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04|回复: 0

小议“梦想”一词的平面性——再骂安妮宝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 20: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骂安妮是需要勇气和本钱的。狗咬狗一嘴毛。因眼红而骂的人海了去了。这让我想起《杂文》上很多人拼命写字的时候心里只有一句话:老子怎么就不是贪官呢?这样的骂人不鸟也罢。或者有人是因自己的幼稚而去指责安妮——不是都喜欢她吗?不是她很风行吗?我就是不喜欢,我就是要骂她。仿佛骂两句自己就崇高了。就不安妮了。这让我想起哈狗帮的一句歌词:反正你有F4,陪你去看流星雨。比这两个高明一点的就是:我就是不喜欢,怎么着?哦,好,那你就你自己去吧。上帝也管不了你。</P>
<>我是酒后写的这个东西。自然不会给整出什么论文来。酒是好东西。这话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体会。不一而足。我想说,如果你当我是酒后在扯淡,其实是你喝多了,而不是我。因为至少我喝酒后会想起某些本质的东西来。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所特有的东西,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的体现。是事物存在的依据,价值的依据,历史贡献和作用的依据。哦,不好意思,扯出来了历史。貌似非常严肃。可是你活着其实也就是历史。你的,你人际圈子的,然后成为史书上的,成为秦始皇或者孟江女笔下的。</P>
<>我要说的就是关于一个词。一个被现代所强奸了的词。这个词在我的字典里出现的过于频繁,所以在大脑激活状态时第一反应为此并不奇怪。梦想。咱来谈谈梦想哈。</P>
<>当一个词被单独挑出来后,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只是自己身体器官在自吻。发声工具的一次失控。消耗了蛋白质和时间。功用还不如一个屁大。或者和屁一样大。因为那可能让自己爽了。不过要是“梦想”一词的功用和屁一样的话,那也真是骨灰级的黑色幽默。但是不幸的是,我在没喝酒的时候就看到漫天飘着屁。我不知道这屁从哪里来的。我学地理的时候没听说火山口还有这个功能。这让我非常惭愧,感觉非常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学校对不起人民。我错了。</P>
<>貌似该说到安妮宝贝头上了。毕竟看这个东西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冲这个名字进来的。我对因这种原因进来看的人报以诚挚的感谢和道歉。感谢你们来看我开骂。道歉:和可能连你们一起骂了。不过至少在看完后在床头贴个小镜子,睡觉和起床时都照照。然后祷告曰:神啊,请你让我看清我自己。希望千万别让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里说的那话应验:“我遇见你的时候,本来是在找个傻子”“他掉在溪水里淹死了,你往里面一找,就能看到他。”</P>
<>我喜欢安妮。曾经是,现在也是。但是区别在于,原来喜欢是因为她在某方面象骗大家一样骗了我。现在的喜欢是因为我可以看一出好戏。看到别人被骗还感恩戴德的样子,无疑是最好的喜剧。比《疯狂的石头》好多了。隔岸观火是人性的本质,我无须掩饰。追求感情的宣泄和描述的华美曾一度把我带进一个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相当迷人。表面上安妮的写作是种忠实于内心的写作,其实那只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华丽的衣服。她的小说和散文提供的是一场生活镜象的虚假折射。在她设计好的语言和结构模式中,借助固定的情绪宣泄构建了一个充满迷惑的城堡。恰好这个城堡镶嵌在了这个时代的命门上。生活的逼仄,精神的空虚,漂泊的动荡,消费的浮躁,物质的迷失,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的迷茫和冷漠。所有的这一切在安妮充满情欲的文字里妖娆绽放后,形成一种充满欲望的浪漫。</P>
<>我曾和朋友讨论过她和杜拉斯的差距。——再傻的人也知道她师从与谁——简单说来,安妮的描述流于形式和表面,正是因为这种无法深入但却给人以已经非常深入的错觉,引导了80后很大一群人对此的刻意模仿。似乎文学要的就是这样的忧伤。于是写到铁路就一定是废弃的,写到阳光就一定是梳离的,穿上球鞋就一定是没穿袜子的。谈场恋爱在数个城市辗转一翻后一定是无望的。漂泊就是一定是为了梦想的。所有的生活被抽成平面。</P>
<>好。终于回到“梦想”一词了。那话谁说的拉?——“记住,来到《非常六加一》,什么也不需要带,只要带上你的梦想。”哦,对,是那个下巴拉下就能犁地的勺说的。我真的无意指责他的长相问题,小眼睛可能是聚光点但不是目光短浅的理由。不过如果这个眼睛是媒体指派的,那和他也就没什么关系。故先抛开他不谈。但这个节目和我今天说的安妮宝贝的问题有相通之处。在这个节目里,不谈世界,真理,历史,社会,情节,只谈奋斗,成功,梦想,激情。节目中的语言拒绝意识深度,只保持自己的平面魔力。取消了它的意义,深度和所指。这已经完全是种失去重量的语言,换句话说,这是个失去重量的符号。早在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他们的《启蒙辨证法》一书中,曾分析过这样一个现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其中的广告和大众通俗文化,会使得“作为意义载体”的语言降格为“失去重量的符号”。</P>
<>那么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出现呢?就会出现“狂欢”。巴赫金说:“狂欢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的人都需加入亲昵的交际。”狂欢会形成一个场。在场的每个人都会有参与进来的感觉。一种梦幻般的癫狂感,会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在”。而其实呢?其实正是因为自己“不在”,“缺席”。对于《非常六加一》来说,是提供给普通观众一个狂欢的场所。因为普通观众生活中“成功”缺席了。他们饥渴,对成名,成功的饥渴。如同给一个20岁坐5年大牢后的青年一个水灵灵的姑娘。——狂欢是对缺席的疯狂救济。</P>
<>安妮宝贝的创作模式提供的恰恰是这种“失去重量的符号”。而这些“失去重量的符号”正是构成“大众的无意识狂欢”最基本的语言范式。就象人们在喝酒喝到极致的时候,只有“喝”“再喝”等毫无重量的符号而已。作为消费时代的“文学代言人”来说,她的贡献是提供了这个狂欢的场。你生活的压抑和空虚吗?那好,来参加这场盛大的忧伤狂欢吧。别去像这个正在骂她的人那样做一个煞笔。别去想为什么,别去思考那些累人的东西。你只要来狂欢就够了。一起忧伤吧。一起颓废吧。不会?那故意颓废忧伤也行。你看,大家都在忧伤着。给你一杯卡布其诺,让阳光扫下37度的黄金分割点来,就在这返黄的光点上跳一支华尔兹。生命就这样老去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呢?某四说:悲伤逆流成河。</P>
<P>如果一个人可以在这场由安妮宝贝等人引发的“忧伤的狂欢”中保持清醒的话,他会清楚的看到铺天盖地的忧伤背后所隐藏的龌龊。因为故做的“忧伤”能带来的不仅是内心莫可言状的快感和崇高感,运气好的话,还能带来大把的票子和骗吃骗喝的名声。瞧,看上去多美?这比尼采的酒神的狂欢爽多了。尼采是谁?一个疯子。疯子的狂欢是要住院花钱的。安妮的狂欢不用花钱。还能挣钱。你看你看,多少孤独伤感的人在啊。你寂寞吗?“你要寂寞就来参加,你还年轻他们老了,你想表现自己吧,太阳照到你的肩上,露出你腼腆的脸庞,你还新鲜他们熟了。”</P>
<P>于是成群的人在网上说“孤独忧伤”。个板板的,那么崇高的词被抽离成矫情的套话。中国的经典问候语真不该是:“今天,您吃了吗?”而早该是:“今天,您孤独吗?”我看到的场景是多么的壮观啊:一群群号称孤独的人凑在一起拼命的打飞机。一边观摩别人高潮了没,一边交流自己打的经验。相比较起来日本的女优们要崇高的多,人家搞实战,人家不搞文学。人家不会说自己拍的A片是实验艺术片。人家不说自己的工具是文学工具。人家不说人家纯洁着呢。</P>
<P>想起零点乐队。曾在一个群里和一个摇滚小青年争论过“他们是不是摇滚。”结果是他用了大段大段的话来证明我是个煞笔。其实他真的很辛苦。这个问题根本不用他撕心裂肺的再证明一次。我早就承认了。零点的《相信自己》有几句歌词是这么说的:“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相信自己,你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当这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谈到这个歌的时候,他如同发情的公鸡一样激动,还要开视频给我唱,以便我能参与到他的高潮中来。我想说的是:我只所以不把零点当摇滚,正是因为他们在谈论梦想的时候,也是口号和平面。摇滚的真实性坦诚性以及思想性被他们鸡奸了。甚至没有动力火车和齐秦来的真实。翻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就是粗犷点的流行。野百合有春天,狗也有春天呢。这种歌放到世界杯中场时候最好,以免观众没时间上厕所。</P>
<P>原谅我说多了。我只是在喝酒后嗅到空气中有种在公车上让人哭笑不得的味道,于是拿手煽了煽。能看懂的自然好,看不懂的去睡觉吧,因为老祖宗说了:竖子不相为谋。您就当我被狗咬了,没钱去打狂犬疫苗了。</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26 , Processed in 0.0388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