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海新:艺术《红楼梦》之一 风情意趣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有感《红楼梦》者,无不感此情谊,曹雪芹必定是在热泪盈眶中写下了此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情意真,真且美,一个情字,牵动着整个故事的起伏,就成了《红楼梦》艺术美的基调。
在红学研究中,人们的精力多注重在历史考究和故事成因上,而情爱的探究,显了一个“恋”字,却少了一个“美”字。岂不知,人们喜欢《红楼梦》,多因动人的情意引发了美感。脂砚斋以曹雪芹悲而泪,曹雪芹却因情感泪。为爱追溯着美,为恨谴责着丑,研究一个“美”字,就成了红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就是人的本质能动表现和感受与自然和社会趋向艺术性的和谐。其能动性的情感是美感的重要基础。《红楼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故事作为主线,集中突出了理想的美,这种美就是崇高。要达到自由幸福的崇高境地,就要在相依的奋争中来实现理想的和谐。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目标,但突破专制来争取自由是所追求的梦想。
情感来自生活,只有心境和谐一致才能达到共感,那宝黛在曲折中,怎就不是冤家不聚头呢?"素日认她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林黛玉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真是情思总引一处行,只隔窗纸意朦胧。一部《会真记》就那么显明,偏打开了青春放飞的梦,两个人在对视中,却说不出那千言万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理想一致的爱情最引人入胜,激发了多少年那么多人的共鸣。尽管另是美的姿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不是丑了吗?
愤世嫉俗的情调染就了作品特有的美感色彩。人世有情感知美,性别相依爱动天。理想的天地在哪里?追寻的人们迷了心窍。为爱会痴了情,作品中这种相恋也是那样的感人。“司棋这样的傻丫头,偏偏又碰见这个傻小子!”藕官祭着死了的菂官。好一个宝玉,"看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又是刘姥姥的瞎编,害得为了一个倩魂夜不能眠。痴情与人及物,惜花送清流中寄意潺潺,却不知更痴者葬花泪含。“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孽海情天","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看落红点点—情送纤纤—痴情是怎就这样美不胜言。
痴情感人,悲情也动人的怜悯之心。现实的残酷,自由的心境是那么不堪重创。"那黛玉对着镜子,--- ---那泪珠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正是: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喜悲悠悠,怎能叫人放心的下?
作品中不仅表现出理想美和爱情美,也写出人世间不同的情谊美。秦钟的忠实、柳湘莲的义气,蒋玉菡信誉,平儿的善良,晴雯的仗义等,在钱权交易的社会里,这些可贵的行为都表现出了民主自由的希望。在身边的女孩子们中,通过宝玉感应到她们的纯洁善良和秀美清爽。这优美的刻画,排除了繁杂的矛盾显现。但同是女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这又是习俗的还原。只有情感的和谐才有情谊美,像焦大不会爱林妹妹那样,包勇也不会喜欢妙玉的。勾当也是相和,凤姐只和贾蓉调情。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人们的情意带上了更多的世俗气氛,贾连外出归来,与熙凤的亲情简直酸得不得了。王熙凤会用假的情谊来笼络人心,使袭人感不胜言;刘姥姥感恩图报,不惜出上自己的老脸。人情是非,总是在左右着社会的发展。
作品不仅着力美的赞颂,也善于运用趣味美的笔墨来揭示生活,鞭笞丑恶。“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警幻仙姑集华美一身,训导宝玉之风气,但这顽石终不开窍。情与性相连,自然和谐一处,**美也无可非议,只是人的生理欲望要伴有意识的制约。《红楼梦》里有许多**的描写,贾宝玉的意淫并与袭人的初探,妙玉的意乱之类,都是情欲性感的交错。但作品是要求人性的回归,主张争取妇女的解放,又波及到了性的开放,这里只是轻巧的点播,封建遗老们便惊恐万般,淫书由此出名。看后来的郁达夫那样大胆直律,封建道德简直就像是快绷不住的牛皮。美是公益性和功利性的统一,在这里创造一点情趣美也是恰当的。
丑就是人的非本质的不和谐的表现和感受。《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透出对社会淫乱丑恶的批评。幻境指迷不仅是预指未来,也是社会风化之态。故事中对生活淫乱的批评,又是对政治淫乱的暗中讽刺。像贾链与那娼妇喊着娘娘,茗烟和万儿行为暗指着朝政的隐私,贾瑞的风月宝鉴对应了《资治通鉴》,引申到政治性交,全映出世态的一个“淫”字。
习惯讲贾政和王夫人的非常行为是封建暴行,岂不知,这主要确是为了一个“淫”子而发, 儒家言:淫为万恶之先。"有了一个淫字,凭有甚好处,也不算了。"板打宝玉是因有辱自己正派的美名,抄大观园是怕眼开知趣的情火起于萧墙。这对夫妇代表了禁欲主义,感荣耻而自束,儒家道德规范作着双面的熏染。
水淫心三点,邪意一掩,平正无天。"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之美,"然不知,淫便是无度制约的纵欲,就像贾蓉笑道:"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如遇美人,多有将就。然薛蝌不行,有责便自正心头。对社会淫乱的鞭笞是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是主客观的和谐,创造出的美自然是现实和谐的优化。有情作美,意在促进优化,淫乐践美,必是摧残此优化,饮乐风场,常以性为趣谈,然生活与淫乐并不是一回事,性文化易导引出淫文化,久惯风月场,像薛潘那样便被引入误境。性为何物?怎叫人痴迷疯狂,可只为一点什么东西。淫乱成性,犹如迷窍,便难以止也,像贾链闹捉奸性习不改,贾瑞屡遭整治不悟,贾赦无度及致死人命。生活如此,暗示的政治更甚,监制不力,暴政糜烂,此皆因不知为丑,反觉甚美。淫又为何物?倾损了纯然精华,直引得昏昏者糊涂一塌。与相比,那在外包养着十个小蜜,或竞比采花上百的显能,反过来又驱使在下如奴才般的挣扎,那贾珍贾琏又算得点什么?纵涌成性,有恃无恐。
列为看官,世俗知交为人生之道,借时利便宜原无可大议,只是借美以饰丑,纵无尽贪婪淫欲,上仿下效,只顾享受,那顾得社会和谐,及不可收拾,并毁了社团亲友。葫芦僧断葫芦案虚以搪塞,整掉了石呆子就成了酷吏暴政。虚丑暴恶,盘根错节,一朝便土崩瓦解。
"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美的基础是感性知觉,但生理特性是受社会生活为引导的,这就是理性的制约。“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好似看透了世俗,“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宝玉觉得却有些刺心,但能讲得头头是道。代儒道:"---你既懂得圣人的话,为什么正犯着这两件病?"代儒哪懂这顽石的本性?只因时代的局限,作者看不到新的希望,只是在"好了歌"的激愤里里流露着虚无的悲声。但虚无处并没有那么空,还有那一点神奇的美妙。《红楼梦》也并不是重色,而是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美感的邪正问题。
曹雪芹恨透了当时的社会政治,迫于文字狱的压力,只好在轻描淡写中透出辛辣的讽刺。尽管红楼梦中有许多的描写是带有特定社会政治暗示意义的,但这样一个艺术大师,他还要揭示更为深远意义的社会生活意义。美何因为丑?政治历史家自己可多研究其历史的因由,但不能将其列为政治小说,一般人当然现实一点,将其看作带有普遍社会情趣意义的艺术作品便好。
下一篇----动感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