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1|回复: 0

穗穗解读——花语作品十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1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三月》

在三月,灯芯草在梦里煽动翅膀
蛐蛐安眠。死去的亲人醒来
结绳记事
三月春江水暖,三月适合投胎
没有泪水,也没有花开

我的残缺。是完整的


穗穗解读:一首《三月》的小诗,也让人读到了细碎的疼痛感,仿佛小草的种子,在土壤里,努力地翻身,她必须拱破内心的胞衣,才能将嫩绿的头颅,勇敢地抬起。

在花语的三月,蛐蛐安眠,灯心草在梦里扇动着小翅膀,那些记忆中离世的亲人,一一地复活了......她想结绳记事,她想三月的春江,水暖,是适合孤魂野鬼投胎的日子。其实诗中所有的画面和打岔,都是为了最后一句的完整——“我的残缺。是完整的”。这个痴情的歌者,没有泪水,也不期盼花开,她心里的忧伤或残缺,也是自己的全部,是她完整的“瓷瓶”的今生。

一首小诗,能打动人的第一要素,是真诚和真挚的力量和力度,而且这种真诚和真挚在诗句里,需要自然适度地流泻,是感情白热化的表达。诗中情绪的主调,略带着三月清晨露珠的晶莹和焦灼,一些语言和意象,起伏迂回,饱含着情感的浓度,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感染力。


《尾巴》

琴声像流水一样淌过来
乌鸦的叫声有棱
我心事重重,眉锁三重
四月,北京的梨花开得那样别致
却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想躲起来
可是我有去留难舍的疼
像尾巴。藏不住


穗穗解读:为什么花语的许多短诗,总是让人读完之后,心中疼痛不已和不舍呢?因为作者的内心,藏着一座终年不化的太行雪山,她想通过自己的诗句,一锹一锹地挖掘和搬移。于是那些尖锐的小石子、多彩的矿石、嶙峋的大石头,总在语言和意象的箩筐里,不断地显现和囤积。也压制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感应其中的沉重和尖锐。

花语在《尾巴》一诗里,继续用充满棱角的语言和意象,戳痛了我们触摸的手指和眼神。琴声像流水,或许是不难理解的通感手法,而乌鸦的叫声,变成了棱角分明的物体,就是绝妙的“通感”手法。于是作者心事重重,眉头紧锁,而且三重打不开的“锁”。我不知道,花语此时此刻,遭遇了什么,让她觉得四月北京的梨花,开得无比别致的梨花,居然和她毫无干系,这说明她内心的焦灼和忧虑,让她没有心情去赏看四月春色融融的美景。于是她才会想着,像受伤的鸟雀,躲进巢穴。

结尾的两句,尤为漂亮和内敛。尽管作者想躲起来,但是那些挥之不去的疼,却依然像一只受伤鸟雀的尾巴,藏不住。这是怎样的无奈之语——“我想躲起来/可是我有去留难舍的疼/像尾巴。藏不住”……

人的一生,谁没有“去留难舍”的疼呢,谁没有今生说不出口的无奈和忧伤呢,甚至是一种无厘头的感伤,在某一刻发作和臆语。面对这样的诗歌,我是怀着虔诚和深深的敬畏之心来阅读的。作者的激情、节奏、洞悟、体验和幻象,就如同她自己赤裸裸的灵魂一般,我多么希望花语的忧伤和疼痛能够少些啊。也许诗歌就是她日常生活的最好慰藉和泻口,可以存放她内心磐石的沉重和敏感多愁的尖锐石方。



《咬》

小时候,打不过胖子
逼急了,抱住就是一口
  
长大后渐渐明白,有些东西
是咬不死的。比如



穗穗解读:这首咬牙切齿的《咬》字诗题,更是花语精彩短诗里,最为泼辣、睿智、简洁的一篇。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童年争强好胜的故事,讲述并表达了自己成年后的真实领悟。有时世象的真理和真相,就在平凡处开花和显像。

我们小时候,打不过的时候,可以任性的耍赖。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明确的对错,只是稚子无心,随性的言行。等我们真正长大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由不得我们去任性和掌控的。比如痛彻心扉的一段爱恋,比如无心的过失,悔恨的眼泪,后悔晚矣的概叹等等。

花语的这首《咬》的短诗,笔墨精简,画面也简洁,她通过果敢坚定的语气,传达了自己真实的体悟——有些东西是咬不死的,比如痛。用一个动词“咬”,形容另一个动词“痛”。我们可以说,咬痛了什么,却难得有人想到,要用咬不死,来形容结果的疼痛感。这个虚词的痛,在两个动词的借喻之间,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效果。

我喜欢这首短诗,为其中的决绝之气和作者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的疼痛感,而由衷赞美。花语来自于民间,也植根于民间,她的诗歌,植根于现实生存的土壤里,于是她以一个时代的草根身份,说出了许多现代人,生活的不易和生存的压迫感。精神的困惑,情感的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疼痛感,在她的诸多诗句里,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迎面扑来!


《我把口袋翻过来》

桃花落下的时候。我不想写诗
我抄着手,静静地看
行色匆匆,无关花的美丽
后来,我把口袋翻过来
把口袋里的车票翻过来
把硬币翻过来。我还想把命运
也翻过来
看桃花的背面,我赌过的一生
有没有泪水。和令我后悔的
那一滴疼


穗穗解读:跟着花语的诗歌《我把口袋翻过来》,这个诗题的指引,我也下意识里,把自己的冬衣口袋翻了过来。我想看看这个动作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让花语在这个动作的启迪下,写出这首棱角分明的诗作。

花语,总是喜欢用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她诗歌里,最惯常的面部表情是哀伤时分的眼泪和颦眉,人生五味里最钟情的滋味是辛辣和苦涩。这种疼痛感,几乎贯穿了她情绪宣泄的长河两岸的风景之地。或许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未来的写作中,她可以稍微地节制和缓和些,毕竟人生的乐章里,哀乐和喜调,该是对等冲和的才对。

看来作者的内心里,那座终年难化的雪山,的确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慢慢地“愚公移山”。这首诗作里,桃花是诗篇的主线,桃花也寓意着主人的命运和归宿。但花语,并不消极怠慢,甘心忍受命定的陨落。所以她才会说,要把口袋翻过来,把硬币翻过来,把命运翻过来。她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桃花的背面,看清自己,泪水里不休不眠的爱和后悔时分的那一滴“疼”。

其实疼痛体验是许多女诗人,一生纠缠不清的人世体验,而作为一个女人,更是感同身受,无法抹去的今世胎记或刺青。而“泪水”和“疼”的诸多字眼,也是许多女诗人,一生钟情的词语和意象代名词。这在花语的诗句里,更是处处开花、茁壮。



《蜗牛》

我之所以卑恭屈膝,一寸一寸挪动
我之所以低三下四,走不出几米
全都是因为我背上的那座山呐
其实, 我没有一刻不在渴望
怎样才能快一点,爬到
自已的背上去


穗穗解读:《蜗牛》里有决绝之气,这首《蜗牛》,完全是用第一人称,主体叙述的口吻。作者开篇,就是不容置疑地表述,全诗共六句,几乎不打磕巴,她用蜗牛的视角,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卑微、简单、柔软、缓慢和沉重。我在前几首解读的诗歌里,一再提到作者的内心,有心结,有一座多年来不想触碰的“雪山”。看这首诗作,正好无意中应验了自己的前提假设。

她就是自己今生的蜗牛,背负着沉沉的一座大山的壳子,背负着一个人的家园“自我的家”,到处流浪,辛苦地打拼、生存。这种荒诞的自我比喻,其实是作者内心真实的生存感悟。我们读诗,有时可以透过诗句,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坦诚和生活的不易。我又在一次解读之旅中,无意地看见了作者隐匿的心灵后花园,我还是不够忠厚和善良,我忍不住再一次地,揭开了文字的皮,让大家看到花语,内心柔软的触须和心跳声。

诗,就是作者血性里流出的笔墨,一定是带着作者的呼吸、汗水和血泪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6:47 , Processed in 0.0288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