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59|回复: 3

米兰·昆德拉偷情的版本、偷情的历史结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6 09: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ONT face=宋体> <o:p></o:p></FONT></P>
< ><FONT face=宋体> <o:p></o:p></FONT></P>
< ><B> <o:p></o:p></B></P>
< ><B>米兰·昆德拉</B>偷情的版本、偷情的历史结束了<o:p></o:p></P>
< >----评周瑟瑟长篇《暧昧大街》<B><o:p></o:p></B></P>
< ><FONT face=宋体>张颐武(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FONT></P>
< ><FONT face=宋体> <o:p></o:p></FONT></P>
< ><FONT face=宋体>周瑟瑟的长篇小说《暧昧大街》有很高的声誉,我仔细读后,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说,确实写得和米兰·昆德拉很像,我觉得他以此向米兰·昆德拉的致敬是够格的。</FONT></P>
< ><FONT face=宋体>我们现在看到的米兰·昆德拉作品,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流转的历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历程,这个历程的开始有很多误译,有很多问题,但是中国人歪打正着,从这个误译里看到很多东西,原来不够格的译本让我们流传了十几年,这个过程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但是这也不奇怪,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开放,我们年轻幼稚,见识少,但是从见识少到历经沧桑、成熟,米兰·昆德拉参与了我们逐渐变得成熟的历程,这个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所以我觉得周瑟瑟这个致敬恰到好处,米兰·昆德拉在中国已经二十年,这二十年的历史需要一个很好的致敬。</FONT></P>
< ><FONT face=宋体>现在中国的作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力量,我觉得周瑟瑟的力量表现得很好。我认为这部长篇有两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像翻译过来的书,如小说中的“企鹅城”的名字等等,确实像翻译的书,不像中国人写的。但是这恰恰就是中国人写的,好像越看越不像,最后发现越看越像,太像米兰·昆德拉了。人生感慨,该讲故事该讲男女之情时就讲,该发表意见的时候、该讲人生哲理的时候,他就发表了,都恰到好处,看起来跟大师差不多,我觉得可以把《暧昧大街》周瑟瑟著换成米兰·昆德拉著。</FONT></P>
<P ><FONT face=宋体>我认为所谓模仿不是模仿,他是再创造。有些人模仿是照搬,对米兰·昆德拉的模仿,现在看起来早年的翻译者确实翻译有问题,误译很多,毛病很多,我们很羞愧,但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译本再发挥再创造,给毛病百出的作品很多机会,错里有对,他这个错造成周瑟瑟的对,这是中国历史辩证法的微妙之处,跟中国大历史也是一样,中国大历史也是微妙的。米兰·昆德拉最早的译本虽然毛病百出,我们模仿了,后来我们自己创造出来了。现在米兰·昆德拉新的严谨的译本出来了,每个翻译都是那么精髓,我感觉到也是中国人的自豪。二十年我们有了精品的翻译,周瑟瑟这部作品给我们二十年来对米兰·昆德拉的情结,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和回答,他这部长篇写的是企鹅城,非常奇幻,但是这个奇幻里面有中国经验的非常坚实的部分。</FONT></P>
<P ><FONT face=宋体>翻译文体在中国的发展,从五四以前就开始了,中国开始学欧化翻译的文体,但是学来学去,学其实是一方面,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也越来越欧洲化,越来越像西方,这个过程也是一百年来中国经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用翻译文体来写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色。周瑟瑟这部作品出神入化,语言像翻译,像翻译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特色,我们往往觉得像翻译文体不好,像翻译文体是盲目照搬西方,但我觉得周瑟瑟把翻译文体变得出神入化,把翻译文体活化了。</FONT></P>
<P ><FONT face=宋体>中国的诗歌其实在句法上也有很多接受翻译文体的革命,最彻底的是在现代诗歌里面。我觉得诗人的传统里,欧化的传统是很强的。现在周瑟瑟正好把欧化的传统延续下来,欧化不是盲目照搬,不是模仿,他其实是一种创造,就像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译制人员,像我们八十年代初看的洋电影《简·爱》等,看这些东西我们觉得怎么就是洋人的说话,这就是英语,跟英语一样,这就是英文。所以外国文学其实具有一种中国性,外国文学经过翻译到中国就变成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了。</FONT></P>
<P ><FONT face=宋体>周瑟瑟这部小说的好处就在于他把外国文学转变成了我们血肉的一部分,这使他非常有力量,他的思考是在中国市场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结构里面去思考的,这个结构里面的生活经验已经越来越像欧洲、像美国,他也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追问。生活里面有很多的皱褶,有很多的微妙之处,有很多的难解之处,生命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地方,周瑟瑟把它展现出来,用一个非常洋化的、欧化的方法展现本土的经验。本土和欧化现在成为一个非常暧昧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洋味好像吃西餐,现在周瑟瑟不是吃韩国菜,不是吃川菜,他吃的是烤牛排,吃一个五成熟的牛排,这个五成熟的牛排恰恰是中国人需要的,这是本地厨师给我们赢得的光荣,周瑟瑟的妙处看起来非常法国,但是他其实是非常中国的,他就像上海译制厂的奇迹,今天我又看到了,再现于今天,这部小说的魅力和意义就在这儿,贴着名字像米兰·昆德拉,但是翻译成法文绝对是中国作品,翻成捷克文绝对是中国作品,在翻译出去前绝对是中国作品,其实是不可译的,只是在中国语境里面像外国作品。</FONT></P>
<P ><FONT face=宋体>周瑟瑟现在给我们端出来的这个五成熟的牛排,对中国人充满了吸引力,“本地厨师”周瑟瑟,还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上的东西。特别是他还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历史记忆的发展,在当下的日常经验里面,这种非常混杂的环境,他写到很多流行事物穿行在欲望的空间。我觉得这个快感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快乐之感,另外一个快感就是快速之快,他这个小说是用一种非常缓慢的结构观察,观察两种快感所造成的文化里面所空的东西,他把我们人生里面最坚硬的部分表现出来了,来触动我们人内心里面最柔软的东西,这个妙处很难传达,他表现的好像都是我们心里面最硬的那部分,在生存斗争里面最硬的地方,但妙不可言地就回到我们很软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写完了以后让人感动,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妙处,用具体的坚硬来表现具体的柔软,这就是米兰·昆德拉。周瑟瑟真正抓住了这个妙处,用具体的坚硬来写具体的柔软。后来我发现这个五成熟的牛排,还没有硬起来,还带着“血丝”,但是这个“血丝”是非常美妙的“血丝”,有一种生猛的柔软,非常可吃的、可占有的,可以让你感受的,这是生命的非常强有力的东西。</FONT></P>
<P ><FONT face=宋体>这部长篇小说最终让我感动了,这部长篇告诉我们一个很妙的东西,就叫做:“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米兰·昆德拉者生,似米兰·昆德拉者死,现在似米兰·昆德拉的已经死了。按臧克家老人说的“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二十多年来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历史就是“有的人”的历史,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现在周瑟瑟还活着,他用自己的生命重新见证了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流传,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历史就是富有生机,我觉得中国的大历史和周瑟瑟的小历史都结合在这部长篇里面,他让我们感到了沧桑的历史。</FONT></P>
<P ><FONT face=宋体>我们原来读米兰·昆德拉的书读的可能是一个对原文没有理解的版本,现在我们终于对原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自己精神也得到更大的升华,周瑟瑟见证这段历史最好的一本书就是这部《暧昧大街》。这段米兰·昆德拉和中国的姻缘从开始是偷情,到今天是一个婚礼,而且是米兰·昆德拉和中国的婚礼,米兰·昆德拉今天堂堂正正地跟我们结婚了,我们感觉到他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了。我在今天这个时候才感觉到偷情的版本、偷情的历史结束了,今天就像一个教堂的时刻到了。这是美妙的时刻,我们要记住这个时刻。</FONT></P>
<P ><FONT face=宋体>    </FONT></P>
<P ><FONT face=宋体>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发表于 2005-10-26 1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5-11-7 17: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昆德拉的东西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哎。
发表于 2005-11-8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ONT face=宋体>    这部长篇小说最终让我感动了,这部长篇告诉我们一个很妙的东西,就叫做:“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米兰·昆德拉者生,似米兰·昆德拉者死,现在似米兰·昆德拉的已经死了。按臧克家老人说的“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二十多年来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历史就是“有的人”的历史,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现在周瑟瑟还活着,他用自己的生命重新见证了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流传,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历史就是富有生机,我觉得中国的大历史和周瑟瑟的小历史都结合在这部长篇里面,他让我们感到了沧桑的历史。</FONT></P>
<>--------------------------</P>
<>   五成熟的“牛排”,比喻很妙。只是这五成熟的“牛排”,对许多国人的胃口来说,是一个考验。</P>
<>      周瑟瑟是昆德拉在中国的“再现”还是“复活”、是创新还是沿袭、是偷情时代的结束还是暧昧时代的开始,偶因没有读过原著,不敢妄加猜测。但有一点偶到是感到欣慰:偶终于在这里弄清了他的真正身份“中国本土的男性公民”(不好意思,近年才开始在网络游荡,才知道这么多的诗人、作家活跃在网络,对他的名,犯望“字”生义的错误,也因偶喜欢李商隐的《锦瑟》,故而猜测他与偶等一样,同为女性公民呢)。:))</P>
<>    如有可能,能否惠赐一本《暧昧时代》学习学习,让“后现代现实主义”的暖风,熏熏偶(偶在自己这里搜索多遍,未果)?如若是交浅言深,请附莞尔!</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0:31:51编辑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24 , Processed in 0.0342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