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4|回复: 2

情感与修辞之外的才是诗之钻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0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英杰 于 2011-11-23 09:52 编辑

诗的一个伟大特性就是,它打破语言的日常功能性,营造出一个与日常生活隔离或陌生的场境。在语言的载体上,情绪与修辞之外的东西才是诗之钻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此诗之钻石不唯其所表达的情感,也不是其所用的夸张修辞,而是两者之外不着于形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事物。

此处用“诗”而不用“诗歌”,是想剔除其歌咏性的一面,也就是其语言和形式上的一面,而直指诗之内核。诗≠诗歌。能被咏唱的韵文是歌词,也可以是诗歌,广义诗歌涵括了歌词。诗歌≠歌词。诗能作为歌词但不等同于歌词,就像人≠动物一样。故,诗≠诗歌≠歌词。人独立于动物之外的一面也就是“诗”独立于“诗歌”的一面。

诗不能只是情感的语言化,也不能只是语言的修辞化,也不能只是感情语言化时的修辞化。情感是诗的组成部分,修辞也是。正是疏忽于此,诗人走进一个个误区。有人以为用分行的语言表达情感就是诗。没错,“诗缘情而绮靡”,可诗只是缘于情却不单是情和情的语言化。情感+语言≠诗。

也有人走入修辞的误区,以为诗就是语言的修辞,写诗时,明喻、隐喻、拟人、夸张、反讽、双关、借代等各种手法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把诗歌当成修辞的练习与组合,陷入手法的陷进不能自悟。这是受西方诗歌影响的流弊。比如不少聪敏诗人在阅读世界经典文本时体验到西方大师运用隐喻的妙处,他们走火入魔,认为通篇精妙地使用隐喻就是在创造世界一流的诗。我的提醒是:语言+修辞≠诗。哪怕是情感+语言+修辞,依然≠诗。

诗绝不是情感洪水的宣泄。情感洪水过于泛滥,诗便可能沦为意识形态的喇叭,成为叫春的道具。成熟诗人往往严格控制内心的激情,创作时生怕旺盛感情冲破了诗之门槛,让诗失之本质流于庸鄙。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牢牢控制住情感,即便有满腔炽热的火焰,也会努力让诗在词语平静之境下做到急水深流。

年轻的海子早就指出“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老道的于坚也坚决地提出“拒绝隐喻”。他们都是深刻认识到了诗之本质的优秀诗人。

停留于抒情层面的诗人只是初级阶段的诗人;停留于抒情层面的诗歌也只是初级层面的诗歌,比如顺口溜、歌词、打油诗、青涩的情诗等。自然,停留于修辞层面的诗人是不成熟的诗人。诗不只是语言的技巧,即便说成是语言的技术,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与诗的本质相悖。

仅停留在抒情与修辞双重结合层面的诗歌也是形式层面上的诗歌,哪怕其情感充沛催人泪下,修辞精妙足当学子修辞学之范本,都不足以称为纯粹的诗。抒情与修辞只是诗的重要部分,即便两者完美结合也绝不是诗的全部。

诗歌的正真部分,或本质部分,或纯粹部分,也就是其可以翻译的部分,也就是人类能普遍感知的部分,不会因言语不同而出现烂尾的巴别塔。诗为人类共同之物,其本质不关于语言,也不关乎文化差异。诗之魂即人类共同之魂。诗歌不能翻译的部分多为形式层面之物。纯粹之诗不害怕语言,也不害怕翻译。害怕语言的,往往是语言本身,绝不是诗之魂。
                                                             2011/11
发表于 2011-11-25 1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这样的评论。真的不能不说。我想你还是多了解一点古今中外。不要再坐井观天了。连诗歌最本质的东西都不了解,还说什么钻石。诗歌本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因此,技巧是其艺术性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都没有,就是什么梨花体,口水诗,下体诗。当然我不否认有写的很自然,很简单的诗歌。但是这样的诗歌太少,需要有很深的阅历,不是人人都能为之的。也许作者是其中之一吧。诗歌弘扬的是真善美。贴近生活,又超越生活本身。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还是多了解一点中国的诗歌吧。中国有很多好诗人,不只骆一禾,海子,秦观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sw


    孩子,先读懂,再冲动。别跟你一说兰波,你就跌跌不休地说波兰。兰波是兰波,波兰是波兰,别混为一谈,OK?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18 , Processed in 0.0324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