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82|回复: 2

在文字问题上千万别犯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9 21: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文字问题上千万别犯傻

我只是一个初中生,在文字问题上我历来很谦虚。
我把“不以为忤”,写成“不以为杵”,应该说错得很惨。可是,这个人不谦虚,他总想教训人。
你瞧他的继续跟帖:
——请问“不以为忤”是什么意思。笑。《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九十四:“上不以为忤,甚称之。”谁闹笑话?你多多学习点儿。不要盲目。
——按照这种逻辑,你会把“不愠不火”用成“不温不火”,会把“俳句”用成“徘句”,都不是笑话,而是恶俗。跑到这样“中国艺术批评”名头的论坛里,你得多多学习。
——敢于认错,勤于认错,才能提高。你这样明明错了还要反咬的,我在这里不想攻击你的人品。
——中国文化,会嘲笑你。
耶!我竟然在这里碰到了“名头”和“中国文化”,我可真的要好好学习学习。
可是,一学习才知道,他想当“名头”和“中国文化”,还嫩了点。
我翻开词源“不”字条,发现没有“不以为忤”,当然也没有“不以为杵”,我一下子来了兴趣。看来,“不以为忤”不是一个词(成语),而是一句话,那么,如果说“不以为杵”,作为一句话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况且,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杵”既然是木棒一类的东西,也就可以有其功用方面的衍生义。
再进一步搜寻,奇迹出现了。我看到了一个叫娄熈元的人写的一篇奇文——说《水浒》之“浒”兼及“许”与“午”。疑惑顿释。
且抄录奇文如下:
“浒”与“许”
“浒”是“许”的衍生字,其音义源出于“许”。此字有多义:何许之许,赞许之许,允许之许,也许之许,些许之许,地名之许,姓氏之许……。无论是哪种含义,现代汉语皆读xu。然而其古音亦作火五切,读hu。《水浒》之“浒”今人读hu,这是“许”字古音的遗存。“许”( hu)至少有二义:一为象声之词。例如,《诗•小雅•伐木》云:“伐木许许。”《正字通》:“许,邪许,举重唱呼也。”邪许即呀呼、呀嗬,为卖苦力者须诸人合力而发出的号子声。二为表处所之词。《说文通训定声》:“许,假借为‘处’。《墨子》‘吾将恶许用之’,《世说新语》‘晋人每言某许’,皆此字。”今人亦常有某某“何许人也”之问,“何许”即何处之意。由此可知,“许”字作处所解,正是“浒”字语义的来源:三点水作偏旁,加上一个“许”,明白地表示此字义为傍水之地。
“许”与“午”
“许”是“午”的衍生字,其音义源出于“午”。“午”与“五”通,读wu。甲骨文一期午作  , 五作  或   ,皆呈束丝形,会意为交错,引伸为数之半。尔后五专作数字,而午或引伸为地支第七位,或引伸为时间、方位之中线,或引伸为逆向而动(衍生字为改忤、迕)。“午”又与“杵”通,读chu。甲骨三期以后  或填实作  、  、  ,象杵形,会意为杵臼之杵、兵器之杵等器物名称。推而论之,可知chu亦当为“许”的古音,此音与“处”字读音相同。是故,前引《说文通训定声》所谓“许”假借为“许”者,是假借“许”字之音以表“处”字之义尔。不过,此“许”入于“浒”字中不读chu而读hu,其实不合逻辑,应该承认是一种音义错位现象。然而语言文字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既然历来大家都把《水浒》叫做《水浒(hu)》而不是《水浒(chu)》,还得服从大家。

这就很清楚了。“午”与“杵”通。“午”的衍生之一为“忤”,那么,说“忤”是“杵”衍生而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原来,教训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文字上,我们的古人,首先是象形,然后是会意,假借等。如果我们知道“忤”是“杵”衍生而来,他还敢把自己与“名头”和“中国文化”挂上钩吗?
大多数人写“不以为忤”,当然是对的;少部分人写 “不以为杵”,也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装什么“名头”和“中国文化”来吓人。
像娄熈元先生的文章,说是有文化内涵,我还是信服并佩服的。
发表于 2011-7-20 13: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知道“忤”是“杵”衍生而来”,
原来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当然,也是去“多多学习”了),是想证明这个经不起推敲的结论,
也原来就是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才证明你懂文化是吧。
好的。到此为止吧。

不过,我发誓要嘲笑你一万遍,哈哈哈哈(等,直至一万个哈),
本想憋在心里的,可惜笑出声了,
发表于 2011-7-20 13: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名头”和“中国文化”,我是攀不上的。

你差得太远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11 , Processed in 0.0417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