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97|回复: 2

[讨论]也谈“诗歌”与“地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7 2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立群">张立群</st1ersonName>老师从历史文化与时代心理的角度,在《略谈“诗歌与地理”的关系》一文中阐述了“诗歌地理学”的生存可能性,并提出诗歌地理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历史、文化、时代、心理。</P>
< >或许“诗歌地理学”的提出,将为诗学研究拓开新的道路,为诗歌批评提供新的视角。不过就个人而言,我对“诗歌地理学”的提法是有疑问的,因为对于“诗歌地理学”中地理的思想内核及其文化外延有待商榷。如果不为“地理”一个合理的定位,也即界定,“诗歌地理学”就无从谈起,而且这一定位务必是恰如其分的,稍有不慎同样无所谓“诗歌地理学”。</P>
< >就“地理”一词的字面意义而言,所指的是地区的客观实体,包括某地区的山川风物、环境气候,以及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如果从这一层面研究诗歌与地理的关系,进而试图构建一门诗歌地理学科,就显得微不足道,因为这一层面的诗歌地理关系在“文化地理学”“文化科会说”“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作过了详细的探究。我们要做的至多是沿着前人的足迹作更深入的研究,或者将各交叉学科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次系统的整合。</P>
< >而<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张</st1ersonName>老师对“诗歌地理学”的理解恰恰是这一层面上的。例如他说“所谓‘种族、环境、时代’之三要素说正是为“诗歌与地理”及至建构‘诗歌地理学’带来了某些可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同时他把中国诗歌的两个重要环节——历史文化与时代心理断层为“历史”、“文化”、“时代”、“心理”四个环节。而这四个环节恰恰是文化地理学中社会层面上的关系,在“文化地理学”和“地域文化研究”中已经找到了归宿。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详见《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1</FONT>年9月第一版)《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国书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FONT>年)、《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及《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和梁启超的《中国地理大势论》。</P>
< >当然,通过观照中国新诗的现状,或许把地理学说引进诗歌的解读过程,似乎有可能,比如“城市诗”“山水诗”“乡土诗”等一些以地理实体为据点的提法不断涌现,甚至当下诗歌写作群体也出现了以某一地方为背景的聚拢趋势。比如“鬼门关诗歌群”、“桂北诗群”等一系列以地名来命名的诗歌群体的出现,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道理。但是只要认真思想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命名只是对该地区文化特征的高度概括并作为某一诗歌群体的文化特质的物化性的象征性符号而出现。它代表着的更多是诗歌与地方的文化共性。因此也就是说它与文化层密切相关。</P>
< >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们不能忽视。中国诗人对地理的关照(姑且说地理的观照)是古而有之的。绝大部分诗人都以一定生活地域的地理风貌、山川水色入诗,但这一切不过是诗歌文本中的客观指向,诗人对它的选择绝非停留在它的客观实在,更多的是基于它承载着的特有的文化气息。因此说是诗人对地理特质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的倾慕。无论是山水入诗,还是地域派别的划分,都是文化对诗歌的观照,地理区域诗歌派别的划分,如浪漫主义源头《离骚》以楚国地域为背景,全诗两千多字,把风雨雷云日等自然现象看作侍从,让凤凰和游龙驾车,遨游太空,寻求理想境界,再说如岑参高适的边塞诗,谢灵运陶潜的山水田园诗等。</P>
< >始终以共同的地域文化来维系,一个没有共同文化心理的诗歌群体是无所谓群体的。同样,没有该地域文化特征的诗歌,而强拉硬扯地拼凑在一起是不可取的。而上文所提到的“城市诗”、“边寨诗”、“山水田园诗”也是以特定的地理文化情素为依托的。</P>
< >由此可见,诗歌地理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诗歌与地理文化的关系。如果真的要在“诗歌”与“地理”的关系上寻求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我认为以诗歌文本中的地理特征作为整个研究机体,引入生态学对诗歌文本中的地理状貌进行解究,从而探究诗人思想和诗歌存现的现实环境,也即是通过生态学对诗歌文本地理的解读,达到剖析诗人,解读现实社会的目的。这一思路也许可行。</P>
< > </P>
发表于 2007-3-9 1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给张博士阅读。
发表于 2007-3-11 16: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关注,我才看见!</P>
<>诗歌与地理,是我回到东北的一种构想,如果在北京,中心地带地理的意义不大或者说不明显;但地域不是这样,还有什么地方的信息和资源强过北京和上海呢,所以,地域研究只能找寻自己的特色,因此,强调诗歌地理既是现实之举,也是无奈之举。</P>
<>这里也包含其他问题,诗歌地域是否可以推及到小说地理呢?这又涉及到诗歌是否与文学并列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吧?诗歌与文学在什么时候并列,什么时候是子集的关系,也可以继续探讨!</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26 , Processed in 0.0389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