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30|回复: 1

语语咏怀,字字孤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1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语咏怀,字字孤寂

——读吴若海《放歌行》


释源清

                                 



经过这六七年对中国诗坛的围观,我悲哀地发现:在今天中国诗歌的写作中,中国人的诗人们大部分不是陷入了温柔旖旎的小愁和胡言乱语自淫自慰,就是陷入了对一切进行绝望的讴歌和反叛。更为可悲的是,这些人中,又多是古今不识的。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且看看今天方家们一两个文本后,我们便不难发现:今日写新诗的,多不能写古体;今日写古体的,多不能写新诗。你若问他何故,则多为这样的说法:“那么落后的东西,还写来做些什么?”或“新诗的根基那么浅,吾等不耻与之为伍。”在读过诗人吴若海的新诗并为其震撼和震惊之后,于去年又有幸得到他惠赠的《南岗选集》一部,阅完后,不由惊叹不已。今日能于中国诗坛今天发现此一号诗人,是我之大幸,抑或为中国诗界之大幸?

不过遗憾的是,虽说我也曾做过一些关于诗人吴若海诗歌的介绍和评述,但是那都是为其现代诗歌中长诗而作,却一直没有感觉来动笔介绍他的古体诗。及至昨日得见诗人发来《放歌行》时,对其古体诗歌言说的冲动,才猛然间喷涌而来。但愿此次对《放歌行》的动笔,能为我以后对诗人的评述或热爱诗人吴若海的“海粉”们做为一个引玉之砖吧。


                              二


此诗的一开端,便开始了“昔有狂客李青莲,诗如瀑布酒如川”的怀古情感,从而开启了本诗将走豪放路子的基调。同时,诗人对诗仙诗性生活的仰慕之情,也如刚刚燃起的熊熊烈火,冉冉地升腾起来。紧接着下来,诗人给我们马上叙述诗仙李白的卓著风姿,“乘兴落笔倒玉山,痛饮狂歌动龙颜。大鹏振翮凌九天,长风扇海翻波澜。诗成笑傲王公前,骑鲸归去白云边。”简简单单的三句诗,就把诗仙一生的豪迈情怀和天上谪仙人的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气读完这三句,令人不由心生畅快。诗仙李白的豪情也在刹那间沁人心脾,让所有具有浪漫情怀的人不由从内心产生了对诗仙仰慕和效仿之情。正当我们在这里沉湎于诗仙无限风姿的时候,诗人却在此诗笔锋一转,叹道:“嗟哉此事越千年,当时情景已惘然。”

是的,谪仙人的风姿竟然过千年了,当日的情景在今天这个曾经诞生了谪仙人的国度里,谁还能够痛饮狂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谁还能够高声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还能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怀想盛唐之景象,对照今日之萎靡,诗人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叹:真是逝者如斯夫。

接下来的诗句,就更值得我们品味了,虽说在诗歌的上一节中,诗人在缅怀盛唐谪仙人的同时感叹,谪仙人已是往事,还是在诗歌的下一节中为我们无意间展示了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说。

“我欲因之效古贤,梦游吴会水云间。文思浩荡酒潺湲,花间月下两流连。”明知今日欲效法古贤,是逃不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结局,诗人还是依旧效法了。这就是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诗人在这里的天涯路是什么呢?是“杜陵野老已沉泉,苏黄亦应地下眠。”自从谪仙人后,还有着杜陵野老苏黄等值得效法之人,然而他们也早已作古长眠于地下黄泉了。“古人寂寞今人癫,但与风月长往还。”怀想古贤的不被当世人的理解,对照今日我效法古贤而被人笑为“疯癫”,我有能说些什么呢?只能够希望这曾经照耀古贤的月和吹拂他们的风,在我与古人之间常常往还了。此等境界也正应了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说人已经在寂寥的世界中变得憔悴不堪,其仍然诗人“愿作凄凉宝剑篇,吟断江流惊夜猿。”的风姿,难道不正好解释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


                                  三


恕我做了如上这番自为得意的“解说”。其实一首诗,其必有着可解或不可解的很多妙处,尤其是好的中国古体诗,它里面所蕴藏丰富矿产,是需要读者诸君去神思荡漾,细细品味的。至于我所知道的吴若海,他则直隐逸于山野之城贵阳市郊,虽说他也有一些个文学上的朋友,但却因其博大而深厚的功底,使得他无法写出庸俗“时尚”的东西来,因此在整个族群都在献媚庸俗,折腰时尚的今天,其内心的孤寂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在我跟他交往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因为寂寞而放下创造强大的精神粮食,为我提供了一个能大块哚嚼的好地方。在敲完这些文字的时候,已近十一点了,我不由想起了现在远在贵阳金阳湖畔的诗人,他现在在做些什么呢?也许他正在金阳湖边上孤寂地散着步吧,谁知道呢?

                                            
                                            
                                       1/1/2011 10:41:15 广州

               

附:

放歌行


吴若海


昔有狂客李青莲,诗如瀑布酒如川。乘兴落笔倒玉山,痛饮狂歌动龙颜。大鹏振翮凌九天,长风扇海翻波澜。诗成笑傲王公前,骑鲸归去白云边。嗟哉此事越千年,当时情景已惘然。我欲因之效古贤,梦游吴会水云间。文思浩荡酒潺湲,花间月下两流连。杜陵野老已沉泉,苏黄亦应地下眠。古人寂寞今人癫,但与风月长往还。愿作凄凉宝剑篇,吟断江流惊夜猿。


2010年12月29日
发表于 2011-2-13 09: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六七年对中国诗坛的围观,我悲哀地发现:在今天中国诗歌的写作中,中国人的诗人们大部分不是陷入了温柔旖旎的小愁和胡言乱语自淫自慰,就是陷入了对一切进行绝望的讴歌和反叛。更为可悲的是,这些人中,又多是古今不识的。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且看看今天方家们一两个文本后,我们便不难发现:今日写新诗的,多不能写古体;今日写古体的,多不能写新诗。你若问他何故,则多为这样的说法:“那么落后的东西,还写来做些什么?”或“新诗的根基那么浅,吾等不耻与之为伍。”在读过诗人吴若海的新诗并为其震撼和震惊之后,于去年又有幸得到他惠赠的《南岗选集》一部,阅完后,不由惊叹不已。今日能于中国诗坛今天发现此一号诗人,是我之大幸,抑或为中国诗界之大幸?
释源清 发表于 2011-2-10 10:40


能新能古的诗人真是太厉害了,非常佩服。 您的这段话也让我想起了摩罗的《冷硬与荒寒—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文。读完该文我颇有共鸣。另外,文人相轻几时了,这种现象背后的人性根源之一,是个人中心,之二,是没有自信。
不过,语言发展到今日,要写好古诗已经不是件容易事,这一点我是宽容自己也宽容他人:)

谢谢释源清的分享。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00 , Processed in 0.0431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