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58|回复: 8

灵魂之诗——读刘成东《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6 2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阿介        灵魂之诗<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读刘成东《体验》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面对黑压压的雷声/我只是一棵与死亡交谈的小树/舞蹈般独自开放山野/完成一种紧抱双臂的造型/一块疼痛,旺旺地/嵌入寺庙清癯钟声/每一响钟声对我的描述/有如一只抒情的手/抚摸我荒凉的额头/我的双眼/有雨水涌流。”以上是引自刘成东诗集《体验》第一首诗歌《体验雷雨》中的一节。之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引用,是因为它可以为本文的主题提供一个极其有力的原创文本。<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翻读刘成东先生获取四川文学奖的诗集《体验》,虽整本书收录作品不多,排版及印制都不是很精美,但对真正读诗、懂诗的人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文本价值。或者说文本给人们所传达出的诗人对世事孤独、特别的生命体验过程所包含着的宏大而深远的信息量。<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对人生的袒诚相对,才会有对诗歌的直抒胸意。<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对此,诗人刘成东的诗集自序中有更为直接的点去:“诗直面人的灵魂,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丰富而强烈。面对诗歌,人类无法逃避。“<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诗是生命的形式。生命,只因有了诗才具有无以伦比的绚丽和多姿。“<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诚若是,说白一些,即诗人是以诗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诗人个体的生命体验的信息,或者说是谁灵魂在歌唱,在诉说。<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十年前,我曾非常认真地拜读诗人刘成东作品《遥远的黑谷》,这也是诗人生命体验的一个重点作品。“我面壁十年扶起一个标题/感觉不知不觉走了一段弯路”。其代价是相当大的,而诗人却以冷静的心态,如同朋友或亲人一般轻轻向你讲述。无须置疑,诗人对生命已产生了顿悟。而人们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悲剧性的思索及其之后的警觉。<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西班牙哲人乌纳穆诺说:既然生命是一场悲剧,一场持续不断的挣扎,其中便没有任何的胜算或者胜算的希望。那么生命便是矛盾。细读《体验》,不难自出诗人理性与情感的矛盾所在。纵观其生命的不同状态呈示迹象,便不难发现这种矛盾的合情符理性,感受到诗人为之而激奋所带来的情绪波动。<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对于所有的诗歌或诗人来说,生命的体验是一种孤独的行迳,越是体验深刻,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内涵也就越深刻。诗人也会更加走入孤独的内心深谷,而进一步传达出的原创文本信息便是一种孤独的寒冷,有如来自千古的处女溶洞。这种体验的境界不是众多诗人都能到达的。而一旦到达了便会传递给读者以灵魂深处的感悟,其方式是一种或强烈或冷淡的独白。言语也许是上下不关联的。或者不符合逻辑的,但它的强大振憾却是一气贯通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自刘东成的诗句间可以触击得到这一层,所以,可以不夸张地讲,诗人刘成东的体验是深沉之极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到此,我想说的是《体验》这部诗集的价值。从诗学的意义上讲,它是真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传达给读者的体验状态便会进一步明朗化,(我10年前读到此诗集和现在再读,其感觉是明显不同的,不知其他读者以为然否)。其文本价值也会广泛地为人们所认可,这就如同惠特曼的《草叶集》。<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另外想说的是,诗人刘成东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极其和尚的人,有着常人的情感方式。有时天下雨了,在办公室坐着的他甚至会很快打个电话回去,叫夫人别忘了关好窗子,话语亲切,处自然态,令人感怀。而一旦进入诗歌状态,便显而易见其情绪的不安,面容之忧郁。时呈兴奋状、时呈痛苦状;时宁静若止水,时狂躁若怒狮。<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而为了给自己的孤独体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开设一个宣泄的窗口。他超脱于现实,逆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流向回访;或然于国门,进到世界文坊,找到了大师们,用灵魂跟他们对话:在东篱下和陶渊明相遇,很谦和地说:大师你好啊,你“终于没有为五斗米折腰/你不写诗也是诗人……”。而后又拜望杜甫,和他“促膝文谈”,而后在一阵凄风冷雨之后,倾听拄着杖的杜大师在秋寒里颤抖着嘴唇唱《茅怀为秋风所破歌》;到世界拥挤的诗坛上去,如同一个艰辛的旅行者,想一睹世界大师们的风采,想同他们握手。迎面隐略着走来了“庞德、波德莱尔、黑塞、艾略特、里尔克、聂鲁达、帕斯捷尔纳克、还有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十年前我拜读诗人刘成东作品《遥远的黑谷》时,深感触动,于是不由自主地写了《划然一根火柴》这篇短论,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作者已通过不安的性情表层,进入那为命运所关注的而又冰冷阴暗的生命境界,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黑行走,他,划着一根火柴!”对人生,对诗,刘成东先生是极其执着的,数十年如此,在体验的漫长过程中,孤寂和寒冷太多太久了,他更多的是需要伙伴,需要温暖。在庆贺《攀枝花文学》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在台上发言,忽然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红烛点燃,说:“让这支红烛,照亮攀枝花文坛,照亮攀枝花的诗空。”其认真状,特别令人难忘。当然这是一种向往,也是美好的祝愿,而他的生命体验仍在往更深处进展,不断有佳作问世。<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而这些佳作更加贴进了黎民百姓的现状,贴进了生活实情,从真诗的角度讲,也更加切入了事物的本质,成为灵魂之诗,让当代乃至后人阅读与评说。<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刘成东,中国作协会员,攀枝花市作协主席,攀枝花文学院院长。<o:p></o:p></P>
<P >    四川诗坛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是著有诗集《黑月亮》、《体验》、《高原》三部,散文集《夜雨灵窗》一部,其中《体验》获四川文学奖。另有一部他个人的《诗选、评说随笔选、作吕批评选》(未公开出版)和一部由诗歌读者自《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处替他剪编的诗歌作品集(未公开出版)。<o:p></o:p></P>
发表于 2005-10-27 0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哈,老普的评论也很棒!
发表于 2005-10-27 09: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兄的诗大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诗直面人的灵魂,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丰富而强烈。面对诗歌,人类无法逃避。”评论也棒。</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0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

班主任的表扬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交流。</P>
<>向周先生学习。</P>
发表于 2005-10-28 17: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成东现供职在何处?莎莎问他好!
发表于 2005-10-28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成东现在作协收容所当所长,很忙.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8: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谭大哥问好!

由此,我想起一篇散文。. GKbLgkFL.jpg <BR>
发表于 2005-11-8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体验》  也给我更多的体验,学习了</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23:17:29编辑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14 , Processed in 0.0523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