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元祥

两首献诗,翻出来贴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2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随风去</I>在2005-12-5 16:42:21的发言:</B><BR>
<>海绵里能捏出水,你的诗能吮吸出蜜!</P></DIV>
<>谢谢,多批,远握:)</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23: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沙马</I>在2005-12-6 18:36:14的发言:</B><BR>
<>兄弟总在寻求变化与超越!</P>
<>好!</P></DIV>
<>谢谢沙马兄,还要努力:)</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23: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哑石</I>在2005-12-6 19:34:01的发言:</B><BR>学习了。第1个节奏上有意思……</DIV>
<>我才向兄学习呢!第一个是学的多多的节奏。有一个问题向兄请教,多多所说的“词组节奏”是怎么回事呀?希望能得到兄的讲解:)先感谢哈!</P>
发表于 2005-12-7 12: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味道</P>
<>学习</P>
发表于 2005-12-7 1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欣赏
发表于 2005-12-8 11: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提!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雪儿</I>在2005-12-7 12:55:48的发言:</B><BR>
<>味道</P>
<>学习</P></DIV>
<>谢谢,相互学习,问好:)</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唐力</I>在2005-12-7 19:07:12的发言:</B><BR>不错,欣赏</DIV>
<>谢阅读,多批才是:)</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你</I>在2005-12-8 11:05:24的发言:</B><BR>再提!</DIV>
<>谢提,多交流哈:)</P>
发表于 2005-12-10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黄元祥</I>在2005-12-6 23:49:37的发言:</B><BR><BR>
<>我才向兄学习呢!第一个是学的多多的节奏。有一个问题向兄请教,多多所说的“词组节奏”是怎么回事呀?希望能得到兄的讲解:)先感谢哈!</P></DIV>
<>
<>黄君客气了!我没有读过多多谈及“词组节奏”的文章,不好乱猜。放两个小文,是我过去对多多和节奏的一点思考。</P>
<>
<TABLE>

<TR>
<TD class=p vAlign=top>
<>                                                               《多多》<BR><BR>        诗人与时代的关系,一方面是时代对诗人的选择,也就是常说的诗人个体的命运。诗人作为被选择者,似乎是在等待着冥冥中的“神恩”;另一方面,强有力的诗人则可缔造他的时代。往往是很多年之后,人们才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身体”已被该诗人拥有,因为那语言的呼吸中传递着他(诗人)的体温,嘹亮着他的嗓音。此时,时代的文明已和诗人的个体脉动熔铸在一起,换句话说,诗人为他时代的文明建立了一个让人猛然一懔的坐标系。<BR>        多多就是这样的诗人。在朦胧诗人中,其天才(想想他1973年就写出了《少女波尔卡》、《手艺》等诗就不容质疑)虽一直未被公众视野所凸现,但却强韧地持续掘进。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整整三十年过去了,我们通过《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这本诗集才猛然发现:以往关于现当代汉诗(尤其是朦胧诗)的判断或多或少地有些自以为是;那个时代,不仅仅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而且是真正诗艺上的独创性都赫然存在!当然,如果多多仅仅是一位天才诗人,那也罢了,顶多不过是引发出一阵沉郁的叹息而已。可是,通过对其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89后诗歌的阅读,我分明发现:汉诗的精神和技艺水准在多多手中被显著地提升了一大截——《忍受着》、《没有》(两首同题诗)、《依旧是》等诗在语言技艺的复杂程度和精神涵受力方面已远远超过了得宠于大陆90年代的诸多“名诗”,几乎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这是一次迟到的发现:如果我们今后谈论现当代诗歌,多多的坐标甚至比北岛的坐标更重要!<BR>        多多强有力地使这三十年的汉诗质地烙上了他个人的烙印,骄傲地矗立在那里,不出声地摧毁了不少诗歌批评家的“时间神话”。在我的感受中,他洪亮的声音回答了一个久不得解答的问题:一个诗人如何创造他的时代!<BR>        之所以这样说,在于:1、多多用他的作品骄傲地显示了现当代汉诗在对称于时代意识形态压力的同时,如何独创性地忠诚于诗艺本身的内在核心。只要比较一下北岛和多多的诗,你就会发现:多多从一开始写作就非常关注诗文本的“物质形态”——让诗成为语言(而不仅仅是意识之反映图像)的事物,可生长的事物;他独有的节奏,他强悍刻骨的感受力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一种不可模仿的“汉诗特性”;而北岛的诗却更多地倾向于一种可通约的、甚至在技艺层面可脱离语种特性的意识呈现。(也许这是北岛更被域外诗界认可的原因之一:多多比北岛更不可翻译,更独立!)这种判断成立的前提是:多多的诗并不比北岛更少“人性”的成就,并不比北岛更少时代意识的“良知”!2、时代更多的时候是以遮蔽的方式成全着他的骑手——那些强有力的诗人,在奋勇掘进时代文明的内部时,公共视域里多半不会彰显他们那负荷着更沉重命运的身影。他是否能抗得住这一时代,内心的考验很有可能是悲剧性的,但他之欲创造这一时代,则必须经受得起此一时代的漠视!他必得以个体的很可能并不讨好的声音缠织于时代和语言更黑暗的内部,在那里“忍受着”孕育,甚至把硕大的果实也仅仅看成幻影。其实,这一问题涉及到“现代性”的内在分野界线——诚挚而更具语言、民族命运承担性的现代诗人始终无法与那些社会文化(也是现代性的、时间面具意义上的)诗人同步!3、一个永恒的艺术主题——与时间对抗,或曰:艺术的永恒并不完全是想像的乌托邦。当多多赫然将自己的嗓音熔铸于这一时代的声带上时,难道他不是真正战胜了看似无情的时间!所以,艺术最终是肯定性的;而非屈从,而是创造性地构建人性中那真实、卓绝的尊严。诗歌要完成这一使命,则必须让其核心——语言的技艺远离简单的表达、呈现,而是使其呼吸、生长,向着未来之光创造!(2002、2、16)</P>
<>                                                       《节奏》<BR>      <BR>        节奏是声音的一个内在要素,但又能独立于声音而存在、显形,甚至成为无声之物。在诗中,语言的节奏由多种修饰和非修饰因素复合而成。1、语音节拍器:它的修饰学效果趋向于将文本“物化”成可以出声吟诵的东西;2、情感或语象密度的影响。常常,它将文本的意义内涵波动成心理学意义上的“脉冲”,它既是修饰性的,也是非修饰性的;3、语言自身的运动与意义群落之间的张力。一种俗见常常使人听不见或故意漠视语言自身的要求,如观念的激动总是诱使文本语调尖锐、破裂。这种解除了“张力”的方便法门许多时候会让文本陷入单向度的意义复制,而非对话空间的形成。事实上,宏大的、激越的甚至是偏执的意义内涵通过平缓、减速的语调呈现有时反而更具表现力。至少,语言自身的组织系统应该是文本节奏的内在因数之一。4、词性在文本中的分布。譬如,动词对文本的流动、名词对文本的聚焦往往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们出现的时刻、位置、频率有可能更真实地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惯性和文本的美学谱系影响。而且,这是一种可供定量分析的节奏印记。<BR>        声音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语言的感性部分和血缘(汉语)特征。前者是可模仿、翻译的人类共通的东西,后者则是不可翻译的汉语的音质。譬如,字、词的阴、阳和象形特征如何参与了节奏的构成就是一个只能在汉语中辨认的秘密。同时,它不仅仅关涉到节奏,更是相当内在而技艺地反映出诗人的独创性,可以这样说,它是区分高手的“含金量”至为重要的指标之一。<BR>                                                                                             (2002、1、29)  </P>

</TD></TR></TABLE></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9:47 , Processed in 0.0317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