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60|回复: 8

衡量“大师”的一个指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 1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衡量“大师”的一个指标<o:p></o:p></P>
<  align=center>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强</P>
<  align=center>在《文学报》上读到两篇评论,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P>
< >一篇是关于宁肯的小说《沉默之门》的评论,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大概是说,多数的小说是在有话要说的时候写的,而这篇小说却是在没有话要说的情况下写的,所以显得更深沉、内在、细腻云云。我觉得这就是把小说引向歧途的一种莫名其妙的观点。没有话要说,你还在那儿写什么呢?(顺便说一句,宁肯的小说,《蒙面之城》我更喜欢,因为作为文学作品,她更加完整和完美。)</P>
< >另外,有评论认为贾平凹的《秦腔》的结构失衡,我的看法也是如此。至于李建军所说的是“一堆垃圾”,虽然言重了、偏激了一点,但我还是佩服他的勇气,因为这毕竟是在文坛一片叫好声里,而且,还是一片恶炒声中,能够、敢于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毕竟不多。我想起前几天看了一篇<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贾平凹">贾平凹</st1ersonName>先生的文章(《活人真是很难》见《读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期),就写了“这样一个人”,言必称他“老师”,好话说过几箩筐,动不动还要给他“送吃货”的人,在挪了个地方以后就突然对他进行攻击云云。我当时就在猜测,“这个人”是不是就是这个李建军?如果是的话这个人……</P>
< >可是又想,这个问题不能这样看。也就是说,不能把两个问题扯到一起来,一个是生活中的问题,而另一个却是学术上的,是两码事。外国古人不是还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说吗?称你为老师,并不等于说,你的所有的东西人家都必须无条件地赞同;动不动送你吃货就更不能说明什么了,难道说,在同样是反对你的人当中,你还更喜欢那些不送东西给你的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或者说,压根儿不认识的人反对你,你还没有这么生气吗?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感受,平时和我们要好的人一旦在某些时候反对我们,谁都会感到意外。但意外的同时,也不见得就要这么生气,<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贾平凹">贾平凹</st1ersonName>先生是把这作为一个人生的沉重教训来谈论的,我就觉得小题大做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文坛嘛,有赞扬也有批评,才是正常的,如果是一片叫好声,倒真的不正常了,不得不让人觉得有一种炒作和合谋的嫌疑。作为普通读者,我就对《秦腔》有许多的意见要提,除了结构上的问题以外,语言罗嗦,节奏很慢,让人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这都是事实。既然<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贾平凹">贾平凹</st1ersonName>先生自己在回答复旦学子的“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之类的问题上,都回答得如此的好,如此的谦虚(他说:“也许是永远吧!”),这,不仅让人觉得机智,也让人领略到一个大家的风范,我想,在诸如批评之类的问题上,<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贾平凹">贾平凹</st1ersonName>先生就更应该显示出一种大气来。自从《废都》开始,人们就有理由对于来自以商业为目的的、炒作式的评论置疑甚至反感。同样,对于任何一部作品持一种批评甚至反对的意见,也应该是允许的,至少说明,我们的文坛还算比较正常的,风气和生态还没有坏到让人无话可说的、无可救药的程度。</P>
< >也许,我们的作家,不论是名气大的老作家,还是文坛新星,都应该逐渐树立并养成这样的意识或者观念:既然是市场经济,你的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是文化商品;读者既然掏腰包买,他们就是上帝,就有对商品评头品足、说长道短的权利。因为毕竟,作家们是广大的读者养活的,消费者对于商家、厂家提出的任何意见甚至责难,都是有道理的。也许,长期以来,读者对作家们的爱戴和宽容助长了作家的娇气,原本很正常的批评倒成为不正常了,特别是一些功成名就的大家更是如此,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几乎成了神圣、完美的化身,谁要是胆敢对他们的作品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就一定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这充分暴露出作家们的修养还有待提高,胸怀还不够宽阔。起码在这一点上,离大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不是“永远”。</P>
< > </P>
< > </P>
< > </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电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812</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992626   13882323393</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发表于 2005-11-2 15: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发表于 2005-11-4 1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贾大师看到这篇文章作何感想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1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兄的问题有“挑唆”之嫌。<BR>
发表于 2005-11-5 1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作家,不论是名气大的老作家,还是文坛新星,都应该逐渐树立并养成这样的意识或者观念:既然是市场经济,你的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是文化商品;读者既然掏腰包买,他们就是上帝,就有对商品评头品足、说长道短的权利。因为毕竟,作家们是广大的读者养活的,消费者对于商家、厂家提出的任何意见甚至责难,都是有道理的。</P>
发表于 2005-11-7 08: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06-2-13 17: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P>
发表于 2006-2-14 16: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   节日快乐!</P>
<>   哈哈,你的观点恰好与文学出版社的李建军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建议你看看他发在《文艺争鸣》05年第四期上的一篇《是高峰,还是低谷----评长篇小说&lt;秦腔&gt;》一文,相信你的想法会更多、更妙!</P>
发表于 2006-2-22 0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已调到网站,请勿加精,以便非会员阅读.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13 , Processed in 0.0347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