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11|回复: 0

穗穗解读——末班车站台作品《流浪 流浪》(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0 1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末班车站台作品


流浪 流浪(组诗)

文/末班车站台


《故乡的尺寸》

只有拉开异乡这把尺子
才能量出故乡的尺寸
尺子拉得越长
故乡就越短
如果你把尺子一直拉下去
好了   别量了
故乡就是你
你正好等于故乡
哪怕你很小
而故乡很大


穗穗解读:我想说,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领悟和智慧。末班车站台的诗歌,带着一种本真的体验,所以他的诗歌语言几乎不事雕琢,自然呈现。曾记得他说,自己写诗的时间并不长。写诗的时间长短,有时并不重要,关键是一个诗写者,时刻要有一颗诗心和诗性,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感应诗意的召唤,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这首《故乡的尺寸》,作者一上来,就用了对比手法,用一个“尺子”的意象,将异乡和故乡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衬托。阐述了“故乡的尺寸”,有时等同于一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流浪者自身。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流浪、流浪。故乡,有时泛指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段光阴。而一个人脾气秉性,也是在童年玩耍的时光里定性定型的。所以流浪者,对故乡的记忆,就是一个人身处异乡时,思念的画笔,不时勾描的往事画卷和长廊。

哪怕你很小,故乡很大。当你远离故土,无法回归时,那么故乡的尺寸,的确就是一个带着外乡口音具化的“你”。这首诗歌的立意很新,语言直白,诗意能指明晰,却依然能让人阅读后,掩卷垂泪,为之感动。诗歌中肯定语气的介入,更加深了一种坚定的语调,让我们不容置疑地感知:“故乡”在某个时刻,就是作者自我的化身,是流浪者,在异乡感怀和思念故乡及亲人的瞬间领悟。

那些正在消逝的故乡,有时并非仅仅一个地名的眷念,更多的是我们心灵休憩的驿站。累了的时候,我们总会在某处高楼或灯火下,念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和泪眼朦胧里温馨的背影……


《除了黑还剩下什么》

天空是黑的
除了星星
马路是黑的
除了这座桥
眼睛也是黑的
除了泪水
夜更是黑的
除了一个人
一个人在黑路上行走
如同黑纸上签下的白字
在夜的契约里
把自己卖给了异乡


穗穗解读:这一组诗歌的诗题是《流浪 流浪》,所以作者的四首小诗,都是围绕着流浪的话题,来进行构图和写作的。作者仿佛是一个浪迹天涯的行吟歌者,感动于某个瞬间的颤栗,于是一幅幅流浪的画面,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呈现,他时而叙述,时而描绘,时而议论和感慨。

我喜欢作者天性的自然流淌,这首诗歌,几乎是一气呵成。他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将一种黑暗笼罩的情绪,层层推进:“天空是黑的/除了星星/马路是黑的/除了这座桥/眼睛也是黑的/除了泪水/夜更是黑的/除了一个人”。这里面天空、马路、眼睛、夜等四个“黑”色琴键的意象,对应着星星、桥、泪水、一个人,四个明亮清晰的物象。由此对比拼贴出,我们的眼睛里清晰呈现一幕完整的让人心酸的镜头和画面。

一个在黑路上行走的人,他的内心蕴藏着怎样的悲凉和苦楚,无人得知,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其后,更为冷峻的笔锋。他说:“一个人在黑路上行走/如同黑纸上签下的白字/在夜的契约里/把自己卖给了异乡”,这黑和白的对峙,黑和白的映照,把一个人内心不可言说的悲催隐忍其内。

生动、鲜活,任何艺术,都要给人以美感和震撼的力量。我想说末班车站台,在无意识的流淌中,自然地做到了。他用一张黑纸上签下的白字,将一个流浪者苍凉、清晰的面貌,展现给读者的眼帘。一个在黑夜里行走的人,必然是沧桑和辛劳的普通百姓,他只能通过自己辛劳的双手和流浪的命运,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出卖给异乡的夜色,来求得“三饱一倒”的三餐温饱和一宿安乐,以及养活故乡留守的亲人们。



《跑在时间的前面》

闲下来的时候
我就去找时间
无论时间在哪儿
我都能找到它
比如在那条河里
时间正托着一片叶子
往下游赶
我放开步子
总能跑到时间的前面
然后我会坐下来
默默地等上一阵子
我会对自己说
好了  重来一次又能怎么样


穗穗解读:跑在时间前面的人,是一个自觉自悟的清醒者。诗歌的起源,是源于劳动和宗教。人在闲暇时,都喜欢胡思乱想,即便他不是诗人、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也会不时地迷惑,想问问自己是谁,如何而来,为什么人生的尽头,都是那个命定的“死”来结局的。

如果我不是平心静气地,扫除自己的偏好和一己之私,端坐在这里;不是一字一词地,反反复复默读着这些诗句,我就不会真正地步入一篇诗作的文字幻境里,我也就没有资格或者说不配在这里指手画脚地,尤如画蛇添足地说上一通。

我解读一首诗作,并非是定性一首诗歌。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审美剖析,要去框住其他阅读者的眼睛和心灵。这些解读的文字,仅仅是提供了另外一条通达心灵和文本意义上的罗马小径。我或许在这条小路上,邂逅了作者,或许我仅仅是一个路过的旁观者,一星半点地感应了作者某个时分,分娩的痛楚和哲思。

我想说,末班车站台他的诗歌语言,的确是那种不事雕琢、直接抵达、自然呈现的。某种意义上,他更贴近一种直观的诗性。诗歌最早的承载,无非抒情、言志,而现代诗歌,更是增加了思考的厚度和人生意义的诸多追问。我在作者《跑在时间的前面》里,读到了作者直抵人生意义的思索。

在他的诗篇中,他舍弃了形容词的修饰和纷繁的意象。只用寻找“时间”的动作和动态进行时,来表现时间观念的无处不在。这里的“时间”不是虚无,不是透明的空气,而是一种可见可观之物,所以作者才会说:“无论时间在哪儿/我都能找到它/比如在那条河里/时间正托着一片叶子/往下游赶”,于是作者,接着放开步子,希望能跑到时间的前面。关键是跑到时间前面的“他”,并没有慵懒地晒着太阳,忘记自我和时间的存在性。

他坐下来,只是想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一次审视和自省。于是作者继续表述:“然后我会坐下来/默默地等上一阵子/我会对自己说/好了  重来一次又能怎么样”。重来一次,重来一次。要知道人生重来一次,是多么的不易。这重来一次,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这就是作者,用直白的口语,向我们展现他内心磐石般的定力和禅那的智慧。

当你忘记了为诗而诗,为艺术而艺术时,你的诗歌语言,才能脱离刻意涂抹和粉饰的痕迹。这是一首纯粹内心体验的诗歌,却带着普遍性质朴的真理,能让人清醒且清晰地产生共鸣的一首佳作。



《等待》

我没有把爱全部拿出来
拿出的正在霉变
弥漫着酒糟的味道
我在远方倒下过
在星星下也醉过

那些爱  腐烂成毒
藏   藏不住
掖   掖不严
用月光之刀刮骨
用草木之灰疗毒
结痂后的痒也
抓心挠肝

我没有把全部的爱都拿出来
我还保留了一部分种子


穗穗解读:《等待》的诗题,本就有一种执著和坚守的意味。作者一贯的坚定,这在诗歌中,就表现为一种肯定式的语感。由诗及人,我能想象作者的某些性格因素,他一定是一个果敢而坚定的人,一旦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他会无悔地坚持,不会半途而废。

艾略特称诗为“变血为墨迹的阵痛”,鲁迅也曾说诗:“是血的蒸汽,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在《等待》的诗篇里,我闻到了作者内心经年沉默后酿出的酒气,一副坦荡的血性酒胆。这是一个在爱情中,敢于担当、率真的汉子。

诗歌的开篇,单刀直入,没有过多的缠绵和纠结,而是直抒胸襟:“我没有把爱全部拿出来/拿出的正在霉变/弥漫着酒糟的味道/我在远方倒下过/在星星下也醉过”,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来读诗和感应其心的,我只知道,每一首诗作里,一定有作者的心血在其中流淌和呐喊。有时候,我真得觉得自己不够忠厚,我会在作者编织的画面里,触摸其灵魂的柔软处,我想感受作者某个时分的颤栗和液体流动的泪光。有时能无意间窥视到了作者隐秘的心灵后花园。这个坦荡的汉子,用“酒糟”的味道,这个新颖的意象,让我们闻到了变质的爱情,尤如有人爱有人恨的酒糟气息。只要是爱过的人,谁没有说不出口的痛楚和不堪呢。所以作者并不掩饰自己曾经的过错,他说,我在远方倒下过,在星星下也醉过。这两句话的暗示,不言而喻。人知错,才会忏悔和懊恼。我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畜生先悔,人后悔。也只有人,才会思考,才会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

在诗篇的第二节里,作者接着表述:“那些爱  腐烂成毒/藏   藏不住/掖   掖不严/用月光之刀刮骨/用草木之灰疗毒/结痂后的痒也/抓心挠肝”,读到这里,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写过的《心绞痛》、《哥哥》、《下枞阳》等关乎于自己家庭、家人的诗篇。诗是生命本真的涌动,是作者血性浪花的澎湃;是作者冷静时分,痛定思痛的想象和才智。我想说,诗歌若仅仅停留于技巧,而无生命血性的涌动,就一定不是一首成功的好诗。

生命、语言、诗三者融合,成为一体时,才是真诗文本。我们不妨反复地阅读作者的这些文字,看看他是如何直白透彻地剖心裂肺。这是什么样的爱恋,腐烂成毒,淤泥在体内,已经成为肉身的一部分。而体内无处不在奔涌汹汹的毒素,藏不住,也掖不住,刮骨不行,草灰不行,即便伤口表层痊愈之后,那些疤痕和瘙痒,依然痛彻心扉和文字。如同一栋爱情大厦烧毁之后,留存的废墟一般,提醒着存在的肉体和灵魂,曾经的痛楚和瘙痒。

如果说,作者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一番撕心裂肺的自我剖析之后,他还懂得节制和未来的温情展望。“我没有把全部的爱都拿出来/我还保留了一部分种子”。我一直强调,作者的坦诚,这在他的诗歌里,大家可以清晰地感应。如果说前三篇诗作,作者都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在这首《等待》诗作里,作者选择了感性地倾吐和喷涌。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人,毫无矫情和炫耀的笔墨。

只有诗人不撒谎,所以我才能在诗歌持续的解读进程中,一次次地贴近每一位作者的灵魂和诗性。我或许是班门弄斧,是以偏概全,是画龙点睛,是去伪存真,是以一斑而窥全豹……那么这些都留给其他阅读的眼睛,来一一评判吧。

作者的本真,成就了他语言的本真,朴素、透明,不加修饰。这样的诗,不是曲径通幽,而是直接抵达。于我看来,末班车站台,他就是一个本真的“性灵”诗人,隐去诗人的措辞,将创造性让给词语本身。(法国诗人贝罗尔语)


2011年12月16日下午4点53分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6:47 , Processed in 0.0268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