行存在,谈不上作品的诞生;如果没有会读作品的人的存在,一部作品的意义怎么个重大,价值也是不存在的。最后,作家的命运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好不到那里去。这是接受美学家们的意思。他们的意思跟当下很多人的意思相同。但大多数人的意思代表的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所以,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比如结构主义似乎更为重视作品的(或文本符号的指称)符号指称意义和读者的阅读能力。而对作者的地位大多不为重视。后结构主义(通常所说的解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比起他们的先行人来极端得多。如在04年去世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有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的美誉)认为三重性的价值或二重性价值的或一重性的价值筹划是多余的,他指出文本顶多是当事人的游戏而已,没有相关的如过去文学理家所说的什么价值或意义的事件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一定是当事人的道德理想主义或政治意识形态的偏见。再如福柯。福柯比德里达温和许多,他的意思是作品的现实存在是绝对第一性的,其它属性,如作家地位、读者地位统统不去考察或者说是被他遗忘了。当然这些之于福柯是经过考察之后的不考察和经深思之后的不深思以致于最后被遗忘。所以,最后,福柯继尼采之后用尽全力吐出自19世纪以来第二句让世人惊诧不已格言:作者死了!不知道当时的文化人的心态是怎样的。我想除却持久的口水战之外,还有的是文化人人群体对自身主体性地位(文化人的身份认知悉)的极力维护吧!<br>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我当如何评价呢? <br>
<>三<br>美学在中国。<br>中国美学。 <br>
<>上面是两个关于中国有无美学的概念提法。“美学在中国”说明的是中国本土原无美学,<br>就算有美学也是进口的;“中国美学”则表明中国有美学,且这个美学的标志是“中国制造”而是非进口的。<br>关于这两个提法,熟是熟非,似乎并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我极力避开此类型的价值评判。然而,我又总是试图去给观念性的存在下一个明确的评判。这样,我不但严重地陷了片面性的泥沼中,而且精神状态是朝向极端主义阵营大迈步的。我深知这极端或许是在人世间现已不多见的生命本真,但是为了这一份所谓的本真,我省略了太多的事物,比如说肉体、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br>
<>四 <br>
<>假定:中国美学命题成立,那么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有何不同。<br>假定:美学差异性存在,那么,美学的同一性存在。<br>假定:人性存在同一性,那么,人的美学也存在同一性。<br>假定:世界美学成立,那么,中国美学、西方美学等命题不成立。<br>基本前提:美学是什么。<br>说明:我能明白什么,我又能不明白什么,至今,我仍然不明白。<br><br><br>五 <br>
<>诗歌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我远无回答的能力。正如茫茫宇宙。人类知道的又有多少呢?点滴性的知性存在已让人类欢欣鼓舞狂妄暴动不已,试想如果真相全部向人类自身自行产出人类又将归往何处?我只猜测。波普尔的证伪原则为技术哲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人类在科学的路途上学会了自知之明。诗歌的证伪原则何在?诗歌界的波普尔存在或存在过吗?科学可以造飞船、试管婴儿、克隆动物、活体心脏等。科学可以积累力量,让存在与时间丰满起来。谁能够担保时间性的存在必定造就出诗歌的伟业呢?诗歌能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较量的是非曲直谁能评判?这一切,我不能作答,我不是法官。<br>有人说诗歌是感性的存在,与人类理性不搭界。按照脑科学家或心理学家的说法,自然科学是左脑的事业,人文学科是右脑的事业。这样说来,事情简化了。假定一个人,性别、地域、肤色、语种等等不限,如果此人有心思成就诗歌事业,那么,我们最好把这人护送到世上最好的脑科专科医院,让一流的手术大师来主刀,把此人的左脑全部抛弃,装满移植过来的右脑,三日五日,等此人的脑机能恢复了,这人保准能够稳妥地进入诗歌史。事情远远不是感性还是理性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情存在并不是单向度的,他有感性,也有理性,在主体进行创作的时候,也不是像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样由感性充当思维的主力军。而是感性与理性的互相充满。这样说来有点马克思味道了,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意思是,当我们在说感性与理性时候,我们早已把前人关于感性与理性的概念的界定在重复运用了。在这个意义上,我怎能保证前人给予我们的言说方式是对还是错呢?无论是对还是错,前人先在的话语方式已在破坏我的面向诗的事情的。我的意思是:何处有声音发出,何处就有话语霸权;何处有话语霸权,何处就有自由、平等、独立等等概念的虚设。我的意思是人生而不平等;人生而没有说话的权力。我的意思是习惯、礼仪、信仰、道德、伦理等等都是独裁的工具。 <br>
<>六 <br>
<>我反对实践论美学。(假若此命题成立)<br>我赞同后实践论美学。(假若此命题成立)<br>理由:一、实践美学把诗歌(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狭义上的诗歌)当作一种认知的工具。正如医生对于病人,解剖师对于尸体。二、实践论美学的积淀观不能解释人类独特的审美现象。三、实践论美学把美学视为一套有系统的、全面的、有规律的知识体系来考察、研究。比如,我提问“什么是美感”(或许我这一提法都成问题),对方必定查找相关词典来解答。先不说他的那种解答是对还是错,光是他这种治学的态度,我就不敢苟同。四、实践论者门下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歌唱家、相声演员、戏剧家、舞蹈家、画家、建筑家等人污辱了人类自身的尊严,当反省。我的意思是,这类人把应当生命化的文学艺术奴隶化了。 <br>
<P>7 <br>
<P>“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并且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中的中国当代美学流派。在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尽管有20世纪50---60年代的“美的本质”四派观点的美学大讨论,但真正影响大,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能够称得上是学术流派的,当数实践美。它从20世纪50---60年代李泽厚的观点发端,到80年代蓬勃发展,跨越今天,依然在向前发展。尽管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精髓将一直保持在中国美学的肌体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从审视寂践论美学的价值及发展历程,并针对激进派批评中的不真实之词为之辩护。”(朱志英,《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2005年10月美学,理论原地)上面述引一篇人大复印资料(美学版),问题讲的是实践美学流派的命名的合法性,并且誓死维护其的话语权力。朱据说是一个博导,想必话语权力相当之大。<br>我先看其在论文中的立论,也就是其所说成其为一流派所具有的特征: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这是其一。其二,看其学派的非凡史(文中下笔处):它从20世纪50---60年代李泽厚的观点发端,到80年代蓬勃发展,乃至跨越今天,依然在向前发展。其三:看其行文的目的:尽管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精髓将一直保持在中国美学的肌体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从审视实践论美学的价值及发展历程,并针对激进派批评中的不真实之词为之辩护。前提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综上三点,我不能看出当今学院派所谓的学术研究进路。第一,为死而死,没有活动的迹象。第二,学术良知被政治形态话语充满(开头一句: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第三:明知其有不足而不思补过,相反还要站出来说不。很怀疑中国当下的学术研究。大多的学术研究打着革命导师的大旗招摇撞骗,进行个人的学术造假活动。要做学术研究,要想发表学术论文,首先一点,得看你政治立过不过得硬不。第二,政治立场过硬,还得看你学术视野符不符不当下主流思想。第三,主流对了,得花钱买版面,以表明当事人的与时具进心态。<br>这样的学术不是真正的学术,学术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如果有人把学术当作权获利的具,学术的界定又将得重新界定了。这些都有是作为他们这些人的学术研究路向来说明了,这是态度问题,态度端正好,什么事情都好办,中国历来喜欢讲个“态度问题”的,美学研究也是如此。<br>再看后实践美学。<br>“后践美学(或生命美)的思想资源是生命哲学、现象学、中国禅庄美学。生命美学从生命进化层面、生命活动的理想层面、自由个体的需要层面及现代生命意义的生成等方面对审美活动加以讨论。生命美学把审美活动与实践活动区别开来,认为前者是内在的自由的精神性活动,而后者是外在在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生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的最高目的、最自由的生存方式,它关系到生命存在如何可能,对审美活动之谜的解开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本身的意义和走向”(章辉《论实践美学与后践美学之争》,2005年第6期,文学评论)且将这一引述与上一引述对比一下,不说别的,先说其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了。我不想多说。<br><br>八 <br>
<P>诗歌是对象性的存在吗?如实践美学所论。不是,那么诗歌又是什么呢?假若用生命叙事来陈述,那么,诗歌是诗人们的最高的最自由的生命方式;诗歌关系到生命如何存在的可能性;诗歌揭示生活活动本身的的意义和走向。这是我至今唯一可以信任的有关诗歌现象和诗人现象的解释。当然,如实践论者,我当怀疑。<br>假若这一命题成立,那么,我又怎么具体解释在以生命叙事的精神氛围里的诗人形象?我的意思是生命叙事的内在根基源于诗人们同样内在情绪的此起彼伏,激烈的精神冲突引导诗人们的忘我歌唱,世人无法复制处于生命美学视野中的诗人形象,他们的精神深渊就是一部顶好的传记。比如说海子是不可复制。 <br>
<P>九 <br>
<P>真的诗人是直面虚无的勇士。<br>真的诗人是不断与内在冲突拼搏的战士。<br>真的诗人是视人类文明与文化如同残废的躯体。<br>真的诗人是特立独行的在世者,更是思想者。<br>十一 <br>
<P>读者与作品怎样建立关联?<br>这一问题的提法如今在我的意思里是个不成立的命题(或者说是假命题)。现在,我持不可论识论。因为读者与作品不从属一种认识的关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忘乎所以的无限来临。它不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是我当下反思得到的。以前的弯路原来是为这一真相理下的伏笔。<br>美只能作为一个体验的事件而不能当作一个认识的事件,这是由于美的不可认识论和不可言说时的心理状态所内含到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区分了诗人和评论家的不同职业。诗人只创造美不解释美;美对创造者来说只能是由一时的情境所体验到的在场的产物,这一产物,诗人自身不可认识。那么,评论家(或有极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呢?他有所不同,他得去解释这美的来头及这为何为美以及这美对欣赏者的意义。如果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意义在此,那么,美学研究的工具论调是不是其天命所归呢?再说,如果这种状态是人为造成的,那么,美学学科的合法性自然就受世人的拷问了。而这一切相对于当下的我,我的学识水平,我无力解答这一深刻的人类审美现象和学科的合法性的确定的问题。<br>十二<br>问题远远还没有完结。主义之争被放到一边。<br>我相信主义盛大的地方便是人类虚张声势的地方。<br>二00六年三月八日初稿<br>二00六年三月九日在湖南凤凰官庄中学教导录入<!--insert: 17933--></P><!--end: 17933--><!--end: 17932--></FONT></TD></TR></TABLE></DIV>
[此贴子已经被曾蒙于2006-3-15 0:16: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15 0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以后发帖子不要从其他论坛直接复制页面过来,你要到记事本里去编一下.
发表于 2006-3-15 10: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提!要慢慢读~~~
发表于 2006-3-15 15: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下,下载慢读!
发表于 2006-3-16 18: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兄弟啊,多带东西来玩撒
发表于 2006-3-16 1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新朋友!好文!!学习了!!!
发表于 2006-3-18 17: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there is no need to explain!we all know the truth and fact!</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21:04 , Processed in 0.0449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