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3|回复: 7

[原创]虚无或者呈现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3 19: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虚无或者呈现的力量<o:p></o:p></P>
<  align=center>——天岚诗歌印象<o:p></o:p></P>
<  align=center>·钱刚<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 ><FONT size=5>假如,我们可以使天岚的诗歌靠近海子式的想像,我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抒情对应,会产生如何的简约方向。至少在我看来,乡土的记忆、阵痛,精神的忏悔、忧伤,丝绸般的语言,都会使我记忆起海子的深沉,同时也使我感觉到某种精神的压力。在沉重之前,我们所向何处,是否真正地用精神的扬起来完成时代的责任。年轻的诗人用笔回答了我们这种困惑:“我们必须使语言闪烁出金属的力量,用灵魂歌唱,穿越黑夜和沼泽,用纯洁而永恒的心跳”。不知道执著会对一个诗人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天岚的这种绝对灵魂的书写是在完成着对社会的中介而非个人情感的单一抒怀,这必将使诗人和读者之间形成精神价值的互为补偿,从而实现文本意义的重新整合,完成更深意义上的人类普遍性情感的表达和追寻。这也许是诗人获得成功的一种力量,而这也正在凸现出天岚所秉持或追寻的精神指向。天岚通过自我忧郁的痛灼与现实的迷惘发生关系,激发文本解读“他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诗歌呈现出赋道的力量指认。</FONT></P>
<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  align=center><FONT size=5>一<o:p></o:p></FONT></P>
< ><FONT size=5>在中国传统的诗论中,常常注重于“诗缘情”而“情尽志”的表达,通过个人视觉和意觉照应下的情景来反观世界。在这里需要的是用理性的思维、感性的书写来实现文本所指的无限,这种指代有效地避免了文学审美阅读中的纯粹化理辩色彩,而是通过感性的艺术化现实幻想——复原——幻想与社会的种种现象发生相合,这也形成了中国诗歌的精神和书写超越,使艺术在不同的多层中完成个人化和普众化的整合。事实上天岚的这种以情入义所指向的价值寄托是通过内心与生活积淀的相合点说出“道义”的美感,将幻化了的具象扩展为最充分的感性时代的抒情,以“天道”表现抵至普遍人性关怀下的延续补充和时代的最自然的人文气息。如前所指,天岚对于时代所怀有的某种痛彻的思索是以社会和人的生存状态为背景的,集中了对时代灵魂的自然书写的倾斜。诗歌的存在,无异是在为诗人完成对价值沦丧虚无化和重新代指精神取向的一种手段,是诗人对于世界的抗争和震撼,所喻指的也将是诗人对时代性浮躁的泄露,并对这种泄露承担“道”的负载,例如诗人在《黑夜抛出了黑色的车子》“旅行期间,你不必太过讲究/旅行期间,你用不起一个高贵的名字//黑夜抛出了一扇窗子,烛光苍白/车子载着窗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车子载着我/它要奔向何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无人驾驶/经过的广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空无一人/这里曾留下成堆的底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黑白相间/这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春天的风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多如雨点/而此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纪念碑的上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天空被乌云关闭/我只看见一只夜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站在广场中央/为我整夜歌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没有翅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没有喉咙//“到没有中心的地方去,高原抑或大海/到没有神像,没有蚁王的地方去”//为何车子拐进了村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仅有五盏灯火/搬迁而去的人们留下空房子,让父亲看守/倾斜的墙体和屋檐记着历年的干旱,冰雹/或与农耕无关的墒情/此时,你无法挑起那担铁桶和一担泉水/磨房里堆满了不该磨面的种子/黑色的夜晚,抛出了黑色的车子/车子载着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驶向何方/“夜晚啊!我还欠你什么?回头我将还上/一卷破旧的诗稿和一担上好的干柴/照亮你的身体和骨头”/噩梦惊醒了体寒的哑巴/哑巴在车子里一边搓手一边想//凌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有人从街道里跑了出来/修锁的人说是哑巴死去的噩耗/村子里起了一片哭声/而远嫁的母亲和一个姑娘的除外//大雪覆盖的山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失修至今的车子上爬满野兽/爷爷!你给我糊的灯笼被风吹灭了/每年三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的草草埋葬的身体上/都长满毒汁的花朵/”天岚的写作始终秉持了传统的人性本题言说,固执地以诗来呈现光耀的时代和现实生存的尴尬境遇,诗人通过“父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山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花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灯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哑巴”等一系列鲜活而又沉默的形象,完成着对某种情志的寄托,是以共同的语言表达为意象条件形成的本真指喻。也正是这种传统下相合共构的“诗以寄情,情以托志”的继承,使诗人可以在灵魂痛灼的寻求中形成有异于其他八十年后诗人的审美趋向,而因情成文,以诗载道,在诗写中完成着理想价值的象征,借此以图恢复优良的社会道德体系的继续。<o:p></o:p></FONT></P>
< ><FONT size=5>对于这种构建和传达而言,虚无表达着一种内在的慈悲悯世的感情移入,是在痛苦中完成着对传统价值的守持和继承,是以言的有限表达完成象的无限隐喻,适度地包含了为文伸义的意识,构成较为强烈的历史透彻性,而这种透彻性更具有悲道悯天的生命意义,安排出浪漫的传统悲剧意境,以现实下的历史化语言后延的想象浮现,制造出历史终点的现在性存在,完成诗歌(文学)艺术化独立价值的隐含。这种美的艺术悲剧感隐含了艺术事实(现实)的失望和对传统文化下弥漫着道家色彩生活的向往。艺术的美化使生命更直接的进入情缘抵志的传统审美,构成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张力,这超越了情感上的超美意识和自在情致,抵及了共时性的人类审美的“真诚性”,这将是在想象之外对语言的内在构成,将是诗歌永恒而又普遍的神化。</FONT></P>
<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5>二<o:p></o:p></FONT></P>
<P ><FONT size=5>虚无之上,代表着审美的禅意化倾向下的入世性和言说的秩序追求,是对于同化的价值标准和思维向度的漂清,诗人意在于完成对混沌世界的清澈,完全地从阵痛感中树立起历史与现实的镜像反观,即便是虚无下的禅意,其内蕴亦必然是对于生活的反思,是在去除主体判断力后对新的主体的复原,更强调诗的审美内在意义上的功用价值,是面对虚无的感叹使私人化的感性建立在外在的社会理性的命题上,形成表达和被表达的同构形态,而呈现“虚无”的盈满状态。</FONT></P>
<P ><FONT size=5>在诗的心理结构上讲虚无又是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拷问,这种拷问在隐喻之下呈现了更加强烈的戏剧化色彩,甚至是荒缪,因此,无论是《熄灭》中“黑色的深深的水底之神/执意把婚期熄灭/请告诉他的母亲,没有姑娘可以把他点亮/五盏无能为力的酥油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远离前线/一家六口的种子/为何四季高悬”中的黑色感,在情感的指向上以“虚无”来完成情感存在价值的寄向,支发现和寻找被遮盖的美好,还是从虚无透析出来的主体对应的依赖来看,深入的虚无都是在现实中扮演着相关场景的暗喻,是通过虚无来充实广褒的大地之下现代指向的历史认同,是却除自我后众体隐喻的关怀,正像作者所说:“要完成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摹和刻画,更重要的是及时地突进地驶入生命最本真却最容易被人忘却的原始之境,去发掘和呈被生活的繁杂、琐屑、混乱所遮盖甚至是磨损了的生命冲动,并最终实现心魂与自然的归依和融合中对生命的挑战和生命存在的弥漫,都是在曲折的虚无隐喻后实现对虚无的解构。</FONT></P>
<P ><FONT size=5>天岚的诗歌正是在通过个人体悟的智性反观来还原生存意识,有着很强的外向性批判力,对于作者而言,虚无并非意味着缺失,相反表现为作者在对现实叙述下情感、道德的思考,通过诗歌这个非虚构性的真实来完成诗意的内在和社会的现存之间形成主动的表达,将个人的感悟更充分显像到日常现实中,以情感的经验发掘过不同于记忆的现实,从这个角度上讲虚无之上早已超越了“私我的象征”,是对现实理性的呼唤,是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寻求“诗意”所在时,以无我的情景,必然性地完成了诗意所在下“虚无”对现实的介入。</FONT></P>
<P ><FONT size=5>正是这种深刻地精神体悟的存在,使诗歌在生命的探索虚无中和残酷的现实感纠结在一起,越出了感性的表达,在生存的虚无体察中,激荡中一种积极的生命存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是在虚无之上对虚无存在的审视,是面对着社会现场下的济世情怀的激荡,也正是这种激荡,使作者必须在触物及景中完成对自身虚无情感的超越,抵至诗写的更高境界。</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5>三<o:p></o:p></FONT></P>
<P ><FONT size=5>真诚的情感必将呈现出诗歌的情韵之美,这种情韵之美更加突出地凸现了诗人强烈的传统文化意识,如果动态地体味,情感的表达则贯穿了人类的整个精神史,对于这种渗入的理解,将成为诗歌理解的主要来源。首先无论是从《我无法理解一种病的分外之痛》中的“我也无法解释自己的软弱,我无力挥起斧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劈下所有干枯的日子和肢体,送回塞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抑或丢在没有方向的他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的从城市向荒凉的土地的引入,还是到《一条河析行走》“想象中的事物幸福而悲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论什么季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总有人坐在自己的骨胯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无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渡和消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的土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河流的焦灼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枯竭)落后于时光”表达的是作者所无法完全消泯的土地赤诚,并且在这现代化语境下这种赤诚在无限地完成人类整体内心对土地的创痛的再次所指,而激荡起运土地性意识悲剧的原我迸发。</FONT></P>
<P ><FONT size=5>这种土地情怀,使诗人在低徊的愁思中融合了更为丰富的母体情感,由此呈现出浓厚的文化精神力量,使其诗从内体的个体感受中升华到社会的高层观照和历史的纵深感。</FONT></P>
<P ><FONT size=5>天岚的情感的冲动由无限的土地自然地指向人类的普世关怀,这种关怀也因其阴郁的表达“给我一个名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给我一盏灯/让我以愤世者和热爱者的名义/写下仇恨,写下爱情,写下存在//写下了便不会忘记,朦胧地,不再点透//幸福与荒凉。我只想拥有一片草原/把羊群赶出去,天黑再收回/最好是一个气温适宜的夏天/没有期待,只是花开的瞬间”(《瞬间》)从人的因境的生生不息的追求和完整的生活的多向性的获取中得到了泥土的表明,以历史化的预言深入这个时代精神对于血液的召呼,这种自我在诗人的“泥土”之下显得更加坚决,显示了对社会意义的殷切期望,诗人可能从抒情出发,以现实的非明朗和所取感性化形象自身的无力使弱势群体的生活缺乏反抗精神,形成了屈向的限度内敛,从文化层面上完成审美的内在联系,在情感艺术化的深切表达中形成了“情感悲悯”的词语完成做为精神追寻的发现,将普遍的哲思性(土地)关怀和众世的人文关怀及私我情感遭遇的行走中进驻更为理想的情感认同,从而以深入人性主体的崇高将人的情感还原到自然状态,暗赋于诗歌以人类精神判断的神渝力量,以外在的指称形成内在的意指,而形成此类神喻的生命力和话语倾向。</FONT></P>
<P ><FONT size=5>以情感做为一种尺度去寻找一种表达的生命立场,向着文学与人生的终极目的的积极选择中实现对于世俗化的超越。天岚就是在情感脆弱的指向边缘,为着抒情妥协,意在形成一定的张力,在精神崇高追寻和现实价值判断中强调情感判断的合法性,以诗歌的负载的理想完成对现代社会价值重估或者批判的历史使命,所以天岚强调了一种完全内在的情感移向。</FONT></P>
<P ><FONT size=5>这种完整的“情感到场”从个人的角度映现了社会现实的弹性倡引,这是从个体到共体的一种同化,又是从共体到个体的一种呈现,充分地使诗歌从美的情感上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价值,使心灵走上一种完全外向世界的主导,这是对当下庸俗化书写的一种磨砾,也是在尽可能地为日益萎缩的诗歌文学的表达获取新的发展链接。</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5>四<o:p></o:p></FONT></P>
<P ><FONT size=5>苦难是否在继续为一种历史,一个词语可以在诗人的笔下构成无数个书写的向度。诗人在《秋天》中这样写到“麦子产于此,我产于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高高鼓起的山坡重新裸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爷爷埋于腹部,人看着每年的麦子被一颗颗割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然后装上马车,运往山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爷爷最终没有站起来,他死于农历七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那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割热火朝天,胜过任何风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归来的和未归来的人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惦记着山岗,忽略村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爷爷的坟头孤零零地裸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白草多如白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说:劳作起于沉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幸福源于秋天,且掏空秋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我熟悉着秋天,如同秋天熟悉着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产于此,我将远离于此”。之所以全文引用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更加多元的展现了人类正在经历的多元的苦难性,这种苦难是在狂欢之后的人类欲望的毁灭性意识下的恐慌。“麦子成熟了,大地却裸露了”,这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伤痛,爷爷埋在了地下,他沉浸于丰收后的狂欢中。站不起来的爷爷,肯定无法看到大地,因为在“丰收”和这种死亡对立的参与中,大地正在失去母性,“生生死死”当这种自然被秋天所掏空的时候,人类正在逐渐失去着大地的信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产于此,我将远离此”,作者试图让我们明白,这种苦难是在开启更广阔的精神寻求意识,意在于通过对大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生命价值的追求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更指向我们生命的精神,这行诗更明显地保持着对人类精神命运的关注和忧患。</FONT></P>
<P ><FONT size=5>苦难意识的拓延是诗歌“善感相通”的审美情结的升华,正因为个人的苦难,所以作者才可以用自身的悲情来阐释社会的忧患认识,从个人的感性世界走向众体的理性追求,充满了对社会意识的责任担负。精神超越,是诗人在理性世界中新的价值体系基础和社会背景下对于诗歌娱乐性质的一种反叛,例如在《姐姐,你躲进了那座城市》中诗人用“姐姐”这个他者言说下的形象来反映底层的苦难,是一种苦难的后预性表意,而反击了那种居高临下式的知识分子想象,以情感的寄藉完成对苦难的反抗,提出了新的、更具社会力量的表达形式。</FONT></P>
<P ><FONT size=5>苦难正在成为一种遭遇,在天岚笔下这种苦难意识想象里忠实记录正在疏离着现实种种的全部可能,也是在不断地进行着灵魂的自我纯化,并在这种痛苦中使心灵得到皈依和融合,这将从词语开始,完成生命的流动,以情感的迎拒完成人类波澜壮阔的苦难意识,完成人生思想的演衍,而以无声的叹息,低呃了一种传统的士人情结,无疑,这将引领天岚在苦难中找寻到更加坚实的力量,来面对灵魂以及一切美好而又深遂的未来。</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5>五<o:p></o:p></FONT></P>
<P ><FONT size=5>虽然,诗人在通向生命本体的解读和现实想象之中,已经走得很远,但是这种书写更多的是以个人幻想的伤痛完成的表层写作,毕竟和现实的内部的错综复杂有着一定的距离,表达的乡土情结也在某种方向上使诗人正在丧失更为广博的批判力,这或许是与诗人的农人——大学生身份相勾连的,这不能不被认为是一种遗憾。但我相信随着诗人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在经历了现实洗礼之后,诗人将会获得更加强大的历史厚重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中,一直向后并且成熟起来。</FONT></P>
发表于 2006-8-24 18: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岚的诗歌不错.问候钱兄!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2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天岚的诗歌
发表于 2006-8-24 22: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现在好象在《文学界》(他们每期都给我寄),我看上面有他的名字。论坛他也来过。</P>
<>湖南现在有一批人很厉害的。</P>
发表于 2006-8-27 1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岚的诗虽然没有读过,有点遗憾,然钱老师的文章给我带来的是振憾!写得棒极了,读来令人如饮甘露!
发表于 2007-1-21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钱刚兄弟!</P>
发表于 2007-1-31 15: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强人感觉。
发表于 2007-6-12 2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刚兄弟,需要你的邮箱,以便联系,我的是:zhangxiulin@163.com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25 , Processed in 0.0484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