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09|回复: 3

鲁迅的文学是软弱的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的文学是软弱的文学
文/严立真
我最近读完卡夫卡的《美国》,从主人公卡尔和两个随从身上才认识到人性的善良、贪婪和软弱之间的意义。
卡夫卡的《美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软弱是人性的抱怨者,贪婪是人性的强盗,善良是人性的自由者;人只有让自己的善良摆脱自己的软弱和贪婪,才能在寒冷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然而,鲁迅的文学却只有抱怨而没有自由,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他站在不宽恕和绝望之中。他留给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是软弱的人性在抱怨中的绝望。一个个作者的文学只有抱怨声和绝望声,而没有自由的声音。
记得前些时候看过沈睿先生一篇杂文《越念越没劲的中国当代文学》,沈睿先生说:“从中国作家电影人的眼睛里看中国,非常无聊,一团漆黑。”她认为:“中国的小说都是批判现实。在中国写小说似乎很容易,反正是批判现实的,就写现实怎么不好,编个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思想。这些主题也不是他们想出来的,而是鲁迅替他们想出来的。中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鲁迅。中国只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鲁迅。他替后来的人拟定好了他们写作的主题:批判现实,现实黑暗。八十年代的当代中国文学,就是罩在鲁迅的影子里了,全是关于黑暗的。难道中国人的生活中就没有明净美好的时刻?”
这正是那些作家的软弱人性所造成的恶果,当代中国文学基本上只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软弱的文学,也就是抱怨和绝望的文学,比如充满抱怨和绝望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另一种就是贪婪的文学,也就是作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写的瞒和骗的文学,比如“歌功颂德”派和鸳鸯蝴蝶派的文学。
鲁迅的文学是抱怨和绝望的文学,这是软弱的人性蒙蔽了善良的人性所产生的恐惧恶果,在这样的文学中人性的善良是软弱的奴仆,只会抱怨或悲悯。当鲁迅把社会最黑暗的现实批判在读者的眼前时,读者看到的只能是抱怨和绝望。
其实这是作家的无知,是作家被庸俗的思想蒙蔽了寻找自由之路的眼光。在鲁迅的文学里,是没有找到自由之路的“卡尔”。
10/7/6
发表于 2010-7-10 02: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的观点,我想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您说鲁迅的文学是软弱的文学我不赞同。在我看来鲁迅的文字就像一笔尖刀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心脏处,无比坚硬且铿锵有力。他的呐喊不是抱怨,而是真的猛士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痛快揭露。您单从“软弱是人性的抱怨者”来反推鲁迅文学就是软弱文学是有失偏颇的("A是B成立"并不能推断出"B就是A")。说到底,您根本不懂鲁迅,更不懂鲁迅文学。(只是从客观角度说说自己看了此文的一些看法,可能尖锐了些,请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9: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严立真 于 2010-7-13 09:51 编辑



    谢谢您的点评!
批判黑暗是无力的,能够从黑暗中找到光明那才是有力的。迷恋黑暗中的呐喊,是不会有光明的。文学走不出“真的猛士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痛快揭露”模式,只能是软弱的。批判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任务是时事评家的事情,不是作家的事情。
发表于 2010-8-1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文学不是工具。说白了,文学其实没有什么目的。

也许,文学跟所有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唯一的作用就是使人区别于动物。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13:07 , Processed in 0.0419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