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46|回复: 2

[原创]作为理性批判诗学建构的一篇导言(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0 13: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FONT color=#333333>作为理性批判诗学建构的一篇导言(未完待续) <BR><BR>注:本文不作人身攻击;只作诗学讨论。 <BR><BR>文/郭伟 <BR><BR>      诗歌不应当是没有力度的边缘性存在。诗歌之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与对话应当是具有力量感的。这种力量有两种形式,一为显,二为隐。从诗歌史的角度考察,显性的诗歌性力量大多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一种被乔装打扮过的伪诗歌力量在现实中发挥它作为诗歌本身最不应当有影响。我们的目光投注在潜在性的诗歌力量。如何让诗歌之力量从潜在的样式过渡到现实性情景中来,这是我们首先得予以考察的命题。言外之意,我们得考察诗歌到底是不是诗人与自我(个人化的书写)、诗人与诗人之间(诗歌圈地运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活动。“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的观点的构成全部是上层建筑,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恩格斯《反杜林论》P24),上面所引述的话语已经向我们启示:诗歌不是诗歌本身的维度所能说明得了的(如果前面这一论点成够成立,诗歌便不是属人的诗歌,而只是由一些非人者的非人性梦呓);只有将诗歌本身置于历史语境(时代精神)来考虑构成诗歌之为诗歌的全部的环节(诗人、读者、批评者)才能拥有其作为一门艺术的合法性(确定性);诗歌在历史语境中的形态不是彼岸世界的产物而是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由于阶层分化的历史产物。战争年代(关于民族解放与国内战争的两种革命叙事)中的郭小川等的诗歌作品与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派诗歌就是时代精神的产儿。不同的时期诗歌方式方法不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时代如果没有力度的诗歌的出现,那么,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这个时代下的诗人形象是多么苍白与无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把产生于战争年代的革命诗歌与和平年代的先锋诗歌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放在一个平台上去比较熟优熟劣,但是无论如何,诗歌是需要现实性(注意是现实性的力感)的力感的、时代精神的力感的。20世纪80至90年代的诗歌总体格局有两个向度,一为86年的大面积出现的诗歌标新立异运动。当年。他们在“《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的“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中的集体出击和从学习北岛到最终“pass 北岛”却是不折不扣地一次诗歌“论争”。”(韩东。三个世俗角色之后[A],吴思敬。磁场与魔方[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02~207页。)这一诗歌向度主要受林林总总的西方现代派思潮(或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内部诗歌理想是良莠不齐的。如于坚的口语化写作、李亚伟的对诗歌形式自足的苦心经营等等。另一向度便是中国传统诗歌以“意境”为美的当代继续。如“在实验与先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20世纪80年代,以江堤、陈惠芳、彭国梁为首的青年诗人在全国率先提出“新乡土”概念,举起了一面具有号召性的旗帜”“在这面亲和力的旗帜下面,20世纪80年代具有实力的湖南青年诗人几乎云集于此,他们的名字有必要在此提及,除了上面提到的3位发起人外,进入这一流派的重要诗人还有吴新宇、吕宗林、楚子、湘水、刘大兴、舒翼、吕叶、唐朝晖、银波、邢立新、宫哲、郭密林、陈华梅等50余人,异军突起于全国诗坛。”(远人(诗歌在南方之南》)。分析这两个诗学向度,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1)80、90年代的先锋诗歌潮流有意识把自已与日常生活对抗起来的情况,这种与日常生活的对抗关系产生了使主体渐渐地远离了本体世界(日常的生活世界),进入一个纯粹虚构的世界,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是永恒的(绝对)、静观的(绝对)、绝对观念的世界(当代中国的黑格尔主义分子),如先锋派当中的大部分诗人对于纯粹形式的崇拜。除了这一点以外,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如于坚与形而上所决裂后的口语化写作,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启蒙的事情。于坚的口语诗(如长诗《零档案》《飞行》)启蒙是从抽象的人性的出发,他没有考虑到历史的维度,没有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发言,所以,他的文体的命运是一部关于抽象自由与抽象解放的廉价的叙事手册。但是,于坚的抽象比起先锋派当中那些当代中国诗歌的黑格尔主义分子来说无疑是进步的。(2)诸如新乡土诗派的大张旗鼓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社会现代性)对这种反历史的诗歌话语是极为轻视的。他们的泛滥成灾的情感是一次对时代精神的无知嘲笑。《两栖人》、《世纪末的田园》和《家园守望者》的相继出版和发行更加剧了这种对时代精神的嘲笑的份量。时代不需要意境来装饰的,它需要活的力量来从事社会建构活动。乡土精神原本也可以成为物质性结构的,但是在他们的眼里,乡土精神只是乡土精神,除了对乡土自恋情结的无限放大之外以及他们过去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所出版的诗歌集子现如今已葬身于破烂回收站之外,他们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 </FONT><BR></DIV>
匿名  发表于 2006-5-10 16:02:31
看不见,要给钱啊.
发表于 2006-5-10 16: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FONT color=#333333>郭伟,期待中.</FONT>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29 , Processed in 0.0314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