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三首短诗
/冀南诗评
迟疑
/叶柏成
粮食在老鼠与猫的操纵下
写满外语 冒充进口
玉米端煎熬太久 酝酿成酒
无意间走向邪恶
花朵的芬芳
赶走了蜜蜂的探索
让握在掌心的词语
添加更多的色素
在灯光灿烂的深处
最容易让精神恍惚
如果没有风
吹开倒下的毛孔
稍稍迟疑
剩下的就只有行尸走肉
冀南诗评:
记得梁小斌先生写过一句话“心灵稍一迸散,背上就是枯骨”,而叶柏成的这首诗,特别是诗眼“如果没有风/吹开倒下的毛孔/稍稍迟疑/剩下的就只有行尸走肉”,似乎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灯光灿烂的深处/最容易让精神恍惚”,我们似乎都在渴望,憧憬或往往就在“灯光灿烂的深处”,而很易于“恍惚”时“迟疑”,“稍稍迟疑”,就可能打错方向,可能后悔莫及以至终生遗憾。
我在编织——
/杨芳侠
我在编织,从心之伤处
抽出火焰 血丝和痛
从仅有的时间里提取金银
纯白的绸缎上绣出大朵的孤独
只有神知道我要倾吐的
尘世爱我的不爱我的人
不明白,全不明白——
他们问我:“你做的这一切赚钱吗?”
我摇头——他们离我而去
喃喃地,我说:“不是所有的付出
都需等量的回报,不是这样的!”
2011.1.20
冀南诗评:
诗人在编织,“从心之伤处/抽出火焰,血丝和痛/从仅有的时间里提取金银”,她是在从生命中抽取那些曾经的和正在经历的人生种种,丝丝缕缕,“纯白的绸缎上绣出大朵的孤独/只有神知道我要倾吐的”,诗人由此道出了诗之深义。“尘世爱我的不爱我的人/不明白,全不明白——”,不明白诗人“大朵的孤独”价值几何,然而它对于诗人是无价的,或许对于我们也一样。
●内心
/老镜
内心很大,且空。
似乎一场鏖战刚刚结束
却没有尸体
风起时,哭声幽幽传来
有一个我站在身体之外,就在前面的山冈上
伴随着植被生长,追赶一只狼,或者如一只野猪
在未知的命运里,待宰
而这个我躲在皮和肉里
任谁也找不到。
也不过是刹那的工夫
两个我握手言和
生命残酷而逼真
存在或者灭亡,欢乐还是痛苦
战争抑或和平,平凡的我们
只能以大大小小的哭声来清理战场
2011年1月20日凌晨
冀南诗评:
两个矛盾的自我,有时候做拔河状,有时候却是兵戎相交,血光剑影,如果有一方全军覆没,倒也罢了,可怕又可悲的是,“也不过是刹那的工夫/两个我握手言和”,这种“言和”是以一种精神或信仰的溃败为代价的。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诗的最后一句“平凡的我们/只能以大大小小的哭声来清理战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