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老女人像傻子一样咀嚼”</p><p>“苏丹红时代,如何将她的一生讲给爱吃果冻的小女孩听?<br/>一个两难的选择<br/>随她去吧:女孩子不过一棵菜籽!”<br/></p><p>这些地方看似随意,其实很准确,给人联想,足够了。后面写得太满了——</p><p>“一棵菜籽经一双大手随意播下。是死是活,长得怎样,谁都没有决定权<br/>未成活的提早享受幸福<br/>成活的:青葱和韭菜,萝卜和白菜,红萝卜和圆白菜<br/>水嫩的<br/>干老的<br/>进入穷人家的<br/>进入富人家的<br/>统统迈进厨房。一样被凉拌或热炒,或被点缀在拼盘上,作为餐前的话资<br/>烹调手法不计其数”</p><p>这样的阐释似乎没有必要,而且缺乏诗意。为何不离开“烹饪”去拓展回味呢?<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16:28: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