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4|回复: 4

蕴藏在龙泉山石中的人文品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1 1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蕴藏在龙泉山石中的人文品格<o:p></o:p></P>
<  align=center>----评人文地理图书《花蕊中的古驿》<o:p></o:p></P>
< > <o:p></o:p></P>
<  align=center><STRONG>蒋  蓝<o:p></o:p></STRONG></P>
< > <o:p></o:p></P>
< > <o:p></o:p></P>
< >收到新书《花蕊中的古驿》(凸凹撰文  方全明摄影  成都时代出版社)已有些时日了。我在慢慢品读中,思绪经常走神,或被一张独具匠心的图片、或被一段精妙的描述带到云雾缭绕的地方,忘记了回来。直到昨天,这种断断续续的阅读才告完成。就仿佛是经历了一个由陌生——熟悉——新意顿生的过程,纸上的龙泉驿把我的过往的印象逐一改写,那被桃花簇拥到高地的古镇,在逆风里展开了它纵深的路径。<BR>    回想十年前,我坐长途汽车返回成都,总要在龙泉驿买点山货、水果。叶圣陶先生在回忆录《我与四川》中,也写到他总是要在龙泉驿休息沐浴一番,才步行进入成都。是的,连我母亲读大学也是步行达到成都的,而且总要在山泉镇食宿。驿站的风灯,是否还在山风中摇曳?舒展行者的倦容?<BR>      1789年英国文学中突然出现了一部《塞尔彭自然史》,该书以散文笔调,详尽描写了小镇塞尔彭的各种普通事物,包括人口、鸟兽、物产、草木、气候等。该书作者是著名作家怀特,他因此书而名垂青史。20世纪生态运动把此书奉为经典,1996年美国一家杂志把此书评为“改变世界的10部书”之一。如今“地因书贵”,塞尔彭也成了博物学家和大量旅游者的朝圣之地。正是因为《塞尔彭自然史》的问世,开启了人文地理写作的新纪元。使得一个地区的风物不再被禁锢在资料堆砌、板书叙述的“志书”话语当中,它们被一种亲历的个人现场话语激活,让那些现存的风化与勾连的往事呈现出历史的面目,而这,正是《花蕊中的古驿》一书的基本撰述立场。<BR>    文字作者凸凹本是诗人,但并没有因为诗歌的惯性而使叙述流于高蹈和情绪化,作者追求着一种深层次的诗意。即在客观、理性描述龙泉驿的物产、地缘、人迹的基础上,让那被灼灼桃花点燃的乡情,自然地悠然地烘托出来。这种写作价值向度的确立,我认为实现了本书的初衷,并达到了美学上的指向意义。这就决定了《花蕊中的古驿》不但大大超越了那种鼓吹文字的定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蕴藏在龙泉山石中的人文品格。这至少提醒我们,彰显一个地区的人文力量,并不需要大喊大叫和载歌载舞,就像桃花的盛开总是要遵循自然的生命节律一样,来自于大地的文字,总要将大地托付的兴衰立在纸上。<BR>    《花蕊中的古驿》一直以流动的叙述,将龙泉驿的花、鸟、鱼、虫、草、兽、季节变化等转换成一幅幅动感的画面,呈现给阅读者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由于作者往往以亲历现场的感受来带动笔墨,人们在两位作者打量“地下蜀王府”所激发的感叹,注视着“一头耕牛和老人”的田园风光中,在客家人的兴奋的水声中,在阳光下反射白光的柏寺草帽上,仿佛听见各种生命在以不同的声音传递着大地的信息。于是,白天观察到的世界慢慢隐退到夜色朦胧之中,作者的内心被探知自然的渴望和幸福充盈,使得一个地区的轮廓由抽象而趋于充实而丰满。而一个地区的形象,正是被这些细节所突现无遗。细节具有一种动词的力量,细节犹如桃花的花蕊,把来自于红壤的秘密带往春华秋实。<BR>    《花蕊中的古驿》是一本让人愉快的书。在愉快中领略了龙泉古驿站的历史和现状,不能不勾起我很多往事。顺着摄影家推开的广角镜头,大平原向着地平线奔去,身后却是水果飘香的龙泉山……<o:p></o:p></P>
< ><BR>2004.12.</P>
发表于 2005-11-21 16: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熟悉文本所说的内容,不好妄加评说,不过对作者的叙述却是挻佩服的。支持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05-11-22 17: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两篇关于凸凹作品的好文章</P>
<>认识了一位优秀诗人</P>
发表于 2005-11-28 16: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凸凹的诗歌和散文都值得读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27 , Processed in 0.054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