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47|回复: 13

《孤狼诗话》(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1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直白入诗,必有点睛之笔,方见其妙。若无点睛,必如死龙,全无生气可言也。  

2

写诗形如观风水。观风水讲究藏风聚气。不藏不聚,岂有良穴。语穷意露,必无好诗。

3

诗者,必当为其诗也。若无情,可引情;若无景,可造景。情景相生,诗境必出,自有余音延外。

4

无病呻吟,如演员演戏。演得逼真,必可以假乱真。亦假亦真,自有感人之情。倘使演砸,形如替人哭丧。有泪无心,不见真情也。

5

有“隔”之作,若有一“线”相连。形如断藕,亦断亦连,必生韵味。若断而无丝,难成一体,岂有佳篇。

6

竹枝按绝句赏,少几分古味;绝句按竹枝赏,少几分趣味。

7

思诗出奇,有据可依;无据依者,自如形畸,难有佳构耳。

8

诗之留白,画之留白,若无留白,必成片墨。

9

初者学之,入门升之,高者导之。学不须银,升可贴金,授者育人。无功之处可谓之功,无门之处可寻之门,无师之处处处为师。取长而补短,天涯海角近在咫尺。网络发达,论坛种种,岂非前人能比,诗词可兴也。

10

诗者千人,诗风千样。不同之人,水平相差甚远。既是斑竹之才,必有容纳种种之胸。更何况“双轨”之新旧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08: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诗有法,而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是不知到知的过程。从有法到无法,是飞跃的过程。只有玩到无法,才可谓之诗人也。

12

评诗者,先读懂其所评之作。再读所评之人,思诗为何而写。入其创作之心境,难点之难,重点之重。正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写者易,评者不易。要恰恰适宜,岂易达乎?更何况见仁见智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08: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竹枝之词,取胜于竹枝之味。味者,趣也。通而不俗,俗中见味。有民歌味者方为佳构。

14

王公谓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今人杨贵全 “南山马正闲无事,两两三三嚼太阳” 之句,亦是如此。一“嚼”诗意全出。句须炼“眼”,篇必炼“句”。一字足以把诗境拔高,光芒四射。高丽之诗,形如美女。有眼勾魂,孰人可挡乎?也无怪男女老少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1: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狂野孤狼 于 2011-8-4 10:04 编辑

15
穴有花假,诗亦有花假。但凡花假之穴,必有花假之龙,仙者可识;但凡花假之诗,必有华丽之语,慧眼自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创新之人,必造创新之词。创新之词,必有生造之嫌。古来无语,古来无词,全是人之所造。读之可识,辩之有味,造词可也。自古之词,不是造乎?

17

大才之人,必有大才之胸。豪放之人,常得飘逸雄浑之句,谪仙是也。

18

酒如诗,品而知其味,行家辩之。茅台散酒,必有差距。不是行家,岂能分辨个中滋味也。

19

以景语写情语,个中滋味自见,妙不可言。初识岂能达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发吗帖子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4: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郁闷,想发帖子都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酒如诗,品而知其味,行家辩之。茅台散酒,必有差距。不是行家,岂能分辨个中滋味也。

21
以景语写情语,个中滋味自见,妙不可言。然初识者却不易达。

22
诗也,人也。头手足耳,自有生处。头足相换其位,耳目调之,可成人乎?不用功于谋篇布局,难成大器。“淡妆浓抹总相宜”,若无三分之貌,华裳岂能补其拙耳!

23
不求篇者,拉个牛头,凑个马尾,嵌个羊身,再以猪脚撑之。未谙世者爱之,亦只能哄孩童耳!

24
有“乱”之作,混而不乱,乱而有序,乱如蜘蛛网者,自是智者为之;乱如麻者,散而无序,必非诗家所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6: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常常酒量能壮诗量。不受于法,不需其法,有感而发。真情之言,自能引起共鸣之音也。


26
平常之语,写平常之事;平常之事,入平常之诗。天下平常之人占多。平常之句,适合平常之人。妇孺皆识,自易流传。大凡流传千古之作,无不明白如话,淡中有情,言外有音。读之可识,品之出味。形如泉水,大口饮之解渴,细细品之甘甜。身无华贵,却是生活之所需也。

27
新声替古,大势所趋也。当下虽无江山半壁,也有数量相当。盖新大于古,若用古声,也如时下之新声,须注“古声”之字。古声止也。然时光几何,谁也不能断之,惟交历史定也。

28
今人说诗论词,多以平水、词林为参照。然诗盛于唐,平水出于宋;词盛于宋,词林出于清。可见历来选韵,皆随时代而变。当下诗坛,双轨并存,不少诗者,有无意将韵放宽。一国两制,终为一统;一坛两制,终亦为一统。理在于此也。双轨而行,不过缓解时下之矛盾耳!以史量之,新替古,为之必然。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增,形如雪球之滚,逐渐增大。盖当新者多于古者,新必替古,孰还用古乎?

29
晋卿《阴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之句,直有太白之风。一“喷”一“吸”,壮景全显。读来胸涌沸血,用词之妙也。若无“喷晴月”之胸,能言“喷晴月”之句乎?

30
诗无个性,可谓之人;诗有个性,可谓之家。也无怪古之家者,都近乎癫狂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31
个性之人,写个性之诗。融个性于诗性。若集大成者,必自成一家,独傲一土。岂是流俗可比乎?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1 22:37 , Processed in 0.0464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