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66|回复: 0

[转帖]形下之诗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07-3-23 14:05:12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26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27><FONT color=#339900><STRONG>形下之诗    </STRONG></FONT></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1></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61%" height=18><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发表时间:</FONT>2006-12-17</FONT>    <FONT color=#339900><FONT color=#000000>作者: 常宁郭伟</FONT></FONT>   浏览:[31]</TD></TR>
<TR vAlign=top>
<TD class=title1><BR><BR><BR>      读阳明明(以下简称“阳”)的诗歌,你得先做好两种准备:(1)立足日常生活(其他的诗人不是一直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么)。(2)对诗歌的“去意象”化(至于怎么去?我这里先不明说,我有这个权力在此稍稍买个关子)。(1)是(2)的基本前提;(2)是(1)的必然举措。当你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后,紧跟着的事情很可能是围攻阳的诗歌的美学阵地。请原谅我的这种假设,对于大多数的诗人们(限于湖南诗人论坛),我并不怀疑你们的人格,但是我很怀疑你们的诗格。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作为传统诗歌以意象为“美”的守护神的你们,似乎忘记了自已在人世间的光芒的“姓氏”。至于这一点,作为朋友的我,很有必要借阳的诗歌来与你们说说心里话。话题从阳前不久在湖南诗人论坛所贴的一批新作品(并不徘除阳在其它诗歌论坛也贴过这一批诗歌)说起,当时阳所发的贴子在论坛上的情况并不乐观,跟贴的似乎只有湘西刀客、窈窕深谷及本人(千真万确)。刀客老哥当时很激动,说了句“我喜欢真正的诗人”(印象深刻)的话,就潜下去了,再也没有发出其它的声音。(请注意“声音”一词,我所说的声音不是表面性的或扬或贬——需要是能够触动心灵的诗学讨论)窈窕姐没有刀哥那么真诚,她还是如前一样,十分“窈窕”地说了一句——欣赏了!(请注意:窈窕姐在大多情况下会在“欣赏了”后面加一个感叹号——诗学的流水作业,毫不负责任的诗歌批评方式。。。)响当当两位是论坛版主,他们尚且如此做事(恕我指出这两位可爱的诗哥诗姐比起其他版主来又是很负责的——他们天天评贴评得满头大汗——天气这么炎热嘛——签于此,我(现在很少进论坛了,列为版主实在是浪得虚名,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请创办人将我的姓氏从版主一栏上删除———),论坛上众诗兄诗妹们就更不说了——竟是“春见吹不起半点----”<BR>      情形如前,多说了四五斗的白说,但请看本文标题,评诗与批判同时进行嘛,大家心里是有数的,这一点,我很放心。在上面,我们是假设了众多的诗评家及诗人们做好了“两个准备”,所以,他们才能像大姑娘出嫁一样扭怩万分进入了阳的诗歌——进入后的情况,此处不表,后文自有交代。但是假设的事情大多不能变成现实的事情,所以亲爱的评论家及同样亲爱的诗人们进不去阳的诗歌的家门(或许亲爱亲爱亲爱的他们压根儿没想到要去做这两个准备,必竟“两个准备”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如此如此地烦琐和郁闷。。。)<BR>    此看来,阳的诗在湖南诗人论坛的——热情的诗生活中受到冷落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了。但这是不正常,十分不正常的。要想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我先把阳明明的诗歌摆出来,放在大家面前,开诚布公!——《太阳明晃晃》、《继续刮大风》、《清醒》、《天断黑了》、《早晨》(1-6)最能说明问题(本文附诗,见后)。分析分析,你会发现(如果你做好了“两个准备”中的第一个准备)“太阳”是此世(日常生活世界)的“太阳”,此世的明晃晃的“太阳”,与海子的彼岸《太阳》的品质完全不一样(—《太阳明晃晃》);“风”继续刮在“大地”,“直接影响了市容市面”(—《继续刮大风》),而不是诸如05年由诗屋论坛举办的“大风歌”同题诗——所表现出来的神经衰弱或半白日式噫语;“清醒”是个体在世的精神状态----注意了“个体在世”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在世方式,而不是中世纪所有神职人员及全部信徒们式的在彼岸的——清醒着的状态——病态的传达(---《清醒》);“早晨”是对许多个日常化的早晨的日常化提取,其中有女孩、有歌声、有对星期天所作的计划等等。(《早晨》(1-6))。         <BR><BR>      以上的分析,阳的诗歌本体已经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了:回归日常本体——书写—形下之诗。<BR>如果,依前所然,你扎根的是日常现实,那么,你对这个诗歌本体理解起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你扎根未深,作为阐释者的我可以猜测:当阳诗“进入”(这种进入是在一种近乎极端的形而上学偏见下的完成时态)你的视野时,由你的心理作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及成品表现为:“对诗学莲花台上的圣母的崇拜”、“辗转于陈词滥调的诗学温床”、“彼岸诗学的打酣此起彼伏”、“号召浸染于传统诗学的大众准备一场具有深刻诗学意义的论战”。。。诸于此类的表现正是湖南诗人论坛至创坛起到当下的全部的引以为自豪的腥臭的或半腥臭的诗学纲要。<BR><BR>      经过上面的假设,阳诗的本体是照如下格局生长的。第一,阳诗投身的火热的(个体保存)日常生活;而不是由个体或集体意识的本质力量所对象化出来的另一个“基督世界”。有诗为证(革命的方法论):《太阳明晃晃》——“太阳明晃晃,照亮你的胸堂/也照亮我的胸堂/我的胸膛不值一文,你的胸膛身价百万/太阳明晃晃,同时照亮你我的胸膛”。细读此诗,或许读者觉得“毫无诗味”。湖南诗人论坛正是如此对待阳的全部诗歌的。对于其的“毫无诗味”正是由于他们那一帮子完全是立足于“彼岸诗学的价值中心论”的尺度来评判阳的诗歌的活动的。当他们作出如此的“失语的评判”时,一个静观的、虚无的、抽象的有关于“美”的世界伸出了它极真理的手拍着湖南诗人的后脑袋说:“我的诗子诗孙们,维护正统诗学的活儿,你们真是干得好!”。阳和他的诗是“清醒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进过诗学的精神病院的人说成是清醒地在场者。然而,在我们的周围依然可见“独立”于诗学的精神病院的四堵高墙的诗学病患者——湖南诗人驻站的大部分诗人便是生就这幅模样的——这样的人,这样的“尸”人相对于“北评”、“低诗潮”等那一帮虚无的僵尸更为僵—尸。“清醒一点,再清醒一点;这是我们多年以来/的口号”——(选自《清醒》),当众多的“清醒者们”高呼“清醒”的口号时候,也正是他们的精神的深渊的降临之时——彼岸美学——无对象的对象化!费尔巴哈在《论宗教的本质》一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宗教及其宗教变体都不过是由人按照人自身的形象所对象的产物”。根据这一深刻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高明的湖南诗人们——这些在彼岸诗学打转转的心智聪慧者们的优秀大脑——或多或少地犯了几千年以来人类在宗教现场中所犯的错误——形上之误!阳的诗与“形上之误”有了内在的对抗激情,从其的诗集《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阳明明诗集》及最近的新作都可以看到这一对抗激情的显现。从《太阳明晃晃》一中可见一斑。(胸膛:身体符号的现实图形的对抗)。与大部分湖南诗人不相同的是(此处仅指湖南诗人论坛)阳的诗很形下化,他在“热闹的时候发现自已的痒处及痛处”是基于具体的日常现场;热闹时候的“痒处”及“痛处”是与作为他者诗学的“痒处”及“痛处”恰恰相反的。阳的“天断黑了”绝对是作为此岸的“天”的——断黑,不可能是彼岸世界的的“断黑”,阳的这种日常本体的断黑是对湖南诗人论坛(可放诸于其它诗歌论坛)的诗学乌云的一次孤独式的大清除。彼与此分清的阳基于对诗学的当代性的认识而“坐在铁路旁,不远处的草地上/用衣襟散着凉风,/把余热驱散开”——(节自《天断黑了》),“热”在这里不是物理学的表达,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传统诗学的心理反讽及对传统形上之诗的扬弃。根据传统形而上学的诗学原理(湖南诗人论坛——你让我怎样说你呢?!),可以想像得到的是,当他们进入《太阳明晃晃》、《清醒》、《天断黑》等诗歌时,他们给世人的形象必定是一幅圣者的形象——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脱或半超脱的人,就这件营养不良的超脱或半超脱的事情来看,他们必是眼中无人——具体的、无感性的人、无历史视野的人、无科学理性的人、无伦理与人的和谐在世的状态的人、无生产劳动的作为软蛋的人、无民族国家解放叙事与作为未来得以解放的人的自由的叙事的人等等,一言以概之,他们眼中无人及人的在世(常生活现场——诗歌的第一现场)的状况。他们无“人”,但他们有美么?无也。美是人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他们无“人”,何处谈美——现实的美——此岸之美呢?然而,他们确实存在“美”——死气沉沉——彼岸世界——黄昏已至!<BR><BR>      第二,阳的诗歌的“去意象”是其抛弃形而上学之后的舒畅的呼吸感觉。诗歌历来讲究个意像,好像失去了意像,诗歌就不成其为诗歌了。这只是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一种对诗歌本身认识的不清醒状态罢了。关于意像要不要的问题在诗坛中争论不休。但是,他们这种围绕着要与不要的争论没有达到问题要内部——要不要呢?要。关键是这意象是源于此岸世界的——是日常生活活的——活化的意像!——这才是问题争论的要点之处。那么,阳明明的诗歌中有无意像呢?这样问道初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如果你稍微有记性,那么,你一定会记得我说过的阳的诗歌是“去意象”。如果,你的思性停滞不前,不跟着我思考,那么,阳的“去”并不为“去”而是在“来”。这话说来有点让人不明白了。但是还是很明白的——阳的“去”是对彼岸诗歌意象的一种力量感;阳的“来”,是对此岸诗歌意象的一种发自于个体意识自觉的建构,也就是说,阳在“去”的同时,有新的“来”临。引诗为证:《早晨》(6)“(1)一个腿有问题的女孩/下楼的姿态,多像一个老妪。/(2)音乐轻捋慢捻,唱歌的人/好不知廉耻。/(3)芭蕉路边长:总有一天要分离/有何值得珍惜,有何理由去呵护。/(4)你自已放啄自已:你拿字典去翻翻,上面写着要你如何享受早晨么。/(5)八百米仰卧起坐:肺活量测试都达标了没?妹子,没事儿的,就当猛减一次肥。/(6)星期天,都去户外。上诗1——6都是日常场面的一个剖析面,以早晨为坐标,然后,就是对这些事件的集合——情绪化的集合。如:腿有问题的女孩在下楼梯时的表征——“多像一个老妪”;如“唱歌人”轻捋慢捻的音乐的伦理形态——“好不知廉耻”;如对“芭蕉路边长”所引发的人生感叹——“总有一天要分离/有何值得珍惜,有何理由去呵护。”;如对“星期天”所作的打算或安排——“都去户外”等等。以上这些对日常生活现场的直觉构成了阳诗的与湖南诗人论坛的诗人们所具有那种彼岸式的诗歌意像的建构。然而,作为彼岸世界的的诗人们是绝对不容许这种“意象范畴”的。————为什么基于日常本体的情绪直觉到的(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意象就不成失为意象了呢?难道说,诗的意象是与日常世界不搭界的么?难道说只有出自于彼岸世界的自我欺骗之心物才是诗歌的意象而且以此作为评判诗歌成其为诗歌的唯一尺度么?在一个已被热昏胡话所掌握了的诗的时代的枯寂话语的背景下,对上述问题的作答,我想意义似乎不大,唯一可以言说的是阳的诗,形下之诗。回过头来看阳的诗,我有必要指出,虽然其脱出了陈词滥调的形上之诗,但是对诗歌的日常本体的建构仍有不足,不深刻之处,当然,阳正当青年,意气风发,想必其在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之后,作品会慢慢厚重起来的。是为盼。<BR><BR>      2006年5月26日于凤凰官庄中学教导处</TD></TR></TABLE>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8:17 , Processed in 0.0298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