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4|回复: 0

穗穗解读——呆瓜作品《偏头痛》和《剥洋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16: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偏头疼

现在,我已经褪去身上的花纹
不再是豹子,用餐的时候
你一定会发现,只是一具皮囊

同我一样忧愁的,是一群
奔波的蚂蚁,患上了潮湿的关节炎
缓慢地活下来

夜里,有一只怪异的鱼
是不说话的,坐在阳台上吸烟
控制着我的半个脑袋


穗穗解读:若不是感同身受,我或许无法知道《偏头痛》里,无法向人倾吐的痛楚和难受。这些年来,折磨我肉体的诸多痛楚里,这三个字,是我“疼痛”字典里,最为醒目的篆体碑刻。这是家族遗传的病史,也是我今生思考的天窗打开之前,最明亮的匕首和毒暗器。

我不抱怨老天爷的不公和窃笑。我常常在偏头痛发作之时,强迫自己安静地躺下,我曾经连续四个小时头疼不止,吃四颗止痛片也无效,畏光、呕吐,感觉头脑里、神经里,血管里有千根针在穿行。我把疼痛读作上帝的惩戒和嗔戒,独自默默地品味,它带给自己的疼痛启迪和神谕。疼是肉体发出的警报铃声,它用针扎、呕心、怕光的暗喻,告诉我要节制地写作、抒情和爱恋。

在呆瓜的《偏头痛》里,你看不到一个疼痛的字眼,他就像一个善于掩藏怀中之物的魔术师,凭空就取出了我们想要看见的神迹和愿望。不说疼痛,甚说疼痛。对于偏头痛的体验,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这一生我都逃不出这三个字编织的天罗地网。我曾经也写过头痛的感觉,是接龙临屏的瞬间,表达的小感悟。呆瓜擅用其他事物和事件,借代、象征和暗喻五官五觉的灵敏度和潜意识发散。

一首《偏头痛》里,没有叙述疼痛的缘由和病痛的症状,他通过褪去花纹的“豹子”,象征地影射偏头痛发作时,一个活着的人,尤如一具空皮囊一般,失去了活力和能量。让人惊喜的是,作者诗歌的后两节。他很快地跳空这一组画面,直接将我们的视野引向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相。这一群奔波的蚂蚁——“患上了潮湿的关节炎/缓慢地活下来”,都说明了众生皆苦,非我独痛。现在我们跟着作者的镜头语言,继续向下看:“夜里,有一只怪异的鱼/是不说话的,坐在阳台上吸烟/控制着我的半个脑袋”。这第三节的诗句,多么的有趣,值得我们反复地玩味。这只怪异的鱼,居然从作者想象的领空,飞了出来,变成了一个“不说话,在阳台上抽烟”的人。其实就这就是潜意识的分裂症。作者用近似梦呓的句子,扭曲画面、夸张地显影。我们透过这张印象派的画作,四分五裂后,又在抽象的拼砌中找到了另一种冲突之后的和谐。

这首诗作,将纯感觉的超验体会,和象征、隐喻的几幅情绪画面,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错觉中的完整诗意。这里面的9句诗句,似乎和“偏头痛”毫无关系,甚至没有一点瓜葛的显像。但是象征主义的诗歌,(呆瓜无形中,借鉴了象征派诗歌的特征和特质)就具有这样扭曲、夸张后的隐晦内涵和“意义的关联域”延展,从而达到了,不说偏头痛,甚说偏头痛的强烈的诗意效果。它通过暗示、联想,甚至音乐性,从而达到发散性的诗境主题。诗中,所描绘的错觉、幻觉,都源于偏头痛发作时,直觉的“通感”。

这首《偏头痛》,或可归纳为象征主义特色的一首小诗。



剥洋葱

她安静的坐在那里
一层一层的掰,象灯光里
她一次一次的脸红

这样的核,象我居住的小城
你不会看到它的内心。每一个人
都陌生而紧张。在深处
用力捂住自己的胸腔。我们都是
似曾相识的蜘蛛,把嘴巴悬在半空
寻找活着的某一个出口

盘子里越来越高,我加入进去
她开始落泪。我下意识地
迷起起了双眼


穗穗解读:多么安静、甜美、馥郁、冲淡的画面,多么令人向往概叹的空灵诗境。我一路解析下来,仿佛跟随呆瓜——马良的神笔,一边点灯,一边磨墨,一边赞叹,一边剖析。他画下一幅,就跟着复活一幅。而这首《剥洋葱》的诗作,就像是一幕精彩的歌剧或戏曲,闭幕之前,压轴的曲目和场景。

在这高潮迭起、华彩奏响的时刻,我依然能感受到呆瓜内心湖光山色的颤音,涌动着一种恬静、舒适、安宁的水样脉搏。他的爱、他的情,就像他的诗,他的语言一般,可以穿在身上,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藏于心间。

开篇的三句,尤如初春绵绵的丝雨和深秋慵懒的阳光一般,带给我们无比舒适、慵懒的体验和气息。姑娘的羞涩,初见时的那一抹淡淡的桃红,是人间最美丽的春色。“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纳兰容若爱上他的妻子时,或许就是因为,这可爱的女子粉颊上的那一抹羞红吧。美,美感的体验,在开篇阅读的第一瞬间,就会打动了你我的心扉。我跟着呆瓜的诗句,又在心底默默地读了一遍:“她安静的坐在那里/一层一层的掰,象灯光里/她一次一次的脸红”。

我想说,好的开篇,就是诗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诗篇的第二节,作者点到未曾剥完的洋葱“核”,就像作者居住的小城。而住在这个小城里面的人,如何能看到城市的内心呢。由此作者,继续发散性思维和打岔。他转身尤如翻书一般快,但连续的动作里,你不会感到生涩和突兀。“你不会看到它的内心。每一个人/都陌生而紧张。在深处/用力捂住自己的胸腔。我们都是/似曾相识的蜘蛛,把嘴巴悬在半空/寻找活着的某一个出口”。

作者从剥洋葱的姑娘,想到洋葱的内核,从洋葱的内核想到了居住的小城;从居住的小城,想到其中的人;从其中的人,想到他们的生活状态,陌生而紧张;从生活状态,又想到似曾相识的蜘蛛;从蜘蛛的嘴巴,想到我们悬置的渴望,渴望找到一个活着的“出口”。可以说这是一气呵成的连轴转,仿佛胡旋舞撑开的石榴裙。处处暗喻、象征,并且呼应着剥洋葱的动作,一层层剥离并揭示其中的隐层密语。

我是在无意识的剥离中,感受到“剥洋葱”这个动作里,深层次的隐喻和能指。或许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或许这只是作者无意识的思维旋转。不管是哪种意味,这都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和语言功力的彰显。

我们在呆瓜的诗句,很少看到刻意堆积的词语和不必要的粉饰。他有着许多美妙贴切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领悟力,所以他的诗句,弥散着自然的草木香泽,自性的体香。诗,需要添加最新鲜的元素,最野性的力量,最安静的波纹,最直觉的体悟。某种意义上,我十分看好作者语言的天分,他总是自觉地将诗歌中出现的物体、事件,转换为生命的物化,灵魂的场景。

诗篇的结尾处,作者用堆积的盘子,把我们带回现实场景,这意味着,由剥洋葱过程,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和疼痛之旅,接近了尾声。“盘子里越来越高,我加入进去/她开始落泪。我下意识地/迷起起了双眼”。谁都知道,剥洋葱就是一个因外界气息诱导,而被动流泪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控和预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只能是被动地承受和感概。这个世界,多因多果,因果互换,无休无止。现在我也要在一杯见顶的茶水里,收回千里之外的视线,结束我今天的解读之旅。

12月月末的深圳,尤如秋高气爽的江南,慵懒、恬适的阳光,总在正午时分光临寒舍,然后一直延续到下午三四点时分,它们不请自来,透过我敞开的印花窗帘,遁入我十三楼卧室的书桌和床头。此时此刻,我和阳光,就像一对熟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彼此不言不语,毫不客套,各行其事。安静、磊落,彼此映照。各自读书、写字、微笑。这感觉真好,真好!就像我解读呆瓜诗歌时,旁若无人的沉浸,和心满意足、平心静气的舒适惬意感。



2011年12月21日下午3点15分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6:43 , Processed in 0.0411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