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62|回复: 1

真诚,铸造不老的诗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4 22: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TR>
<TD><!-- {$box_2}--></TD><!--column_1--><!--gap is reserved for further usage such as munipulating page layout.-->
<TD></TD>
<TD>
<DIV>
<DIV class=componentInnderBorder _extended="true">
<DIV>
<DIV>
<DIV> <B  _extended="true">           </B>                                <B  _extended="true"><FONT color=#990000 _extended="true">真诚,铸造不老的诗心</FONT></B></DIV></DIV>
<UL>
<LI _extended="true">
<DIV>
<DIV>
<DIV _extended="true">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990000 _extended="true"><B  _extended="true">            </B> ——刘希涛其人其诗及其它</FONT></P>
<  _extended="true"> </P>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ff0000 _extended="true">冷梅</FONT></P>
<  _extended="true"> </P>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先生的几本诗集放在我的案头已有好几个月了,因工作事务繁杂,无暇认真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也是稀稀拉拉的。去年,我曾为他的诗集《开花的季节》写了一些非常浅陋的文字,确被他的现实主义色彩所触动,及至近日,再阅读他的另外几本诗集,总觉得他的诗尚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顺便在此再揣说一下。那么,就以他的《生活的笑容》、《神州风景线》、《爱情恰恰》、《涛声回旋》、《开花的季节》等五本诗集为依据,再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吧。</FONT></P>
<  _extended="true"> </P>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                    <B  _extended="true"> </B></FONT><FONT color=#cc3333 _extended="true"><B  _extended="true">一、诗歌,永远的精神皈依</B></FONT></P>
<  _extended="true"> </P>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诗歌应是文学的祖先,它的产生仅次于劳动号子,在文字产生之前是否有口头诗歌,但旋律简单的音乐是有的,诗与歌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以此猜测,诗歌和音乐应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那么,原始诗歌应是劳动先民最初的精神依托之一,它抒发着劳动先民的劳动情绪或某些相对朦胧的情感渲泄,到后来才成为抒发爱情和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方式,《诗经》中许多诗作可以作出佐证。诗歌源远流长,是劳动者的精神皈依,也是劳动者高尚的情感表达方式。任何时候人们都不能远离和丢失诗歌,即使在战争时期或动荡年代,诗歌的影子不但不会消逝,而且有骤然清晰的现象,如古代的边塞诗和反映战争题材的诗相当繁荣,近代中国的抗日救亡诗歌更是耀眼,政治昌明的年代诗歌更焕发出强劲的热力,都说明了诗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中国诗坛呈现繁荣而混乱的局面,原因很复杂,一时也难说得清,但有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发出“当代诗人和诗歌为什么还存在?”的诘问和“中国诗人和诗歌已死”的论断,就显得幼稚了。即使当今中国缺乏诗歌大师和震撼世界的诗作,也何须悲观至极?杰出的诗人和作品还是有的,优秀的就更多了。我认识的诗人当中确属优秀的不少,刘希涛就是其中一个。</FONT></P>
<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数十年如一日,对诗歌不离不弃,永远保持着对诗歌的虔诚。他相对于某些新锐和先锋诗人,虽然名气没有他们光亮,但他对诗歌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纵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知名或不知名的诗人,而今尚有几人在诗坛坚持不懈的耕耘?有的已下海经商了,有的已转写小说或剧本了,有的干脆放弃了各种写作,对此不便厚非,人各有志么!演艺圈的一些怪现象恐怕文坛也有,一些偶然或非偶然成名的影视演员,受功利因素的驱使,许多演员猛然进军歌坛,尽管五音不全同样可以博得满堂掌声。中国诗人往往与“贫穷”一词相联,一些诗人重新选择人生道路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诗人不象演员那么幸运,诗人及其诗歌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市场效应和经济价值,即使诗人转行写出一部轰动全国的影视剧本,其享有的经济效益也远不及影视剧的投资商、导演及男女主角。若非业余诗人,转换职业是明智的。若诗人是魅力十足的帅哥,效仿某位湖南青年诗人被四川某富婆包养,也不足为怪。诗歌事业是高尚的,但有时候高尚的却得不到尊崇,低贱的却大行其道,此所谓“曲高和寡”吧!</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写诗的经历较长,十几岁就开始写诗,尤其走进军营之后,躁动的诗心激发出强烈的创作热情。火热的军营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力量源泉。这一时期的军旅诗,较真实地描绘了军营生活状况,体现了军人的风采,对军人勤学苦练和保家卫国的精神以及军民鱼水情,都予以真诚的歌颂。他的军旅诗充满激情和真情,同时注意采用鲜活的语言来营造诗的意境,避免假大空的口号式语言,这说明当年刘希涛写诗的起点较高,但他不是凭天赋写作的人,他的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勤奋。他本来可以选择一份较好的职业,但他选择当钢铁工人,目的是深入工人群众和生产第一线,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事实证明他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既然当钢铁工人,他既要挥汗为祖国多炼钢铁,同时也要关注钢铁生产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同工人兄弟同呼吸,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在钢厂生活工作了十年,“在化铁炉的火光前感受,在轧钢机的轰鸣声中思索,从铁与火中汲取诗情,采撷诗果,在全国近百家报刊上了发表“‘钢铁诗’500余首,被誉为‘钢铁诗人’”(刘希涛语)。</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其实,刘希涛在成为“钢铁诗人”之前,曾当过电影放映员,“文革”期间受过迫害,蹲过牛棚,耕过田,但他矢志不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顺境险境,都没有背叛过诗歌。他用真诚和生命喂养诗歌,诗歌也以特殊的力量支撑过他的生命。可以说,诗歌是他永远的精神支柱,是灵魂无法逃脱的皈依。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刘希涛更加热爱生活,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故他活得真诚,爱得深挚,他的笔不仅触及军旅生活和钢厂生活,而且指向大自然,农村以及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爱情、亲情、友情,同时,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怀,对社会不良现象予以不停的拷问。随着诗歌题材的不断扩大,他的思想也不断扩容,诗风也从激越渐渐走向沉雄,其作品越来越耐人寻味了。前面所说的许多人对诗歌的误解或误读现象,确是时代的悲哀(其成因我在其它评论文章已有分析),但不管怎样,时代需要诗歌,更需要象刘希涛这样的诗人,因为,诗歌是人类永远的精神皈依。</FONT></P>
<P  _extended="true"> </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        </FONT> <FONT color=#cc3333 _extended="true"><B  _extended="true">二、</B> <B  _extended="true">角色:从钢铁诗人到城市诗人</B></FONT></P>
<P  _extended="true"> </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是以“钢铁诗人”的身份崛起于中国诗坛的。他在钢铁厂工作生活的十年,是他狂热拥抱生活感悟生活的十年。于短暂的人生而言,这十年是其重要的季节,他满怀激情歌颂劫后的新生活,歌颂祖国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尤其歌颂钢铁工人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笔几乎触及了钢厂的任何角落和钢铁工人生活的任何方面。生产车间、班组工段、钢厂宿舍、钢厂水塔、甚至厂区的一个书亭、一只邮筒、一棵树、一片竹笋……都一一收入他的诗囊;他写钢铁工人的诗亦相当丰富,如《擒“龙”姑娘》、《“和尚”工段,来了个小妞》、《下班路上,一群女工》、《炉前工的遗忘症》、《父与子》、《火红的玫瑰》、《钢厂醉翁》等等,都充满展现了钢铁工人的风采,生活气味甚浓。</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一般情况下,若没有细心的观察和独具慧眼,工业题材的诗是很难写的。若没有把握好,有可能把诗歌弄成机器的零部件,或象生产流水线般成批复制产品,使艺术成为生活生产事件的无限叠加,不但无法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也不可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幸好刘希涛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不断的观察,不断的体会和思索,使其钢铁诗歌在具有钢铁本质的同时,多了一些情趣,这就是他的钢铁诗歌具有诱惑力之所在。且阅他的组诗《钢厂春来早》中的《舀起一勺春光》:“漂着星辉,月色/带着金色的畅想/一条奔突的河/在急切地流淌∥一只拿勺的手/伸出去,舀起一勺春光/啊,一朵春天的花/一道夏天的虹/一束秋天的金黄/爆一个灿烂的笑/擦亮了钢城的前额/舒展在——/大地、天空、海洋”。这首诗把一道单调的生产流程写得诗意盎然,采用了一些带有浪漫色彩的具象来强化诗的审美功能,用星辉月色衬托钢水金黄的色泽,用“奔突的河”来形容出钢的状态和速度,用春天、夏天和秋天的一些景物来描摹钢水的华美,整首诗以拟人的手法描绘钢城热火朝天的生产生活,避免呆板单调,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恋。</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诚然,“钢铁诗人”只是刘希涛的一张名片,之前,他已拥有“战士诗人”的名片了。他的诗涉及的题材甚广,他除了写军旅诗、工业诗之外,还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景物诗、抒情诗、哲理诗、叙事诗,其诗集《神州风景线》集中展示了他创作景物诗的功力,而诗集《爱情恰恰》则反映了诗人对真爱的憧憬和无限珍惜。刘希涛应是真诚的歌者,不管创作诗歌还是歌词(据说他创作了2000多首诗歌、歌词),都真诚地抒发着对祖国的敬爱,对故园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挚爱,对草根命运的关爱。刘希涛的心中充满爱,故他的诗路越走越宽阔,步子迈得越来越稳健,这为他实现从“钢铁诗人”向城市诗人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的诗歌呈现了另一种美丽。特别是他当《城市导报》的记者之后,他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不倦地奔走,用报告文学热情讴歌改革大潮涌现的风云人物;他走戈壁,翻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困苦,不懈宣传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完成了一次灵魂净化与提升的万里长征。同时,他没有放弃诗歌艺术的追求。或许是记者生涯的磨练,他的诗歌越发具有灵性和锐性。倘若记者生活是他灵魂一次集中的净化过程,诗歌则是其灵魂提升的永远的秘密武器。</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身处大都市的刘希涛,当然熟悉大都市的生活,仅仅是熟悉还不够,必须理性的介入和睿智的融入,才有可能创作出跟随时代脉搏和广大诗歌受众认同的作品。在这方面他已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且阅其组诗《上海礼赞》中的《南京步行街》:“数不清的面孔/擦肩而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种绅士风度/油然而生∥走进这条街/犹如走进/一部小说里/让你情不自禁/陷得很深∥其实,上海/是部很厚的书/南京步行街/只是其中/一个章节/却能引爆/更多的创意/能让你/——阅读一生”。这首诗看似平淡,其实不简单,南京步行街只是大上海的一根脉络,却能牵动整个上海的经济信息神经,它历百年而富有活力,是因为富有创意,它虽然只是一部很厚的小说的一个章节,却足够人阅读一生。刘希涛的精明之处,是能紧紧抓住步行街的特点而步步追索,充分展示它的迷人魅力。刘希涛已在诗歌园地耕耘数十年,据说已退休,但他的诗心并未老去,尚在默默地耕耘,对城市诗歌的探索正在劲头上,相信他会捧出更多佳作。现在,他正领衔“上海新东宫文艺创作中心”的工作,承负着打造“知识杨浦”之重任,认真编好《上海读报》,为培植文学新苗,扶掖文学新人作出新的贡献。</FONT></P>
<P  _extended="true"> </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cc3333 _extended="true"><B  _extended="true">三、定向:从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B></FONT></P>
<P  _extended="true"> </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阅读刘希涛的诗,总会受到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感染。正如知名作家韦德锐所说的:“回顾他40多年来所走过的诗歌创作道路,可以说,他走的是一条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刘希涛早年的诗以军旅诗和钢铁诗为主,多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形式与语言方面。这也不难理解,他从战士到钢铁工人,都是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带有一定的梦幻,表现在诗歌上就是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梦想,对理想的追求,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在他的诗歌中留有一定的痕迹,这是正常的。其实,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没有冲淡其诗歌的现实主义实质,恰到好处的是,使他的现实主义带有更浓厚的生活情趣。且阅《诗,涌出炉口》第一节:“象位沉吟的诗人,/突然间,爆发了感情!/一首雄壮的诗,/跌下炉台,/字字句句——/迸溅金星……”诗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把出炉喻为诗人在吟诗,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简单操作,使诗意灵动的呈现,这寄寓了诗人的一些理想成分,让人在浪漫中感受到现实主义的灵光。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诗人要敢于面对现实,通过合理或大胆的想象,还原现实生活的本真,既要保留提升诗歌的艺术性,又要维持诗歌的本质。当下,有些人说到现实主义,就把诗歌变成生活的摄像机,原原本本地把现实生活搬进诗歌中,没有进行艺术加工和提升;说到浪漫主义,又变成反现实主义的急先锋,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立起来,甚至有些人以反传统反现实主义为荣,把诗歌弄成某些新潮时尚的标签,就象时装店里的塑料模特,虽然穿着华贵新潮的服装,但缺乏灵魂,一旦脱掉其外衣,还不是一个衣架子?窃以为,任何艺术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即使是科幻小说,其大胆的想象成分也是来源于现实的,正如地球永远围绕太阳公转,即使地球的寿命已尽,它也逃不出太阳系的吸引力。现实主义应糅合于一切艺术中,无论艺术披着何种外衣,怎样变形变异,现实主义的成分都会渗透其中。</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在走现实主义道路时,是否注意到浪漫主义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无须过问。重要的是他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这在口号和标语到处充斥视野的年代,在艺术与伪艺术剧烈交锋的年代,他能够保持独立的个性和对艺术的虔诚,已值得钦佩了。我们来阅读他写于1964年5月的《夜歌》:“礁岩。银月。帆影。/轻风。细浪。箫琴……/女民兵的歌儿象牵牛花,/爬满了渔家的棚庭……∥哦!别以为这儿怡然恬静,/莽莽大海是闪亮的荧光屏!/一旦歌声化成螺号,/岩影下便崛起刀枪的丛林!”这首诗既写实又写虚,虚实相映,充分表现了海防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尤其在突出“军民一家亲”时,诗人敢于大胆想象,把女民兵的歌儿比喻为爬满渔家棚庭的牵牛花,既具体可感,又浪漫依然。较之当年的样板戏和“忠”字舞,其艺术性是不言而喻的,把海防战士单调的生活生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同时也把战士时刻不忘战斗的责任感凸现出来,虽然留有某些政治印痕,但诗的审美情趣并没有受到破坏。</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其实,刘希涛相当多的爱情诗和抒情诗都糅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内核还是现实主义的,不再举例阐释。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诗风已趋向沉雄,这与他日益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他反思历史而不沉溺于回忆中,追求真爱而不沉醉于卿卿我我中,而是加强对当下生活的沉思,深化对人生的感悟,进一步实现了一名现实主义诗人的自我塑造。他在聆听《新年钟声》时发出这样的惊喜:“呵,老去的是时间/不老的是青春/我们是一群幸运的人/又一次撞响了/新年的钟声”;或许是缪斯的眷恋让他永葆青春,是感恩的心让他充满活力,他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感到悲哀,却因能撞响新年的钟声而感到幸运。为此,他循着钟声继续前行:“呵,不灭的是希望/灿烂的是憧憬/响应你无比神奇的召唤/我们拉紧手/走进如花的早晨”。如此乐观豁达的人,必是生活的强者,也是诗歌艺术虔诚的守望者。</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当然,现实主义者除了歌颂,还应具有批判的能力。有人说,批判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功能,纯粹的现实主义者不应涉及批判。其实不然。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应能在光明中看到阴暗,也应能在阴暗中看到光明,该歌颂时就歌颂,该批判时就批判,这样才是关注现实的态度。倘若是一味的歌颂,势必有人怀疑他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宣传员吹鼓手,或者是某些权势思想的卫道士。刘希涛在歌颂的同时,也注意对社会不良现象和丑陋世俗的批判,其中,《墙》、《小木匠》、《过年》、《这一晚》等,是带有批判色彩的佳作,可惜这方面的力作少了些,但愿他能多一些思考,捧出更多力作。现实主义诗人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关注广大民众的生活生存环境,关怀社会底层(草根命运),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命运。刘希涛的诗歌对此也作出了回应,我在《穿越时空的声音》中对此已作了辩析,不再赘述。</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0000cc _extended="true">刘希涛是诗坛的老兵,已为我们捧出数量可观的诗作,但他又是一名新兵,尚在不停的磨练探索。在创作的同时,还在编报,承担传播诗歌种子的责任,简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他自谓是一棵老树,我相信这棵老树也会逢春发新绿,在开花的季节过后,同样会挂果,且会挂出更多的硕果。(07<B  _extended="true">.</B>8<B  _extended="true">.</B>10-11)</FONT></P>
<P  _extended="true"><FONT color=#ff0000 _extended="true">注:刘希涛,中国作协会员,《上海诗报》主编</FONT></P></DIV></DIV></DIV></LI></UL></DIV></DIV></DIV></TD></TR></TABLE>
发表于 2007-9-5 2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谢谢冷梅朋友的支持,因为刚开学,杂事较多,无法正常上网,迟复为歉(偷偷说一句:你的勤奋令紫陌汗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3:06 , Processed in 0.0348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