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76|回复: 4

[原创]评《格非: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 1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B>评</B><B>《格非: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o:p></o:p></B></P>
< align=left>                                                                   <o:p></o:p></P>
< align=center>文/易刚<o:p></o:p></P>
<><o:p></o:p></P>
<><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2007年2月7日,陈熙涵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格非: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一文,读罢感想颇多,不吐不快。</FONT></FONT><o:p></o:p></P>
<><o:p></o:p></P>
<>首先,格非先生的论题就搞偏了:“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那么我要问一句,与“西方视野”相对立的“中国视野”又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还要回到用文言古文写作当代文本?因为现代汉语“真正‘中国化'的写作”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西方文论为基础,以西方文学名著为规范,才得以成立的。当代散文类作品(包括小说)如此:章回体小说的没落就是例子;而中国的新诗,则更是直接在翻译、介绍外国现代诗中诞生的。而现代文学批评写作,从语境上看也还是学习西方文论的结果,我们不能想像现在还有用“文心雕龙”似的笔法评价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之出现。格非先生在高等学府当文学教授,还可能教的是写作,我想他应该知道“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和“叙述学”(La narratologie)都不是“中国视野”吧?批评文学上的“西方中心论”,毫无疑问仿佛就是在天文学中以“地球中心论”批评“太阳中心论”一样可笑。阁下非也!<o:p></o:p></P>
<><o:p></o:p></P>
<>事实是:先还不说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果要在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方面“走出西方视野”,进而全盘剔除“西方文化”的话,我不敢相信中国的社会和人文科学,乃至现代精神文明会是什么样子的!别的不说,就是汉语中的词汇,有一万余条都是外来的,词源分别来自英、法、德、日等国家,譬如像“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以及像“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等,皆源于日语;而“霓虹灯、诺贝尔奖金”等,皆源于英语(参见《汉语外来词词典》)。仅仅从这些例词来看,一个使用现代汉语写作和说话的当代人,如果想要“走出西方视野”,想要彻底摆脱西方文化影响的话,那么你可能就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写不通顺了,还谈什么“走出”与“出走”?<o:p></o:p></P>
<><o:p></o:p></P>
<P>而格非先生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主张向西方文化看齐……——这难道也错了不成?如果没有“向西方文化看齐”,“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够出现吗?至于“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言说方式,不依然还是“西方视野”吗?如果硬要换成“中国视野”的话,那就应该叫作“德君”和“赛君”的了!我想,现在(当代!)也还是应该继续“向西方文化看齐”的。<o:p></o:p></P>
<P><o:p></o:p></P>
<P>而格非先生说:“中国古典小说的高明与伟大之处是值得我们终生体味的,这些传统才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小说创作的真正出发点。”这概念偷换得可爱:说“古典小说值得终生体味”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何以这就是“我们当代小说创作的真正出发点”呢?如若真的按照格非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好了,大家都来写“传统”的章回小说吧!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中国的小说(文学),不是走在世界的前面,而是落后于世界文学起码半个世纪以上:拉一个中国的当代著名作家来试一试,赶得上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吗?更别说其他文学成就在卡尔维诺之上的外国(主要就是西方)名家了。这倒令我想起前不久几位著名作家(其中还不乏以前的所谓先锋作家!)和批评家,对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的批评与诟病:你们以“先锋”或者称为伪先锋出名了,现在转而冬烘;转为想立牌坊了吗?<o:p></o:p></P>
<P><o:p></o:p></P>
<P>中国当代的文学观念并不是先进得不得了,也不是先进得到了应该排斥文学上的“西方中心论”的时候,而恰恰是相反:即,继续向西方先进的文学观点学习。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更为特别的是“17年”和“文革”以后,我们对“科学”重视到了极点,相反,对“民主”就没有那么多的宽容精神了,因为要“集中”:这反映在当代文学写作上,就是陈旧的文学观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就是语法通顺的正确的废话占领报刊版面,基本上没有“个性写作”:无论是意识形态(主题思想),还是文学语言,基本上就是“一个鼻孔出气”,因而在创作实践这个决定文学水平高下的事实上,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随便翻翻从《人民文学》到《天涯》;从《散文》到《美文》;从《诗刊》到《星星》,我说一句狠话,连民国时期的文学水平还不如:完全是用一个规范模子复制出来的文字垃圾——要生活没生活;要思想没思想;要文字没文字!写乡土文学的,再好也不过是“沈从文(《边城》)第二”;写城市生活的,再好也比不过茅盾30年代(1933年)的《子夜》初版本——那才是真正的茅盾!)。<o:p></o:p></P>
<P><o:p></o:p></P>
<P>当代写作,不但没有“形而上”的思辩和文采——我不晓得这些优点为什么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卡夫卡的《箴言》;在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在托马斯·曼的《魔山》;在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中到处都是,而当下想换成“中国视野”言说的人们却写不出来了呢?——而且当代写作,就连“形而下”都没有,于是饥饿的女儿们或者老子们,只有看西蒙的《弗兰德公路》;看柯黛的《蛮荒之吻》……;或者看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看盗版《金瓶梅》的份儿。这就难怪陈丹青先生基本不读1949年之后的吾国原创文学文本了,如果那些也算“文学”文本的话。而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则说,从废名以后,汉语书写的文字就死掉了,语言文字的大背景没有了。意思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当代写作的殿堂中毫无“个性写作”、自由写作的地位。因此,在这种境况下高谈什么“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简直就是乱弹琴。<o:p></o:p></P>
<P><o:p></o:p></P>
<P>无论是“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还是要“走进中国视野”,其实都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正如格非先生自己所说:好的小说家一要精通现实、二要精通“魔法”;“没有狂放之气,谈何中庸之道?最后只能成为老好人,成不了好作家。”这话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在下以为,中国当代写作,恰恰是:一没有真正精通现实,只是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皮毛,以“眼见为实”的观点照抄生活,而不是深入到生活的本质;第二,更没有精通“魔法”,不讲求文本结构、不钻研叙述语言,乃至主题(意识形态)苍白无力:没有从文学观念和技法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走出”或者“出走”以后,你还得用“西方视野”写作,而不管你是“老好人”,“好作家”;还是狂放之徒。孙郁先生所推崇的废名先生(1901-1967)那些出采的文字也一样还是“欧化句”,即:一样还是用的“西方视野”。如此说来,我又得回到开篇那个老话题了:与“西方视野”相对立的“中国视野”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请给个解释先!<o:p></o:p></P>
<P><o:p></o:p></P>
<P>鲁迅先生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不能说没有“中国视野”了吧?但是,鲁迅曾经应《京报副刊》之请而写的关于《青年必读书》的附注中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由此可见,在阅读与写作中,“走进西方视野”是何等的重要。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们叫嚣的“需走出西方视野”!<o:p></o:p></P>
<P><o:p></o:p></P>
<P>然而,就算我以上的话是睁眼张口说的瞎话,那么,“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的论题则有着致命伤,我还没有说它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反动!那就是,它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文学”的论述相背道而驰: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预言过,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历史迈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至,有人据此认为,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在内的各民族文学也正逐步被“世界文学”所替代。这才是本文的关键和重点所在。<o:p></o:p></P>
<P><o:p></o:p></P>
<DIV>
<P align=center></P></DIV>
<P><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 12:07:21编辑过]
匿名  发表于 2007-3-2 12:22:21
<>这是个什么社会?我BLOG上的文章打不开了:(</P>
发表于 2007-3-2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客人(222.177.*.*)</I>在2007-3-2 12:22:21的发言:</B><BR>
<>这是个什么社会?我BLOG上的文章打不开了:(</P></DIV>
<p>请问你的博客名字,我查下,现在博客群一切正常。
发表于 2007-3-6 17: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的文字,欣赏!
发表于 2007-3-14 2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读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3:30 , Processed in 0.0573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