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张贤亮的作品评论很到位,看来作者对其作品真正了解.通过精神分析,比较接近文学和生命的本质.在那个文学复兴的年代,张的作品确实给中国文坛社会带来新风.我现在仍然认为,中国文学最繁荣的时代不是五四运动,不是解放前的大陆,不是港台,不是鸳鸯蝴蝶派,也不是解放后的"土改派",更不是"文革派".甚至不是今天的所谓"先锋派""现代主义派"----恕我直言,现在大陆文学基本无派,根本就没有风格流派的理论基础和稳定突出的代表作,没有代表人物,没有真正经地起时间考验的领袖.80年代是文学的鼎盛期,出现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也有历史延续功能的纯文学作品.张贤亮就是那个时代的产儿.</P>
< > 作者提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对我们的启蒙很大.自杀,性欲,苦寒,流亡,是张的"日常话题",这与他经历有关.张的作品没能问鼎诺奖,可能是他的作品缺乏一点世界性的人文主义理念,就是这么"一点",使他失去最广阔的"天空",这表现了他的"中国特色"或"农工文人"的局限性,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南京作家 飞 岛 025--52015651</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