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12|回复: 10

[原创]3月10日,想起了父亲,想起了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3 0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幼圆 color=#3300ff size=4>3月10日,想起了父亲,想起了海子</FONT></STRONG></P>
< align=center>                                    ---------谨以此文献给在天堂的父亲与海子</P>
< align=center><br>                                          <STRONG>    紫陌红尘</STRONG></P>
<><br>    3月10日,是父亲的忌日,3 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这两个在我生命旅程里有着不可磨灭记忆的诗人,他们的离去都是在三月,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天意使然?我不得而知。而我知道:这两个年龄相差半个世纪,有不同生活经历和生命背景的人,却曾经满怀着同样的一腔热爱,讴歌生命,赞美春天。海子写下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而父亲写下了影响几代人的儿歌《小燕子,穿花衣》。海子是我喜欢的诗人,虽然我很少与人谈起他的诗歌,记住的也只是那首《春暖花开面朝大海》,但我佩服他那种为诗歌献身的精神,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绝唱,不管外界如何评论,但在我心底确实是把他当作一个“英雄”来崇敬的。而父亲却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既是慈父也是严师,他用他真实的个性与朴素的善良,影响着我的一生。</P>
<><br>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而今又是一个春天,又是阳春三月燕子归来的时节,在这个充满了盈盈春意,诗情盎然的日子里,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淡淡的苦涩、深深的忧伤,浓浓的思念。许是平时太依赖父亲吧,自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的三月,我的心情一直没有从那种打击中恢复。一到三月,我的情绪会没来由的低落,心情也会陷入一种无所归依的空茫。而今年的三月,尤其如此。这个时段里的天气,也仿佛知道我的忧伤,应和了我的心情,变化无常,时雨时雪,阴霾一片,难得见到晴和的天气。本不喜欢阴雨天气的我,更增加了一份愁闷与忧郁,情绪低落,思绪迷离。每夜都难以入眠,这对从不失眠的我来说,无异是一种烦恼。而每天睁开眼睛,心便如窗外的天空,阴雾惨惨,一种莫名其妙的隐痛自各个角落漫延;每天回去,打开门的那一刹那,仿佛感觉父亲在用那那双悲悯的眼睛看着我说:我的女儿,你为什么这么不快乐?每个夜晚,从重复的梦境中惊醒时,我仿佛听又听到燕子的啁啾与歌唱,我的心底便升起一种深深的思念,眼泪也没来由的流淌。我始终不肯相信,父亲会在我最需要他的关爱时弃我而去,他说过要看着我的女儿读大学的,可是,他就这样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形下,让我接受他离开的事实,我如何心甘?在思念他的日子里,我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总希望能够找到以前曾经拥有那份温馨与快乐。然而令我悲哀的是,那些快乐与温馨也随父亲的离去杳无踪迹。而每次的寻找,明知是劳而无功的折腾,但还是抱着一线残存的希望,希望有奇迹出现,希望在他的那些残章断句里能够读出一点什么,然则每次的结果都令我失望又悲伤。就连我给他的那些旧信札,那曾被父亲的手抚摸过千百次的、毛了边的旧信札,都不知流向了何方?难道父亲在去世之前,真的预料他会离开我,而事先作了准备么?可为什么不给我以信息?为什么你走得那样平静?难道你心里真的没有一点牵挂?一点不舍?难道你真的象你自己所说的那样:“是赤条条的来这个尘世,也将会赤条条的归去,绝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想念或者遗憾”。</P>
<><br>    父亲,两千年的三月十日那夜,我陪着你到晚上十一点半,看你虚弱了几天的身体又强健起来,呼吸平稳而有节律,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高兴。以为你已经捱过了那虚弱期,好了起来,以为你可以陪着你的女儿走过她那风雨飘摇的日子。而到了约莫十点多钟时,我曾听到你唤醒着女儿的名字,于是,轻轻的走到你的身边问你,是否想喝水或者有事时,你很平静地说:没什么,只是突然想叫你。你还交代我早点带着你的孙女回自己家去睡觉。你说:“燕儿,回去吧,我没事。鱼儿明天还要上学,你也要上班呢。回去吧!”谁曾想到:这是你留给我最后的关心,也是你在人世间最后的语言! </P>
<><br>    父亲,你知道吗?06 年的今夜,天空下着你离去时一样的雨,刮着一样的狂风。那风拍打着窗楞,犹如你的声声呼唤、声声叮咛。虽然你不怕我过份的悲伤,不曾留给我什么能够想念你的藉口,然而这样的夜,这样的雨,这样的巧合,又怎不叫人肝肠寸断、思绪万千、泪水涟涟? </P>
<>父亲,我知道你是不喜欢女儿流泪的,你的在天之灵如若看到我此刻泪流满面,你那皱起的眉头纹一定会耸起(在你生前,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每每你深深的皱起眉头时,我会用手去抚弄,虽然这不会起作用,但我却乐此不疲)。如若在以前,你看到我流泪,你会幽默的说:“哟,我得去看看长江水,是不是又涨几分”!而那时我总会破涕为笑。你曾说:“泪水是弱者的表现。眼泪可以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流,但绝不能在你的对手面前流。眼泪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眼泪泄漏的是你内心的怯弱。在你的对手那里,你的眼泪,已表示你首先从心理上不战而败。一个心理怯弱的人,又如何有信心去战胜对手”?父亲,你的教诲我是牢记在心的,可我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眼泪。也许是我的泪腺特别发达吧,每次遇到一些冤屈或者伤心的事,我就控制不住的流出了眼泪,每次读一本书或看到电视剧的某一情节,我也会流泪。当你看到我泪水涟涟时,你总是戏谑的说:我家有女如黛玉!</P>
<><br>    今夜,当我在思念中回忆,在回忆中反思我所走过的路,所遭遇的事,及我们相依为命的那些岁月时,我才惊觉,你对我成长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从一个懵懂无知少女,成长为一个现实的女人,这其间的变化,有你对我的影响。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高尚与美好,也看到了人类心深处的“黑洞”;我看到了如金子般发光的良心,也看到了偏狭的私心;我认识到了“人”不能以“好”与“坏”这么简单的概定,你仿佛如一个矛盾体,一个多棱镜,在你的身上折射着人性的复杂与多变。特别是在对我的一些问题上,你的这种矛盾表现得尤为激烈。你虽然在学习上鼓励我努力,但你并不希望我能够有所成就(这培养了我只是耽于思想而倦于实践,给我的懒惰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你教育我对人要宽厚无私,但你又让我看到了你个性中的“自私”;你勉励我上进,但你又害怕我成功之后远走高飞;你希望我生活幸福,但你又限制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你给了我文学的启蒙,让我从文学中获得了认识人生的机会,但你又亲手将我的文学梦扼杀;你让我从农村走入城市,但你又将我遗弃在城市的大门之外,使我多年不被城市接纳而沮丧,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得过且过;你给了我一个个希望,但又将这一个个希望毁灭,让它们终成幻影。父亲哦,你僦是一部关于人生的书,让我难解,也让我着迷。书的正面写满了善良、热忱、质朴,宽容;而它的反面却充满了“自私”、偏狭与固执。而这使我在本应该快乐的青春年代过早地认识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我盲目的自卑、我对工作的患得患失,我对社会的害怕与怯弱,对人的那种防犯,对事物的怀疑,都是从那时开始。表面上我是快乐的,而内心里却无比的忧伤,甚至还有点阴暗。得意时神采飞扬,失意时神情沮丧,不能以平常心去应对那些纷纭的人和事。而且在我的内心深处,是将这一切归咎于你,于是便也积下了对你的一丝丝 “怨”,这怨或许是错误的,但它曾真实地存在于我心,是一份不解的“心结”,它,遮蔽着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心灵,使我一度对你的那份殷殷父爱产生怀疑。那时的我,疯狂的挥霍着年轻的生命,不再是你眼里的乖乖女,遇事好与你顶撞,上班吊儿啷当,甚至听信别人的挑唆,产生离家出走,去新疆的念头。对我的这种叛逆,你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然而,你并没有对我大声的呵斥,而是用一种怜爱感化我。你曾言词恳切的对我说:“燕儿,在我心底,没有什么能够超越你我的父女之情,因为我们是在患难是结下的父女之缘。即或是你户口问题不能解决,那又怎样?只要有我一口饭吃,绝对不会让你饿着。你是我最疼爱的女儿,我不会让你在生活中受到一点点委屈。燕儿,你和其他朋友曾劝我找一个老伴,我为什么不找?那是因为我怕找老伴后,让你感觉到我不爱你,怕你不幸福。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燕子吗?我希望你能象春天的燕子一样快乐与自由。诚如你所想的那样,在你的一些问题上,我确实存在私心,我也知道你在心里是怨我的,但我还是坚信我善良又善解人意女儿会体察我的心,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因为有些事不是我们主观意愿能解决,也因为我们曾一起走过最艰苦的岁月”。是的,父亲,以你的洞察能力,你不可能不知道我的心理变化,也不可能不了解我所思所想。我确实“怨”过你。怨你在我的人生转折问题上的“自私”;怨你在我的户口问题上的不甚积极、不了了之的态度,使我不被这个城市接纳而做了长达十多年的“黑人”;怨你“自私”地扼杀了我的对文学的梦想;怨你为了老有所依,迫使我放弃了去深圳发展的机会;怨你为了让我留在你身边,而将我的暗恋葬送(那时的我,偷偷的暗恋着一个人,一个与海子一样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他没有海子那么声名远播,但在我心里,他超过了海子,是他的影响,使我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女的梦里总是充满了虚幻的色彩,而自卑的我更是不敢将自己的心声透露,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思念。而父亲你如隔岸观火,不给我任何的意见,只让我自己独自承担那份悲苦的,那份失意。而最使我伤心的是,我将这种痛,用诗的形式抒发,而遭致你粗暴的批评,这是我最不愿意触及的心伤。自此,我再也不写诗)。你说你欣赏我的才情,但并不希望我以此作为寄托。你将你一生的坎坷,迁怒于文学,是文学种下的因果。那时的你,虽然平反回城,但你仍心有余悸。你害怕我重蹈覆辙,曾经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燕儿,一个人的行为和历史可以成为另一个人洞察世事的依据与借鉴。所谓’前车之鉴’,应是来自不断的思考与分析,来自不断的总结。你应该从我的一生中总结出:文学只可玩赏,而绝不可亲近”!而天真的我却认为你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却说:“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物极必反,太自由就会有新的禁锢产生。没有那个统治者愿意在自己统治期内让语言文字自由泛滥,不信你翻翻中国历史,看看我的话是否正确!再说,虽然我欣赏有“咏絮”之才的谢道蕴,才逼’海裳’的李清照,但她们的生活因为与文字结缘,都并不幸福。你喜欢的诗人海子、普希金,他们不也是因忍受不了世俗的纷扰而自杀了么?!”怨你欣赏我的才情,却不给我以支持。每当你的朋友们对我的所谓“才情“大加赞赏时,而你却会冷冷的对他们说:“才情再高,能敌过谢道蕴、李易安吗?我看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平凡人比较妥当”。这些话,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浇灭了我蠢蠢欲动的、充满热望的心。我知道,你是怕我因此侍才傲物,自高自大,也怕我有一天会离你而去。那时年轻任性的我,根本不想去仔细体会你心里的苦楚,不想去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一味的责怪你不够努力,甚至还怀疑你根本不爱我,只是为了老有所依,才将我从农村带到城市。 心里的结,便这样慢慢纠缠,越来越紧,紧到我无法呼吸,于是便有叛逆。</P>
<><br>    也许我的那些“怨”,与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你虽然不鼓励我写作,但你却支持我博览群书,鼓励我做一些扎实的学问,那是我在给你交流欧阳修的诗词读后时说:“中国文人是先入仕,后入文。入仕不得,才退而求其次”。你听后非常高兴地对我说:“燕儿,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很不错,你可以多读书,让你的眼界更开阔”。可惜,那时的我,并不认为读书能有用,因为我是一个不被城市接纳,又不被农村包容的“多余的人”。</P>
<P><br>    而今夜,想起你,想起以前的种种,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太任性,太麻木。我怎么就不能去仔细的体会你对我的那份深切的父爱呢?我想起了在物资不太丰富的80年代,你为了给生病的我加强营养,冒着严寒穿越整个城市,去城市的边缘买活鱼;为了用不多的肉票买到我喜欢吃的瘦肉,经常早起穿过铁路,去食品店排队,这对一个习惯熬夜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的不易;为了解决我的户口问题,一辈子从未向谁低过头的你,却不得不低下你高傲的头,跑武汉、上鄂州,四处求人,虽然收效甚微之后的你,倦于这种低眉折腰的把戏,但在最初,你却是付出相当的努力与心血的;我想起了因我随口的一句“外国的小说比中国小说好看”,你就托外地的朋友邮购那些世界名著(因为那时我们所在的城市买不到那些名著),那一本本还散着油墨香的书籍哦,它渗透的父爱我为何不去体会?而你每次去外地开会,如果我不能陪同一起前往,你会想方设法的给我带回当地的特产和漂亮的衣裙,对自己很节俭的你,却从不在我身上吝啬金钱。当我穿上你给我带回的那些漂亮的衣裙时,曾引来多少女孩子羡慕的眼神。想起这种种,就想起与你在一起的许多温馨的画面:与你一起在灯下背唐诗宋词,听你用抑扬的声音吟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神情悲壮又激昂;想起了那冬夜里飘着浓香的臭豆腐(那是你对我背得快的奖励);想起了夏夜梧桐树下,你一边摇着芭蕉扇给我驱蚊,一边绘声绘色的讲“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还有那“赏花归去马如飞”的回文诗;想起了落木萧萧中你给我讲“银烛秋光冷画屏”的诗意;想起了春天踏青时你悠扬的柳笛声,以及我那蹩脚的普通话朗诵“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用不成调的嗓音唱“小燕子,穿花衣”时你的开怀大笑………</P>
<P><br>    有些东西,当我们拥有时,并不在意它的价值,而一旦失去之后,才知道可贵,才懂得珍惜。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我为人母之后的辛苦,才懂得生活远非我想象的那样容易,才明了你对我的那份宠爱,那份深切的关心。冬天怕我冻着,叮嘱我不要为了美而穿着单薄;夏天又担心我被蚊虫叮咬;而早早的备好驱蚊的药品;有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给我(后来有了鱼儿之后是给鱼儿)。现在想想,也许你的 “自私”里不无对我的关爱。以我不善交际的个性,独自去外面闯荡,未必就有好的结果;我曾引以为憾的那段青涩的暗恋,未必真的就值得我去坚守。如果对方对我,有着同样的情愫,相信不会因为世俗而放弃。一个颗真纯的心怎能捉得住一朵流浪的云,命里注定那飘缈的云不属于我,我又何必去强求?因此,对你的那一丝丝“怨”,变成了深深的歉疚、深深的理解。</P>
<P><br>    父亲,我从未象今天这样冷静地思考你对我的那点滴之爱,也许潜意识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吧。只有我在为人母之后,才惊觉:有些看似简单的关心,日积月累的做起来并不容易。“人”是在缺点中凸现自身价值与魅力,你也正是如此。正因为你的真实,才构成你人格的特殊魅力,给我以可亲可感的亲切,才使我意识到到我存在的价值。作为个体,对社会或许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对于家人,却是相依为命的支撑点。你曾戏称我为你的“拐杖”,走到哪,都不怕摔跤,这给了我足够的力量,陪伴你走完最后的人生。虽然二十二年(不算在乡下的时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却是一个巨大的时间流。翻开你给友人的旧信,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的晚年,幸得有养女燕儿伴随左右,不然,我的生活将不堪设想”!这,已经足够给我安慰,足够给我温暖了。</P>
<P><br>    亲爱的父亲:我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想念你,也从未象今天这样冷静地审视你、了解你。我只希望我的这份彻悟还不算太晚,只希望你在遥远的天国能够接受我的歉疚!如果真有来世,我还愿意当你心爱的女儿,让你的“自私”禁锢我,你愿意么,亲爱的父亲!</P>
<P><br>    我愿意象海子诗里所写的那样:从明天开始,轻装上阵,面朝大海 ,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P>
<P><br><STRONG>   后记:</STRONG>当我写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也轻松了很多。因为我将自己想要说的话,通过文字说出,这是积存在我心里很久很久的、不愿正视的“心结”,现在终于将结解开,我感觉对父亲又有了一层认识。</P>
[此贴子已经被曾蒙于2006-3-23 12:29: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3 11: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读起很重.
发表于 2006-3-23 1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已调到网站,请勿加精,以便非会员阅读.<BR>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09: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曾蒙</I>在2006-3-23 11:14:57的发言:</B><BR>很好的文章!读起很重.</DIV>
<p>          你总是能及时的给紫陌以理解与鼓励,谢谢了!:)))
发表于 2006-3-25 07: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分享了。作为父亲,有你这样的女儿,真好!
发表于 2006-3-26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3月10日,想起了父亲》,一篇令人震撼的文章!</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随着清明的逐渐临近,我滞留在香格里拉维西县的理由便越来越单一了,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在清明期间,到父母亲的坟前磕个头。<o:p></o:p></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就在这样的情状下,读到了<STRONG>紫陌</STRONG>献给在天堂的父亲的文章《<STRONG>3</STRONG><STRONG>月10日,想起了父亲》,竟然勾起了我的许多记忆!<o:p></o:p></STRONG></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TRONG>紫陌的文章让我记起了一首歌,从而记起了欢乐的童年。<o:p></o:p></STRONG></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TRONG>紫陌的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人,一个“</STRONG>身上折射着人性的复杂与多变<STRONG>”的“</STRONG>多棱镜<STRONG>”般的慈祥老人。<o:p></o:p></STRONG></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TRONG>看到紫陌的父亲</STRONG>在物资不太丰富的80年代,为了给生病的女儿加强营养,强睁着熬夜后通红的双眼,<STRONG>“</STRONG>冒着严寒穿越整个城市,去城市的边缘买活鱼;为了用不多的肉票买到(女儿)喜欢吃的瘦肉,经常早起穿过铁路,去食品店排队”,为了解决女儿的户口问题,一个清高的知识分子“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跑武汉、上鄂州,四处求人……付出相当的努力与心血”,此时,我想到了我的父亲。</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这里讲一件关于我父亲的小事。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他很爱动脑筋。由于爱动脑筋和肯钻研,那么大一个人了,有时竟然也会干出一些荒唐事。……那是五十年代末化学肥料刚进维西时的事。该种辣秧的时候了,父亲搞来一点化肥,用废纸包着,领我去菜地种辣秧。父亲把菜地平了又平打好窝,把辣秧根往化肥里一蘸粘满化肥,然后种进土中。父亲边种边说:“这种化学肥料比农家肥好,今年的辣秧用了化学肥料,一定长得好结得多。”看着父亲自信的神情,我相信父亲是对的。不料第二天去菜地浇水时一看,昨天傍晚才种下的辣秧,只过一夜就全部死了。望着倒伏在地上发黑的辣秧,父亲心疼的直说可惜。这事过去几年了,一直到我都读了初中,父亲也还时常提起。一次家里正在吃饭,父亲又提起用化肥种辣秧的事,说问过县里的农业技术员,人家说化肥这种东西太厉害,放多了会烧死苗。那次我家种的辣秧,一定是被化肥烧死了,看来种地也得讲科学。我当即脱口背出刚学到的一篇课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噗哧”一声,笑得父亲喷出了刚刚喂进嘴里的饭。结果是父亲一边夸我脑瓜灵,将来一定有出息,一边教育我好好读书,多学一些科学知识。</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的先辈不可能有那样的自私,要求我们的心中永远装满他们的形象,但是,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儿女,应当承担起这样的义务,用笔墨记下先辈的恩情。</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因此,我写下回忆父亲的文章《凡人琐事》,写下回忆母亲的文章《阿妈的手擀面》。</P>
<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我想,紫陌一定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所以,在清明将至的时候,我读到了紫陌的《3月10日,想起了父亲》。</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清明,我要在我的父母亲的坟前,向他们说:“阿妈,我爱你!阿爹,我想你!”<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2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我相信,每年三月春风起,紫陌的父亲一定也会“多米来多来多拉多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年年春天来这里)的。<o:p></o:p></P>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09: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周强</i>在2006-3-25 7:27:48的发言:</B><br>拜读了。分享了。作为父亲,有你这样的女儿,真好!</DIV><p>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08: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毛文洪</I>在2006-3-26 14:23:32的发言:</B><br>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3月10日,想起了父亲》,一篇令人震撼的文章!</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随着清明的逐渐临近,我滞留在香格里拉维西县的理由便越来越单一了,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在清明期间,到父母亲的坟前磕个头。<o:p></o:p></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就在这样的情状下,读到了<STRONG>紫陌</STRONG>献给在天堂的父亲的文章《<STRONG>3</STRONG><STRONG>月10日,想起了父亲》,竟然勾起了我的许多记忆!<o:p></o:p></STRONG></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STRONG>紫陌的文章让我记起了一首歌,从而记起了欢乐的童年。<o:p></o:p></STRONG></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STRONG>紫陌的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人,一个“</STRONG>身上折射着人性的复杂与多变<STRONG>”的“</STRONG>多棱镜<STRONG>”般的慈祥老人。<o:p></o:p></STRONG></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STRONG>看到紫陌的父亲</STRONG>在物资不太丰富的80年代,为了给生病的女儿加强营养,强睁着熬夜后通红的双眼,<STRONG>“</STRONG>冒着严寒穿越整个城市,去城市的边缘买活鱼;为了用不多的肉票买到(女儿)喜欢吃的瘦肉,经常早起穿过铁路,去食品店排队”,为了解决女儿的户口问题,一个清高的知识分子“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跑武汉、上鄂州,四处求人……付出相当的努力与心血”,此时,我想到了我的父亲。</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这里讲一件关于我父亲的小事。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他很爱动脑筋。由于爱动脑筋和肯钻研,那么大一个人了,有时竟然也会干出一些荒唐事。……那是五十年代末化学肥料刚进维西时的事。该种辣秧的时候了,父亲搞来一点化肥,用废纸包着,领我去菜地种辣秧。父亲把菜地平了又平打好窝,把辣秧根往化肥里一蘸粘满化肥,然后种进土中。父亲边种边说:“这种化学肥料比农家肥好,今年的辣秧用了化学肥料,一定长得好结得多。”看着父亲自信的神情,我相信父亲是对的。不料第二天去菜地浇水时一看,昨天傍晚才种下的辣秧,只过一夜就全部死了。望着倒伏在地上发黑的辣秧,父亲心疼的直说可惜。这事过去几年了,一直到我都读了初中,父亲也还时常提起。一次家里正在吃饭,父亲又提起用化肥种辣秧的事,说问过县里的农业技术员,人家说化肥这种东西太厉害,放多了会烧死苗。那次我家种的辣秧,一定是被化肥烧死了,看来种地也得讲科学。我当即脱口背出刚学到的一篇课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噗哧”一声,笑得父亲喷出了刚刚喂进嘴里的饭。结果是父亲一边夸我脑瓜灵,将来一定有出息,一边教育我好好读书,多学一些科学知识。</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的先辈不可能有那样的自私,要求我们的心中永远装满他们的形象,但是,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儿女,应当承担起这样的义务,用笔墨记下先辈的恩情。</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因此,我写下回忆父亲的文章《凡人琐事》,写下回忆母亲的文章《阿妈的手擀面》。</P>
<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我想,紫陌一定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所以,在清明将至的时候,我读到了紫陌的《3月10日,想起了父亲》。</P>
<P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 TEXT-INDENT: 0pt; 0cm>清明,我要在我的父母亲的坟前,向他们说:“阿妈,我爱你!阿爹,我想你!”<o:p></o:p></P>
<P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0pt; LINE-HEIGHT: 24pt; TEXT-INDENT: 0pt; 0cm>我相信,每年三月春风起,紫陌的父亲一定也会“多米来多来多拉多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年年春天来这里)的。<o:p></o:p></P></DIV>
<P>
<P>----------------------------</P>
<P>      深谢主席对紫陌此文的欣赏与点评。与父母厚重的爱相比,我们的文字虽然显得单薄,但却表述了儿女的一腔怀念之情。在这里,在清明将至时,紫陌同样以一颗崇敬的心,对你在天堂的父母表示深切的悼念:希望他们在天堂里一切安好!也希望早日读到主席更多的、关于家乡及父母亲人的美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0 8:42: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30 17: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发表于 2006-4-7 0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陌,看你写的,我哭了……抱抱!</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6 05:11 , Processed in 0.0374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