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42|回复: 0

中国诗歌报告(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1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报告

一.
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体裁,目前所发现的诗歌集《诗经》中所收录的作品,最早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即公元前11世纪,距离现在3000多年。

《诗经》中收录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305首。作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宋•朱熹《诗集传》给它们下了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它们在被创作的当初实际上是歌词,主要用于在祭祀、宴会、打猎和各种典礼活动中演唱。其作者大多是音乐制作人,这些音乐制作人,有的来自宫廷,有的来自诸侯,也有的来自民间。《诗经》中的作品的主要内容涉及西周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反应建国历程的历史叙事诗如《公刘》、《大明》等,也有讽刺世袭制下奴隶主寄生生活的,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有的是关于征夫对故土家园的思念,有的是对战争的厌恨,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有的是关于留守的妇女对远征的丈夫的思念,如《王风•君子于役》等,有的是关于奴隶们的工作,如《豳风•七月》、《小雅•无羊》等,还有大量的作品表现复杂的爱情生活,有追求,有戏谑,有相思,有酬答,有舆论,有哀怨,如《秦风•兼葭》、《邶风•静女》、《王风•采葛》、《卫风•木瓜》、《郑风•将仲子》、《邶风•谷风》等。

《诗经》中的作品在结构上以四个字一句为主,也有字数不统一的情况,押韵上也不统一,有句句押韵的,也有隔句押韵的,也有中途转韵的。

《诗经》中的作品的主要成就有两个,一是创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典范,孔子评价《诗经》说:“《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邪即正的对立面,简单地来讲,《诗经》中的作品所表现的,全部都是人所经见的事情,以及紧接着的人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最后是哲学层面上的——对这些事情的思考。孔子所评价的“无邪”还应该包括思想上的自由,无隐藏,无歪曲,无伪造。《诗经》的第二个成就是创立了语言的典范,《诗经》在被整理成集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古代贵族教育中的文化教材,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中的句子与成语直接来自《诗经》,如求之不得;鹊巢鸠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遇人不淑;投桃报李;生不逢辰;无所适从等等。

二.
秦朝与汉朝的主要诗歌体制是乐府诗,乐府是从秦朝时候起开始设立的音乐机构,主要职能是编写乐谱,搜集歌词等。汉代的乐府诗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乐府从民间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一部分是王族祭祀祖先和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是民间流传的作品,命名上也被称作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诗歌体制是五言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并且,在表达上比四字句更加灵活,在音节上,奇偶交错,更富有音乐性,并且可以表达更复杂的内容。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300年里,诗才辈出,为后人留下无数经典作品。唐诗主要是律诗与绝句。律诗分为五律、七律、排律三种,在格律即平仄、押韵和对仗上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律诗都由8个句子构成,8个句子每2句构成一组,称为一联,4联分别被命名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了开头与结尾的两联之外,中间所有各联都必须对偶。律诗要求全篇押一个韵,并且只限使用平声字,第2、4、6、8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个句子中所用的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所用的字平仄相对。律诗可以表达更多的内容,并且格式整齐,节奏鲜明,但这种复杂和严格的格式同时也限制了表达的自由。绝句由4个句子构成,每个句子5个字或者7个字。格律上跟律诗一样,只是没有对偶的规定。

在唐诗中,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因为格律是这样复杂,所以即使是在唐代,也有诗人不愿意死守格律,但他们的作品中不守格律的句子被统一命名为“拗句”。到了宋代,律诗与绝句发展出了他们的别体,即词,词又叫曲子词和长短句,是为典礼和宴会的乐曲填写的歌词。词在句式上发展出了多种样式,但每一种样式仍然有固定的格式,称为词牌,如“满江红”、“念奴娇”、“蝶恋花”、“水调歌头”等。词在格式上通常采用两段式,即上下片或上下阕。同一词牌的词在字数上是固定的,词中的句子的平仄、押韵和对偶也是固定的,句子通常长短错落。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跟律诗与绝句相比,词变革了格式,句子长短错落了,字数增加了,通常都有58个字以上(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并且有了以词牌名命名加以区别的很多样式,所以在表达上更自由,更丰富,更多样。

元朝的时候,统治这个国家的游牧民族满足于他们破坏性极大的暴力而鄙视原来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读书人的地位被放在了妓女和乞丐之间——“八娼九儒十丐”, 同时,作为事物两面性的另一个方面,读书人在创作上的限制也同时被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平。这个时期,诗歌从贵族阶层被下放到了社会最底层(之前,从秦朝设立乐府开始,无论诗歌选择了什么样的题材,其创作者都是领取国家俸禄的封建贵族,在封建时代,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之外的社会阶层都是文盲,文言文就是为了使民众保持文盲状态而创立出来的专门供贵族阶层学习和交流使用的垄断性语言),元朝的诗歌发展出了新的形式,即曲,广义的元曲包含杂剧和散曲,实际上主要是指元代的戏曲,元代的诗歌又被分出来命名为散曲,元散曲与词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使用衬字,然后,曲在对仗上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平声相对,因此比词自由了一些,在语言上,曲的语言俚俗,灵活而自由,表达方式上讲究直白、真切、泼辣、诙谐、热烈。内容上不再单一地表现贵族生活中的闲适与唯美,而着重于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与怀疑。

明朝确立了以宋朝时期形成的“理学”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同时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完善与普及了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取士制度,这两个措施都极大地限制了自由思考和自由创作,所以,明朝的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沿袭了唐诗、宋词、元曲的固有体制,没有任何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明朝兴起了小说,小说可以表现更大的,更复杂与多元的生活场景,而不再局限于微小的生活片段的截取,但同样由于思想上的限制,明代成就最高的小说都选择了历史(《三国演义》、《水浒传》)、神怪(《西游记》)及色情(《金瓶梅》)等题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清朝的统治阶级没有象元朝一样鄙视中原地区融合了儒、释、道等学说的传统文化,相反,他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他们从中选择了对其统治有利的部分,剔除了不利的部分,并且,针对这些对他们不利的部分,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即后世流传的“文字狱”——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钳制了思想的自由。清朝的诗歌跟明朝一样,沿袭之前的形式甚至内容,这其中又以宋词风格的创作为主,文学的其它形式上,清朝除了承袭明朝章回小说的传统之外,还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兴起了戏曲,以视觉加听觉的方式宏扬“祖宗之法”。

三.
辛亥革命以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与新思想相互推进,新的知识分子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对诗歌的体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诗歌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当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之后,特别是知识垄断被打破之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原先贵族阶层专用的书面语文言文逐渐被遗弃,二是教育同样由原来的贵族专有而逐渐地向社会底层普及),严格要求格律的诗歌形式不仅限制着新的大众化语言的使用,同时严重地限制了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与人类情感的真实与自由表达。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们提出了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入诗,以真情实感“表现社会人生”,到1949年为止,虽然政局动荡,战争频繁,诗人们仍然在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国外诗歌的基础之上,对诗歌进行了多元的探索,创立了众多的艺术流派。

之后,由于20世纪世界上最令人费解的两个意识形态之一——国家社会主义(另一个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的确立,以及在这个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权在中国的建立,最终在一个对哲学极其无知的农民起义领袖独裁下的企图与耶稣的功德并列的梦想指引下的社会变革中,中国大陆的诗歌经历了1949年到1966年的颂歌时期,和10年文化大革命的悲歌时期,发展到了其后整个80年代为之疯狂的朦胧时期。毫无疑问,朦胧诗是一个不能自由表达的时代的畸形产物,真正的朦胧诗(到目前为止,对朦胧诗的归纳一直都是笼统和草率的,有很多作品没有任何朦胧可言)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它们不具有任何文学性与思想性(对朦胧诗的归纳的缺失本身是对其微小的艺术成就的证明),只是一种行为艺术,但这种行为艺术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即,以由普通的草根阶层所创作的仅仅是随机排列语词而没有任何实际含义的“作品”突破了文学创作中的政治铁幕。特别是当它出现在人性遭受毁灭性压制、扭曲、摧残的文革结束之后,朦胧诗象一面旗帜,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新思潮与新狂热——人们现在都这样形容当时的状态——80年代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文学青年,大家都以为,一个自由思考和自由表现的新时代来临了,可是,朦胧诗的成就仅限于突破铁幕,之后再也没有任何进步,相反,在专制的文学体制的压力下,一路朦胧到晦涩,艰涩,最终被读者完全抛弃了。

朦胧诗之后,有两个小资产阶级诗人投机成功,他们一个写中学生童话一样的爱情句子,一个写仅仅停留于现实表面的小哲理,这两个方式不仅获得了体制的许可,同时也获得了一部分在阅读方面选择极其有限的读者的认可,他们的名字因此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国大陆, 但是,这些作品完全无法承载知识爆炸之后人类的认知与思想突飞猛进的社会中读者的审美要求,从而在50年来不断地败坏读者诗歌审美的过程中,这个小资式诗歌时代成了一个转折点,从这里开始,读者对诗歌的期望全面降低。

之后是诗歌领域里的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为艺术事件,使诗歌进入了麦田时期的地下的纯个人爱好低谷——海子,查海生,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的诗歌,同样没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可言,他的作品幼稚,浅薄,简单,语言也不成熟,只是有一点真诚,有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这一点能被称作是优点的话。但是,海子的事件,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我们的现实如此强大,以至于任何没有屈从于它的单个的人都要被这一现实强暴到粉身碎骨。海子生前默默无闻,但由于——仅仅由于他的极富于新闻价值的死亡,一些相关的文化产业看到了海子事件中潜在的商业价值,之后利用这个诗歌国度里人们对诗歌的最后一点敬仰之情以及海子这一引人注目的极端行为艺术事件把海子炒作到了诗歌领域中最高的高度,海子事件中充斥了大量完全出于个人私利的投机者,作为一个其创作对专制完全无害的死人,对海子的任何炒作都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在中国,再一次,一个写过几首诗的诗人因为一个病句而被奉进了诗歌列祖的祠堂,无数人在这个过程中,和这个玩笑式的结局之后以海子的名义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活动。这一事件对诗歌的践踏是致命的——读者们被以极其拙劣的手段愚弄了,同时,从此开始,诗歌不再是一个受人敬仰的专业领域了,毫无疑问,海子事件直接体现了充斥着诗歌领域的是无数的商业投机者与SB。
(待续)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6:06 , Processed in 0.0443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