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26|回复: 4

[原创]大象于无形,拈花道禅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9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大象于无形,拈花道禅机</P>
<>                ——张庆超近期诗歌印象</P>

<>                       和慧平</P>

<>    有幸接触庆超的诗歌,缘于《无聊派》诗论坛。斯时牧野和阿角旗帜鲜明地<BR>在喧嚣但却落寞的当今诗坛扬起一面诗歌大纛——无聊派。被洋洋数千言的《无<BR>聊派诗宣言》所折服,笔者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无聊派》诗论坛的熟客。理所当<BR>然,庆超特立独行的诗歌就不容置疑地夺走了我的眼球。</P>
<> <BR>    庆超的诗,立意深远,惜墨如金,含蓄隽永;意境开阔,诗风高古,禅机四<BR>处。不露声色地将娴熟的诗艺化于无形,这正应验了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BR>对诗的要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BR>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且看他的《苍茫大地》:</P>
<> <BR>我的手里,自有叶子和藤蔓的钟声<BR>我的肌肤上残存的雪,映照着<BR>几个世纪的黎明</P>
<> <BR>夜和百姓一起并排躺下<BR>这些苦涩的果实<BR>风吹动的梦,连着泥土、树枝和鸟巢的鼾声</P>
<><BR>    在这首诗里,意象密集却消弭于无形,诸多意象自成世界,浑然一体。老子<BR>有言曰:“大象无形”,庆超诗中的象已不再是象本身,它是极度隐喻的,如水<BR>中月、镜中花,多影像多歧义的,终了却几近澄明之境。按诗学意义理解,“象”<BR>既指物象本身,也指语言之象。缘何?盖因人靠语言成象,象有形而诗无形耳。<BR>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万事万物,当其自静而动,形迹未彰而象见矣。<BR>故道不可见,人求道而恍若有见者,皆其象也。”对于象,张庆超亦有独到之见<BR>解:“……3)感觉的错位。是被感觉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个体的意识中呈现或<BR>分娩了其它被感觉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特性,行为活动,情感色彩。感觉的错位,<BR>若集中在象上,会使象非象,象破象,促成象的荒诞。 4)象的荒诞。象与象精<BR>神互通时,象不拘它象的合象。此刻,象与象在意识中达成共识,或有了共同的<BR>行为,言谈,体验。这时的象与象关系是暖昧的,有时看似乎无因果关系,细品<BR>总有一些蛛丝马迹。象的荒诞的意义:在于象与象在对意的推陈出新时,相互的<BR>精神合作,是团结一致的,无或少有矛盾和分歧……”(张庆超《个体的个体》)   </P>
<><BR>    以庆超对象的诠释来解读本诗,叶子、藤蔓、泥土、树枝、果实,手里的钟<BR>声、肌肤上残存的雪、风吹动的梦、鸟巢的鼾声,一实一虚,一宏一细,或现实,<BR>或荒诞,了无因果却错落有致,相互矛盾却交相辉映。就这样,多个意象纵横交<BR>错,构成了象的错位和荒诞,为读者惬意描摹了一幅苍茫大地的黎明写意。类似<BR>的例子屡见不鲜:</P>
<><BR>白鸽子,在空中抖落羽毛。一滴大泪<BR>抖落三滴小泪 ,天空有些湿意。<BR>它闭上眼。宇宙。银河。它头顶<BR>一团雾的名利,不肯散去。</P>
<P> <BR>我关灯。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BR>我晃着马尾,想啃些东西。</P>
<P> <BR>斑驳飘离枝头的一块马蹄铁<BR>明亮。妖柔。飘在空中,<BR>没有一丝使人迷惑的书卷气。</P>

<P>眼停留在一株草叶上回忆<BR>我离自己这么近,露珠溢出的光,<BR>看我一眼,又看我一眼,<BR>充满爱意。<BR>          (——《我离自己这么近》)</P>

<P>    我当然是我,既然我就是我,为何我离自己那么近?难道我与我之间尚存罅<BR>隙?在这里,我已非我,我是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P>
<P> <BR>我关灯。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BR>我晃着马尾,想啃些东西。</P>
<P> <BR>    世俗的我关掉灯,另一个我从世俗的衣服里走出来,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BR>在这天人合一的境界里,我是什么、我欲何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难得抛下世俗<BR>的外套,变作一匹与世无争的马儿,晃着悠闲的马尾弯腰吃草。唐代释皎然在<BR>《诗式》里说:“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质<BR>朴天真,风韵醇正,物我两忘,返璞归真,是本诗的最大特色,也应该是张庆超<BR>诗歌美学的最后归宿。末段真是神来之笔:</P>
<P> <BR>眼停留在一株草叶上回忆<BR>我离自己这么近,露珠溢出的光,<BR>看我一眼,又看我一眼,<BR>充满爱意。</P>
<P> <BR>    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里有精辟论述:“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BR>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BR>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BR>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在我看来,庆超的此段文字当跨入“知其妙而不知<BR>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者行列。自然高妙,妙在何处却无可言说,写诗若此,则<BR>达成高境界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BR>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BR>在这里,人彻底摒弃了苦苦追寻的名利,摒弃了尘世纷扰与痛苦,摒弃了虚妄的<BR>物欲,自己终于做了一回真实的自己,这才发现,草尖上的露珠竟“看我一眼,<BR>再看我一眼,充满爱意”。谁说露珠无感情?只要你亲近它,倾听它纤弱的呼吸<BR>和喃喃的低语,露珠也会与你交朋友,即使偶尔瞥你一眼,眼神里也充满了爱意。<BR>在这里,作者道出了“自然与人和谐发展”乃生命无穷繁衍之真谛,即对世间万<BR>物需怀悲悯之心方达“天人合一”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BR>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按王国维<BR>的说法,庆超的诗已臻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矣。</P>


<P>                                   和慧平<BR>                     2005年10月6日草于大理一苇斋<BR> <BR>   </P>
发表于 2005-11-3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诗学眼光和评判标准。代问庆超兄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22: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蒙兄好!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曾蒙</I>在2005-11-3 9:35:12的发言:</B><BR>不错的诗学眼光和评判标准。代问庆超兄好!</DIV>
<><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6>曾蒙兄好!望常联络!</FONT></P>
发表于 2005-11-8 11: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庆超的诗,立意深远,惜墨如金,含蓄隽永;意境开阔,诗风高古,禅机四<BR>处。不露声色地将娴熟的诗艺化于无形。</P>
<>--------------------</P>
<>   就紫陌在第三条道路所读到计、所了解的张庆超的诗歌而言,你对他的评论把握的比较到位,而且给予了相应的评价。为张庆超,也为“第三条道路”的写作,支持你!</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5: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紫陌红尘</I>在2005-11-8 11:00:57的发言:</B><BR>
<>   庆超的诗,立意深远,惜墨如金,含蓄隽永;意境开阔,诗风高古,禅机四<BR>处。不露声色地将娴熟的诗艺化于无形。</P>
<>--------------------</P>
<>   就紫陌在第三条道路所读到计、所了解的张庆超的诗歌而言,你对他的评论把握的比较到位,而且给予了相应的评价。为张庆超,也为“第三条道路”的写作,支持你!</P></DIV>
<br><FONT color=#0968f7 size=6>真诚谢过紫陌红尘的细心阅读,问好!</FONT>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7:18 , Processed in 0.0277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