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54|回复: 11

柏桦:佛教诗 | 聆听佛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0 16: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命名_副本.jpg


柏桦,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最新出版的有:英文诗集Wind Says(《风在说》)、法语诗集《在清朝》、《为你消得万古愁》(诗集)、《革命要诗与学问》(诗集)、《秋变与春乐》(诗集)、《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诗集)、《蜡灯红》(随笔集)、《白小集》(随笔集)、《水绘仙侣:冒辟疆与董小宛——1642-1651》(诗集)、《竹笑:同芥川龙之介东游》(诗集)、《夏天还很远》(诗集)、《我们的人生:柏桦诗文自选集(1981-2021)》、《橘颂:致张枣》(诗文集)、《表达:一个时代抒情的呼吸》(文集),台湾花木兰出版公司,2023年版。

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上海文学》诗歌奖、柔刚诗歌奖、重庆“红岩文学奖”、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第九届四川文学奖、首届东吴文学奖。

聆听佛陀(组诗)

一、旃檀佛

旃檀寺有旃檀佛,高五尺,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直到康熙治下第60年,它已活了2710岁。
——引子

旃檀佛诞生于西土
在那里住了1280年
后自行离去,开始漫游……
在龟兹(魔界)住了68年
在凉州住了14年
在长安住了17年
在江南住了173年
在淮南住了367年
又重回江南住了21年

接下来,汴京176年
燕京供圣安寺12年
又北至上京大储庆寺20年
南迁燕宫内殿54年
丁丑岁三月燕京被火
复还圣安寺59年
至元十二年乙亥
迎供万寿山仁智殿
二十六年已丑
迁大圣寿安寺从殿

明,
它又重新开始了漫游……
初年,自万安寺迁寿安寺
嘉靖十七年,寺被焚
迁鹫峰寺128年

清,
康熙四年
创宏仁寺,迎供57年
庚子之乱,旃檀寺被毁
旃檀佛从此失踪

1903年,有个人
(名字保密)含混地说
他在欧洲(国名保密)
某个客厅见过它

注释一:旃檀佛是由檀香木制造的佛像。该像雕成于周朝。传说为波斯王所造,称为如来,有生命,会自由行走。据说它原来能按温度和时辰变换颜色,直到明朝一位太后给它镀了金才停止。有关旃檀寺及旃檀佛的详细历史可参见《金鳌退食笔记》。

2017年4月28日于新加坡

二、阿弥陀佛

1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
早在唐朝,空山就不见人
——中国人的自然观,顾彬知道
日本,“他们有一种含蓄的空”
悟空,海空,苍井空
空“向最美丽的下跪”
可獏梦这个名字多么狰狞

2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
到头来,莫非真的是
“软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
使张爱玲患上了老年的三高;
不过还好,在安徽乡间
有一个中学生活成了
你“沉香屑”的渴望与神秘

3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
女知青丁若兰在蚊帐里哭
男知青苦于皮肤晒不黑
串联是一种欢乐的谈心吧
1971年还有什么深刻印象?
重庆支边青年偷越国境线
上海文化广场公审死刑犯

4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
改革开放诞生了多少玻璃诗人——
向以鲜,一个割玻璃的人
(贝克特,一个配玻璃的人)
他是一个擦玻璃的人(李浔)
杨黎,你继续擦玻璃吗
哇,玻璃工厂流出了江河

注释一:獏梦,即炎樱,张爱玲青春年少时的好友。
注释二:“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

2018年1月29日

三、呼吸颂

你吸入的空气强迫你把它归还空气。
此即呼吸的实质。
——雅贝斯《界限之书》

过去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佛陀语)

呼吸于呼吸,步行于步行
吃饭于吃饭,穿衣于穿衣
喝水于喝水,坐凳于坐凳
洗碗于洗碗,睡眠于睡眠……

呼出气息,吸入气息
觉察呼吸,专注呼吸
一心呼吸,二心呼吸,三心呼吸……
一呼一吸,集中思绪

请安坐在申恕波树下
请跟随我慢慢地呼吸……

四、抄安般守意经之十六口气息观息法门

吾辈投入此刻,并住于专念——
第一口气:呼与吸,皆长气
第二口气:呼与吸,皆短气
第三口气:呼与吸,觉观全身
第四口气:呼与吸,身体安静
第五口气:呼与吸,皆喜悦
第六口气:呼与吸,皆快乐
第七口气:呼与吸,观内心活动
第八口气:呼与吸,使活动安详
第九口气:呼与吸,觉观心念
第十口气:呼与吸,使心念平和
第十一口气:呼与吸,集中心念
第十二口气:呼与吸,释放心念
第十三口气:呼与吸,万物无常
第十四口气:呼与吸,万物坏灭
第十五口气:呼与吸,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呼与吸,舍离放下

五、缘起法

无增无减,无成无坏
觉悟大导师原来是他
幼时便习得喝水充饥

此有彼有,此无彼无
此生彼生,此灭彼灭
那烂陀总有个芒果园

这里是,因为那里是
那里是,因为这里是
少于一,也是多于一

人可以悲心降伏残忍
人可以舍心降伏贪欲
人可以欢心降伏怨恨

看,写作者无事生非
刻薄者又被瞋恚所害
应修人写诗永无绝期?

六、佛陀说

佛陀说
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
有几样东西是不容低估的——
年幼的太子、小蛇、
一点火花和年少的僧人。

佛陀说
每个人的血都是红的
每个人的泪都是咸的。

佛陀说
请用恒河以东的俚语诵读
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明灯。

佛陀说
向大地学习
向水学习
向空气学习
向树学习

佛陀说
修习似地,
修习似水,
修习似火,
修习似风

七、佛陀临终语

“就让我们渡过尸赖拿伐底河,进入
末罗人的娑罗树林吧。那个在拘尸那
入口处的森林,真的是非常幽美的。”
(众比丘都知道佛陀今夜要进入涅槃)
头朝向北方,佛陀躺在双娑罗树中间
向上望去,傍晚的天空,四周的娑罗树……
他对阿难陀说:阿难陀,看!现在还
未到春天,但娑罗树上已开满了红花。
这么多的花瓣飘了下来,落在我身上……
这树林真美……你可看到西面天边那
火红的落日?你可听到娑罗树枝叶在
微风中飕飕的声响?阿难陀,再看看
这些娑罗花吧,现在你去拘尸那城里
告诉末罗人今夜最后一更,佛陀死去

2019年10月20日至21日

八、奇迹

洗碗是奇迹
刷牙是奇迹
挑水是奇迹
下床穿鞋是奇迹
你的每一秒动作
都是奇迹

越南有什么奇迹?
“此有微尘有
此无宇宙无”
“色是波浪而空是水”
奇迹不是在水上走
而是在地上走……

中国有什么奇迹?
观音雌雄同体
何其芳雌雄同体
多少雌雄同体的身体呀
无论男女老幼
过却雌雄一生

我还有什么奇迹?
除非继续俗套——
回到前面的动作
那丝风是我
那棵树是我
那抹帕也是我

2019年10月26


发表于 2025-1-17 12: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桦永远在挑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6: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此刻

看你的手,我的孩子。
——一位越南母亲说


我的手存在七十万年了
“我仅仅是一个延续,
我从来不曾死过。
如果我曾经哪怕死过一次
我的手怎么会还在呢?”
我是个一直诞生的人……

天下有花开般的劳作
满眼尽是大自然的命运
没云,我们哪来水喝
没因陀罗网,哪来无常
“爸爸,请别抱怨无常,
没无常我怎么能长大?”

他不会想着他会长大。
他不会想着他不长大。
他不会想着他已长大。
“上个世纪我曾是谁:
我只得见今天的我。”
唯当下使我活在当下。

“上个世纪我曾是谁:我只得见今天的我。”见何家炜译《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商务印书馆,2020,第148页。

2019年10月26日

十、一把椅子

我记得椅子这个词。
我想说——我只是再没有兴趣了。
——露易丝·格丽克《阿弗尔诺》


但我很有兴趣,
一把椅子有世界的一切
树木、森林、木工、太阳、
云、水、风以及我们的屁股……

椅子,我们天天坐的椅子
椅子,几何与抽象的椅子
如果没有椅子就没有世界
否定椅子就否定了宇宙的存在

“如果我们成功地毁掉一把椅子,
我们也足以毁掉整个宇宙。”
谁说的?一个越南禅师?
当然,这也是我想说的。

无边的无始亦无终的椅子,
它坐进了纳博科夫的冬天,
坐进了张枣的冬天,
也坐进了我们的冬天。

可很快,有个美国诗人说:
“世界上所有椅子都帮不了你。”
但百年前,佩索阿却说:
“基督教是关于椅子的一场大梦。”

2019年10月28日

十一、两次对话

如来死后会发生什么?
佛问阿奴逻陀:如来可以色身见否?
不也,世尊。
如来可以色外见否?
不也,世尊。
如来可以受、想、行、识见否?
不也,世尊。

两千五百年后……
有人问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电子是否保持同一位置?
不是。
电子的位置是随时间改变的吗?
不是。
电子是否静止不动?
不是。
电子是否运动的?
不是。

2019年10月28日

十二、人身难得

1

我写诗有那么多条原因
其中一条会令你感到奇怪
“我写诗磨损着动物们的铁蹄”

我活着,我天天要运动——
但医生说:为防止哮喘
唯一良药是静止不动

我吃蔬菜,就是吃太阳
我喝白水,就是喝云天
我走路其实是在练习呼吸

2

从云到水到光到树到纸
一页纸里包含多少事物?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他生气需要多长的时间
多少天?多少年?可消灭
愤怒就是消灭你自己呀

借问驾车人要到哪里去?
驾车人说不知道,问车吧。
不二法门也是方便法门?

注释一:“我写诗磨损着动物们的铁蹄。”见金斯堡诗《序言:北京即兴》,《金斯堡诗全集》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第118页。

2019年10月28日

十三、废话诗

1

太平天国欲造新奇美金陵
民国之美则结束于中山陵
讲堂抛弃了都市来到森林
自然成为我们幽静的导师

2

爱走路的人专注于每一步
他不会盘算要走多远的路
持戒最严的人将不敢行走
因为行走就必然踩死虫虫

3

你今天执着于当下并不能
保证你明天就不向往未来
在画家眼里这是一碗米饭
但我渴望的却是一双芒鞋

4

世上有比写诗更妙的事吗
人得到的并不是他想要的
想想当年你如继承了王位
现在你必错失骑牛的滋味

5

有事无事尽管写句废话吧
你怎么知道他爱吃卤鸭子
那敛翅的瓢虫刚打完麻药
医生就要为它做开­手术

2019年11月8日

禅意与诗韵的心灵幽会
——柏桦先生《聆听佛陀》组诗品鉴

邓万康/文

诗人柏桦先生的《聆听佛陀》组诗,似静谧夜空中闪烁的星芒,幽微而深邃,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灵慧与哲思的境界,于无声处触动灵魂的弦索。

灵慧意象:禅意的具象与心灵的投影

旃檀佛像是组诗中最为瞩目的精神坐标。它从西土启程,“旃檀佛诞生于西土 / 在那里住了 1280 年 / 后自行离去,开始漫游……”,仿若一位超凡的行者,在历史的风尘中跋涉。在龟兹的古老土地上,它或许见证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异域的风情与信仰的光辉在其周围交织缠绕;步入凉州,那粗粝的风沙与质朴的民风,成为它传奇经历中的一抹厚重底色;抵达长安,在盛世的繁华与喧嚣中,旃檀佛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成为宗教与艺术、信仰与追求相互辉映的焦点;而在江南的水乡泽国,它又融入那温婉细腻的人文气息里,如同一朵盛开在尘世中的圣洁莲花。其辗转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见证寺庙的兴衰荣枯,每一处遗迹都是它信仰之路的注脚,每一段传说都是它精神传承的回响。它象征着信仰的坚韧不拔,犹如灯塔在茫茫尘世的波涛中,为逐梦灵魂指引方向,在时光的长河里,始终散发着恒定而温暖的精神光辉。

呼吸意象则如生命的隐秘脉搏,在《呼吸颂》里奏响独特的禅韵。“呼吸于呼吸,步行于步行 / 吃饭于吃饭,穿衣于穿衣”,这看似平常的生活举动,被赋予了深刻的禅意内涵。呼吸,这一生命最基本的律动,成为连接身心与宇宙的微妙纽带。在一呼一吸之间,个体仿佛能够感知到宇宙的气息在身体内流淌,使日常琐事升华为神圣的修行。每一次吸气,像是吸纳天地间的灵气与智慧;每一次呼气,仿佛释放出内心的杂念与烦恼。如此,呼吸意象构建起一个宁静祥和的心灵禅境,让灵魂在尘世的纷扰中寻得一片栖息之所,于喧嚣中聆听生命的本真之声。

诗韵天成:简约与深邃的诗意协奏

诗语似精炼的禅语,简洁却蕴含无尽深意。如《佛陀说》中所云:“佛陀说 / 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 / 有几样东西是不容低估的—— / 年幼的太子、小蛇、 / 一点火花和年少的僧人。”寥寥数语,摒弃了繁复的修饰与冗长的叙述,以一种近乎直白却又极为精准的方式,将深邃的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岁月”与“得道”的关系被轻轻挑起,引发对生命历程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而“年幼的太子”或许象征着纯真无邪的初心与与生俱来的慧根;“小蛇”可能隐喻着灵动多变、难以捉摸的世事无常;“一点火花”恰似瞬间的灵感或顿悟之光;“年少的僧人”则代表着对信仰的执着与热忱。这般简洁的表述,如同空谷中的一记钟声,振聋发聩,使读者在瞬间被击中内心深处的思考触点,开启一场心灵的深度探索之旅。

节奏韵律方面,《抄安般守意经之十六口气息观息法门》宛如一曲与呼吸同步的生命乐章。诗行的长短、音节的错落,皆与呼吸的节奏巧妙契合。诵读之时,仿若能够感受到气息在诗句间缓缓流淌,如同生命的能量在身体内循环往复。每一个停顿、每一次抑扬,都像是心灵在呼吸的引导下,对生命的节奏进行着细腻的感知与体悟。这种独特的节奏韵律,使诗歌超越了文字的表意功能,成为一种能够直接作用于身心的艺术力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于一种宁静而专注的精神状态,仿佛与诗人一同进入了禅定的境界,在诗意的海洋里,领略生命韵律与诗歌艺术的完美融合。

尘世绘卷:时代与心灵的诗意映照

《阿弥陀佛》犹如一幅时代的长卷,在历史的横轴与心灵的纵轴上展开斑斓的画面。诗中提及张爱玲与“三高”,那是一个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微妙缩影。在繁华都市的诱惑与压力之下,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危机。张爱玲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都市人群的一种典型代表,她的生活方式、情感纠葛以及身体的病痛,皆反映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性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与徘徊。

知青的经历则是时代浪潮中青春热血与命运无常的真实写照。从女知青丁若兰在蚊帐里的哭泣,到男知青们在串联途中的种种遭遇,以及边境线上的冒险冲动,每一个场景都饱含着青春的激情、理想的憧憬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迷茫。这些知青们的故事,如同镶嵌在时代画卷中的璀璨宝石,虽然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但汇聚在一起,却构成了一幅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与青年心态的宏大图景。

公审死刑犯的场景,宛如一道冷峻的闪电,划破时代的天空。它代表着社会秩序的维护与正义的伸张,同时也暗示着在时代变革过程中,社会道德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重构。这一严肃而庄重的场景,与诗中其他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与思想碰撞,使读者在感受时代脉搏跳动的同时,也对社会正义、人性善恶等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玻璃诗人的出现,则为这幅时代画卷增添了一抹清新而灵动的文化色彩。他们以独特的诗歌创作视角与表现手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着诗歌艺术的新路径。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时代对文化创新的包容与鼓励,也体现了诗歌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始终能够成为人们表达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现实的有力武器。

柏桦的《聆听佛陀》组诗,通过意象的深邃寓意、诗韵的精妙构建以及对尘世万象的诗意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感悟禅意与生命真谛的大门。在这扇门后,是一片宁静而广阔的精神天地,等待着读者去驻足、去沉思、去体悟,让灵魂在诗的滋养下,获得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与升华。

2024.12.06

邓万康,诗人兼事评论。1964年生。成都人。著有诗集《浪漫黑与白》《流水警醒》两部。主持《汉诗探索》公众号;并主编《风向标》纸刊。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6: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青年也是,总在挑战自个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1 16:54 , Processed in 0.0544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