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39|回复: 3

[原创]◎浅论新诗(带最新的一篇小文,拜坛问候各位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4 17: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论新诗<BR><BR><BR></P>
<>  诗是什么,什么是诗,每一个当下的诗人也许都会不自禁的问起自己.在诗歌倍受冷落的今天,诗人们相互间的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或相互间的怀疑 猜忌 指责 甚至是漫骂,都能在各大名论坛上时有所闻.<BR><BR>  新新一族随意的不拘一格的率性呼出,老一辈诗人技巧 精凿 细敲的隐晦暗喻,还有一些以怪异 荒缪 荒诞的想象 意象或随手捻拾的不加任何修饰的身边事物,构成如今纷繁 喧嚷 多元 百花齐放的诗歌局面.看似繁茂,可真正的走进,诗人们似乎都是在一种茫然无措的境界里抒发自我.<BR><BR>  现代新诗还不曾具备任何的形式 声音或者一种形态.古典诗歌是在艺术营造意象的同时,充分开掘词意的象征功能,使语言出神入化,使意境深远博广.那么,现代的诗歌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汉语就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应该在古典诗词的挖掘与重新阐释中,站在先锋的位置,在吸收世界一切的最新诗歌理论时,重新解读中华诗歌遗产.不仅仅是怎么写,写什么,而是在潜心的摸索中,探求出一条具有我们中国风格的一种新的新诗模式.</P>
<>  鲁迅曾有一句话,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一篇创作必须得有极好的本质,这本质便是哲学,便是人性的真 善 美.是对社会现实加以客观的唯物论的态度,大胆地 赤裸裸地暴露其发展内在的矛盾,揭穿所有的假面,这才是我们文学的真实之路.这一点,我们目下的诗坛就做得很好.比如,国内最具知名的星星诗刊,便专门的辟有"非常现实"的栏目,"让诗歌重新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梁平提出的口号,也是我们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一直的坚持着,将目光插进社会的最最底层,与最最症结之处.</P>
<>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澈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与宗教情操的淡薄了.诗虽然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这些来做支撑,就很不容易的去达到一种深广的境界.就无法在冲突中寻出一种调和,造成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理想世界.中国人原本有"好信教不求甚解",这种马虎妥协的精神原本有它的优点,但与深邃的哲学和宗教热烈的企求却不相容.中国诗达到优美的境界而没有达到伟大的境界也许正由于此吧.</P>
<>  从破碎中看出完整,从缺憾中看出圆满,从矛盾中看出和谐,纷繁万象只是一体.在当下的诗歌文本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世界的屋脊,站在历史发展的最最前沿.文学面前只有文字 词语,只有对真 善 美的呼唤和对丑恶的揭示.看看时下的那些定义,什么民间写作 知识写作 男女性写作 什么60 70 80的等等,我想,对于一个真正的文人 诗人来说,这些只能占成长环境中很少很少的一些些影响因素罢了.真正的诗人到老死的那一天,他还是诗质的,因为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首诗.</P>
<>  话语 语言 形式一直是诗歌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了.当你有诗意袭来,也许你根本就无法的去考虑它应该具有的形式 形态或者声音,你需要的只是呈现.这个时候,也许,只有当它真正的处于完成时态时,你才发觉,哦,原来它是这样的一个形式,它是不可触不可抚和不可见的.新诗是完全的为诗而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当然,也应该打破靠灵感和激情写作的神话,因为诗毕竟不是即兴而作或泛滥无形的结果,它还需要心智和技艺的经营,也应该在激情得到充分的酝酿 沉淀和凝缩,才能让作品获得宽广的辐射力和更加强大的穿透力.<BR><BR>  新诗的语言基质是以口语化的白话为主的现代汉语,不具备像古典诗歌那样丰富的音韵,语汇系统以及稳固的程式化的诗歌体式.经过了多种因素的杂糅和"欧化"的"过滤"与改造,还有现代汉语的散文性 浮泛化.它就要求我们对各种日常用语进行剔除和锤炼,并在传达时为选择合适的形式营造符合现代汉语特征的内在律感而有所自我抑制.所有外在的日常生活材料,也只有经过个我经验的"过滤"与"沉淀"才能转化为诗的内部,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才能让作品具有穿透时空 震撼魂魄的魅力.</P>
发表于 2006-3-24 2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写的不错啊,朋友,学习~~
发表于 2006-3-24 2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值得一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上两位,问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21:04 , Processed in 0.0411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