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39|回复: 3

[原创]右手有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2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收到冰木草个人诗集《右手的光芒》的样稿,我是很开心的。这是我第一次应邀写评。
<DIV align=left> </DIV>
<DIV>    我们知道:诗歌是孤独的风景。不但对写作者本身,对阅读者也是。我们做批评的,在阅读一件作品的同时,其实是拥有自身和作者的双重经验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一次展现的机会。</DIV>
<DIV> </DIV>
<DIV>    相对于学院人士来说,我充其量属于草根,缺乏理论基础,做起文学批评来,全凭直觉,企图以“自我”走过层层隔阂,进入别人的诗意里。我觉得,我们写诗歌、做文章,都不是奔着要证明某种理论的真伪去的,那又何必做起批评来,言必理论,非要死拼硬凑给作品本身套上一顶帽子呢?我是欣然接受李健吾先生的印象鉴赏式的批评观的。</DIV>
<DIV> </DIV>
<DIV>    记得废名在批评冯至的《十四行诗》时写过这样的话:如今论诗,老朋友反而觉得要客气些,难以下笔。我是恰好相反,不熟悉的,未曾仔细读过他(她)诗歌的,不敢贸然下笔,反倒是朋友的可以随心所欲。</DIV>
<DIV> </DIV>
<DIV>    应当说,思考了几天,小冰这本诗集的特点我已明了,可以下笔了。今晚独坐书房,摆一杯古越龙山,开始把我认为的、想说的,写下来。</DIV>
<DIV> </DIV>
<DIV>    这本《右手的光芒》由写作之夜、心灵秘语、怀念和微型诗四个部分组成。在我看来,写作之夜、心灵秘语里充满了精彩,怀念部分有些缺陷,而微型诗是其最大的亮色,接下来就按相应的顺序展开谈谈。</DIV>
<DIV> </DIV>
<DIV>    [写作之夜]</DIV>
<DIV>    读到《无题》(一)时,我立即被整段的句子所吸引:</DIV>
<DIV> </DIV>
<DIV>    时钟敲响纯粹的暗/一些妖精盛开/一些棺材被敲响/一些骨头/正用月光的抒缓/沉入水底/撤退正在进行/音乐没有声音/退回卧室/退回被子的覆盖/退回紫罗兰浪漫的梦/一些尘埃消失于雨滴/一些蚂蚁消失于雪葬(他的第一句“灯光暗淡”我认为多余了,不放在这里)</DIV>
<DIV> </DIV>
<DIV>    他的诗很少这样格式、音节相对完整的,而如此自然地表现出来,读来丝毫不觉得生涩,反倒觉得本该如此,至少在我,是很难做到的。</DIV>
<DIV> </DIV>
<DIV>    在《怀乡病》的最后,他是这样描述乡愁的:</DIV>
<DIV>    睡去,睡整张夜晚/再次侥幸逃过与遥远的故乡/相撞,逃过的灾难/叫内伤</DIV>
<DIV>    什么叫新意?这就是。寥寥几笔,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是他的特色。</DIV>
<DIV> </DIV>
<DIV>    再来读《无题》(二):</DIV>
<DIV>    <BR>    乌鸦换上白围巾白礼服/很绅士地抓起叉子/向你滴溜溜的眼珠/叉去。说:/秋天最后一次晚宴后/他们将无粮可食</DIV>
<DIV> </DIV>
<DIV>    乌鸦是他较常比拟的(下面还有一首等会说),这首的关键在于中间的“向你滴溜溜的眼珠/叉去。”一种视觉上的痛突然出现,与后面的那句话共同营造了别样的情景,前后对立且呼应。说实话,要准确读懂,是很费力的,这点,在他其他的诗里也有所反应,总觉得有股郁郁的东西在那跳动,却无法用恰当的言语准确表达。</DIV>
<DIV><BR>    《八月》的2,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DIV>
<DIV> </DIV>
<DIV>    要是有雪葬/我是高兴的/谈论红色的血液/流淌/三千里雪原/只有一匹受伤的马/迟缓游移/哒哒的蹄声/依次唤来/暮色里的灯火</DIV>
<DIV> </DIV>
<DIV>    写的很急促,内容却相对缓和,将写作和阅读做了直接的对立。仿佛几个镜头在你我的眼前播映,依稀知道,“流淌”是这首的着力点。</DIV>
<DIV> </DIV>
<DIV>    在他的《疲倦》2里,我看到明显高与他其他作品的文字,可能是佳句偶得吧,让我们共同欣赏:</DIV>
<DIV> </DIV>
<DIV>    自由在佛塔顶/极小极小的一点/我看不到/她的丹凤眼/桃花红</DIV>
<DIV> </DIV>
<DIV>    远和近、渴望和朦胧,想象在女子的妩媚里,被他轻点成明亮动人的抒情。我个人觉得他今后可以多尝试这样的写法,有这样的潜力在。</DIV>
<DIV> </DIV>
<DIV>    在《隐士》和《音乐》里,我见识了这样一种手法:直接进入物体。</DIV>
<DIV> </DIV>
<DIV>    要是能走进书里/或者能选择 那么多的词汇/整齐 一致 齐心协力/我相信你们目光再锐利/也无法找到我的位置(摘自《隐士》)</DIV>
<DIV> </DIV>
<DIV>    挤进一张唱片/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像一滴水在泥土里消失(摘自《音乐》)</DIV>
<DIV> </DIV>
<DIV>    我觉得这样坚决,效果很好,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值得借鉴。</DIV>
<DIV>    </DIV>
<DIV>    相比这部分的其他作品,我对觉得三首《大海子》还欠缺修改,在局部暴露出多余、混乱的缺陷,同样是描写大海子的,那首《与兴发有关》就写得极好。而《村庄》在“时空”处理上存在错位。</DIV>
<DIV> </DIV>
<DIV>    [心灵秘语]</DIV>
<DIV>    跟第一部分一样,精彩的句子很多。先来看《朕》:<BR></DIV>
<DIV>    有一种武力叫杀害/尸骨无数。磷光点亮荒野/三千年前过早/三千年后过晚/就在九点,准时/亮尖刀。篆刻部分/剔除。红色。剔除。/需要,比如我这般/平易近人</DIV>
<DIV> </DIV>
<DIV>    以主动的姿态,将一个皇帝的人性从复杂中剔除干净后,清楚地显示出来。说它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时间的控制力和人我的相互渗透上。</DIV>
<DIV>    </DIV>
<DIV>    如《失忆:江南》里的:</DIV>
<DIV><BR>    是熟悉的树在咳嗽/吐出石头,滚响山谷/最后吐出的果核/不知落至何处/只记得那年三月/江南的桃花/开出血红的花朵</DIV>
<DIV> </DIV>
<DIV>    一连串景物所做的动作,开出多年以前(或者以后)江南的三月桃花。其用词有力、准确,可见一斑。</DIV>
<DIV> </DIV>
<DIV>     他的《侠》和《唐朝》写的比较好玩,那种调侃的语气,拉近野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一起来阅读《侠》:</DIV>
<DIV><BR>    窥视我的前生/身怀旷世武学/神出鬼没,闯荡江湖/只有你能看见/我穿墙而过,熟视无睹/抛开皇宫无头案不说/说也只说后宫/院门虚掩,足迹凌乱/三千妃子,集体隐没</DIV>
<DIV> </DIV>
<DIV>    前面部分只是引子,是把虚构的前生提出来的,后面几句才见真章,相当新鲜。</DIV>
<DIV> </DIV>
<DIV>    在《顿悟:渊源》、《我想我是幸福的》、《秋至》、《我很好》里,他是温暖的,平和的,宁静的。他字里行间的微笑可以感动阅读者。</DIV>
<DIV>    </DIV>
<DIV>    他的组诗很少,《小情绪》其实不能算组诗,几首短诗缺少紧凑的关联。总体感觉,他对结构的把握还是不够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忽略或回避了。我曾仔细阅读他的《心灵秘语》,过于空虚,写实太少,以至我无法领会他的本意。</DIV>
<DIV> </DIV>
<DIV>    我刚才说过,乌鸦是他常比拟的,下面一起来欣赏我个人很喜欢的短诗《乌鸦》:<BR></DIV>
<DIV>    蹲着,像只乌鸦蹲着/在路旁,一动不动/收敛起翅膀/等黑色湿透全身/才睁开眼睛/<BR>说不定,那时/天就亮了<BR><BR>    蹲着的,本不是叫乌鸦的动物,是人,或者其他鸟类,整首诗只有一个动作:睁开眼睛。我们在阅读时却感应到相当大的力度。为什么?在于“他”把黑夜全部吸收了,无声的吸收,甚至看上去是被迫的、静态的、孤独的,但却是惊人的、内在的。就动静关系而言,这首《乌鸦》应属佳作。</DIV>
<DIV><BR>    [怀念]</DIV>
<DIV>    在这部分里,我觉得是亮点和缺陷同样明显的。</DIV>
<DIV> </DIV>
<DIV>    首先是他对亲情的把握,存在着差异。</DIV>
<DIV>    写得好不好,不是光说文字,主要关于感情是否自然。《想起堂哥》、《最后的怀念:奶奶》、《死去的亲人》把握得相当到位。如:</DIV>
<DIV>    </DIV>
<DIV>    死去的亲人 嘴里不停地吐石头/填满多少个夜晚/我走道哪里 就背到哪里</DIV>
<DIV>    死去的人人 他们的马不停地嚼我的背/窟窿里流淌月光 而我在飘</DIV>
<DIV>    死去的亲人 他们拄者拐杖/敲我的门/他们的脑袋盛开,像向日葵</DIV>
<DIV> </DIV>
<DIV>    连绵的句子,情感自然流露,满腔的眷恋和沉痛也就喷薄而出了。</DIV>
<DIV>    相比之下,《怀念》、《悲歌》、《凤儿》就显得有些漂浮了。这一点其实也很正常,我们大家都一样,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可以把握的更好,而一些相对陌生的题材、对象,会感到吃力,或者是无从着笔,勉强去写,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的。</DIV>
<DIV>    </DIV>
<DIV>    我主要想说的是,对于将网友的名字做诗,只能是无聊的文字游戏,其本身已经不是诗歌了。就象我们用“鲁”、“迅”造句写鲁迅,用“老”、“舍”造句写老舍一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何况很多名字本身并不存在诗意,一定要写,只能显得牵强。</DIV>
<DIV>    在平日上网中我也常见到这样的所谓的诗歌,我是根本不看的。而我在这本诗集样稿里竟看到十几首这样的,尽管文字还算优美,有些也含着感情,在我,是无论如何不愿阅读了。诗歌是自由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严谨,我是建议小冰将这些全部从诗集里移走的。</DIV>
<DIV> </DIV>
<DIV>    [微型诗]</DIV>
<DIV>    记得他以前就跟我提过,写的最多的就是微型诗。果然,在第四部分里,就收录了八十三首微型诗(还不包括很多同名的)。我想,他很可能是从微型诗开始诗歌创作的,他对语言和灵感的有效把握,也应该是在这里实践出来的。</DIV>
<DIV>    </DIV>
<DIV>    乡愁:除归家之外 那段溃疡 无从医治</DIV>
<DIV>    谎言:大家快看啊 我的帽子 漂亮的帽子</DIV>
<DIV>    冬:最先于雪之上 盛开的一朵 是梅的寂寞</DIV>
<DIV>    遗憾:再给我二分之一秒 我一定能看清 那滴水的孤独</DIV>
<DIV>    想家的时候:父亲,今晚你把我风干 挂在墙上,用湿手帕 慢慢擦亮</DIV>
<DIV>    葡萄:成熟。丰满  那么多乳房,就要垂到地上 春天,在山外等它</DIV>
<DIV>    秋天印象:经过山梁 经过母亲 风停在那里 和母亲满头白发交谈</DIV>
<DIV>    鬼——致爱情:用你漏风的嘴 喊我一声吧 山野 到处是我的回音 唉</DIV>
<DIV>    (同上):终有一天 我们不再回来 我们再也看不到 围着毛巾的乌鸦 坐莲花座的佛祖 用肋骨剔牙</DIV>
<DIV>    奶奶:您找不到开关 黑暗中四处碰撞 我在堂屋等您,等您 把棺材敲响</DIV>
<DIV>    秋天的稻子:一茬接一茬地倒 最后才轮到父亲 在无边的夜色里睡去</DIV>
<DIV>    致村庄:古井旁就开始凝望流逝的云朵 一些藤蔓爬上额头 一些泪水挂满胡须</DIV>
<DIV>    致河流:就让我的背影 再一次变黑 变瘦</DIV>
<DIV> </DIV>
<DIV>    我一口气摘下这么多诗行下来,心情却越发的平稳。沉甸甸的、朴实的文字,营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境界。我知道他的右手有什么了。</DIV>
<DIV> </DIV>
<DIV>    如果说年轻诗人的左手在寻找诗意和语句,那么,他有力的右手,就握着亲人、村庄、河流,握着四季和爱情,握着憧憬已久的一道光芒。</DIV></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5: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简介:</P>
<DIV>冰木草 真名李来奎 81年生于黔西北。小学教师。民刊《诗者》编委。2004年开始在网上发表诗作。第三条道路、中国诗人网站、中国微型文学网、中华文学论坛等网站论坛版主。多个论坛驻站诗人。部分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有作品收入《中国抒情诗档案》、《中国当代诗人诗选》、《诗文化诗选》、《新千家诗》等书籍。</DIV>
发表于 2006-2-22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杨雄老弟评论的人都是很厉害的哟.请看你的短信!</FONT>
发表于 2006-2-23 1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看到故人,很高兴哦。小冰的诗,没读过,有机会请他送一本给偶!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3:19 , Processed in 0.0424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