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5|回复: 3

[原创]《屏风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4 10: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content>
<><FONT face=Arial><STRONG><U>《屏风诗歌》</U></STRONG></FONT></P>
<><FONT face=Arial>       在白纸上画下一只鸡的轮廓,用立体主义、野兽派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技法,腹部肿胀,因为蛋的缘故。打开中国地图,腹部是四川盆地,潮湿、闷热、富足的蜀国产下数只八十年代的巨卵:“莽汉”的李亚伟、万夏,“非非”的杨黎、周伦佑,以及柏桦、翟永明、哑石等形状各异、班驳坚硬的豪蛋。沿着中国的旧历,翻过1/3的轮回,在个人化写作的网络浪潮(庸俗而恰切的比喻)中,此刻,在纹理清晰的黄色桌面,除了磨旧的用来当烟灰缸的牙缸,由三节类似竹节组成的黑色茶杯,一些药片、药汁和一份《南方周末》,右手的肘部,7月份出版的《屏风》以飘逸的行书字体与我对视:红色封面,黑色毛笔题字,32开,“屏”与“风”被一条自由落体的的竖线和一条断开与之平行的黑线隔开。我更喜欢它的手感,光滑中有一点拥挤的涩,带着潮迹,因为夏季出汗的手指。背面是圆舒体的名字,有我喜欢的,比如“哑石”、“互偶”、“张卫东”、“易杉”、“胡仁泽”等,也有我讨厌的,当然,我,没有傻到去列举。<BR></FONT><FONT face=Arial>       这是刊型第一期,之前出过7期报纸,我到鞍山工作后收到的第一份报纸,是《屏风》第5期。这份由成都诗人胡仁泽主编诗歌刊物,创刊于2005年7月,它诞生的理由,在目录之前的小宣言。对于这个宣言,我是不喜欢的,它试图创造一种意境,将写作推向诸如“天人合一”之类的托词,而最终的指向,只能是山东人孔子的中庸之道。古人在思辨上含混不清,思想上易堕入玄学或神秘主义,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而下的,一种是慵懒。慵懒指思想上的明晰、锋利与高度的洞察力,类似于庄子的智慧和豁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作为。而形而下的懒惰,是白日梦,思想混沌,四体不勤,不从细节分辨艺术之间的细微差别。另一种懒惰,是肢体上的勤快,而思想上浑浊不清,虽刻苦而终碌碌,被划到形而下的懒惰。综观中国大陆的现代诗歌史,最遗憾和痛心的,是成熟的现代诗歌理论的确立——相当于陈卫98断裂接受采访所强调的标准、风气,导致虚假诗歌至尽仍占据主流地位,大行其道。艺术从来不是中庸的,它只能是偏激的——对因过于传统而显得保守和腐朽的美学构成威胁,甚至对传统美学不屑一顾,直接提出全新的美学理论,并以决裂的写作方式对写作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开拓。“非非”是激动人心的,虽然我不否认它移植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而偏激的诗学带来的美学变革和审美趣味的变更,激活并带动具有敏锐眼光的创作。我们需要的不是“莎士比亚”,甚至不是“卡夫卡”,而是“桑塔格”,是“列维-斯特劳斯”。<BR></FONT><FONT face=Arial>       我喜欢“哑石”、“互偶”、“张卫东”、“易杉”、“胡仁泽”、“非飞马”等的写作。王柳峰称互偶为“隐匿的大师”,互偶是隐匿的,而呼为大师,有急功近利之嫌。互偶的写作具有大师的特质,这不是贬义——与那些知识分子的破烂分开,他的意象与结构是古朴而庄重的,带着策兰的气息,拒绝阅读。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作为一名拳手,他的生活确失了平常人的平淡和世俗化色彩。而他的诗人身份,因为缺失的部分而显得独特。比如《奇数》,现实是不在场的,诗歌被置于封闭的狭小空间——这是现代艺术的发明之一,尤其在电影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然而互偶具有将封闭呈现为开阔的能力。文字是无意义的,它源于狭小的布满皱折的弧形空间,铺展于纸面,如同商品被制造,不同的,只是手艺人的活计。在互偶身上,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一个只偶尔阅读数学、医学书籍、以暴力为职业、隐秘的少产的诗人,将感情、现实和内容肢解,呈现出碎片和拼贴画。<BR></FONT><FONT face=Arial>       哑石的诗歌是独特的。读书时阅读哑石密集的意象营造的恬静、唯美的气质。时搁三五年重读哑石,我看到一个脱胎换骨的哑石,句子时不时冒出“兮”、“矣”、“汝”、“吾”、“耶”等古色古香的助词、代词。单从语言上辨识,我无法将两个哑石联系在一处,他诗歌的内核比当时更接近当今当下。从中可以读到“祖国之证券商”、“斜嘘MBA”等用词虽简,但内容颇新的意象。这一次,我读到一个玩世不恭的哑石,蔑视世俗的哑石,调侃的哑石,比如《渡》,我愿意将它和哑石的大学讲师身份相联系。北京大学数学系的高才生,1967年生,讲师,不惑之年……而不是“更高级”的教授、博导,而更高级的伙计在干什么?诗中有,自不必多言。对时世与人情的洞察造就哑石的诗歌基调,而语言上从唯美到古色古香的转变从这里读也不太费解。我愿意将事件扩大化,联系到腹部的诗歌地图,这是不是对当下流行的口语写作的排斥?我惟恐天下不乱,将再引申——这是不是对什么华文诗歌奖的不屑,对同时获奖的那个伙计的不屑?书的后面附有两张照片:诗人群中,哑石将头侧向一边,卓尔不群,木然也漠然,已看不到虔诚。显然,诗人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感到腻、累,作为个体,倔强地“存在”着——突然觉得这个哲学术语挺伟大。这是悲哀的事。不是诗人的处境与独立、自由的个性,而是他的语言固执地指向半文半白,这不是拯救。<BR></FONT><FONT face=Arial>       张卫东的诗歌我第一次接触,他对感情的淡化处理吸引了我,因为他诗歌中掺杂 的“玩”的成分。最喜欢《玻璃杯-钢勺-元素与水等等》,首先它的名字足够吸引人,类似商品的品牌,前三种与科学紧密联系,而四种物质的组合营造出坚硬与柔软、透明与黑暗、庞大与微小、空间与时间的对立,奇特而好玩。好玩是迷人的一种,而迷人,与经典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反复阅读的,就是经典。这首诗分为5段41行,除最后一段,其余均为8行。这是缓慢的过程,一个人,一只杯子,杯子里的水和一只勺子。布局是这样的:人站在桌子前,注视着桌面的散乱而相互构成的个体,语言游戏伴随物质的游戏同时展开。最后一句:不过是元素,是下一次意外与必然的重复,在宣布诗歌的主旨就是游戏——我把它作为慵懒的佐证,不过是重复,何必当真呢?<BR>       非飞马的诗歌读起来很舒服,平淡的叙述中不紧不慢,有时是一个小心情,有时在结尾用令人尴尬的方式消解意义,手法简单而迷人。而“简单”指精心挑选的暗箱操作,打破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作,如斯特兰德;同时打破庞杂的系统、复杂的结构和混乱,如海明威;在黑暗的皱折空间构造,将模糊转化为清晰,打破僵死的无聊的自恋、自怜的死胡同,如博尔赫斯。“非飞马”“非非”,其中的音节的重复,我想不是巧合。类似,刘川的小东西具有探索性质的“非”诗意和结构。<BR>       最后,简单说一下别的诗人。黄元祥将诗歌命名为沉默,与他沉默寡言的性格相吻合,喜欢其中的《音乐笔记一》,用文字的形式和通感的形象将音乐截断、固定,具有古典的韵味而新的东西在孕育。凸凹的标点漫天飞,用的打破规则然而具有现代主义的杂和乱,同样的杂乱也体现在他的语言上。当然,还有不少诗人的诗是我喜欢的,比如《屏风》的主力队员,以后接触的机会很多,等有时间仔细阅读再发表意见。<BR>       作为同人刊物而不是一个流派,它不需要统一的理论追求,这类似韩东说的“为《他们》写作”,而《屏风》的哥们为《屏风》写作。从整体上看,《屏风》的传统味道较浓,甚至尖刻一些,它的趣味有点接近那个国家的《**》,这点在“诗人自选诗”的编选上尤其明显,觉得有些遗憾。如果从非诗歌艺术的角度,它是聪明而合理的讨巧,而我始终觉得一份民刊,必然是单纯而方向感明确的,对作品的选择严格,不是什么风格的东西都可以进来。触网一年余,愈发感觉到独立方向的重要性,当一个招摇过市的诗歌混子到处混个脸熟还是默默的坚持自己的方向和写作方式?这个问题显得严肃——其实诗歌就是一个人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关于诗歌的,最多,是关于艺术的。<BR>07-7-15</FONT></P><!--    <div class="more"><a href="/post.1749278.html" target="_blank" >...</a></div>--></DIV>
发表于 2007-8-27 1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辛苦了,个别字句可做斟酌,问好!
发表于 2007-8-29 1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读过,再来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两位老哥,写的很烂,见笑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2:39 , Processed in 0.0340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