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24|回复: 1

灵性诗话:诗歌帮派与乌合之众--网络七年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06: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4>灵性诗话:诗歌帮派与乌合之众--网络七年回顾</h4><div class="tpc_conte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4">灵性诗话:诗歌帮派与乌合之众<br/><br/>也许是从"学院派"与"民间派"开始,由五四新诗歌写作延续下来的这一传统在中国诗坛(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便开始了由流派到帮派,由写作到炒作,由"斗牛"到市场诗歌文本的商品竞争上来了.<br/><br/>诗歌流派的产生与形成是因着:<br/><br/>1.有着诗学层面上的诗观<br/>2.一定品质学养的诗人.<br/>3.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br/><br/>而得以存活,与存在的.<br/><br/>从80年代诗潮至世纪末,我们有时会发觉往往诗以外的因素对诗人造成的干扰极大----到90年代,出现诗歌帮派,想必和文革造反派意识如出一辙.只是往昔是因着无知,而今是因着知识断裂与爆炸.<br/><br/>80年代曾流传一句话:知识大爆炸,也许这是被炸的吧.<br/><br/>说到"帮派"-- 其也来源一种文化上的俗风陋习,即"拉关系"---曾有人说中国人得意于感性文化,讲究人与人的关系学,中国文化是注重人的,以人为本的,其出自孔子六经之一的&lt;礼&gt; --但 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恭良俭让,并不是"拉关系",却正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或保持个人空间的君子之道.<br/><br/>这让我突然想起"阿里巴巴"马云的一句感言"关系,是最靠不住的".<br/><br/>由此可见,"帮派"之间围绕商品市场意识在诗人圈里的充当先锋的"拉关系","缠绵"就有些令人作呕了.试想,几个大男人凑在一起,发些比小女人还小女人的小情调的哀怨本就不会有外人理睬,竟还在网络时常此起彼伏地发出尖叫声 --- 究竟是要让过路者大呼"妖怪""妖怪"了吧.<br/><br/>但是,更怪的事情还有.....这个报,那个刊,竟然也时常跟着间歇性的尖叫数声,数年,让人不禁疑惑,到底是那些先疯集体无意识呢? 还是应了一位哲人的话语:文化之劫,万魔出世,祸乱人文.<br/><br/>然而,此毕竟是网络七年于三两个只闹却总不热的先锋诗论坛有兴的观感,更可以说也只一两个大男人"比小女人还小女人的小情调的尖叫"....也许热过的,但现在大概是烤焦了,元气大伤.除了偶尔叫一下,却总不那么尖了.<br/><br/>其实,稍微理智一点便可知道,在一个传媒如此发达的读图时代,凭着那单凭小学生都一眼就可看出来低级的不能再低级的趣味和文字技术---或也可吐出几口因私欲膨胀不得以满足的贪婪,郁闷,哀怨的情绪,除了使他们自己神经衰弱,和蒙三五个诗歌青少年少女,还能有什么作为吗?---这又使我想起刚看到一帖子题目"一条鼻涕虫对世界的关心".<br/><br/>但我还是不解,即"这个报,那个刊,竟然也时常跟着间歇性的尖叫数声,数年"----不看不知道,一看,这世界还真吓一跳.<br/><br/>世界上想必有两种文学上分行写的文字会使人偶尔"尖叫"一下吧,一种是能使精神愉悦着升华,一种是使肉体快感着下坠---我想前者该是诗了.而后者是什么东西,老天知道.<br/><br/>"诗歌帮派与乌合之众"我想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的历史中是没有过的,将来也不会再有了.虽然,这是在今天知识大爆炸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转型中,仅仅在网络个别论坛出现的特殊的现象.但却有着极其复杂的文化传乘的原因.<br/><br/>然而,我们也却不得不遗憾,理性并正视这样的现实,即人们曾一再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视文学之希望的网络诗歌喧嚣的七年正是以此为主流操作的这样的七年.是文化,与非诗之劣性大暴露的七年.<br/><br/>然说到文化之希望,当然是有的,只是它绝不会是"帮派与乌合之众".<br/><br/>4月16日网络观感偶得.<br/><br/>注:非诗特征是假的恶的与丑的--在"中国智性诗论坛"的两段补充阐述<br/><br/>回帖:<br/>1.我所看到的"诗坛"之热,是从没在本土文化传乘与建立意义上探讨诗的,这也许是和从前新诗一直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及曾经极端的作为它的工具之影响有关....人们关心民主政治,我想就诗而言还是更需要兼顾它的人文精神,诗学含义,及文化道义.....是的,这是我一直在诗上坚持着的.........而网络诗歌我认为当初是一个炒作的概念,但却对诗,诗人之于外界的形象有些须的影响,这不利未来优秀诗人的成长与环境的改善,所以我一度在网络上消解非诗因素..........而我相信作为一个世纪模仿来的汉语新诗它只是一个过度..........世纪之交替转承阶段,有关诗学大道上的拓展与探究还是需要有人去思考和做的吧..............至少现在阶段此种想法我依然未舍......<br/><br/>其实,在今天,诗路已基本敞开,所有可以让有些须欣慰的出现也许仅是时间问题了吧..<br/><br/>回帖:<br/><br/>2.在今天,诗也许并不是文本意义了,是文化的代名词,诗圈的诸多现象折射着当今文化与文艺错综复杂的枝蔓,从中我们自然也可窥看到些未来崎岖的路径....没有哪个文化的历史时期可以比今天非诗所暴露出的它的特征更明显的了--这既是它在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于网络所疯狂表现出来的假的,恶的,与丑的表演........这里有着东西方传统文化糟粕部分于世俗的积淀,以及中国庸俗文化所特有的那种权谋奸诈之术,加上今天极端的商业投机主义.......此在世纪之交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本应干净的诗人圈里表现得尤为彰显,也是近几年网络里口水非诗一度充当先锋而并未被大多数善良的诗人认知之浮躁的原由吧....<br/><br/>中国诗,与诗人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使命,我想并不仅仅是文本的问题....而是文化与文艺需在各个层面角度以真的善的美的消解与揭露假的恶的丑的的问题......<br/><br/>如你所说,我们看到,在今天,绝大多诗歌人已经进入思考与冷静的反思着,非诗也并无市场了,其实他们在诗上也从没有过真正范围的市场,这的确是个起码的靠着纷纷而起的诗歌人自己的力量赢得的好的迹象了.而没有他们也不会催生人们的反思....与各自些须知道了找到自己的位置......<br/><br/>相信此种阵痛与非诗张牙舞爪的喧嚣过后,在未来会有些须的补偿还中国诗人一片清澈....而这清澈便就是未来那些大德之士之展露头角的前兆,文化之希望也在于此吧...</font></font><br/><br/><br/></div>
发表于 2008-4-20 16: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20:13 , Processed in 0.0354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