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3|回复: 4

彭一田:物象,在词语的反差中实现表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1 19:1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一田:物象,在词语的反差中实现表达

《凤凰花大街》是组诗《五月,花朵湍急》中的一首,全诗如下:


凤凰花大街

咽下了一大摞
春天,绽放成热带火把
在海上,唯有漫天通红使人安静下来
失传的枪声盖过深渊
用一把锁锁住
再把钥匙扔向远处,落红在岁月的河流里
刻舟求剑
此际诗歌出现了
如日出,阳光并未止步草芥
民国元年就有风凰木
万物皆能呐喊
落霞悲伤,雨水春祭,夏日躁动
内心的脉动也有季候之分
地下藏祖先
河里飘着童年
迟暮者,在旅居地掩埋肝胆

2024.5




凤凰花是凤凰树绽开的花朵,花开之时逢五月入夏节气,色艳红,花密集,我形容为“热带火把”。在这个缺少火性的年代,突然间成片爆发的英勇花朵,迅猛而强势遮挡在道路前,房屋上,和云朵下。

凤凰树原生地为非州,十六世纪由马达加斯加移植到吾国,系热带及亚热带观赏树种。凤凰树多培植在南方城镇的大道两旁,本诗题目之所以写“大街”而不是“大道”,既是南方人的语言习惯,也是觉得大街上才更加绿树成荫,两旁店铺林立,白天黑夜人流量众多。像成熟的社区,大街是成熟的大道,有的大道可能会是未来的大街。这应该是当然的事儿。人们常说逛街去,而不说去逛道,大道上来往多的是车辆,而大街上则是以步行的人流居多。这里“大街”或“大道”算是皮毛吧,无伤诗意之大雅,还是来说这首诗的内容吧。

“在海上”,既指凤凰树生长的地域:热带或亚热带,我是在亚热带海湾见识到众多“热带火把”的,它们齐刷刷地染红了道路、房屋、云朵,和天际;同时又是生活场景里一种人头攒动,来去匆忙的世相指代。但是,“唯有漫天通红使人安静下来”,浓烈的艳红灼到了埋头赶路的人们,他们一天到晚沉浸在生存喧闹中,平素是难得抬起头来望一眼头顶,和居于其上的树梢、蓝天的。是怒放的凤凰花灼到了他们为衣食奔波而处于疲惫和空茫的眼眸。简单地说,“热带火把”那是一种有关灵魂的新空间的启示,至少在被它的浓烈所灼到的那个短暂一瞬间,人们在匆忙中的眼神被“安静下来”了。或者,甚至是被灼伤了。在事实上,凤凰花这一诗意盎然的寻常物象,与人们庸常生活中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的场景构成了强烈反差。人们的眼睛因受到新景物感召,而开始变得清澈起来,或者在另一些人哪里有生疼之感。

“失传的枪声盖过深渊”,战争年代好像已过去很久了,生存和平时日里的人们都在忙着找钱好揾食。所以,历史“用一把锁锁住”“再把钥匙扔向远处”了。请注意,这里“锁住”历史的是“一把锁”,而不是“一把把锁”,或者“多把锁”,这可能是现实与历史的一种悖论情形。但是,“落红在岁月的河流里/刻舟求剑”,奔放的“落红”是往事的烙印、历史的天空,而之所以会“刻舟求剑”,盖源于人性、道德,和文化等因素。落下去的石头不会凭空消失。而本质上,诗歌是对世界的一种隐喻,通过对物象的揭示实现诗隐喻,正是诗歌的普遍技法。诗贵隐,故诗每每以曲表达。而“扔向远处”带来的失忆,也许符合人类的本能,失忆的人显然更容易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幸福”感,尽管古往今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与遗忘顽强地斗争。这正应合了那句话:本质上,文学就是记忆的产物,或者是反抗失忆的过程。

于是,“凤凰花”退场,“诗歌出现了”。或者说,是诗歌替代了凤凰花出场。诗歌因并不全然从属于文学范畴,它超出文学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诗写者所关心的。诗歌之“超出文学的那一部分”,原因有多种,朴素地说,诗歌不是什么学问,而是人人皆有的一份善美情绪;写诗也不是一门生存职业,所谓“诗人”只是想象的身分。以诗歌是人类精神存在的立场来看,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诗者,每一种生命类型都存在着诗情。甚至可以说,万物皆有诗意。只不过,有的人以文字方式,将他心头的诗意呈现了出来而已。

“诗人”这一称号是作为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一种证明而被产生的,但并不意味着都得到了具体落实,所以,长期写诗的人总是不多的。何况,出于人世艰难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们是不乐意披露自己的内心,他们既没能力,也不喜欢以分行文字的方式亮相。我以为一个喜欢到处以诗人自称的人,其性格中大抵有喜欢嘚瑟、爱显摆,和自视其高的那份骄傲劲儿。他们往往不分场合地涌现一份多愁善感的脆弱,但转瞬又会表现出舍我其谁的豪情。

“如日出”,诗歌如日出。因为凤凰花所触及的心灵空间,又因为“落红”带来的“刻舟求剑”而不得,“诗歌出现了”“如日出”。这行诗表明了文本在递进中的一个较大转折,以转折切向纵深,显示出诗作“硬接”的气质,与力度。可能从这里开始,读者感觉到,作者并不是为了景物的凤凰花而写下这首诗的,一一诗作没有止步于凤凰花。超越单一的和平面化的景物叙写,作为物象的凤凰花是在由“枪声”“深渊”“锁住”“钥匙扔向远处”,以及“落红”“刻舟求剑”,这些有着众多词语反差和喻象对比的拓展中,一步步得到深化的。实际上,物象不仅是意象的一种,意象往往也是以物象的方式,通过物象得到呈现的。物象即意象,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以象显象”,其心得待后续机会再叙。简言之,注重“象外之意”经营,是现代诗歌艺术的审美立场。

“阳光并未止步草芥”,阳光是照耀万物的,不止是表面。阳光能照耀进骨头里,还有树根深处、地下的亡灵、石头内部的金属,以及大地深处的油气等等,它们皆由词语的颜色、温度、气质呈现。人类的历史荜路蓝缕,“民国元年就有凤凰木”。这里的“民国元年”是指此前一年,即1911年的“武昌起义”。凤凰花慷慨绽放,一年一度地染红了天际,它们所具有的牺牲气概、烈士品质,豪迈地穿透时空,照耀着整部青史。所以,“万物皆能呐喊”,不屈的民族精神形象跃然于纸上。此刻,你耳边响起的是类似《马赛曲》那样的激越旋律。生命在汹涌,热血已沸腾,这是多么热烈的时光啊:“……,夏日躁动”,春天可能是个笑话,但五月啊,是永远的青年在遍洒金辉的青草地上自由奔跑。花朵向着新太阳纵情,向着无尽的明天伸展。

接下去的三行,大抵是靠近“个人史”的:“内心的脉动也有季候之分/地下藏祖先/河里飘着童年/”。“内心的脉动也有季候之分”,是指自我的“内心”也同样受到了凤凰花的感召,不仅是因为“季候”的影响,尽管凤凰花它是季候的产物。作者发生“内心的脉动”,意味着他并不是超然于物外、时间之外的那种人。作为诗写者,他自己既置身在“象”之外,又同时身处于“象”之中。他既是现在时的亲历者,又是相当一段过去时的见证者,作为诗写者,他要求自己有义务比个人身世的记忆走得更远一些。

“地下藏祖先”的“藏”字意味深长,通常人们认为,业已亡故的祖先是埋到地下了,但作者以一个“藏”字试图写活亡灵与地下的关系。“河里飘着童年”的“河里”,指的是时间之河。从年龄上分析,作者的童年时光是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度过的,所以,他只用一个“飘”字大抵就能够显示其身世了。“季候”“藏”“飘”,分别是上述三行诗的关键词语。

“迟暮者,在旅居地掩埋肝胆”是这首诗的最后一行。这一行的重点不在于“迟暮者”,不在于“旅居地”,而在于“掩埋”二字。“迟暮者”和“旅居地”都是外部因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英雄好汉式的暮色询问幸好未出现,否则与本诗的调性违和;旅居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它们都不是“掩埋肝胆”的充分理由。

肝胆是可以“晾晒”的,我最先就是考虑采用这个词语的,但最后还是用了“掩埋”二字。写出来的是“掩埋”,未写出来的可能是“晾晒”。对于诗歌,在许多情形中,那写出来了的不过是一根线条,而未写出来的往往是大片空间。空间正是诗歌的原因,与理由。当然,“肝胆”二字也可以不写出来的,一一今天还有几人会说起“肝胆”二字呢?!呵呵,日常中人们说到的“肝胆”,那是指高胆固醇。中年人,年轻老人,和年迈老人还是少食高脂肪类食品为佳吧。再者,肝胆本身好好地藏在肚肠中,你扯它干嘛呢。而“掩埋”二字,那是诗意的不二表达吗?诗写者就是瞎操心和乱硺磨,真有点象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怪不得前苏联的法院判布罗茨基以“寄生虫罪”。

言归本诗,“掩埋”即消解,而消解正是诗歌“当代性”要体现的一大标识。在日常生活中,费尽心机以平常的字儿来表达诗意,确实是诗者们废寑忘食在做的事情。我对此有个说法:诗人是拾荒者,他们不断在垃圾堆中翻找对诗意呈现有用的东西。布罗茨基不是寄生虫,他是个拾荒者。

好了。这首总共计十六行的诗不分段落,没有句号,以对物象反差对比,多层次多方位地展开与推进诗思。全诗的分行均由气韵安排和控制。气韵是一首诗能够完成,并引人再读的重要元素。物象主外,气韵主内,气韵安排、调配,和指挥全诗的布局、节奏、情绪,包括物象,与意象的空间拓展。这方面,值得叙述与探讨的心得有不少,简单地说来,就是无气韵不成诗。往细一点说,气韵和诗写者的作品结构、气质学养、审美维度,还有意象方式的布置等等都有关。深一点的表述是,气韵是判断一首诗技艺高下的重要元素,气韵还是诗者性格、气质、风格的自然表现。气韵是诗者个人独有的一种辨识,他人可以体会,但难以模仿。举个有些空泛的例子,杜甫学不到李白,而李白也无法学杜甫。

诗歌是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故本质上这是件冷暖自知的事儿。我想,人们是因为秉承“惜字如金”的原则,才去写诗的。这首诗的格调和我多年来的其它作品的内敛风格是一致的。鉴于多种原因,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语境下,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诗人,尽管我已陆续写了几十年汉语诗歌。另外一件事,作者给人们分享诗歌的心情,我看还是要有的,尤其是从发生学的维度提供一些创作谈,是一种结缘方式。与人分享作品,和诗者莫向外求的修行原则并不矛盾。我认为,来自作者自己的解读和阐释,既是诗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作者所应当具备的普世情怀。当然,分享和布施是两码事,分享是出于对同仁的真诚友善,布施则是某些教师的心态,至少布施不是怀有“人人皆有诗性”的众生平等格局。尊重有情众生,善待有缘读者,所以面对读者们的要求与质询,我欣然写了以上的文字浅谈,供大家参考。

人们,有缘再会。

2024.5.17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19:1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手忙脚乱?这就是。
在叫“靓仔帮我删去上午那份帖”的话刚说完,我就学会了删。我随即删了。而那边靓仔上手,按感觉删去距离现在时间最近的那一份帖。就是这份。
现在,只有重发了。
娘希匹。扑街佬。
发表于 2025-4-3 0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故本质上这是件冷暖自知的事儿。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1 22:40 , Processed in 0.0341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