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87|回复: 15

[原创]随笔:诗歌的土鸡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6 21: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B><U>&cent;</U></B><B><U>沐吉阿介</U></B><B><U><o:p></o:p></U></B></P>
< ><B><U>随笔:诗歌的土鸡蛋</U></B><B><U><o:p></o:p></U></B></P>
< >诗友仲金在网上贴了一图片,上有鲜花般红着的二行大字:一人写诗,全家光荣。妻看到了,说,这还挺新鲜的。只是没有觉得光荣。我转过身对站在电脑椅后的她说:别着急,今后你会感受到的。</P>
< >之后,我从最家常的开始,写作了一首本土的、三贴近的诗歌《土鸡蛋》——<B><o:p></o:p></B></P>
< >母亲从乡下来</P>
< >提了一筐土鸡蛋</P>
< >这鸡蛋是土鸡下的</P>
< >母亲说,不喂配合饲料</P>
< >只喂苞谷和菜叶</P>
< >这鸡蛋小是小了些</P>
<P >可是怎么吃都香</P>
<P >城市里买的鸡蛋不香</P>
<P >是配合饲料喂的</P>
<P >鸡长得快,下蛋也快</P>
<P >有些还掺了人造蛋</P>
<P >从蛋壳上认不出来</P>
<P >打开一看,蛋白蛋黄</P>
<P >都是假的。也难怪</P>
<P >现在科技发达了</P>
<P >什么蛋都造得出来</P>
<P >(母亲边想边说,有原子弹、炮弹</P>
<P >鸡蛋、鸭蛋,今后会不会有王八蛋)</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我们一家人都笑了</P>
<P >母亲也笑了,说——</P>
<P >我这次来看孙女</P>
<P >就只拿了些土鸡蛋来</P>
<P >你们高兴就好</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4/24</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土鸡蛋在我们家里是最受欢迎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爱用它做菜,可以做出几十道菜来。妻和孩子爱吃,怎么做都好吃。土鸡蛋一下子吃不完,就把它保存在冰箱里,慢慢地吃。每当看到电视里绿鸟鸡的广告片,便想起土鸡蛋,自然也想到在乡下生活着的母亲。那是一份亲切、温暖的感觉。在阳光下,年迈的母亲健康地劳动着,用金黄色的玉米或者绿色的菜叶喂养着那几只土鸡。</P>
<P >土鸡是本土写作的“土”,是一种物像,是文章的构件,是诗句的盐。</P>
<P >从土鸡蛋开始,我看到了鸡,那是土鸡。它蹬在简易的鸡窝里,艰辛地挣扎着,最终让土鸡蛋带着温热和血丝产生。而后,红着脸拍打着翅膀飞走,还咕咕咕地叫着——红脸是下蛋辛苦所至,如同女人产下孩子的过程;拍打翅膀是辛苦后的喜悦,是在用动作表达心情;咕咕咕地叫是它要告诉同伴,告诉雄鸡或者辛勤养育它的主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还有土鸭蛋、土鹅蛋等等,我相信,土鸡蛋就像一个洁白的或者微微发黄的信号弹,抛送出去,引起人们的注目。其实,这是一方诗歌精神的星空。愿热情致力于网络诗歌的朋友们关注。</P>
<P >我曾经写作过一组诗《天堂、山寨及其它》,其中有一首《鸡蛋》——<I><o:p></o:p></I></P>
<P >一个鸡蛋碎在地上<o:p></o:p></P>
<P >阳光倾斜<o:p></o:p></P>
<P >绕道行走<o:p></o:p></P>
<P >奶奶蹲下   伸出手<o:p></o:p></P>
<P >枯瘦拾捡<o:p></o:p></P>
<P > <o:p></o:p></P>
<P >一筐鸡蛋碎在地上<o:p></o:p></P>
<P >战栗  流淌<o:p></o:p></P>
<P >黄白相间的液体<o:p></o:p></P>
<P >在壳外<o:p></o:p></P>
<P >浸蚀泥层<o:p></o:p></P>
<P > <o:p></o:p></P>
<P >那只母鸡20米叫声<o:p></o:p></P>
<P >从昨天向今天过渡<o:p></o:p></P>
<P >方向迷茫<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这是一种带有哲理意义的写作,这首诗中,作为诗歌的内在精神,它是不在状态的,但也不是彻底的废品,至少,它还是一个存在于情景中的实体,随时都可能明朗化。而今的土鸡蛋可以说是它个性化的再生。</P>
<P >春天来了,新鲜的土鸡蛋多了起来,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人挑着叫卖,其实,大多是“洋”鸡蛋,是鸡蛋的林另一种形态。尽管它的表面粘贴了些鸡屎,并且已经风干,不再发出臭味,但那毕竟不是土,无论是来自平地的红土,还是来自盐边的黑土,都与之无关联。土鸡蛋的土是很难从外表去分辨的,即使像我这样来自农村的城市人,也难以看出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特别重要的,鸡蛋的外壳是碳酸钙和别的什么物质,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外壳,里面是浓而且稠的液体,白色的是蛋白,黄色的是蛋黄。蛋白包裹着蛋黄,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相得益彰。蛋黄微显红或者只是黄色,这是区别土鸡蛋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狠多人不知道的,或者他们无法得到这样的经验,</P>
<P >回头看看诗歌,很多人写诗不在状态,想写土写不土,恐怕就是这样的了。</P>
<P >思想内涵深度的和哲学高度,以及本土的思维情景构成了诗歌内在的本真。而语言技巧是这鸡蛋存在的外壳,是能够见到的外在形式。</P>
<P >母亲在乡下闲不住,说要养猪,叫我买仔猪回去,我坚决反对。说,七十几的人了,用不着这么辛苦,要吃什么我卖回去就行了。母亲终于没有喂猪,改成了喂鸡,这是手上的活,就当是活动筋骨。于是,母亲执着地在乡下养土鸡、捡鸡蛋,乐此不疲。我的家里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土鸡蛋供应。每次母亲拿土鸡蛋来,妻子和我都特别感动,令女儿童童也高兴。</P>
<P >而有一次,小弟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母亲摔了。我立即赶回家,在乡村医院的病床上,母亲气息淹淹的,输着液体,身上缠着沙布。我叫了声妈,母亲微微张开双目,泪水流出,而后满足地笑了。这次,母亲是爬上楼去捡土鸡蛋时,从第四步梯子摔下来的。我听着感到一阵阵的辛酸。付清了医药费,我说要带她到城市来医治,她说,不去了,儿啊,城市里太热了。其实,母亲是怕我多花钱。我这次付出的医药费足够买我们一家十年吃的土鸡蛋,但是我想,作为母亲,最重要的是她的一片心意。这心意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我因此而对土鸡蛋更加感情浓烈。</P>
<P >现实就是这样的,作为一种状态,诗歌的淳朴的元素引导着我们在平静的思索中,逐步深入到诗歌的内部,托出令人颤动的物质,而后更加极致。</P>(2005/4/24   全文共1800字)
发表于 2005-10-26 23: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母亲有关的描述情意十分真切,语言也"土"得有滋有味.但"上升"到诗歌写作的理论高度时,似乎不够自然,仅供参考!</P><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8 16:47: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27 0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这几首诗歌也很不错!
发表于 2005-10-29 17: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修栈道写鸡蛋,暗渡陈仓赞母亲!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8: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母亲有关的描述情意十分真切,语言也"土"得有滋有味.但"上升"到诗歌写作的理论高度时,似乎不够自然,仅供参考!”</P>

<>孙总说的是!谢过。</P><BR>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8: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tablebody1 vAlign=center align=top>--  作者:曾蒙 <BR>--  <BR>感人!这几首诗歌也很不错!</TD></TR></TABLE>


<>过讲!</P>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毛文洪 <BR>--  明修栈道写鸡蛋,暗渡陈仓赞母亲!</P>
<>谁都说姜是......</P>
发表于 2005-11-4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划拉的几笔怎么一个字都见不到了~~~~~~~~
发表于 2005-11-4 2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上面的各位大师: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标题是一回事吗?咋读起来拗口得很啊。。。</P>
<>阿介平时写的东东好像不是这样的哦。。。</P>
<>阿介看来是借此文有所指事哦。。。</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2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韩非兄的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4 00:25 , Processed in 0.0321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