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哑石

几个今年的,请板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4: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曾蒙</I>在2005-11-25 16:01:09的发言:</B><BR>
<>譬如》、《水》有气势,我指的是相对于王维之于杜甫,陶潜之于李白。但还是保存了自己的语汇。学习。</P>
<>我的前世  分明撞见慢于牛的火车<BR>以为妖——乳房过于袒露  诚术堪堪骗过照片。</P>
<>可是,你集权的圆乳房<BR>究竟有多大?或者,就和监狱一样大?</P>
<>并且有了陌生化。哈哈,两手有乳房的意象哟。<BR></P></DIV>
<p>哈哈哈,就是就是,准备继续用,继续陌生……“气势”还真是我写时考虑的东西,你眼亮(你说的那两个大师,让我汗颜呢)。“语汇”,我的想法不是推倒重来那种,慢慢地扩展、包容吧。曾蒙君多具体批判,越尖锐,对我的思考(今年这些东西与我思考“汉语性”有关)帮助越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你</I>在2005-11-25 17:24:59的发言:</B><BR>每次读哑石先生的作品,都会给我带来激情。喜欢这种有密度的诗歌。</DIV>
<p>谢谢阅读……“小你”这名字有意思,问好哈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丽琴</I>在2005-11-25 17:35:25的发言:</B><BR>密密匝匝的,让人目不暇接啊。</DIV>
<>谢……也许太密了,需要调整。</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龚静染</I>在2005-11-25 18:48:08的发言:</B><BR>哑石兄,一直觉得你的诗比较内敛,但读你的这几首诗却感到有股沸水在动,收放自如,好文字!问好。</DIV>
<p>是啊,想不那么“内敛”,做得还不很到位,老友多批评哟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凉夜</I>在2005-11-25 19:47:19的发言:</B></DIV>
<DIV class=quote><STRONG>……</STRONG>哈哈,谢谢老哑老师!</DIV>
<>哇,又饱眼,又饱肚子,还清凉……谢了。不要叫“老哑老师”,不好听,就叫“老哑”吧……</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汤养宗</I>在2005-11-26 10:40:28的发言:</B><BR>
<>处处见到位的转换,繁复而斑斓。</P>
<>最近的气更粗更足了!</P></DIV>
<p>老汤好!最近我“气”是多,哈哈……多用刀斧砍塞,砍得它鲜血淋淋的,才好……
发表于 2005-11-26 22: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你这样写诗,问好哑石兄
发表于 2005-11-26 22: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哑石</I>在2005-11-26 14:59:03的发言:</B><BR><BR>
<>哈哈哈,就是就是,准备继续用,继续陌生……“气势”还真是我写时考虑的东西,你眼亮(你说的那两个大师,让我汗颜呢)。“语汇”,我的想法不是推倒重来那种,慢慢地扩展、包容吧。曾蒙君多具体批判,越尖锐,对我的思考(今年这些东西与我思考“汉语性”有关)帮助越大。</P></DIV>
<>
<>谦虚哈.你说的“汉语性”很值得思考.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把诗歌写得中国化:这已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而且必须以数学的方式去求证和解决.在此以前,我们的诗歌可能比较脆弱:他太需要西方的语汇和文化背景.被称作中国当代诗歌一把交椅的穆旦,我读他,越读问题就暴露得厉害.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比较过火),这是奥登在中国的翻版.为什么那么厉害的穆旦,都这样迷信?或许是时代的问题,是"五四"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复杂.我只能对自己说:好好写吧.</P>
发表于 2005-11-27 14: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开阔,有古风的味道,读起来就是舒服:)</P>
<>提点小意见,读到“风中小树枝,也动了一动。”时,气嗝了一下,个人感觉,乱说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13: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曾蒙</I>在2005-11-26 22:24:11的发言:</B><BR><BR>
<>
<>谦虚哈.你说的“汉语性”很值得思考.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把诗歌写得中国化:这已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而且必须以数学的方式去求证和解决.在此以前,我们的诗歌可能比较脆弱:他太需要西方的语汇和文化背景.被称作中国当代诗歌一把交椅的穆旦,我读他,越读问题就暴露得厉害.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比较过火),这是奥登在中国的翻版.为什么那么厉害的穆旦,都这样迷信?或许是时代的问题,是"五四"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复杂.我只能对自己说:好好写吧.</P></DIV>
<p>确实是个绕不开的问题哟。我不太喜欢用“中国化”这个词,有点地域政治色彩;“五四”和时代的问题更是非常复杂,个人认为陷入学理或文化历史辨析可能不是写作者的上佳路径(对于穆旦,正是在艺术的历史意义上不能苛求,他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假如是直取“汉语”的语种特性和历史经典文本(如盛唐)——不是一般所谓“回到传统”,而是以现代语言学意识和个人语言“血型”的方式进行“误读”,诸如词素、构词法、结句方式、精神生发方式……又当如何?“汉语性”问题,我个人认为极为关键呢,一起努力吧……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20:38 , Processed in 0.03620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