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89|回复: 1

假设学生来找我探讨——欣赏安琪的《晚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2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假设学生来找我探讨——欣赏安琪的《晚风》</p><p>文/ 山城子</p><p><br/>假设是学生来找我探讨,这样我就又感觉到快乐地存在的我了。是两三个学生一起来的,他们是诗歌爱好者,是“90后”,是在第九节课以后,在办公室,这是常有的事。说老师我们又找到安琪的一首诗,叫《晚风》,觉得,觉得…您还是先看看,就把<br/>打印的一页A4纸铺在了我的桌上。但见:<br/>&nbsp; &nbsp;<br/>&nbsp; &nbsp;晚&nbsp;&nbsp;风<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作者:安琪<br/><br/>晚风凉了,夜色刮起秋意,内蒙像一张羊皮慢慢铺开<br/>树的影子凉了<br/>静静站在路旁<br/>夜色刮起,我们在内蒙的秋意里<br/>守着遥远的草原幻想<br/>慢慢进入梦乡<br/><br/>梦是谁家的孩子<br/>一会儿到我心里走走<br/>一会儿到你心里走走<br/>在内蒙的秋意里<br/>我们手拉手<br/>渐渐进入梦乡<br/><br/>其实我早阅读过了。一首好诗不品味个半天一晌,是很难说出好在哪里的。我自以为成竹在胸,就先让学生说说看法。<br/>——觉得,觉得,还是不着一个“情”字的爱情诗。<br/>——觉着好好,好好呀!可就是说不出来,不会说。<br/>——老师!“夜色”怎么会“刮起”?内蒙就在那里,怎么会“慢慢铺开”?<br/>师:那我们给句子恢复回来,好不好?<br/>生:那应当是“夜色凉了,晚风刮起,秋意慢慢铺开在像一张羊皮的内蒙”<br/>师:你们觉得这样好吗?<br/>生:诗意大减!诗意大减了!<br/>师:我们平时老是强调文章的开头。诗也是文章,也要讲究开头,讲究第一行,第一行抓不住读者,第二行能补救也行。头两行抓不住,这诗就白写了。<br/>生:那“夜色”毕竟不会“刮起”?内蒙也不会“慢慢铺开”呀?<br/>师:你的意思是说这不正常,有悖事理。对吧?<br/>生:对呀!<br/>师:我这样理解:符合事理的叙述,必是司空见惯的叙述。司空见惯就不新鲜,不新鲜就不引人注意,服装一年一换流行色,也是图个新鲜,图人们的眼神。不正常,有悖事理却新鲜起来,别致起来,意想不到起来,反而成了美丽的句子。不是么?<br/>生:是的!是的!明白了。不过这首诗好像就写了秋凉的夜晚他们美美地睡了,还做了好梦。就这么个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咋就觉得好呢?<br/>师: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奇异的事,耐人寻味呀!要不,咱们先从修辞学上找找原因?在这仅仅12行的短诗里,诗人都使用了哪些积极的修辞方法?<br/>生:有比喻——内蒙像一张羊皮,是明喻;梦是谁家的孩子,是暗喻。<br/>师: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br/>生:有拟人——树会静静地站着,梦会走。<br/>师:这不就有了童话的效果了嘛。<br/>生:反复用的多呢!——有“凉了…凉了”,有“夜色刮起…夜色刮起”,有“在内蒙的秋意里…在内蒙的秋意里”,还有“进入梦乡…进入梦乡”,“一会儿…走走”也是哩!<br/>师:用了这么多的反复,应当算作一个特点了。<br/>生:还用了叠词。依次是慢慢、静静、慢慢、走走、走走、渐渐。<br/>师:好我们统计一下:比喻2次,拟人2次,反复5次,叠词6次。<br/>生:一共15次用了修辞格呢,才12行诗。<br/>师:且慢!还有呢,叫“异配”——就是首行两处有悖事理的那种写法,还有“影子凉了”也是。本来影子是无所谓凉无所谓热的,“凉了”不该配在这里,应当配在有凉热的物质性名词的背后,比如“天气、饭菜、茶水”等等。但把它配给了“影子”,致使“影子”仿佛厚实得可以触摸了一样。——不合理的匹配,却能产生很合情的美丽效果,才叫“异配”,否则就是乱配了。<br/>生:那可就18处用“格儿”了,平均每两行用了3个。怪不它这样美呢!<br/>师:但“格儿”也不是可以滥用的,要恰到好处,要发生作用。说把内蒙铺开,是诗人铺开了宽敞的心情。心情何以宽敞?两个人美满呀!反复说秋意,那应是感伤的底色呀?但铺在诗里是反衬两人悠闲自得的愉悦心情,心情何以愉悦?两个人美满呀!又反复说“凉了”,是反衬两人躺在被窝里的温馨,温馨就是美满呀!用了那么多的叠词,作用是舒缓节奏,是一种悠闲的氛围,可以悠缓的享受生活、享受美满。梦的孩子在你心走走在我心走走,梦也是美满的,还有什么不美满呢?结句“渐渐进入梦乡”,就进入了悠长的美满境界。如果说她的诗面上仅仅写了“秋凉的夜晚他们美美地睡了,还做了好梦”,那么,透过这个表层,我们就能体会到诗里的“你、我”婚姻的美满。他们的美满婚姻,原来就是这样表达出来的。<br/>生:这样说,我们今后写诗,是不是要多用修辞格呀?<br/>师:不是这个意思。大凡好诗,都是生活里被触动灵感的浑然天成之作。诗人动笔之际,只有情怀的急迫,是来不及想用什么手法和修辞的。如果太用意雕琢斧凿,就没了诗的天然美了。诚然,不同层次文化底蕴的灵感的感度和表现力也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学习再学习。<br/>生:谢谢老师!我们满载而归了!<br/>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把我逼空了。<br/><br/>我们都没有穿拖鞋,哪怕是颜色不是大红的或青蓝的,但黔地的晚风却实是凉的。凉润润的晚风吹拂早升的上弦月,吹拂黄昏后的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我们走进了别一种温馨,也是很美满的。</p><p>(561104&nbsp;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nbsp; 李德贵)<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6 23:01: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8-4-26 2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p>诗歌被这样评论,恩,满意了</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05:54 , Processed in 0.0435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