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3|回复: 2

[原创]一路向西——走进欧隆痴的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2 15: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在中国现代诗人里,我最喜欢的是卞之琳,他的空灵,让人觉得有限的字里自有一股恬静,他的跳动能做到文从字顺,他的诗里有美丽的哀愁。我一直很喜欢这样的风格。而当我读到欧隆痴的《一路向西——内蒙故乡》时,目光,竟久久不愿聚集。那是怎样的游离在空灵和厚重之间饱含悲悯的黯然啊?一种让人不忍接近的伤感。<BR><I></I> <BR><I></I> <I></I> <I></I> <I></I> 这组诗,是他在2005年初写的,打开文字,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沿着公路孤独行走。第一站,便是他出生的地方:乌兰察布。<BR><I></I> <I></I> <I></I> <I></I> <I></I> <I></I> <I></I> <BR>  夜晚,乌兰察布的泥土早已熟睡<BR>  我出生的村庄又下起了小雨<BR>  撑伞的老人步入黑暗<BR>  呵护一只受伤的雏鸟<BR>  安详度过潮湿的雨季<BR>  <BR>  记忆的山村中<BR>  圈养的牲畜开始反咀<BR>  一头老牛踏响四蹄<BR>  <BR>  又是贫瘠的河道蓄满洪水<BR>  村庄里,人越来越少<BR>  仅存的植被<BR>  都长在了男性的唇上<BR>  <BR>  坍塌的废墟前<BR>  我相信有一只羊<BR>  在原地啃啮了一百年<BR>   </P>
<p>
<><I></I> <I></I> <I></I> <I></I> 小欧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圈养的牲畜开始反咀/一头老牛踏响四蹄”。当“贫瘠的河道蓄满洪水”,“村庄里,人越来越少”。</P>
<><I></I> <I></I> <I></I> <I></I> 就是这样的地方,“又下起了小雨/撑伞的老人步入黑暗/呵护一只受伤的雏鸟/安详度过潮湿的雨季”。说实话,读到这里,我是凄凉的。我相信这是他真实的写照。小欧从小母亲去世,父亲在煤矿打点工,那个步入黑暗的显示老态的男人,应该就是父亲。后面有一句“仅存的植被/都长在了男性的唇上”,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应前面的境况,二是这个男孩逐渐长大。“坍塌的废墟前/我相信有一只羊/在原地啃啮了一百年”。一辈子,在破旧的环境里,安分守己。这是乡民,也是父亲。“夜晚,乌兰察布的泥土早已熟睡”,很沉的思念,给过早离世的母亲。</P>
<><I></I> <I></I> <I></I> <I></I> 离开故乡,他继续流浪,到达一个叫卓资的地方。那是他的祖籍所在。<BR>  <BR>  窗外,大山绵延不绝<BR>  又是枯败的长草<BR>  与牛羊同时落入我的视线<BR>  沿着没被踩过的那些绿<BR>  看搭建不久的小屋炊烟萦绕<BR>  门前有树<BR>  树上有鸟<BR>  广阔的坡面铺满宁静与淳朴的幸福<BR>  <BR>  这多么酷似我梦想中的生活!<BR>  每天提前把羊群赶上山坡<BR>  在青草繁茂的绿地上<BR>  与一群未成年的羔羊<BR>  讨论一座山曾有的褶皱与辉煌<BR>  <BR>  告诉它们,沿110国道过去<BR>  会遇到道路和桥梁<BR>  告诉它们,烽火中<BR>  这里曾走过我的曾祖和祖父<BR>  告诉它们<BR>  五百年前,这是一条尘土飞扬的马道<BR>  那时,天空上没有云<BR>  也没有鸟</P>
<><I></I> <I></I> <I></I> <I></I> 绵延不绝的大山,枯败的长草,和牛羊一起落进年轻诗人的视线。小屋、炊烟,门前有树,树上有鸟,这一系列的实指推出一句:广阔的坡面铺满宁静与淳朴的幸福。</P>
<><I></I> <I></I> <I></I> <I></I> 紧接着,他叙说了梦想中的生活:每天提前把羊群赶上山坡/在青草繁茂的绿地上/与一群未成年的羔羊/讨论一座山曾有的褶皱与辉煌。这叫平静。我们可以想象,当其他同龄人还在憧憬未来、张扬青春的时候,他却渴望这样的平静。这是不合逻辑的。但如果我们了解他当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自己碌碌无为而产生一种对亲人的愧疚的话,我们多少应该明白,他渴望的平静,其实是无奈的选择。</P>
<>“告诉它们,沿110国道过去/会遇到道路和桥梁/告诉它们,烽火中/这里曾走过我的曾祖和祖父/告诉它们/五百年前,这是一条尘土飞扬的马道/那时,天空上没有云/也没有鸟”。我不愿将这段话理解为向生或向死的思考,那样太严肃,也太沉重,不是他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我更情愿这是诗人在特定地点对祖辈的缅怀。</P>
<>走过给予他生命的两个地方,来到省城呼和浩特的时候,已是夜晚。他拖着疲惫,进入一段年少的梦,还没展开,便已匆匆结束。<BR>  <BR>  这只是一条小街平静的夜晚<BR>  街面铺满行人和车辆<BR>  音乐的背景里<BR>  传统的锣音与现代的热舞<BR>  彼此消融<BR>  <BR>  昏暗的路灯下<BR>  闪过飞蛾和蝙蝠<BR>  它们抖动翅膀<BR>  头顶缚满夜色和白布<BR>  <BR>  光线昏暗的旅店招牌下<BR>  有谁与我并肩站立?<BR>  一同享受一个夜晚的悲伤与幸福<BR>  <BR>  又想起了历史<BR>  那段废弃的土墩<BR>  假如没有经过修葺<BR>  好象可能已被还原为一截古时的城垛<BR>  <BR>  那时,槽里草料正足<BR>  出征的战马还没有开始嘶鸣<BR>  入夜,星星很亮<BR>  草丛里偶有肥虫的鼾声传出<BR>  <BR>“这只是一条小街平静的夜晚”,和“光线昏暗的旅店招牌下”说明了他的贫穷,一个偌大的省城,可以供他驻足的,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旅馆。而无论第一节的对立,还是第二节的隐喻,都为了烘托一句:有谁与我并肩站立?一同享受一个夜晚的悲伤与幸福。如此无助啊。05年10月,我在河北出差,小欧多次邀请我去内蒙,他说:我现在很穷,只能请你挤一张破旧的床,喝低劣的白酒,但我还是希望你来看我。后来我还是没去成,毕竟也太远了,现在想想,不免唏嘘。</P>
<><I></I> <I></I> <I></I> <I></I> 在后两节里,他刻意营造了近似古典的意境,略微带些夜凉,超越现实,回到痴心的年代。“那时,槽里草料正足/出征的战马还没有开始嘶鸣/入夜,星星很亮/草丛里偶有肥虫的鼾声传出”。只在这里,我们才可以感觉到他隐约的抱负,或者说积蓄着,等待爆发。</P>
<><I></I> <I></I> <I></I> <I></I> 离开省城,有一片熟悉的天空:包头,他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城市。读书三年,而今后的工作、生存,也和这里难以割舍。让我们一起走过包头南绕城公路吧:<BR>  <BR>  远行了<BR>  新书包塞满隔年的泥巴<BR>  在一条从来处去的土路上<BR>  我眼含热泪<BR>  <BR>  那是三年的日子啊<BR>  <BR>  从钢铁大街到南绕城公路<BR>  每个冬季,我都尝试着走出应有的一种幸福<BR>  感性的安慰是徒劳的啊<BR>  谁能用简单的加法累积丢失的记忆?<BR>  <BR>  罐装的淡水开始高价出售<BR>  而我永久直立的头发<BR>  从没有鼓起剃度的勇气<BR>  <BR>  人们都富足了啊<BR>  他们面色阴冷<BR>  注视一条贫穷的马道直通西域<BR>  <BR>  从这里过去<BR>  会看到黄河<BR>  会看到沙漠<BR>  会看到倔强的人身背自己的命运<BR>  正努力耕作<BR>  <BR>  包克图,迷失在阴山深处的一只鹿<BR>  又在哪里侧起了耳朵<BR>  听远古的梵语充满祝福<BR>  <BR>  远行了<BR>  把一些故乡的泥土<BR>  虔诚搁放在我的脚下<BR>  <BR>  贫穷的人啊<BR>  跟在我的身后<BR>  就这样,一路向西</P>
<P><I></I> <I></I> <I></I> <I></I> 徒步行走,占据了整首诗歌。他在这里写道:贫穷的人啊/跟在我的身后/就这样,一路向西。<I></I> <I></I> <I></I> <I></I> </P>
<P><I></I> <I></I> <I></I> <I></I> 包头地名源于“包克图”的谐音,即“有鹿的地方”。我相信,这里有他的同学、老师,也该有他的情感。从羞涩里逐渐成长的人,不可能对记忆熟视无睹。“每个冬季,我都尝试着走出应有的一种幸福/感性的安慰是徒劳的啊/谁能用简单的加法累积丢失的记忆?”读到这里,我忍不住为这个茫然、疲倦的少年掩卷哭泣......</P>
<P><I></I> <I></I> <I></I> <I></I> 我们逐渐被文字控制着,离开现实。向西,陪着年轻人继续向西!听风中传来蒙古语:富饶的湖泊。那就是——巴彦淖尔。<BR>  <BR>  从地图的弯曲处<BR>  和所有到过巴彦淖尔的人的嘴里<BR>  我欣喜地看到一匹马沿黄河走过草原<BR>  走过河套<BR>  走过麦田<BR>  <BR>  黄昏,所有的亮光熄灭<BR>  河水恢复上古的干涸<BR>  富足的人都失忆了啊<BR>  他们赤足,群居<BR>  在夜晚燃亮篝火<BR>  分食一块晾晒三年的鹿肉<BR>  <BR>  当我涉足那片丰饶的土地<BR>  便有一位叫做小红的少女<BR>  笑语盈盈<BR>  在巴彦淖尔的河道上<BR>  献上牛羊和鲜果</P>
<P><BR><I></I> <I></I> <I></I> <I></I> 我不太清楚,巴彦淖尔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我可以分享到他的欣喜。“当我涉足那片丰饶的土地/便有一位叫做小红的少女/笑语盈盈/在巴彦淖尔的河道上/献上牛羊和鲜果”。如果猜的没错,这里应该是他刻骨铭心的地方,恋爱或者失恋。</P>
<P><I></I> <I></I> <I></I> <I></I> 他以难得的轻盈,构成了一幅色调温暖的图景,为内心的爱意营造了相应的环境。祝福这个叫小红的少女和这里所有“赤足,群居/在夜晚燃亮篝火/分食一块晾晒三年的鹿肉”的人们吧!</P>
<P><I></I> <I></I> <I></I> <I></I> 离开魂莹梦牵的巴彦淖尔,不小心,就跌进鄂尔多斯以西的沙漠。小欧曾经告诉我:他在鄂尔多斯沙漠经历过一次死亡,从此对生命,有了感恩式的感动。<BR>  <BR>  鄂尔多斯以西<BR>  有沙<BR>  有树<BR>  有象征生命存在过的高粱和土屋<BR>  <BR>  毛乌素大片的沙地<BR>  就在我的眼前<BR>  寻求藏身的容器<BR>  <BR>  我的生命在西北<BR>  沿西而去<BR>  那里有沙漠与古树<BR>  那里有卵生的果实与胎生的泥土<BR>  <BR>  在那里,找一个善良的蒙古族姑娘<BR>  裸坐在西北的沙场上<BR>  一家三口,把那些研磨成茧的沙啊<BR>  从一,数到我生命结束</P>
<P><I></I> <I></I> <I></I> <I></I> “鄂尔多斯以西/有沙/有树/有象征生命存在过的高粱和土屋”,“我的生命在西北/沿西而去/那里有沙漠与古树/那里有卵生的果实与胎生的泥土”,以重复的意思,递进出死亡与生命。</P>
<P><I></I> <I></I> <I></I> <I></I> 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句子里感觉到劫后余生的平和:在那里,找一个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裸坐在西北的沙场上/一家三口,把那些研磨成茧的沙啊/从一,数到我生命结束。在一个年轻人的笔端,如此从容的叙述生死,不能不让人觉得祢足珍贵。</P>
<P><I></I> <I></I> <I></I> <I></I> 对小欧、黑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这辈子能平安渡过。我对他们有个要求,等他们结婚的时候,我要去看美丽的新娘,喝滚烫的烈酒,如果可以,我还要山头的风吹来,飘起男人的眼角的泪花、女人的微笑。</P>
<P><I></I> <I></I> <I></I> <I></I> 在这首诗的最后,他走进了寂寞。如果我们不知道内蒙最西的地方是哪里?沙尘暴的源头在哪里?请继续跟着他,到阿拉善去。<BR>  <BR>  到阿拉善去<BR>  那里有风沙和雨水<BR>  那里有孩子和太阳<BR>  那里有仅存的池塘面临干涸<BR>  <BR>  到阿拉善去<BR>  背着我的诗稿与干馕<BR>  带上泥土与我心爱的姑娘<BR>  <BR>  当所有的河面结冰<BR>  冻结的声音彼此传诵<BR>  当遥远的古域覆满洪流和雪崩<BR>  当我的左脚踩入一片沙<BR>  都走了,所有悲悯的沙岭<BR>  所有的童话和木马<BR>  <BR>  沙地还是沙地<BR>  没有一只飞鸟停落<BR>  <BR>  我躺在赤黄的沙上<BR>  梦见大股的泉水,汹涌而来</P>
<P><I></I> <I></I> <I></I> <I></I> 可以看到,重复和递进是他比较喜欢的表现手法,他带上诗稿、干馕、泥土和心爱的姑娘,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拥有风沙、雨水、孩子、太阳、面临干涸的仅存的池塘的阿拉善了。而“当所有的河面结冰,冻结的声音彼此传诵”、“当遥远的古域覆满洪流和雪崩”、“当我的左脚踩入一片沙”时,突然发现:都走了,所有悲悯的沙岭/所有的童话和木马。那是何等的荒凉啊!沙地还是沙地,没有一只飞鸟停落。<BR>  <BR>“我躺在赤黄的沙上/梦见大股的泉水,汹涌而来”。在他的梦里,有生命在涌动,而在他身上,我却只看到无边的静。我反对他这样结尾,把自己一个人再次置于苍天黄沙之间,默数着岁月流失。</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5: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简介:</P>
<>欧隆痴,真名:叶建宝。男,蒙古族,1982年10月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某报社记者。<BR>2004年开始诗歌学习,力图以一种苍凉悲戚的土地情节来表达对人性本原的揭露。 <BR>诗歌理念:诗人永远要保持某种对底层的热爱与善意同情,真实的诗歌应该直指大众,关注他们的生存与现实。</P>
发表于 2006-2-22 1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位80后的兄弟的文字!多来哈,我们需要批评的声音!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3:16 , Processed in 0.0370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