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55|回复: 1

一份关于诗歌尖锐、血腥有益的问卷,欢迎众诗人和读者回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6 1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份关于诗歌尖锐、血腥有益的问卷,欢迎众诗人和读者回答
                                              漂泊客

问卷内容:

一、请每一位诗人附上自己的代表作,请每一位读者推荐您最喜爱的诗歌(限一首或一组诗)。

二、现代诗歌进入网络时代,诗作的发表已经没有门槛,诗人之名也几乎没有什么门槛。那么这种造成诗人满天飞的现象,是诗歌之幸还是诗歌的灾难?请问:如何才能对一个诗人定位?

三、诗人,应该是一个高雅的称谓,但诗人聚会时,相互间不时发生暴力事件,论坛上经常相互对骂、脏话连篇,这些丧失做人基本素质的所谓诗人,是不是对诗歌的污辱?请问:诗人要不要提高素质修养?

四、现代诗歌流派纷呈,但话语权却被少数人操控,吃老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出现许多离奇古怪的排名和评选。请问:诗歌的评价与评选有不有标准、要不要公信力?用什么方法才能抵制那些低级、无聊的诗歌笑料?

五、主流诗歌并不主流,诗歌读者大面积丧失。请问:一首名诗,除了被圈内人士叫好外,是否需要得到大众的接受或认可?

六、口语诗几乎是一竿子插到底,意象诗则云里雾里。请问:你喜欢哪一种诗歌?你认为什么类型的诗歌,才能接近读者,更具有生命力?

七、关于“先锋”一词,现在不少人将下半身诗歌和垃圾诗歌归类为先锋。请问:你认可这样的先锋吗?你心目中的先锋诗歌应该具备什么特色?

八、目前有一股崇低的风,此类诗歌以出卖灵魂中的垃圾来哗众取宠。请问:诗人及其作品是否应该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

九、现在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基本上是一帮写不出诗的人在搞,东拼西凑的空谈家为数不少。请问:诗歌理论与批评,对诗歌创作有实质性的作用吗?你心目中的当代诗歌理论家和评论家有哪些?

十、现在诗歌官刊的订户少得可怜,而众多优秀的诗歌民刊又无法进入市场,各类年鉴和选本,大多局限于编者的个人眼光,个人诗集几乎都是自费的产物。请问:你还从纸媒阅读诗歌吗?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

附:自第三代诗人后,对诗人的命名层出不穷,自掘坟墓和以金钱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请写出你心目中的自第三代后的诗人名单(人数可多可少,以不超过100人为佳)。

本次问卷活动主要在以下论坛发布:

第三极    诗江湖论坛    北京评论    (欢迎转贴)

附1:这三家论坛的网址:

第三极:http://cq.netsh.com/eden/bbs/813265/

诗江湖新论坛:http://my.clubhi.com/bbs/661502/

北京评论:http://my.clubhi.com/bbs/661473/



附2: 《跨世纪诗人说》



《跨世纪诗人说》

      文/漂泊客

一.导言

自第三代诗歌潮流后,诗歌的载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纸刊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随着网络的兴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今,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网络诗歌成了诗歌的主流。在这段时间,诗人已失去年龄分割的界限,过去人为制造的黄金切割线已不再存在,写作和发表的自由完美的在网络上体现。再用接近的年龄去体现诗歌,是无法展示这跨世纪的诗歌变化。
用“跨世纪诗人”命名,正是对这一变化的涵盖。它已脱下了年龄的包袱,重示对诗歌的认可。其实,诗人的生命是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而不是以一个年龄段,就可以写一段历史。那些过早的着急的把自己贴上标签,只能说是把羞辱钉在历史的柱上,经不住时间的沉淀和风化。诗歌是体现诗人生命力的最强硬的载体,没有诗歌也就没有诗人,因此本说这看重诗歌,而对那些虚浮的名气视而不见。
本说,以诗歌为主体,偏重于生命力的现象,倾向网络诗歌,以展望未来呈现新锐为重任。跨世纪一说,正是它能承受历史的担当,一步跨出新的生命力,富有朝气并完成对历史的跨越!

二.主要的代表诗人和群体现象

1. 第三极神性写作
第三极诗歌现象,是崛起一股反诗歌向低的力量,继承并将诗歌的传统向上发展推动的力量。是对“第三代”诗人韩东、于坚等提倡诗歌“反崇高、反意象、口语化”倾向的有力回击,主张“神性写作”,并要求诗歌高点、再高点,诗歌继续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态度,并以宗教色彩和诗艺的“传统主义”有机相连,在追求诗歌语言完美上,执着于人的精神向上。是站在“主流诗歌”基座上,以更高的标准发展成为诗歌新的主流。
《第三极》诗歌论坛,是以诗人刘诚为主导,新老结合,成员众多的一个诗歌群体。
其代表诗人:刘诚、十品、野鬼、老巢、南鸥、古岛、左岸、樵野、黑牙、十鼓、沉木、曹英人、乔书彦、南岩、海湄、子衣、袁杰、黄海声
2. 诗江湖口水
诗江湖诗歌现象,是口语诗歌走向口水诗歌的一个主流,推动诗歌的贫民化,是将诗歌拉下文学圣殿的先锋。继承并扩大了“第三代诗人”口语化的倾向,主张诗歌日常用语化,诗歌风格随便,没有太多的精神寄托,并完全消失了诗歌意象运用,着重文字写实,不做作,将诗歌拉近与“小故事、小品、小幽默”等大众文化的距离。是喜、笑、怒、骂皆可入诗,泼妇横在诗歌大街上的典型。
《诗江湖》是以伊沙为主导,由南人具体操作,鱼龙混杂、非诗与诗乌合之处。
其代表诗人:伊沙、朵渔、沈浩波、西风野度、南人、衣水、阿斐、春血、陈衍强、张玉明、梅花驿、巫昂、春树、伊丽川、魔头贝贝、心地荒凉
3. 北京评论垃圾低诗歌
北京评论诗歌现象,是诗歌政治化和向下写作的具体呈现,先期为垃圾写作,钻进了政治的死巷,而被低诗歌潮流逐步取代。这一诗歌现象,以丑为美,彻底反人类“审美观、价值观”,抱着与诗歌同入地狱的心态,以谋求诗歌在政治上的发言权。诗歌的语言接近口语,但不排拆意象的运用,并形成“以下犯上”嘲讽写作的走向,以“粗鄙、粗俗、粗野”的姿态进行对秩序的否定,诗歌作品向下埋葬着爆炸的力量。
其代表诗人:曾德旷、丁目、江海/雕龙、典裘沽酒、刀歹、李飞骏、管党生、龙俊、无聊人、凡斯、天外诗狂、李磊、力比多、皮旦、车道安
4.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诗歌现象,是脱离上与下、生与死这两条人生路之外的诗歌桃园,是传统诗歌主义的守护者,侧重于社会情感、意志的表达,遵守诗歌原有的美学法则,诗歌语言以逃避先锋、排拆解构、超越现实为创作支撑点。诗歌没有具体的意识主张,没有诗歌品质取向的共同点,但是诗人使用“天才权力”自由发挥的一个空间,粘合相对偏安的诗歌理念,从而展现比较温和、松散、广泛的群体现象。
其代表诗人:安琪、凸凹、杨然、庞清明、马莉、愚木、莫非、远观、林忠成、楚中剑、林童、刑昊、紫徽、郑小琼、北残、丁东亚
5. 博客诗歌写作
博客诗歌写作现象,存在于广大的互联网中,以新浪上百家诗歌博客圈为主要载体,其形式分散,大体没具体的诗歌个体主张,或规模较小(如:赵丽华的“梨花体”,白鸦的“可能阵线”,周瑟瑟的“卡丘主义”等)。但不能说论坛现象以外,就不存在诗歌,其实博客诗歌写作,是诗歌的富矿。
其代表诗人:赵丽华、洪烛、大卫、花语、李成恩、杨克、白鸦、潇潇、周瑟瑟、梅依然、祁国、黄礼孩、李轻松、卢卫平、三色堇、宋晓贤、仲彦、臧棣、鲁荒、马永波、古筝、丁成、唐果、王久辛、陈先发、王竞成、李点儿、辛泊平、江一郎、陈傻子、鲁绪刚、冯楚

三.矛盾说

世界是矛盾的,诗歌也是矛盾的,跨世纪诗歌的主体就是一矛一盾。向上的诗歌和向下的诗歌,口水诗歌和非口水诗歌,无不在不同的场合,互相扮演着矛和盾。跨世纪诗歌处于一个“决斗”状态,没有分水岭,没有胜负,只能用“百花齐放”这一现象来注绎。
自古诗歌也没有统一的风格,诗歌是诗人个体的天才发挥,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任何强制的融合都是无效的。所以,无论向上的诗歌,还是向下的诗歌,以及站在中间地带的诗歌都是片面的,也是合理的。任何只认可矛而否定盾,或者否定矛只认可盾,都是有违矛盾的哲学观。
具体的说:跨世纪诗歌这一跨,将诗歌的矛盾拉得更大、更尖锐。神性写作的诗歌有向上写作的理由,如果一个下不存在,这个上也就不能为上;同样,低诗歌的低,也是相对上而言,上若不存在,低也就不复存在。上和下仅是诗人各自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只认可自已的诗歌观念而否定另一种诗歌观念都是不可取的。而口水和非口水诗歌之争,也是类同。口水诗歌有亲近读者的一面,是对非口水诗歌脱离读者的弥补,尽管是对诗歌固有语言的恶搞,但也是诗歌发展中的尝试和变革。非口水诗歌,传承了诗歌固有的语言之美,是对诗歌历史和传统的延续,保持诗歌的正宗性,站在反对割裂和否定历史传统的一面,无疑也是正确的。至于政治和非政治诗歌的矛盾,其实是一种误解。诗歌不可能脱离政治,桃花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诗歌只存在沾染政治的程度不同,就是山水诗中的喜和忧,也是带有一笔政治的色彩,政治是诗人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阴云,没有人活在真空中,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非政治,没有意义。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跨世纪诗人间的矛盾,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超尘脱俗,走出诗歌的范畴。矛盾,是跨世纪期诗歌的最大特色!诗歌有矛盾,才自然。

四.宿命说

诗歌是文学的最初形式,应与人类的文明同步发展,只要有语言存在,诗歌就存在,按理说诗歌之树长青,但当今喊“诗歌以死”大有人在。向上的诗歌一片意象密密麻麻的森林,让读者看不明、想不透,产生敬而远之;向下的诗歌低得让读者不当成诗,而垃圾的政治和下半身的口水,又让读者心生厌恶。主流诗歌刊物远离大众生活,游离在向上和向下的中间带诗歌,更难成气候,无法影响到读者,整个诗歌消费完全进入一个宿命期,诗歌生存呈现少遇的恶劣环境。相反,这个阶段的诗人,并不具有生存的忧患意识,一味地远离读者,也就没能产生划时代意义的诗歌作品,甚至作品被公认都很艰难,大量的自身争议进一步扼杀了读者对诗歌的兴趣,这些跨世纪诗人完全是一个时代的弃儿。
跨世纪时代的诗人,与第三代诗人相比,缺少了轰轰烈烈的诗歌现象,仅在诗歌本圈内借助网络形成虚假的繁荣,并山头众多,主义满天飞,脱离大众基础,加重下一代诗人生存的成本,并制造事实存在的宿命恶果。这一时期的诗人,比第三代诗人缺少大众知名度,因而对这一时期诗人的命名,只能以诗说人,缺少广泛的认可和认同。
缺少大众读者,并不能说诗歌这一文化形式可以消失,在重大场合诗歌依然是语言主要叙述方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大量的百姓依然以诗歌表达对失去生命的痛感和哀思,可见诗歌并没从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础上割离,形成天鹅美丽之死的绝舞、绝唱。诗歌宿命一说,仅是对时下诗歌命运荒凉的悲观论调,对这一时期与命运之神奋争的诗人来说,永远是假说。
跨世纪诗人是寂寞的,承认他们诗人地位,是对如此艰难下依然保持对诗歌执著追求的诗人,是一份安慰,也是一种鞭策!

五.结束语

跨世纪诗人说,有别于以往对诗歌年代的命名,首先是考虑自己小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能公正的体现同时期的诗歌现象。这一次,是漂泊客站在诗歌之外,尽量力求公正的为跨世纪诗人们:掘下一座墓坑。

            2009.10.28.于北京


附:

第三极诗歌论坛
诗江湖诗歌论坛
北京评论诗歌论坛
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
入选诗人作品参见
筹建中的《跨世纪诗人作品选》   

作者自嘲:哭的、笑的、闹的、骂的齐上阵吧!漂泊客是当今少见的既写向上诗歌,也要向下诗歌;既写非口水诗歌,也写口水诗歌,既神性也垃圾的没有固定风格的怪胎。在诗歌风格多变的今天,写此说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
发表于 2011-11-6 2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泊客 挺你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3:00 , Processed in 0.0386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