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77|回复: 3

论当代汉诗为什么走向式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7 1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ONT size=3>论当代汉诗为什么走向式微</FONT></P>
<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 ><FONT size=3>——论当代汉诗走向式微的诗外大环境与诗内小环境</FONT></P>
<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 ><FONT size=3>诗歌是语言对诗性的一种承载。所谓诗性,其外延在这里包括感情,世俗的与非世俗的智慧等精神成分。</FONT></P>
<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 ><FONT size=3>诗歌走向式微的一个主要的外部原因,其实是人类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类的声音、影像等方面的发展,使人们能通过流行歌曲、电影等媒介来承载其精神世界中本能的诗性。在诗歌最辉煌的莎士比亚时代,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音乐)是简陋的,影像(戏剧)是罕见的。而语言,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媒介,自然而然得到了少男少女的青睐。而在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诗歌的莎士比亚时代可以说是一去不返了。</FONT></P>
<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 ><FONT size=3>诗歌走向式微的一个更为根本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精神的普遍世俗化。这个时代是人类集体理想主义最后一次失败为开端的,即所谓“历史已经终结”的时代。当人类失去超越自身的精神向度时,便更为关注世俗的事物。诗歌便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了。</FONT></P>
<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FONT size=3>然而就现代汉诗而言,没有那些诗人们的落井下石,诗歌是不会这么快就一败涂地的。这里说的是诗歌走向式微的诗内小环境了。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个潮流。其中一个是反诗诗潮。这个潮流是由韩东们开始的。可是当他们以诗歌的方式去消解宏大意义时,诗歌本身的诗性也被消解了。这里面问题的严重性是他们没有估计到的。这种潮流发展到赵丽华那里时,已经在明确地以诗歌的方式否定诗性了。换句话来说,他们是以诗歌的方式来消灭诗歌。至少作为一种行为,他们已经把诗歌的创作行为变成了一种研究诗歌本质的学术行为。把精神的感性探索变成一种理性的哲学探索。他们是没有权利去抱怨公众不去关注他们,不去参与他们的。公众自然地保留着对诗性的直觉,反而对嘲讽这种诗性直觉的“行为艺术”不以为然。这种现象本身,不是值得诗人们大发劳骚,反而是值得他们转过身来去反思诗性在人性中的意义的。显然他们没有这样去反思,反而抱怨公众不是哲学家。</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FONT size=3>使诗歌走向式微的另一个潮流是以汪国真为代表的商业化潮流。在言情剧和广告大行其道的时代,其被遗忘是必然的。</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FONT size=3>然而就现代汉诗而言,其走向式微有其更为深刻的原因。这种原因正是诗歌的语言本体,正是现代汉语本身。与西语不一样,汉语是没有一种天然的逻辑结构的,所以汉诗是不可能象西语诗一样把诗性折叠在逻辑里,把大量的诗意承托在逻辑的框架上。这是语言的类型属性所决定的。而那天然属于汉语的诗歌属性——方块字的简单的拼图效果,单音字的明确节奏性,却随着古汉语诗词的荒废而被废弃了。当然,这是中国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代价。就其对汉诗的影响而言,却是迫使汉诗失去直抵读者心灵的能力,并从而必然要在一种精神向度上重建起诗性。当然,在种尝试在北岛、海子那里是成功的。不幸的是公众要理解这种诗性要很高的悟性,这就导致很多读者放弃这种高尚的努力了。如果从精神向度上建立诗意,我们可以估计出当汉语诗歌重新获得公众之时,人类的哲学、社会理念必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要从现代汉语的诗歌本体上简单明了地重建诗性,那就需要大师的出现了。这个大师不仅是语言的大师,并必然是思想的大师。</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FONT size=3>然而,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不一样,我坚信诗歌是不会死的。如果诗歌消失,那一定是所有对语言敏感的人都消失了,甚至是语言本身都消失了。前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近乎零的,而后一种情况的出现,则一定是人类已经消失了。</FONT></P>
发表于 2006-10-20 1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需要感性,也不应该排除理性.</P>
发表于 2006-10-22 0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法。
发表于 2006-11-7 1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因为人们现在都太忙了。</P>
<>没有时间来品味这发酵的过程了。</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45 , Processed in 0.0462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