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69|回复: 1

小说评论:着力揭示人物性格的“闪光点”(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0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说评论
着力揭示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四是细节画龙点睛。巴尔扎克说过,小说里最重要的就是细节(记得大意如此)。当年陈树森识破那个项目是一个骗人的圈套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件上的一个字产生怀疑,县建设局写成了“厅”,并引出李晓清这个人物,即李婷婷的父亲。这一字之差可谓天上地下,他连夜撤出,没顾上余静芝。还有她后来向他解释女儿为何姓徐时,说在“余”字上加一个双人旁,表示有两个人在注视和牵挂着她,不是一个野孩子。小说结尾,徐可欣买了一百来平米的房子,将陈树森和余静芝接来住在一起,也是小说开始留下的伏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陈天浩打开那个小匣子也是一个很细腻的细节,描写得十分的细致和入微,这也向读者暗示了它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女皇”的“皇冠”上一颗不同寻常的明珠。五是情节引人入胜。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写好了情节和场面,人物自然就呼之欲出。作者很善于用一个情节来不断的推波助澜,将人物放在风口浪尖上展现她的性格。比如,小说中王强请徐可欣喝酒,她因醉酒而没有全面的审查投标策划书,使李婷婷得手而使她遭遇“滑铁卢”;接着是她生活、感情和事业跌入低谷;于是谈了一个男朋友,心情好了一点;可母亲急着治病,使她万般无奈去向程云山筹钱;当她的母亲病好后,事业正有起色的时候,陈浩天突然来到她的身边,她的感情又一次掀起波澜……就是在这样起伏跌迭宕的情节里,读者看到了徐可欣的靓姿身影与美好心灵。还有,徐可欣与陆佳惠去爬山得到灵感后,成立购房俱乐部也是推动了小说后半部许多情节的发展。这样一来,使得陈树森被动应战,火药味一下就浓了;几经回合,他最后只得转让公司,被程云山收购,是一败涂地;陈浩天只得将他与老伴接到英国去,可误了登机;这时徐可欣与程云山去机场送他们,但叶淑华见到程云山时,一下倒在他怀里,却又恰恰被陈树森看到,不禁砰然倒地。这一串的情节和场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可以说是,事情一事接一事,事事环环相扣;情节一节连一节,节节斑斓精彩,让读者跟着情节的进展很自然的喜怒哀乐起来,入情入景入境,很惬意的得到了阅读小说的美的愉悦。
  综上所述述,小说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但纵观全书,笔者还是觉得有一点暇疵之处:书中说到郝杰挪用一百万元资金的事,到底是为啥,下文没有交代,这是一个忽漏。似乎是给陈树森为儿子让位硬塞进去的一个筹码。还有杨志斌在美国读书,徐可欣与他互发了几封电子邮件后便没了踪影,书中也没了下文。设想一下,如果杨志斌也回国来追徐可欣,小说就更有可看性了。这都是怎么精于构思和“抖包袱”的技巧,有待于作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完善和提高。
  正如一句很著名的评论之语所说的那样:有一千名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是笔者阅读《地产女皇》的一些随想和感受。要想详细的了解徐可欣是怎么样的一个“女皇”,还需要你亲自去读这部小说,相信大家一定能“砸摸”出一个全新感受的“地产女皇”来……

  邮箱:ygq2018@163.com
  
--------------------------------------------
发表于 2009-11-20 2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20 , Processed in 0.0378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