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1|回复: 4

[原创]2000年,孙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5 16: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0年,孙磊</P>
<>对于孙磊,我不知道2000年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那一年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人生变故。他的诗歌风格大变,句子不再唯美,不再注重暗喻、通感等艺术手法。他的诗歌出现了断层,显得突兀、不可理解。当你翻阅孙磊2000以后的诗歌,你将看到以下诗歌片断,它们在孙磊的诗歌中触手可及。</P>
<>我慢慢在街上走<br>偶尔停下来。电线杆上<br>有很多性病和招生广告<br>而那黄纸印的<br>是一张卟告。我把它<br>揭下来,撕得粉碎<br>但这并不能阻挡<br>一个人确实的死讯<br>——《旅行》</P>
<><br>大半个晚上,我哼着<br>一首童谣,在一条街的<br>尽头,我使劲唱歌<br>禁不住就落泪。<br>一个警察过来,看看我的<br>身份证,说:“假的”<br>到局子里,他给我<br>一张表,我填:风很大。<br>——《旅行》</P>
<>我喝了一杯咖啡,买了一些<br>一次性纸巾和阿司匹林<br>在候机厅的落地窗边,找了个<br>位子。取出本过期的《当代艺术》<br>边读边写札记。我知道<br>我必须写得很严密,不能<br>虚掩着身子,以免<br>词语离开时顺手摸走我的<br>热力,像从烟盒中摸烟。<br>——《剥夺》</P>
<>    每一节的开头,都似乎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一个平凡、随处可见的场景,这样的情况信手拈来。每一个人的每一天似乎都在经历或者说重复这样的现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磊对于现实的把握能力,及其对生活中细节的重视。但是,若只是这样向下铺展,充其量只是对现实的模仿,并没有任何新意和诗意,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是一首诗。接着,诗人在每一小节的背后留出诗意的空间,添加诗意的部分。“我把它/揭下来,撕得粉碎/但这并不能阻挡/一个人确实的死讯”短短几句,带给读者的是不可思议的跳跃。一幅画面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人在街上百无聊赖的走着,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他也从来没有注意到过往的行人。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偶尔抬头,他看到一张一张卟告。 这是转折点,也许勾起诗人对于某个已逝的人的怀念,或者引起诗人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或者,想起了曾经错过的某人——他撕,歇斯底里,神情痛苦而焦虑。他试图忘记,但是,他最终明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r>    孙磊在2000年以前的诗作中常常带有过于主观的词语,有强迫意味,常在诗中出现评论性的句子,或者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一个人应比他的方向更细腻、繁琐、沉重”“一天比一天漫长,我再次相信了枯萎”等。他的杰作更是以一个“要”字贯穿全篇。而2000年以后的孙磊,不再对生活发牢骚,不再强迫自己和这个世界,也不再唯美,不再炫耀似的引经据典。他变得内敛、平淡、朴实,同时,也更加靠近生活。从生活的细节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诗意,成为孙磊的写作方向。诗歌从来都不是技巧,诗歌是发现。去处技巧、大师对诗歌的遮蔽,使得孙磊写下了《旅行》、《半途》、《剥夺》、《郊区》、《自闭》、《处境》等一系列组诗佳作。<br>    孙磊2000年以后的短诗也写得极其传神,其诗集《演奏》的目录一栏,大部分短诗被笔者划钩:佳作。如这首悼亡诗《悼念外祖父》:</P>
<>我卡在一条街上<br>在一个特别的消息里<br>我有数次震惊<br>不安的广播,遗言。<br>半透明的死。<br>请相信那是我呼吸过的大街。<br>2001年,我又再次呼吸到。<br>二十年里我常常<br>卡在街上那个池塘边<br>它提供给我一个确切的焦点<br>被追逐时,我爱鱼鳍和机翼<br>被爱时,我哭。</P>
<>    读完此诗,我也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首先,我震惊于此诗的第二个字——卡。以为奇,绝,想象力超强。我们仅通过这一个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诗人的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四肢僵硬,呆若木鸡。诗人“卡”在那一条消息里,爬不出来。一个“卡”字恰如其分的刻画出诗人当时的神态和姿势,令人过目不忘,拍案叫绝!第二次震惊源于诗的第五句——半透明的死。笔者一度对此不甚理解:死亦有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之分?通过反复阅读,笔者终于明白是人的良苦用心:用半透明刻画当时将信将疑的状态。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总有这样的感觉,当身边的人离去,你却无法接受,因为昨天,甚至今天早上,你们还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第三次震惊来自最后一句,近五个字——被爱时,我哭。勾起读者的某段回忆,曾亲切、现凄凉的记忆。<br>    孙磊的短诗有太多的佳作,诸如《祷告》、《匕首》、《布衣女孩》、《无法躲避》、《翻书》等。在这里不详述。<br>    2000年,对于写诗的孙磊,是一个转折。从此更加忠实于内心,更加靠近现实生活。经过多年的积累,孙磊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终于找到自己。而在这一年的8月份,将有一个提起笔,爱上分行的艺术。六年后,他坐在不知名的角落,用中性笔写下《2000年,孙磊》,再找到一家破旧、肮脏但便宜的网吧,缓慢的敲出以上文字。<br>                                                                                                                      2006年7月15日黑昼试笔于鞍山某宿舍</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18:14: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17 09: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昼好!喜欢你写的东东,这篇文章写得也好!</P>
发表于 2006-7-17 15: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8: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浅薄的,谢谢鼓励了,俺收下了
匿名  发表于 2006-7-31 22:29:01
哈哈,瞧了你写诗的风格,感觉比曾蒙差一点!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19 , Processed in 0.0289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