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63|回复: 2

龙安诗六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9 06: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安诗六首

  1 一位消失在幸福又愉悦的旅途中的女人

一辆红色卡车停在堆放模板的仓库
门前,一个女人从驾驶室的沉闷
走进这个阴雨转晴突然暖和起来的下午。

她的出现改写了时间,仿佛它获得了
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让这个没有灵魂,
只有范畴的空间拥有了
回归的生命:展望未来与揭示美的奇迹。

她穿着一条紧身的黑色裤子,套着一件黑色的短衬衫。
在弯腰或抬起手臂时,就会露出腹部
白皙又柔韧的的肌肤。
那张拓荒者的脸从分开两边的染成红色的卷发中
显露出来,有一种习惯长途旅行的冷漠。

迷人的是她那双富有表情的眼睛
充满殷切的凝视。

模板在叉车来回的咆哮中
很快装上了车,她没有闲着,很明显
她知道自己有着身在何处该干什么的机敏。

她如此认真投入自身的角色并过分
服从女性的温柔,从而使她轻巧地划过
幻觉并拥有动物性的现实的主体:

身体带有性特征的光环,却拒绝诱惑。
很快,她随着红色卡车驶出工厂的大门,
消失这个春天下午里
我想象的那充满幸福又愉悦的旅途中。

2我这张本该充满希望与快乐的脸-----

忌恨、急躁、懊恼、忧郁、痛苦、狭隘,突然
从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引申出来的我的这张脸上
显现出来,我注意到,我这张本该
充满希望与快乐的脸越接近中年
就越被一种粗俗、麻木、沉闷混合
在一起的奇妙感觉
牢牢地地捆绑着。

3采用揭示和嘲讽为自己阐明一条写作的道路

揭示和嘲讽培养了我的审美兴趣,我想
这来自一种叛逆的个性,或如
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人在他的最深处的
本质上是分裂的。叛逆是狭隘的,片面的,因为
它不是着眼于整体,而是把个人放在
引人注目的地方,以至他处于自身照耀的强光中
看不见他人。生活沿着一条不真正理解
它使用的语言的道路前进,它唯一热衷的是
把一切事物卷进冲突与矛盾的漩涡中。
他作为一个过程,经历着生活,既不能确定
此刻拥有的生命就是真实的存在,也不能在这现有
生命预测可能性的趋势,从而使他
在实际行动上作出
判断他是谁?谁是他?
正是他无法把自己推进最终
肯定的状态,所以他必须
忠实于自身的分裂,因为分裂是完整的,
分裂为他的存在和想象,
他的行动和思想,
他实际所做的和自认为正在做的。
问题在于他必须使自身处于对立之中,但不能
停留在分裂的时间里:这取决于
如何理解自身的方式,也就是说他
使自己成为认识的对象。因为认识是一种
特殊的展望,通过这种展望,他发现
他现实处境的图景——你能做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思想上,采用
揭示和嘲讽为
自己阐明一条写作的道路。

     4  一本小书

在这个春天的黄昏,这个既浅薄
又躁动的时代的黄昏,我用春天的手
从书橱上取下一本小书,这本法国著名
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在73岁
写的一本随笔集。这本集子
收有四十八篇文章,长短不一,
共170页。用玛格丽特-杜拉的话
来说:这是一本没有开端,没有结局,
更不会有所谓的中间部分,它是一本
没有存在理由的书。可它却
存在着。那它到底是一本
怎样的书?为何我在生命不同的年龄段里
多次阅读过它?为何在这个
春天的黄昏里,它又一次成为
阅读的首选?说实话,我非常
喜欢这本小书,因为它是玛格丽特-杜拉
在晚年用一种轻松又平静的语气
说出来的,是她说给
热罗姆-博儒尔听的。正是
这种交谈的方式中玛格丽特-杜拉
把发生在过去时光里的动机,时日,事件
还原出曾孕育它们的日常现实的境遇,从而
引发自己的思索,也正是这种思索
看似驳杂又充满无限的自由,没有
被专横武断定格在最后的确定中——
所以它是流动的,流动在一种
简洁又清晰的文字中——形成这本
像日报编者写社论一样的小书:
《物质生活》。王道乾译。

    5 一种被奴役的快乐

父亲在厨房南侧盖一个柴火间,
他请了一位砖匠师傅,运来一车

粉墙用的细沙,二十包水泥,
两千匹红砖。

73岁的他还在给自己的生活
添置操劳的空间,用来给他的一生

填满安家立业的激情。
今天是星期天,回家休假的我

本想利用乡村的清静与孤独带来的自由
完成一篇正在流行的一部电影的的评论,却无意

替代父亲节俭的计划中
被省略的一名小工。他的这一安排

把我从一种个人化的关系中
推向公共的风尚:作为儿子的我

必须在这次建筑行为中起到
让各种事物活动起来,以便

有效地按原定的目标达到组合的统一
所必不可少的关联作用:

这意味这我不再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人,而是
一种配置,只需接受指令

并自动完成被赋予的职能。
在这种服从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

生命的能量一旦被程序化的意识
所控制,并得到循环的使用,

它也会创造出一种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
感受到一种被奴役的快乐。

6一次地方性的文学聚会

直到接受了邀请,他还是忐忑不安:
是出于一时虚荣的冲动?还是由于
地域性的亲密带来宽容的谦卑?也许
是这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感觉使他做出了爽快的回答。

写作对他来说只是一种个人具有私密性的技艺,
借助这种技艺,另一个我
才能在词语中活过来,创造着他的时间与空间。
好像他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
嘲讽在习俗与社会规范中寻求
他人认同的这个我:一个带着面具的幽灵。

下午五点,888大酒店。
一楼的餐厅安静又明亮;铺着塑料薄膜的圆桌,
背靠的木椅,装修别致的天花板。
穿着制服的女服务员,带着职业性的孤独表情
走来走去,她们用工作的热情
只是为了让自身显得微不足道又亲切可人。

三男一女围着一张桌子在打扑克牌,周围站在四五个
无聊的看客,这种娱乐的精神
要求参与的每一个人
在智力的配合与消耗的虚无中最终赢得彼此的认同。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不停地跟陆续
到来的嘉宾握手,面露亲切的笑容,又不时
用手机沟通只有声音才能看见的国度。
他的快乐受益于雇佣他的老板的慷慨,
而这顿丰盛的晚宴,以及文学聚会
受益于他对写作的忠诚与无私的友情。

男的,女的,这个南方小城的知识分子
全来了。餐厅里充满交流的欲望
点燃谈话的火焰。
所有人都因在场的荣耀,因相互的提前
认识而神采奕奕。每一个人脸上都闪烁
似曾相识的红光。

一位苗条的时髦女郎,摆弄
挂在丰满胸前的照相机,不时用
柔和又花俏的闪光捕捉这幸福的一刻。
乐观的讲话出于一种心灵的运动,因为
乐观主义针对善而存在的,它需要绝对的肯定
来罢免最糟糕的可能性。正因为善的存在
人们才如此相信乐观。

一种高密度的能量进入了
这场习惯性献祭仪式:每个人都是
知识圣坛的无辜羔羊。

出资的老板姗姗来迟,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迟到
而难过,他和颜悦色,一本正经地跟
出席的每一位贵宾一一握手。
并理所当然地把每一位贵宾理解为
是一个酒桶。今晚的意义在他看来就是一出
杯觥交错的喜剧。

文学的时间拉开了序幕,它复活
每一个人的头衔,姓名,作品和回忆,
以保护文化潜能不至于
落入记忆的空洞,而倍增现实的光彩。


通联:江西婺源一中方萍转
邮编:333200   投稿人:毕伟生。电话:13767339350
发表于 2011-5-10 08: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接近2011年的现实,喜欢--挺不喜欢那些跟现实没什么相关的,沉溺在千年汉字之前的物体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0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杨明通2006


    问好杨兄,我的诗歌就是要对中国当下的现实做出整体性的认识与发现,并通过这种认识与发现来获得一种语言的自我言说。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02:55 , Processed in 0.0334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