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3|回复: 5

现实状态下行为的诗意——卡丘主义概念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7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B>现实状态下行为的诗意<o:p></o:p></B></P>
< ><B>——卡丘主义概念初探<o:p></o:p></B></P>
< >(初稿)<o:p></o:p></P>
< >钱刚<o:p></o:p></P>
< >卡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ulture</FONT>)在英文里是文化、文化的意思,但其中又复含了耕作、栽培以及(言谈、举止)优雅的、文雅的等多重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卡丘主义这个理论命题/术语的提出更多的是显示在社会意义层面上,履盖了单纯的“文化的”指涉。卡丘这个新的概念用以阐释我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历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时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可预见的未来价值方向,是以说明现态势状况下的行为方式,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文学性命题概念,它更多强调导向批评和处于叛逆状态下的行为学、社会学及至抵达对当下语境环境中的人类的整体批判和质问,而并非是通过虚构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妄想式的未来逃避、疏离、漠视当下社会,以积级的行为进入最终形成可言说的时代的构建,形成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承接和改造。<o:p></o:p></P>
<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来说,彷徨和等待注定将不再成为社会将要面对的生活。在社会与个人、虚幻与现实之间,必然要有一种结合和平衡。因此,卡丘主义注定要在一种坚定的艰难行走中说出话来,将个人意识融进社会群体意识中,用内心的热情对应外部世界,用群体关注下泛生活层的行为行进选择历时性的时代和民生状态,从社会意义、政治价值、认识体系等多个方面建立和完成世界新的象征系统的建立。在社会冲突和现实矛盾中完成一个持续的先锋力量,表现认知思想的参透过程,以社会价值体系下的知识分子立场显现社会认知的公众化,以知识的向下完成社会意识的整体向上,形成平等的、透明的交流平台。<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B>一、             </B><B>未来价值下的现实审美意义<o:p></o:p></B></P>
<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提到,“无论肯定或是否定,脱离总体历史即成为片面的抽象的论证,任何理解都有理解者本身的因素在内。历史离不开历史解释者本身的历史性。也下因为如此,理解传统意即理解自身、理解自己也只有通过理解传统而具体实现。”因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卡丘主义的真正实现是基于对传统的响应。在传统的理解基点上以不同的行动表现一致的力量,通过普众的整体行为的觉悟赢得对社会的拍认权利。在这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相互浸入的背景下完成新的人文主义的行为转换,完成本指意义的人性救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以期实现自身所负有的指向任务,因而也在具体的批判中凸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批判特征。<o:p></o:p></P>
<P >首先是低向性运动的形式,在这里强调的低向性运动做为一个向下兼容的文明诉求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低诗歌运动中的崇低性,它的低向性着重强调了行为本身对于普众的相互对应下的影响力,是在行的传统意识的回顾和更新中利用外在行动的空间意义延伸为社会的行为方向。这个意识方向意味着普众对几千年来所确立的伟大的精神史的批判和发展,是在现代场的节点上“返回”历史的整体牺牲精神,使普众能够透过思维、视感从传统中汲取整体角度上的向上方法。在平等的可显现状态下完成对个体权威角色的屏除,用差异概念形成一个低向下运动中的崇高化的认识方式,用平行的关系模式来协调未来行为审美价值下的个体离析和众体秩序的再建立。<o:p></o:p></P>
<P >以崇低表面所隐匿的低向意义上的崇高感(自觉的而非强制的)点燃行为的历史责任性,获得批判当下状态后普众的行为权力建立。从社会行为性构指涉上完成行为对政治依附性和政治强权性的消解,把握人类主题指涉的自由行为的能指命题。这种低向性行为倾向反映和满足着普众对众体审美表达的需要,在低向性中以个体的非理性化完成普众的理性立场,在真正的传统历史场上通过新的价值链的选配,形成了一个可以显示隐蔽的普众力量和行为指向的强力结构,链接了普众的集体情感,在消费层面的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消解普众普遍的无知、无聊、可笑和实际功利性取向,以批判为内核构通人类普众终极思想和公众意识,达到内在的崇高与外在的完美,以未来的目光显现历史崇高感和传统(而不是怀旧)接承,最终完成解构后的价值体系的确立。<o:p></o:p></P>
<P >自二十世纪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五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运动开始的新文学运动,给了中国一个广元多维的文化语境和行为环境场,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这个广元多维的文化语境和行为环境场却日渐萎缩,向内封闭。虽然改革开放后西方理论的介绍不断,学术界也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在多种方向上对西方的理论做了中国式的探索,使得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行为观念、审美取向、文体形式、语言置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努力成果。但是由于社会体制和普众意识的裹足不前,使这种探索和努力工作缺乏必要的生存土壤,一方面这种探索和创新改造逐渐成沦落为了新的政客工具,另一方面又使普众疏离了对政治的干预性,使这种探索无法和普众形成同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行为和话语权利。因此决定了普众自由的实现必须以传统为依托,从未来的角度出发,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五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倡行的先模,以鲁迅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痛打落水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为精神,改造社会体制的不合理性,人性的劣根性,提升丰富现代化的内涵精神向旨,在话语层面上真正赢得普众的承认,反过来作用于普众的价值的独立体现。<o:p></o:p></P>
<P >必须敞开文化语境以人性的警醒为根基,建构起适宜的文化生长土壤,打破私语和奴语,以文化的大无畏力量在低向下意义上剥离依附在社会主义光环下的封建意识,彻底破解集权、霸权、非权、意权对普众意识的控制,完成普众价值对隔离式社会的反叛,以更加开放的姿式破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当下社会的封建意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冲击现行体制的积弊,积极地策划和加速中国的现代进程,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丘主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大中华文学复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反饰主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低诗歌运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等一起合力构成文化创新的强势文化节语境场,迎接更为深刻的文化运动和社会转化,以丰富的文化象征唤醒时代,建立起真正地属于大众的文化话语体系面向未来。<o:p></o:p></P>
<P >作为现代文学或者说是社会现象的一个进程方向,必须依赖于嬉皮士、反讽、解构来重新完成与社会的对应。虽然卡丘主义在一定的范围内拒绝这种拆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建构方式所构架的行进方向,同时强调一种身份感的中产阶级的审美观念的后确立,但是这种追求孤立了中产阶级做为普众立场的关系相合,狭隘了卡丘主义发展性。从真正意义上说,卡丘主义应该摈弃卡丘主义主要成员第四代诗人身份认同的观念,真正地将行为放在零度集团上,以行为的体现为研究中心,完成行为理解对文体意义的多角度创造和普众对行为阐释方向的左右。在普遍化的同在立场上补充和修正传统与现实的互文互文关系,以不同的视角完成意义价值的多样性网络结构式的解析和延宕,从而解决行为压抑的多位形式,通过普众(而非仅属中产阶级),认识者与行为构成本身之间的对生命和存在意义实指的多谱系构建,也同样强调对现代社会的异化性和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贵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名义本质化对普众人性的压抑和对普众身份的有意淡化形成认知的批判,这只有完成了历史的暴力突破和动态认知后,才能在否定的过程后完成肯定的超越,才能在理性的现实生活中探索出非理性的神圣价值,才能完成整体意识的觉悟和突破,完全打破人在意识形态下的枷锁,真正地消除人的奴性,从社会的行为方面达到历史性的文化自我更新,才能在个体精神解放的前题下更新出新的表述方法、思维模式,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而创造出一个真正面向未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价值批判体系。<o:p></o:p></P>
<P >卡丘主义的行为哲学指认为对现存秩序和审美惰性珠毫不妥协的反抗和叛逆精神,不惜以暴力语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丑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丑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来达到真实社会现象的揭示的反观,以精神和价值完成来揭示世界的本质,并逐渐溶入到普众的生存细节中,用普众的原生态意识和价值追求来契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行为来拆解文本的时效性,复重和重写新的价值诉求理想和精神形态,以传统的后架贯穿对现下社会的生存价值和认知体系及文化的批判,完成新的运动的明确描述,多向度解除二元中心论的非此即彼的理解方式,以行为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完成人的热情的激扬,用以对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抗丑陋的现实,以坚定地革命性拼合思想的碎片的整体框架,构成新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华价值与精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o:p></P>
<P >后现代主义的接受审美在卡丘将通过文本行为对文本形式批评的完成,确立行为消费的现代化图像式可视性效果,以普众的生命需求引领行为的面向未来的生存幻想,结束政治集权下漠视普众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贵民思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傍依和施予,而在行为解构中对向下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民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思想进行施动,从而在多元交杂的哲学解释学范畴下实现人本价值和生存权利的攫取。<o:p></o:p></P>
<P >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最终无论是西体中用,还是西中交壁,都将是可视化的图像时代的媒体传播下的再指,因此努力克服两种所秉持的文化间的差异以一种在场者的态度完成文化互补,以内心深处的意识靠近普众的感知场,从而解除现实阴影映照在普众意识的无聊、无知,给普众一个更加完美和充满人性力量的世界,达到人对政治、权威的俯视和网性解构,以两种文化的差异的互文挖掘付与现实行动的传统的内涵,从而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所面临的恐慌、无聊、造作、无知、漠然等心态,以批判的笔消除虚无的此在,而最终拆除人类生存无聊的所指,直接构成生命体验的能指度。<o:p></o:p></P>
<P >这种拆除,实际上消解了虚幻的社会态势,以构建的后深度,真正地崇高精神实现春秋诸子百家时代的力量波浅,真正地在现时场效应圈中实践人类上扬的动态理想,完成对私我性的彻底批判,走向行为的现实终端,消除行为中的一向性倾斜,运用暴力、强制、和谐、柔和的异体矛盾的发展形成新的批判构建,以其在不同行为、不同内容的对抗中实现矛盾的和谐,将普众的行为意识完全地解放出来,达到真正意义上所长期企求的大同境界。<BR>在进行卡丘主义理论阐释的时候,无论是批判人的愚昧,人性的堕落,还是高扬人文主义思想,它都将是开放性的,从文化的内部对抗、政治性的调节中增强文化道德的建构,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社会对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道德的需求,以新的传统感以及审美趋势的建立完成道德的实现用批判的精神发现世界的内在规律,综合文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格意义上的独立精神指向,消除愚昧无知、庸俗低下的遮蔽;以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哲学的力量介入现实社会在重现与发展中开拓自觉的精神价值趋向;以东方式的表达完成自我立场的改变,最终使各种存在形式在社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的均衡中战胜技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机械力量而形成新的人文推动力,以文化的自觉构建一个民生、民权、民主的明晰的社会价值体系。<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隐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显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以及市民化</B><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我这里要指出的是,隐性体现表达着一种向上的行为,虽然它意在以一种暗谕来完成信息的向下传递,从而以完全正确没有明示的观念来保持意识的传递和影响力,以生命的忧患意识来构建社会政治理想,倾注社会价值的完全体现。积极地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以隐性文本的阐释和解读切入特定的现实和价值捕捉上,扩大文本的解构性建构,从而使隐性书写在孤独中完成自我能量的释放。拆解现下私语公矢场下对传统的漠视和理想的缺失,在表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解读上复归社会空间,朝着新的未来面向公众的众体生命感知。让传统和历史在潜性书写中重现理性的光芒,完成对庸俗的反解,进而灾现对现实社会普众生存的强度关怀。在物质社会中功利性取向,更加指向精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母体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文化阐释中强化人类的整体精神价值的自主体现和外向延伸。以颠覆的姿式潜移默化普众的精神力量,将人类众体意识推向未来的纵深处,最终完成对历史感的理解和承认,完成人性精神的解放,给人类一个更为自由的精神空间。<BR>通过隐性的表达经由传统的融消,在不同的阅读者中就各种可能的视角进行文本重绘,在更大的视野中让行为/事件成为一个合理的意识,从多层面把握过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未来人所需要的指认命题,使众体行为从政治附庸中断裂,以先锋精神为内核力,叛逆现下的霸权合理状态,通过自我意识对整体意识的整合,在继承与反诘传统的独行方式中恢复人性的尊严。把隐匿在多个异质空间的统一性抽离出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以新的自我指涉完成集体意识的可指性,完成新的象征,促进新的审美可能。<o:p></o:p></P>
<P >隐性的构成是凸现行为的能指性,在能指上完成可指的无限阐释,以心理构想为主要表达方式,最终完成人类在在文学、宗教上对信仰的支撑,彻底扫除当下普众因缺乏信仰而产生的无知、无聊,在新的精神意识向导下解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拴在人类脖子上的绳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狄德罗)解除政治奴性、个人迷信、权威迷信、意识专制,用非理性的感知完成对政治理性的拆除,以强大的创造力最终推动政治文明的革新,完成对新的历史主题的书写和表达。<o:p></o:p></P>
<P >显型方式的体现主要在于具体行为活动对于现实的批评分析以及一个有别于纯文学构架体系的架立。它主要以个体面向众体下的行为常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公众行为表现交杂形成社会,从成一种审视张力,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以大众的旨趣为切入方向,在多元结构的描述中发现和分析人类在当下真正的生存状态。这主要将通过表面化行为的意识化暗示和比喻,甚至是行为的无意义来完成内在意义的批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重构,形成新的认知方式。<o:p></o:p></P>
<P >从完成式的角度来看,必须要从空间上抽取人的麻木性和无聊性,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中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超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象做了分析和组合,发现在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三名超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显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形式的张扬中,李宇春、周笔畅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粉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都是青年人,而很多的社会精英、文学工作者、传播学者以及社会精英们更喜欢张靓颖,但是这些人已在诗意的世界麻木,缺乏激情、情感漠然。在笔者书面采访三十多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张靓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粉丝中竟无一个人上网去投票,从而流露出人本身的无聊性、激情和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缺乏。<o:p></o:p></P>
<P >在北京,周瑟瑟等卡丘主义者将用行为主义艺术再现了卡丘主义者的十二种生活方式,用十二种行为形成了一个现实叙述的无限繁殖,然后通过这种表演与诗歌的互文、与解说词的互指,在游戏中完成了对于生活的戏拟和对现实生存状态无聊的展示,从而从直观的平面上达成了对人性未来的忧虑和思考。<o:p></o:p></P>
<P >更可以做为一个范例的是,卡丘主义策划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五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节期间在西北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土司衙门内脱光了上衣卧在石地上,身上流淌着红墨水,参观着这个古建筑的人们面无表情的进入建筑内部,而周围则是一群年轻人在打篮球,时时有飞奔的小孩从他的衣服上踩踏而过。这个活动将维持十五分钟,旨在通过此来完成行为者本身和人性本身的无聊,以历史、生活、游戏相互进入,借此以批评现代社会的冷漠,而引入对生存意识的反思。<o:p></o:p></P>
<P >这种演绎通过对行为的多元诠释和表达完成对精神的救赎,以期发现普众者的崇高感,使在这个强制压抑的社会中真正理解崇高、践行崇高,向内得以成就自我修养的完善,向外旨在完成对社会精神趋向的指认,从而彻底消除社会惰性屏除下人的无聊感、社会身份的缺矢,以社会身份感的确立,建立起充分的自我控制和社会性目标价值立场的行进方式。<BR>通过这种有加于现实的外在表演,直接抨击普众的庸俗化、无聊、无知,用显性的事件来表现人类将要面临的危机幻想,以参与者的身体痛苦和普众的变化和麻木的情感共同唤醒人类的真实想象,是在以通过这种批判来建立一种新的道德秩序和社会关系。<o:p></o:p></P>
<P >虽然这种行为本身在阐释人文思考的时候,充满了反讽的游戏倾指,但这一系列行为构成的日常生活的常态表达,却用夸化的消解方式表达着社会发展的恐慌和不安,使受众在笑过以后,被游戏和游戏之后完全能够深入思想的重新组合,从麻木的无聊状态下惊醒过来,以自身的立场完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我的批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我的确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从而形成严肃的道德场。<o:p></o:p></P>
<P >当传统完全在被人瓦解历史、戏化历史的表意中游戏时,卡丘主义更应担负的是对于行为和传统的市民化确立,在市民众体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义场的引导下完成新的行为言说,以新的传统消解方式置身于现代语境场下响应时代感的召唤。市民化的倾向在于构建可消费体系下的历史体验。追溯我国的行为传统,自秦汉以来,行为首先受到权威(皇权和政治专治)的制约,另外由于行为本身所被权威附加的奴性,实际上是剥夺了市民的参与性。认识者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往往依赖于政治强奸下对市民价值意义取向的构建完成,而将市民的实际需求取向和审美意趣排斥在外。认识者往往以被动的政治为导向对市民池予影响,市民又以政治的边缘形象接受、拒绝或者是漠视这种强加,形成了行为和行为解释之间的脱离,从根本上失却了人的基本自由原取向。我们在这里强调市民化的认知方式,是以市民的认知取向直接倡导社会的价值确立,使市民通过各种形式的行动来加强对对社会整体取向的影响,以真正的低向下的民本思想而非自上而下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贵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思想来支配社会的价值的寻求,把握在更加广度的探寻和实践后,完成独立精神的锻造,而在发展层上以协调的、民主的、权利的行为获得广泛的社会力量,彻底摈除认识者的工具属性,以市民立场的认识吮完成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构建。市民化价值审视体系的建立,是以完全建筑起摒除奴性,独立思想为构件要素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将有利用在关系强调上完成平等自由的对话机制,有力地驳止对人的各种外在附加性奴役,以新的形式赋于市民大众以社会权利,剔除存在于其思想内核、行为方式中的庸俗性和政治异化教育中产生的无聊性、无知性,使其能够从自我行为的普适(自我行为在群体中的观照)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需求的理解中强调参与社会认知的关系,从而将市民与认识者之间的相互认知提升为市民对认识者的推动上,而非认识者对市民认识的强制的无效性灌输,以彻底的解决市民在现状态下存在的社会漠视问题。<o:p></o:p></P>
<P >市民化的倾向角度里还存在的政治权威意识形态的阴影和压力,但是卡丘主义的市民角度决定了它所呈现的应是市民行为的生活依据和条件衍射,这不再仅仅是认识者所虚建的信息。市民的取向价值决定了认识者的导向呈现,当市民成为审视者的时候,他所感兴趣的是通过个人经验和心理需要、生存状态来完成对认识者的引导,而不是认识者以个人的标准和主要去强调市民的认识观念。在这里,认识者只是一个符号,他的行为策略是依赖于市民的审视取向,而抓住细节和审美元素来达到一个能指书写。<o:p></o:p></P>
<P >以市民的个人体验虚拟了一个绝对真实的诠释领地,在市民群体进行的世界认知中完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虚拟实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十分完整地凸现市民历史体验和历史记忆状态下的非理性状况,为消费和丧失的社会体系提供一种真实感受,真正地以认识者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游戏作用来揭示人在权利强制中个性丧失,精神空虚下的无聊、无知、麻木状态,以戏谑的心理速度站在局里营造新的、通向未来的人性复活的历史和传统体系。<o:p></o:p></P>
<P >事实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潜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显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都在旨意体现市民化消费的后深度诉求。无论是后现代式的推毁或者是现代主义式的反思,行为在知识界的反映都将被彻底的市民化。市民在不同的行为和思维中的消费构成的知识诠释直接抵及卡丘的书写本身,在社会的焦虑和怅望中来表达传统感的丧失,并以市民化的暴力倾向和曾性露私情结来观照社会的复杂性,载入市民的思考角度和游戏势态,并以众体市民的无限可指性取消神圣化、权威化,以戏讽的情势在现时下用大众的表面语话和理解角度指向新的历史意识,由市民的生存意志、人性本能和教育体制下派生的各种欲望破解着时代场的宏大性,引领着一种真实意义上,隐匿在平面化后的一种崇高感,来弥补传统和历史进程的理性空间。<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三、             </B><B>文学审美的延伸与转变<o:p></o:p></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无论如何定性,卡丘主义它都不能不可避免的要与文学发生关系,而且在我们的理论阐释中也不可能发生其它的意外。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概念的提出,卡丘主义首先有别于当下其它知性先锋理论的是它在文学行为(书写、道德塑立)上强调人的行为和道德相统一的人文主义,强调合理的社会条件下文学对人类终极真理的探求方向,比如具体到卡丘主义的实践中所构成的文本复杂性。例如同时做为诗人、通俗小说家的周瑟瑟的矛盾是因文化的产生而存在的。这里突出的双重的精神痛苦状态,较之诗人的周瑟瑟的对于畅销小说家的周瑟瑟的反观远远小于做为畅销小说家的周瑟瑟对诗人周瑟瑟的反观。在美的文学美学范围内观察,诗人化的周瑟瑟的分裂最终形成了一个审丑时态下的精神拯救。如果说前卡丘主义(诗人周瑟瑟的唯美趋向)直接张扬了一种高雅、浪漫和纯粹。在人文精神的外敞性追求中表现着美好的种种情感,使人在痛苦中复苏了对精神的自我拯救,而最终通过传统的厚重延伸了美和精神维度诗化的终极方向的话,那么小说家周瑟瑟及卡丘主义者的后写作实践则将表达了对正在进行者的庸俗化行为的书写性批判。通过鉴赏性写作的资料提供,旨在用刻意操作和制作的例证来发展和延伸对美的失落的表达,在各种情境中用直接提供的材料形成恶的直接分析和意义证明,利用人们的厌恶心理和趋美取向来最终完成道德美感在文学中的体现,而最终用这种冲突完成对美其名曰的指认和中心确立。<o:p></o:p></P>
<P >这两种矛盾下存在的卡丘主义的相互依存、相互模仿,直接构成了一个正在过去的形式链,整体的卡丘主义的形成已在矛盾中完成了对日常生活充满崇高诉求的证明和戏化,利用日常生活的不完整性认识构建一个可能的精神世界,从社会的琐碎范畴中开始文学道德的延伸和影响,举起面向未来的在无限扩展的象征中可以阐释的主题,解决人性的堕落,独立地完成对人之文化的力量复写,而使文化能够在普众的发言中完化消除文化滞差、繁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ulture </FONT>)出文化的有效截面。<o:p></o:p></P>
<P >人本思想在卡丘主义中的强调,在于的意义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的那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是宗教的、政治的、艺术的,还是科学活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其必有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表现方式。卡丘主义就是在理性精神指引下,用感性的方式参与到当下的社会中,以批判的意识构成对历史新的观照,用人生存的无聊、无知、荒诞性来充分确定人今后的价值取向,完成人类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证明,使普众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书写过程中完成新的机制的建立,在不断的言说中寻找到切合人类发展的道德美学的倾向性重复。<o:p></o:p></P>
<P >从文学的审美向度转换上说,卡丘主义是在面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文化的失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担负起的相应的拯救责任。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换,从唯美到人文主义思潮的挪移,使其面向更加人性的文学价值立场,旨在通过文的确立来激扬人的觉醒。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五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之后的文学时代,文学总是被某种时尚政治所主导,而并未按照文学的发展规律置身于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社会意识的普遍基础上进行逻辑诉求。卡丘主义的这种诉求过程,目的在于选择一种东方式的民众普适化现代性追求,以西方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为参照系数,融入对传统文化历史争取的前行节奏,以多元共生的精神因子,偕同大中华文学复兴,低诗歌运动在历史角度上的不同取向,完成对政治、对历史的转换,强化文学对政治、经济上的主动影响,使文学合理地吸收民族传统,西方文化和积极因素,经过彻底地人文感情的投影,形成对世界的撞击和灵动。<o:p></o:p></P>
<P >这种转换,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到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生存境遇,打破政治对文学的束缚,以民众的立场完成知识分子在场意义的感觉。在这样转换场中,卡丘主义者会将民生问题纳入创作的基础中,从丑陋中的制作和欣赏中完成对美的具象认识,这将紧紧依靠于传知者和感知者之间存在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共同诉求的追索上产生共震,形成可观的美的逐渐实现中来,以日常生活在话语场景中的不断的转换证明世界矛盾体的构成统一因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具体的文学行为实践中完成对同体追求下个体性差异诉求的实际刺激,最终以社会的多种样态实现文学的真正复活,使世界的现实存在状态做为一个复合体形成转换的形式,在整体性上完成普遍民众对世界的完全感知,审视和审美概念的后确立。<o:p></o:p></P>
<P >无论是延伸或是转变,卡丘主义都是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游弋,以文化救亡、思想启蒙政治等途径和政治意识保持着一段既疏离又亲近的关系,而因此也将创新与超越的理想倾注在文学的存旧立新上,指示未来的方向。如果说卡丘主义在于用丑陋等的另类审美对接人类恶性的改造是基于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继承,那么他的隐匿在直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肺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生硬的语言表象下的内核无疑是人文文明价值的反构,意在向丑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肮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生硬的目标所指总体性批判,以对崇高的误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重叙的运用来完成现下价值的否定,并藉此通过文学这个有效地的传点来做出合理的价值界定。由此,卡丘主义们才可以不惜以破坏语言以及其成熟的审美思想为代价,使语言在文本中更加的复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的文学命题的寄寓。这种在社会背景下对语言的延伸和转变是用西方的广域理论完成对文化传统的扬弃和社会现实的针贬,以丰富语言文本的人文社会批判力,在新的视野框架下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含泪的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面对着这丑陋世界下所需要面对的沉重。<o:p></o:p></P>
<P >尽管我们可以在卡丘主义中对语言进行多种层面的阐释,但是无论任何一种流派,它所衍化的思想都是在对传统进行一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意义重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丘主义更强调这种重写,在卡丘主义者的笔下,更应该出现的是传统所拥具的新的面孔。<o:p></o:p></P>
<P >强调对写作对象的不同扩展,即从不同的表意侧面确定新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涵,用于现实的同一素材完成不同的表达结构,或以不同的素材完成同一的表叙意义,重写将必然会做为卡丘主义理论阐释述的一个重要策略完成对现实的融合。重写在这里体现的首先是人的存在价值和生活困境为先决条件的,用不断的摹拟完成意义的文本再现,从现实主义观点看,现实的存在必然在被不断的重写状态下持续,一种写作最终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完成一种倾向,这对于写作来说它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追随,在这种追随中它必然将对旧有的传统进行抨击和改写,并在这种改写中完成对自身的壮大,在壮大中将更多的东西溶入到其中,形成新的语言指向,脱离开全球化这个概念不论,即在中国,随着生活主题的日益理性化,这种方式下的重写也变得日渐繁重。从审美价值上说,重写是在对现实产生失望、迷失、恐惧后转向的历史诉求,因此也就决定了卡丘的发展是具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先锋意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但是这种先锋并不走向边缘化,而是相对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传统前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强调着对传统的守护和延过,因此必将强调文学和审美的自由和灵活,并由此以容多种思想的表达,在求新的过程中强化了传统的高度,在前卫与传统之间存在了一个衔接点,避免了创作发展中的形式主义,在时代的推力史展现着历史的纵深感和人性的美感。<o:p></o:p></P>
<P >无论如何强调重写的动机是否在于去消解传统的光环,但是写作状态下的无意识是以理性做为基础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重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精神向导还是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对历史传统的承认,因为卡丘者所强调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重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必然是落在了一种差异性生活经历、生活状态下的统一性追求,而事实上已经是确立在旧有痕迹下的新的表达,是存在于一个既新的,又抑或是更趋于传统的新的文本结构下的人生设定,这种范畴的美学意识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重写使文人在寄托中更强调了继承、表现、创造和反抗的心理因式,二是可以使受众通过互相观照完成现实与情感间的整合,从而完成自我意识和社会观念的上升。<o:p></o:p></P>
<P >卡丘主义强调了这种重写,不仅是形成了其写作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在文学的审美意义上完成了对传统的继承。从表面上,重写完成的结构是在覆颠传统价值观念,但是从深层意义上把握,这种批判是极其淡化的,它更着重了社会现象下的表现和象征,因此重写作为一种表叙形式,在卡丘主义者手中将做为一个利器。在继承传统民本意识性的延伸中融汇着理想的思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实空间,以期待在这种理想的生存状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环境下明确社会意识的方向,以自身的自觉完成社会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自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变化,从而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民本、民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个角本下,从内在的透视角度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借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语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审美的趋美意识缓解社会压力,催生真正意义上的对传统的新接受和统一。<o:p></o:p></P>
<P >无用置疑,作为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广度深入,卡丘主义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扩展,在人类的共同文化语境中完成跨文化的组合,不断地向社会的现境挑战,它将日益的趋于开放,衍射和社会的有效和谐(这种和谐将更多的结构在社会空间、民主艺术、社会现实性的开放和对话机制上)。卡丘主义将沿着这个方向平行向前,在不断的完善中形成语言而社会行动的发展方向,即更加外在的不可确定中追寻由一种表层反讽,内在庄严地行为(这里充分地包含有语言、哲学、政治、社会)指向,与适应社会的文化环境相协同的话语领域,完成对世界的新的确立,在人文背景下的书写和实际的多种形式表现中形成一个一核多头的社会方向,为人类群体意识的再生进行一次必要的价值再构。<o:p></o:p></P>
<P >卡丘主义的阐释刚刚开始,在任何一种领域,我们都将以人文关怀出发,呈现出其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律,使其在漫长的时间里给社会一个变化。<o:p></o:p></P>
<P >重要的是,我们在完成这种形式的提升的过程中,以及之后是否能够确立起一种更加普遍的平等的对话机制。<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发表于 2006-2-27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佩服!一个流派就是这样诞生的!</P>
<>我人觉得:还要人选,还需要更多作品的支撑.光有理论也是不行的.</P>
发表于 2006-2-27 11: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下载细读。对“卡丘主义”的理论,紫陌应该补上这一课,希望是“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哈!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13: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搞,您老多支持吧
发表于 2006-3-7 0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越来越对“卡丘”感兴趣了!瑟瑟,这两天又在读你的诗,感触比以前多很多……
匿名  发表于 2006-6-30 22:39:45

曾蒙老兄,我为何无法注册发言

,我是钱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3:25 , Processed in 0.0756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