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79|回复: 8

《朗诵》及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9 1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春草堂</p><p>堂前无尘<br/>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春草枯逝<br/>有人在木格方窗上刻下记号,一次次<br/>向主人索取夜里的书香和灯盏周围的<br/>光亮。那不是秘密,偶尔<br/>他们抠出洞来往里看,人影摇曳,夜无眠</p><p>尘世原本寂静。春花秋月那都不是堂前风景<br/>朝霞来过一次,晚风也只来一次<br/>它们遇上了我连同我的影子<br/>天空因我而蓝<br/>鸟儿因我歇息<br/>门扉因我而开</p><p>春草堂,春草堂<br/>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形单影孤<br/>我被世界包容,却随历史老去<br/>那就悄然留住一宿,辗转反侧,却无风声<br/>只有东边的大海一个劲地咆哮<br/>那是主人远去的声音,但绝不是召唤<br/>2008.10.13</p><p></p><p>■ 日落前的合唱</p><p>浆声越来越急。入岛的人与离岛的人<br/>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听取风声<br/>鸥鸟聚合,波涛拍岸,三公里外的浮云围拢身子<br/>与它擦身而过的夕阳截住了幻影<br/>那是我的世界!天与地彼此静默,但人间<br/>祈求合唱,在一滴水与大海之间,我与岛屿之间<br/>渺小与伟大之间,真实与虚幻之间<br/>只有少许的光亮愿意留下来<br/>以它们惯有的方式,安抚我,接纳我</p><p>这是鼓浪屿的黄昏,万物贴得很近<br/>而他们,那些轮渡客,彼此见面却沉默不语<br/>每个人只顾凭借自己的视觉、嗅觉和触觉去分担<br/>一座岛屿和即将来临的黑夜的重量<br/>而我,在那短暂的时辰里被包围<br/>一些人带走了我肩膀上的凉意<br/>一些人不再等待呼唤,径直穿过我的身体<br/>一些人黯然神伤,要求住进我的心房<br/>一些人走走又停停,随我沉了下去<br/>2008.10.11</p><p></p><p></p><p>■ 晚风急</p><p>其实晚风留给岛屿的只是一处极小的<br/>空间。我在那儿四处摸索,带着自己的线条、色彩<br/>和内心的宁静,避开那发出响声的黝黑的礁石<br/>暗地里独自摇曳的树木的形状、静不下来的<br/>海中的灯塔、略有企图的月光还有<br/>血液里扑闪着的透明的羽翼<br/>在越来越浓的黑暗里,晚风上上下下<br/>前后左右,夹紧我、覆盖我<br/>它代替岛屿前来与我验证:深而宽的海<br/>向阳的土地、孩提时代的纸船<br/>梦的网以及一个人身体里埋葬过的<br/>孤独,不安,和微光<br/>可我遗憾,我允许一座岛屿站成我的样子<br/>却从未与其并肩,共享白昼与黑夜<br/>2008.10.12</p><p></p><p></p><p><br/>■ 朗 诵</p><p>1、<br/>此刻你欲开口,对着大海朗诵<br/>那在深夜里被窃走又再次放回原处的关于岛屿的<br/>诗篇,可你的声音托不住那些游荡中的鱼群<br/>它们在深处,睁着眼,晃着脑儿<br/>偶尔也蓦地低下头来像那初见光明的孩子<br/>你安抚过它们,像另一座岛屿<br/>在陌生的大地上,你<br/>藏着它们的影子却未曾有过<br/>完整的自由的呼吸</p><p>你以为这就是距离<br/>一座身体与大海的距离;你以为<br/>这是一种依附,如静的岛与翻卷的海<br/>你的声音在那儿漂浮,随波逐流<br/>而那从远方归来的词语却带着身体里的孤独<br/>在鼓浪屿,在这极其平凡的夜晚<br/>你把一座岛屿搬进身体的某个空隙<br/>当海水退尽,涛声远逝<br/>你已是腾空而起的飞鱼,带着神的灰烬</p><p>2、<br/>神说:这是你即将跨越的台阶<br/>“肉体会腐烂,海水却不会干涸;岛屿会<br/>下沉,而灵魂却由此上升”<br/>你知道这不是假设,更不是梦幻<br/>海水只有一滴,岛屿也只是一块搬不动的石头<br/>但它们都有根须,相互纠缠<br/>当它们在冬日的温暖中盘绕在你的周身<br/>你再也没有做过其他的梦<br/>就那样,你认识了世界的屏障</p><p>没有更通直的路,更不会有指引<br/>整个夜晚你似乎看到了不可辩驳的宿命<br/>起点始于诗篇燃烧的地方,包裹于其中的大海<br/>暗绿而无光,一只返乡的大鸟<br/>无声,无影,如同从未展翅的时间迎接着你<br/>而终点是莫名的高处,赤裸、繁密<br/>像那深不可测的黑。你的身体在那儿就是<br/>光亮!就是漫长而宽展的海滩<br/>贴着海,通往更高的岛屿</p><p>3、<br/>此刻你欲开口,对着大海朗诵<br/>恬静的人们安睡在飞鱼的投影里,一个连着<br/>另一个。其中有你,你的睁着眼的<br/>呼吸,你的大片大片的月光极其从深海里<br/>找到的得以牵伴的河流<br/>那是岛屿的诗篇,富足的安祥的<br/>在鼓浪屿,它们被扩大,而后变成了海<br/>你知道它们保留了河流的样子<br/>但却代表着一个世界的宽度和深度</p><p>谁都无法否认,一些东西在暗中枯竭<br/>而另一些东西却由此滋生<br/>直到雾起,你才听到海面上传来神的声音<br/>真的,真的就是这座岛屿<br/>灰暗的、弯曲的脉络以及高高耸起的<br/>来自昏暗世界的游移的斑点<br/>好似飞鱼来到了岛屿内部<br/>你瞅见了它:一个到处与灵魂同在的空白<br/>还有那只临死前才发出尖叫的鸟<br/>2008.10.13</p><p></p><p></p><p>■ 雾起时分</p><p>我安排了这样的时辰,看着黎明中的岛屿被晨霜<br/>染成了乌青色。可怜那些在睡梦中一无所获的人们吧<br/>因为大海只有一座,鼓浪屿也是<br/>它们正注视着我!在雾起时分,我有多沉<br/>世界就有多沉。倘若有人试图解析两者的命运<br/>那就请他追随波浪的足迹,到远方<br/>到那没有负重却能前仆后继的地方<br/>等待那准备迁徙的候鸟连同它们不断穿越的<br/>我的年代:卑微和伟大保持着同一个躯体<br/>如同贤人所示,一些人终于回来了<br/>从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p><p>可怜那些在睡梦中一无所获的人们吧<br/>因为大海只有一座,鼓浪屿也是<br/>2008.10.12</p><p></p><p></p><p></p><p></p><p>&nbsp;</p><p></p><p>&nbsp;</p><p></p><p></p><p></p><p></p><p></p><p><br/></p>
发表于 2008-12-1 14: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感觉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咪好!谢谢阅读!多多批评!
发表于 2008-12-11 2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兄有博客吗,想着读到您更多的东西
发表于 2008-12-21 2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错!顶你下[em01][em01]
发表于 2008-12-25 0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p>
发表于 2009-8-8 1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看过你的一些诗,我在沉思:这个人,才华那么好,难道走到哪里,他带回来的只是一些诗而已?甚至,他停停走走,都只是为了能够写写诗,而身边的世界就这样在他身边沉寂地流逝了.......?<br/><br/>也许,这就是 大多数诗人的生活.....他停停走走,当然,也为周围的人忧惧,也为他们哀哭,并且也把他们写入里面,不过,最后,你仍然只能看到的是:他停停走走,只是为了带走他自己的诗而已......<br/><br/>他在诗里独自生活,他仿佛走遍世界,也只是为了再次确认自己的诗还活着,确认自己能够在诗中独自生活,并且能够生活地幸福.......周围的人也许是在他的心里的,但,无疑,也许,他偷偷地,把周围的人,从自己内心的惦记中抹去了。<br/><br/>对于诗来说,人,或者,人们,只是为了保持镜的明净而不得不时时抚去的尘埃而已。当然,有时候,人,作为图景,印照进了镜中,也得到了片刻的关注。<br/><br/>但,看遍一切,你发现,他那么珍视这个镜子,仔细地,反覆地,擦拭了一遍又一遍......<br/></p>
发表于 2009-8-8 11: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p>如果事不能两全,要么诗最后淹没人,要么人总要淹没诗,那么,我宁可结果是——对人的关注,淹没了对诗的谨慎......<br/><br/>因为,我特别怕好多杰出的诗人,如您一样,坚守了诗,却不得不摈弃了人......这种摈弃,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而是对于您的才华,你的智慧,您的思索之深来说,本该,你该为人在诗里奠定什么,可是我看到的只是这些东西,比如:<br/><br/>十二月的万物.....半明半暗.....这代表自由还在.....<br/><br/>这句子只印证了“您的”高深的智慧,看待事物的精深智慧,却不能够给人——比如寻常的老百姓,以一点点人的助益。<br/><br/>我只想问:请问,这样的深刻和智慧,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你精心思索所得,对于人们,究竟算什么呢??只是一种虚无而已。因为,其实,对老百姓来说,这句话什么也不启迪,大概什么也启迪不了,也不能安慰什么......<br/><br/>“半明半暗,代表自由还在”。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和诗人的生活观和志趣所在,而不是人们的志趣和意愿所在。谁会认可它呢?这是个深刻的问题。谁会觉得这样的诗句好,而大加赞扬呢?大概只有同样写诗的人!并且,同样的写诗的人,也因为这样的句子的“高深”而崇拜有加,进而学习......<br/><br/>仔细地审视,这样的诗句在人世上的投射,究竟到了哪里呢?不就是最终留在了诗歌里,留在了文学界,留在了精神生活圈里,却无能抵达人的尘世,抵达这些在尘世上活着的人群,无法抵达老百姓那样的人群中。<br/><br/>说实在的,我特别不喜欢当代西方诗风,相对而言,当代诗风都只是在彪炳自己的才华的独到和深厚而已,对人世的关注不是没有,而是根本不在意“是否这样的关注能够抵达人世?”,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关注了也就够了,关于关注是否抵达不太重要。<br/><br/>所以,我说:这是对人世的深刻的弃绝,而诗,弃绝了人世,必遭惩罚。<br/><br/>我总是在这样的无谓而无益的高深里,看到了一种空虚,一种诗歌因为弃绝人而陷入的虚无。我有点不愿意看着事物这么下去,不愿意看着这样的才华在无意义的浪掷,虽然,我也明白我是无权苛责的。<br/><br/>我看到的是人世上的割裂,在同样的诗的景观中,看到的是冷漠,看到的是人世的凄凉的景态......人世痛苦地隔绝<br/>...... 在这里,诗人惦记诗,高过惦记人......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nbsp;&nbsp;......而这些诗人们平素所激烈地指责过的人的自私,不是也同样遥远而曲折地体现在了其中吗?这里,诗人们并没有比他们批判的人走得更远......<br/><br/>而甚至号称人世“最为器重人的温存的联络”的诗人,在这方面体现的尤其凉薄.......他们惦记体现自己的高深和荣耀,其实远过于意识到的责任,如果不是,他们也许就应该反思,为什么在诗中,有意识地背离和抛弃人民的世界,漠视地注视着人民的世界,只是觉得他们的精神生活低矮呢?.....为什么不采用一种广泛而深邃的人的普遍的情志,却总在世界上独立地奠定一些注定不会属于人民,也无益于人民的东西呢?为什么从来不自觉地拿去同人民的世界比较和检验呢??是因为人民的事物低矮,所以,在他们那里几乎无法建立什么富有诗意和崇高的东西吗?.......这样的问题,如果问下去,可以问出一千万个来......不过,还是停了吧。<br/><br/><br/>这决不是诗歌本身的问题。这是世界的问题和尘世的问题。<br/><br/><br/>当然,这完全是苛责,完全是一种强迫了。不过,我想说的是:类似这样的倾向,偶然为之,并不为过,而整体的,大规模的,普遍地开展了,就无论如何不是细节问题,而是深邃的人世问题了。<br/><br/>诗人,是尘世生活中精神生活最为深刻和富有生机的一个群体,人,生活在隔绝中,虽然,“紧密地联络”也许会更为灾难,我们还不能确知,但,如此冷漠地疏远,已经令人的尘世如此凄凉,不幸,无论“紧密地联络”是否好,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深知“寂寞而隔绝地活着”不好了,我们深知“寂寞而隔绝的活着,人世是痛苦而凄凉的......”,如果包含诗人在内的人世不行动,这样的世界还将这样。而诗人,在其中,不行动,要什么人来行动呢??<br/><br/><br/>所以,我讨论的不是创作问题,而是讨论一个诗人如何在此刻的尘世里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己的使命,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世情形的问题.....<br/><br/>当然,我也知道:因此,我无论如何总是夹缠的,混杂的,并且不可能公正。<br/><br/><br/><br/><br/><br/></p>
发表于 2009-8-8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

一并学习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8 01:40 , Processed in 0.0564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