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71|回复: 2

[原创]诗歌与读者的鸿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9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与读者的鸿沟</P>

<>怪谁?<BR>一:怪诗人一定是错的。诗人的责任在于创作,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提高,没有创作,生命就如同枯竭。诗人偶尔写点创作谈,这很正常,有利于读者对其及类似诗歌的理解和对诗歌艺术的认识,培养对诗歌的兴趣。但是一位诗人经常搞创作谈,并且说得天花乱坠,总想强调自己的诗歌如何深奥,未免炫耀自己,最后是自欺欺人,这样的诗人的诗歌萎缩不前,甚至消失是很正常的。<BR>诗人的作品不可能绕着读者走,为读者考虑搞创作,未免太可笑了,读者也不一定会接受(我是说针对纯文学的读者)。绕着读者走的“艺术作品”已经很多,如电视、电影甚至娱乐等等,现在,庸俗的“艺术”越来越多,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把读者带进审美的混乱和丧失,现在许多人对“超女”现象的担忧其实是对大众审美走向的担忧,而对诗歌的担忧,只是人们忽视它而已。其实回头想想,早年对待诗歌审美的走向曲解或没有人关心,对诗歌这种艺术中的艺术的冷淡,甚至许多文化精英都加入大众里起哄来排斥诗歌,到今天,读者对诗歌审美的丧失导致波及别的艺术的审美丧失是合乎情理的,但却是最危险的。这种危险就是把“诗歌与读者的鸿沟”归罪于诗人。<BR>二:怪读者也是错的。从古至今,读者读诗,读者不读诗,与读者没有关系。现在的诗歌,读者少,与读者也没有关系,与诗歌本身也没有关系,这种问题不去理清,就像几位不会吵架的人一样,永远吵不清楚:怪来怪去,暗无天日。<BR>现在的读者阅读水平一定比过去的,从前的、古代的人高,这是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定比我们强,也是不容置疑。<BR>但为什么不愿读诗歌呢?特别是朦胧诗,特别是之后的现代诗?<BR>读不懂是关键!读不懂是主要原因。<BR>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懂”与“不懂”当作主要问题,读者也是这样接受专家教诲的,这种现象的蔓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读不懂的诗歌越来越多,读者就越来越少。“懂”与“不懂”作为诗歌评判的唯一的标准。<BR>三:读不懂不是诗歌的主要问题。如果今后还让这个标准横行,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还会拉大,鸿沟还会加宽加深。不信,大家可以等时间来证明。<BR>由阅读诗歌引起的愉悦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心理反应的审美过程,有无限多种途径引起读者可以到达愉悦,而“懂”与“不懂”只是一种。“懂”与“不懂”作为诗歌的评判的唯一的标准,真是太可怕了,打个比方,比如你在欣赏一幅画,就说一幅普通的画(不要说是比较抽象的画),你觉得赏心悦目的时候,你看懂了吗?但你很欣赏这幅画,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对解决目前诗歌的困境是很有价值的。可悲的是欣赏诗歌却怎么要拿“绘画”来作比方。<BR>诗歌的读者很少,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全世界都这样。<BR>四:诗歌与读者有距离,正常。诗歌作为一个独立体,就是与作者本人也有距离,这点,所有作者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许多作者和专家到今天还是不承认的。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里面一点都不玄乎,如果诗歌与写者本人没有距离,诗歌的“多义,复义或歧义”就不可能成立。而诗歌的“多义,复义或歧义”问题,所有国内外的诗人专家都承认这点。距离便是鸿沟,那么还要作者来缩短鸿沟吗?或者还要读者来填补鸿沟吗?<BR>五:那么怪谁呢?法国诗人罗瓦把这个问题加罪于文学教师或教授们,抱怨他们在课堂搞的那套解剖分析早叫大中学生感到乏味,就是说应有的或理应培养的读者也被驱散(见叶如琏的文章《法国现代诗歌杂谈》)。有道理,但不够全面。<BR>对于诗歌,对于许多读者,懂要懂什么呢?那不过是诗歌的“意思”:主题、思想、中心、作者观点?……,我已经说过,如果这样,不如作者写完诗歌后,就自己写篇解读的随笔,不就得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这样,读者更少。<BR>所以诗人的玄乎又成了读者阅读诗歌障碍的致命法宝,把自己的诗歌说得高深莫测,读者百读跟不进他的心理去,只好放弃。现在诗人说话比诗歌评论家多,问题也便出来了,诗人说话玄,评论家不说,读者一头雾水,一头雾水的读者还去读诗,除非是追求诗歌的人。<BR>于是有人说了一句:“写诗的比读诗的多。”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流行和危害之深是深远的。它是罪魁祸首,从此读者笑诗人,许多诗人羞于承认自己是写诗的,诗歌到今天被人忽视实在正常。<BR>六:我还是要问一句:那么怪谁呢?怪我们评论家的懒惰,怪我们期刊的吝啬。诗人对诗人自己不信任,相互排挤,政治语言多于诗歌语言,评论家对诗歌的理解跟不上诗歌,开始风言风语,在读者一片“看不懂的”呼声中,评论家失去了搭建桥梁的职责,抛弃了自己的责任,甚至攻击诗歌,而写诗者心理浮躁,胡话连篇,解析某首诗歌的评论越来越少,而偶尔有的一些解析某首诗歌的评论也如仙人说话,作为我们喜欢诗歌的看了几次还不知道说什么,更不要说一般的读者了。谁还有耐心读类似的文章呢?<BR>七:大众对诗歌的忽视,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大批的大中专生走向社会,他们对诗歌的陌生是令人震惊的,没有钱的人,忙于奔命,有钱的人忙于享受。精神的东西被忽略。<BR>写到这里,我都已经没有信心写完整这篇文章。<BR>对诗歌来说,我只要心灵保持与它对话就行。<BR>我一个区区小民。诗歌现象与我有什么关系呢?<BR>             <BR>                                    2005年11月9日星期三急就</P>
<><BR> </P>
发表于 2005-11-19 2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与读者的鸿沟,永远都会存在,哪怕是在天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沟的深、宽是另一个原因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24 , Processed in 0.0519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