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与融合
朱雨泽
当下的中国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做为有思想的艺术家是衷心支持的,但是如何来完成与实施呢?首先我们认为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和超越。 圆融,乃“中国化”的佛学,佛之圆融哲学的内涵和精神在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而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冲突的二十一世纪,圆融精神对促进和平,和谐,绿色生态发展的新世纪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圆融有破除偏执,圆满融通之意,有整体无亏,无滞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睦和谐和解的意思。圆融精神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可贵。西方未来学家,星象学家曾预言:21世纪将结束以往的对抗和战争,走向一个以和平,发展,生态为主题的“宝瓶座”新纪元。若这一美好的新世纪真的能到来,起码需要全人类以和平和谐的生态意识和自然意识为指导,去排除重重障碍来共同努力和营造。
融合——超越差异——和合,中西哲学融合,东西方意识形态的融合,思想的融合,艺术的融合,以第三者的态度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融合与超越二元的差异。庄周道学认为世界万物是“不齐之齐”,承认物与物存在差异,但都是合理的差异,要超越差异看事物看世界。道家这种思想与后哲学的探索是相符和相通的。
在近十几年来欧美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渐成体系,当下的后哲学已绝非国内学者所认为的后现代主义无非就是后结构主义的拉康,福柯,德里达,阿尔都塞,德勒兹以及在美国的德里达之信徒"耶鲁四人帮"等等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的思想认识的提高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命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其万物的态度决定着人类是否能在地球上可持续性发展.后现代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自然和地球的统治者,人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平等.当下的后哲学特别对尼采的"超人"哲学进行着有力的批判,认为人不可以狂妄自大地支配着地球上的万物,并对大自然进行无度地开发与利用,人要控制自身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享用.后现代美学和艺术为传遍这种思想与理念而提出真正的"后现代艺术".其观点是消弭主客体二分论的思维,特别是消除艺术行为中的主观主义的东西.他们对现代主义崇尚自我,表现自我进行了深刻批判,主要是对主体性,总体性,语言深层结构性进行了全面的颠覆性的批判,并以非中心,非主体,非本质取而代之,在绘画的画面上以绝对造型取代相对造型,达到纯粹抽象.
我们举办此次画展之所以以“圆融与融合“为主题,即希望能引起观者对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对我们的艺术理念有进一步了解。做为画家,我们企望着社会安定,中华崛起.融合是大境界.融合的魅力是灵与肉的洗礼,是真情的感化。正如老子所说:“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其意是:用道德感染、教化去融合他人,就产生和合他们思想的光芒,包容他们心身的尘垢,消磨他们个性的棱角,从而势如破竹地解决各种矛盾与纷扰,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境界。老子说:“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意思说:由道德所产生的融合,如天与地的交合,亲密无间,如雨露滋润禾苗般的默契。理政者如能善用这种融合,由此所激发的感召力量远远超越政令和法令的作用,民众无需指令都能感恩与合作社会自然和谐均富。 我们寄望人人皆入圆融之境,社会能达融 合之意。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16:45 , Processed in 0.0205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