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29|回复: 0

感悟主义与“生趣”___罗国正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16: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文化艺术有了原始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铺垫,正气势如虹地涌现出感悟主义思潮。感悟主义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化的背景催生出全球化的语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联合国的一系列会议、现代化的媒体、通讯工具,自由贸易带来的信息和商品流通,跨国旅游等等,人们在这样的“大气场”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渐悟、顿悟。

      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活动,又引发人们的深思,进一步加快感悟主义的到来。如:东欧集团的瓦解、苏联解体、911事件、恐怖主义、抗击非典、伊拉克战争、全球气候峰会、金融风暴、股市狂跌、楼价飙升、G20会议、G2会谈、金砖四国会议、北朝鲜与六方会谈、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等。都有新闻报导、分析、评论,成为有识之士作为谈话的题材,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沉思,都汇成加快、加深、加大感悟主义思潮盛行的力量。

      感悟主义具体反映到文化艺术上显得非常充分。如:上海世博会就充满感悟主义的色彩,单是丹麦的“美人鱼”运到上海世博会一事,就令世界很多人有新的感悟;电影《阿凡达》已将对人的感悟扩展到其他的生命;广东美术馆搞的“后殖民主义”、“张大力作品”等展览,足以使麻木的人震悟;中国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我们》、《音乐告诉你》、《探索》、《见证》等;凤凰电视的《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冷暖人生》、《世纪大讲堂》、《文化大观园》等;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等;还有郭德钢的相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等;水瓜壳画等:《生命的感悟》等文章,数不胜数,都是在使人渐悟、顿悟。总之,全世界都处在感悟主义思潮之中。我只是将这些事实,用“感悟主义”这概念作出归纳。

     我认为,感悟主义也象现代主义一样,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潮。在感悟主义思潮里,将产生很多的主义。我估计,将比现代主义思潮里产生的主义更多。以前已产生的主义,很有可能在感悟主义思潮里,由新一代人的继承和发展,或增或减地修改后,带上感悟主义的色彩。不管感悟主义思潮里,产生多少主义,我认为都有这样的共同的特点:以人为本、维护人权、爱惜生命和环境、追求“生趣”,增加感悟,将自己的感悟与人分享。

感悟主义从字面理解,有三层意思:(1)人们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或相关信息,引发思考,而有所感悟,众多的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众多的感悟,并通过新闻、出版、表演等等宣传扩大,形成了强大的思潮;(2)众多的人对众多的“主义”有了感悟后,形成思潮;(3)知识精英们对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主义有所感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归纳、总结,在理论方面,产生了众多的主义。

要反映感悟主义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内涵,还须作如下补充:感悟主义是在以人为本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普遍公认的情况下,很多人的思想实现了大解放中形成的。人们从概念化的口号里无意识的兴奋,向真实生活的具体感受回归;从只承认集团化共识,发展到认识每个人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等都具有意义和价值;人们更加重视生命和环境的爱护;从崇尚权力、占有欲中领悟到: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更重要;从乡村、街区的见识,扩展到全球视野,以至宇宙宏观;从人定胜天的豪情中,进入理智,知道人在大自然、生命链条里、大宇宙中的位置和能耐;……

感悟主义的实质,就是人们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焦虑感、神经刺激、晕眩、破碎、拼凑、断裂、丧失中心、精神分裂、毁灭、丑的深深感受后,有识之士觉醒了!追求有生趣的生活和人生。在以人为本、和谐世界的理念引导下,对美和美的规律加深了理解,人们本能地、或自觉地为增加生趣进行认真的思考、设计、建造,对假、丑、恶的现象表示出更强烈的厌恶。追求生活、学习、工作和所见所闻有更多的生趣、有更多的公平、公正;人权、幸福感和尊严已成普遍的话题;人们以各种方式将有生趣的事物加以宣扬,如此等等,都在文化艺术上形成强大的思潮。

      感悟主义思潮将很长时间作为主流存在,并将逐步地改变全球的语境,在现有符号的基础上,渐渐加上新符号,并将新、旧符号重新编码形成全人类普遍通行的新语境,人类文化艺术将有大量伟大的感悟主义作品,在当今伟大的时代里闪耀光辉,并永留史册。

       六、和谐主义的重要特点是:主张和而不同、相反相济、协调而有秩序;按美的规律进行构思、生活、工作、建造;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强调有情趣、充满生机的生活。

      和谐主义作为理念、作为偶发文化艺术形态的现象,从古至今都有存在。如果作为全球性的主流思潮,我判断,应该在感悟主义作为主流开始退出高潮后,方会形成。这是很久将来的事。当然,这不排除在个别人、个别家庭、个别地方、地区的文化艺术里会提前出现和谐主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并使和谐主义的力量得到了量的积累。

和谐主义作为世界性的主流思潮,人类要经历感悟主义的灵魂洗礼,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健康、安全的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比较彻底地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这时人们不是在想象中知道和谐的存在,而是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都感受到和谐。

      七、天人合一主义是承载着人类的伟大梦想,预示着生命的终极目标和人类永无竭止的追求。

     天人合一,原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天是指自然、天地、天道;人是指人类、人道。合一是主张人类顺应自然和规律,天与人能够协调、相融、互应。作为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即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天地合其德”等等,非常朴素地表达出审美情感与审美对象的呼应连系和同构关系。

      从“天人合一”的概念,发展到“天人合一主义”,并引发起思潮,进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艺术主流,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要经过感悟主义、和谐主义阶段的春风雨露的无数次沐浴;第二,人们从古代贤哲的朴素理想中飞跃到对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对美的规律、生命哲学、生命科学、太空科学和技术以及一系列学科等等的认识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生趣的深刻理解和营造;第三,人们已不再被生存、生活的日常问题困扰,而是集中精力和时间去实现人的自由本质,每天都在“必然”走向“自由”的大道上奋进;从“地球村”到自由地飞翔在宇宙太空,每时每刻都为生命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而努力,这不是概念符号里的天人合一,而是正在享受着天人合一的真实生活乐趣,沉浸在天人合一的大生趣之中,这时,天人合一主义已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主流,并与人类并存。从原始主义发展到天人合一主义,是人类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增长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态势,并在文化艺术上集中显现。

      以上简要介绍了七个“主义“,下面回归主题,先从我经历的一个故事讲起:

      我有几次到省级美术馆参观展览,欣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几次都听见有些人用类似的话来骂:“这是艺术吗?”“这不是教坏人吗?”等等。外行人说这些话是不奇怪的,问题是有些中、小学的美术教师的态度也是这样。我记得有一次,一个中学美术教师带着一批学生参观,不知道为了什么?仿佛他知道我会听明白他的话,突然走到我的面前大声地说:“这些东西美吗?这些东西算是艺术品吗?这不是教坏学生、教坏青年吗?”接着,他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要知道,我是长期教美术的中学教师,我懂艺术,我是内行人啊!”他走后,我身边一个学艺术的大学生对我说:“这样的老师,一定带坏学生!”

      从以上的故事里,我感悟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幸运的是,发脾气的是一个中学美术教师,而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政治家。不然的话,美术馆和馆长都遭殃,艺术家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2、现在很多领导在美学、艺术方面的知识水平,应该超不过这位美术教师,而且很多领导在城乡建设方面,连征求和倾听懂美学、会艺术的有关人士的意见的习惯都没有。所以,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事实。

       3、艺术不等于美,艺术是可以表现丑的。看来这基本常识的教育,没有普及。连艺术的最基本常识都不懂的人,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有悲剧、有喜剧,也应有美剧。很多问题从概念开始已出错,将“绘画”课,说成是“美术”课。长期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没有美能全面发展吗?人们一定要清醒地知道:任何发展、进步,如果是真的,而不是假的,其成果都能给人尝得到,并使人有美的感受。

       4、不少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很多人见了就骂、就恨,这正是艺术家创作的本意。这恰如戏剧、电影里的坏人,有人骂、有人恨才算创作成功 。如果政治家的言行和决策的结果,也象后现代主义作品那样,就是失败,这是一行归一行,要分得很清楚。

     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商品琳琅满目,信息爆炸,广告到处可见,艺术品可以用现代技术大量生产,美女、美男在化妆、整容后,象集团军一样出现......,人们已极度审美疲劳,对美已麻木了,见到扑面而来的所谓“美”,已经起不到提起精神的作用,反而起到催眠作用。突然间,可以在艺术馆里看见奇丑、奇臭的东西,令人恶心,你就骂,你就恨!这证明你没有麻木,心还没有死,还有强烈的感觉,这就有救了!这是艺术家们用相反的方式,对社会审美疲劳的抗议和抗争,运用另一个角度引导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对这些问题,能运用二十七维时空美学观就有正确的态度)。人们应该学会将美与丑在相对应的关系中理解事物。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一个重要贡献(当然,后现代主义也有些消极作用的作品),是在文化艺术方面不能缺少的一课,也是历史发展的应有的一个结果。

     人们可以从前面的故事和我的感悟“这段文本”中,进行解码破译得出这样的结论:后现代主义会渐渐走弱,感悟主义开始越来越强。但这里必须特别提醒一下,任何主义一经诞生,绝大多数都会永留世间。因为文化艺术永远都须要多种风格,多种思潮的碰撞才容易有火花,才会万紫千红。

     我曾经这样思考:后现代主义之后是什么主义呢?人们的思路很容易会想出这样的概念:“超后现代主义”,或简称为“超后主义”。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开创性探索,是可以这样想的。但作为一种已成现实的伟大的思潮的概括,并抽象和概括出相对最合理的概念,我经深思和反复推敲后,选择了:感悟主义。

     人们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实际里尝到甜头,进而强化这理念,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悟,这是感悟主义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精神动力。人的本性有趋美避丑的习惯,而后现代主义象针灸那样,刺激一下人的审美神经之后,作用就渐弱,感悟主义开始渐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发展态势。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处于针灸状态之中,身体已康复,无须针灸。人的本质力量会使人本能地、自觉地通过不断的感悟而回归到常态的发展路线。

      从另一个角度看,感悟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其结果,将是产生众多的主义,旧世界语境逐步地置换为新世界的语境。在这令沧海也失色的大潮中,我特别提醒人们一定要感悟到两个重大问题:



  

感悟主义与“生趣”___罗国正_龙快子的个人空间_凤凰博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9:12 , Processed in 0.0294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